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作ConA引发昆明小鼠T细胞介导的肝损害方法参考Tiegsetal工作的基础上,本文经尾静脉将ConA2mL(10,20,40mg/Kg)注入昆明小鼠(n=6)体内.8h后测定血清ALT及肝组织MDA,并作肝组织HE染色,病理学检查.对照组(n=6)仅采用溶剂PBS2mL另外,用环胞素A(CSA)130mg/kg预处理(-15h,-1h),并作同样检查,观察预防效果.结果成功地诱发了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肝脏损害,其肝脏损害为ConA剂量依赖性;肝组织病理示,门管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点片状肝细胞坏死.以CSA预先抑制T细胞活化,则未见肝脏损害,肝组织病理也未发现淋巴细胞的浸润.结论ConA诱发的肝损害为无种属特异性的T细胞介导的肝损害,他为深入研究病毒性与自身免疫性肝损害的病理机制提供了又一方便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小鼠ConA性肝损伤模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各种肝脏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与治疗药物的筛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和人类肝病病理机制相似的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自身免疫性肝病、病毒性肝炎等所致的肝损害,均与T淋巴细胞活化密切相关。而多年来所应用的实验肝损害模型(如细菌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所介导的肝损害),多不能很好地反映这一病理特点。1992年,Tiegs et al成功应用刀豆蛋白A(ConA)诱发了小鼠特异性肝损伤,这一实验模型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肝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在ConA诱发小鼠急性肝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在刀豆素(ConA)诱发急性小鼠肝损害中的作用。方法:2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ConA(40mg/kg)自小鼠尾静脉注入复制急性肝损害,为ConA组;应用ConA前半小时,给予NO合成的抑制剂(L-NAME,5mg/只),为LN组;应用ConA前半小时,给予NO合成底物(L-精氮酸),为L-精氮酸组;单独给予L-NAME(5mg/只)者为L-NAME组;对照组只给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各组8小时后取血分别测定丙氮酸转氮酶(ALT),取肝组织测定亚硝酸盐(NO2^-)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ConA造成肝损害后,肝组织中亚硝酸盐(NO2^-)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以L-NAME抑制NO合成,肝组织中NO2^-含量下降,肝细胞损害反而加重,且肝组织MDA增加,肝窦内血细胞淤集加重;L-精氮酸组未见明显的肝脏保护作用。结论:在ConA性肝损害中,NO通过消除氧自由基和抑制血细胞在肝窦内淤而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ConA性小鼠肝损伤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曲建慧  张修礼 《肝脏》2001,6(3):180-181
自身免疫性肝病、病毒性肝炎等所致的肝损害 ,均与T淋巴细胞的活化密切相关[1] ,而多年来所应用的实验肝损害模型(如细菌脂多糖、D 氨基半乳糖所介导的肝损害 ) ,多不能很好地反映这一病理特点。 1992年 ,Tiegs等[2 ] 成功地应用刀豆蛋白A(ConA)诱发了小鼠特异性肝损伤 ,这一实验模型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肝损害 ,它的建立和应用为深入研究肝细胞损害的细胞学与分子学机制以及进行治疗药物筛选提供了更为方便和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本文综述这一肝损害模型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一、ConA肝损害模型特点(一 )…  相似文献   

5.
探讨CD 4 T细胞在刀豆素A诱导性小鼠免疫性肝损害中的作用。用刀豆素A尾静脉注射雄性BALB/C小鼠 ,8h后测定小鼠血清ALT水平并评价肝损程度。结果表明 ,地塞米松 ( 0 .5mg/kg)预处理具肝组织保护作用 ,缺乏成熟T淋巴细胞的裸鼠对ConA无反应性 ,抗 CD4 单克隆抗体预处理BALB/C小鼠几乎能完全阻断ConA的作用 ,而抗 CD8单克隆抗体则无阻断作用。ConA诱导性肝脏损害依赖于T淋巴细胞的激活 ,CD 4 T细胞在此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CD_4~ T细胞在刀豆素A诱导性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陈姬秀!200433$上海…  相似文献   

6.
成扬  李华  邬祥惠  张清波  纪元 《肝脏》2001,6(3):159-161
目的 建立刀豆蛋白A诱导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小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凌晨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组。模型组、CD4抗体处理组、CD8抗体处理组、地塞米松处理组和裸鼠组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D4、CD8抗体处理组、地塞米松注射组和裸鼠组共注射5周,模型组共注射20周,分别于相应的时间点取血、取肝脏组织统一保存。检测ALT水平,进行肝脏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Van Gieson胶原纤维染色。结果 模型组接受刀豆蛋白A刺激后,AL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D4抗体处理组、地塞米松处理组和裸鼠组ALT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CD8抗体处理组ALT水平则与阳性组无明显差异。肝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肝组织内淋巴细胞浸润以CD4^ T淋巴细胞为主。模型组病理检查提示肝纤维化发生。结论 反复刀豆蛋白A刺激可以建立T淋巴细胞介导的小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  相似文献   

7.
刀豆素A(ConcanavalinA,ConA)在体外可刺激T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并释放细胞因子,诱导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细胞素毒性[1]。而免疫性肝病病理变化的实质是T、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损害,尤其是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在病毒性肝炎等疾病中是肝细胞损害的主要因素[2]。我们用尾静脉一次性注射一定剂量ConA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Balb/C小鼠特异性急性肝损害的动物模型,并对其病理损害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材料和方法一、实验材料(一)实验动物 雄性Balb/C小鼠,8~12周,体重20~27g,第二军医大学动物中心提供。(二)…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刀豆蛋白A诱导下T细胞介导的小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形成过程中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小鼠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 15mg/kg ,每周 1次 ,共 2 0周 ,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第 1、5、12和 2 0次注射后 2 4h分别处死 8只小鼠 ,取肝脏组织低温保存 ,常规苏木精 伊红染色、果莫里法 (Gomori)纤维染色及冰冻切片CD4 、CD8 T细胞染色。抽提小鼠肝脏组织总RNA ,RT PCR扩增肝组织IL 2、IL 4、IL 10、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和 β 肌动蛋白 (β actin)的mRNA ,凝胶图像分析系统扫描扩增产物的灰度值 ,以 β actin作为内参照 ,计算细胞因子mRNA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模型组小鼠苏木精 伊红染色和Gomori染色提示实验中晚期发生肝纤维化 ,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肝组织内淋巴细胞浸润以CD4 细胞为主。IL 2mRNA水平仅在第 1次注射后上升 ,随后迅速降低 ;IL 4、IL 10和TGF β1mRNA表达水平则在模型形成过程中保持较高的表达水平。结论 反复刀豆蛋白A刺激可以诱导T淋巴细胞介导的小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发生 ,IL 4、IL 10和TGF β1等细胞因子mRNA在模型形成过程中持续高水平表达 ,在模型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刚地弓形虫病的免疫主要是由细胞介导的。以往的免疫实验证实刚地弓形虫感染能改变宿主的免疫状态;急性和慢性弓形虫感染的小鼠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生受到明显抑制,表明弓形虫感染后可使宿主T细胞及T细胞亚群受到抑制。本文作者为了阐明刚地弓形虫感染的腹膜渗出液(PE)和未接触抗原的腹膜淋巴细胞(PL)之间的关联,在ConA诱导引起PL增生的小鼠模型中观察PE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麻二酚(cannabidiol, CBD)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 ConA)诱导小鼠急性免疫性肝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A模型组、CBD实验组(分为低剂量5 mg/kg、中剂量15 mg/kg、高剂量30 mg/kg),每组6只。实验结束后取小鼠外周血测定血清转氨酶ALT水平,HE染色评估肝脏损伤程度,ELISA法测定肝组织TNF-α、IL-6和IL-10含量,免疫组化及qRT-PCR法检测肝内趋化因子MIP-1α和CXCL10的表达情况。结果 ConA模型组小鼠血清AL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ConA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CBD实验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ALT水平(P均<0.01),中、高剂量组ALT水平下降程度较低剂量组更显著。HE染色显示,ConA模型组小鼠肝脏明显坏死、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而CBD实验组小鼠肝脏的坏死与炎症则有所不同程度的减轻。ConA模型组小鼠肝脏内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IL-10则有所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沙棘果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3个沙棘果油剂量组,开展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迟发型变态反应实验、血清溶血素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检测、碳廓清实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测定。结果沙棘果油对小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及NK细胞活性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其中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F=4.011)、迟发型变态反应实验(F=3.396)、血清溶血素测定(F=2.974)、抗体生成细胞检测(F=5.798)、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F=2.964)、NK细胞活性测定(F=4.5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棘果油可以明显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蛇葡萄根对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Fas抗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蛇葡萄根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肝组织F as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onA诱导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与地塞米松对照,观察蛇葡萄根高,中,低剂量组对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和肝组织中Fas抗原表达的影响,结果:蛇葡萄根高,中剂量组可减轻肝脏病理变化,减少肝细胞Fas抗原表达,与地塞米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蛇葡萄根可通过抑制肝细胞Fas抗原表达来阻断肝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刀豆蛋白A诱导的肝损伤模型T细胞亚群变化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肝损伤模型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建立ConA诱导的肝损伤模型,探讨肝内T淋巴细胞的变化与肝损伤的关系。[结果]肝内CD4+的T淋巴细胞含量及活性明显增加(P〈0.05)。[结论]肝内CD4+的T淋巴细胞含量及活性明显增加、CD8+的T淋巴细胞的减少是ConA诱导肝损伤模型主要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以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成功复制ConA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检测白细胞介素-18(IL-18)及一氧化氮(NO)的血清浓度变化,探讨两者在肝损伤中的意义及作用。1.材料与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昆明医学院动物饲养中心提供),刀豆素A(美国Sigma公司产品)。将40只小鼠随机等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实验组)。A组经尾  相似文献   

15.
戴绘娟  李大伟  张健健  张建军 《肝脏》2014,(4):287-288,302
目的:探讨刀豆蛋白(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分为雌雄2组。雌雄2组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ConA 20 mg/kg。观察24小时小鼠生存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以及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实验组中雌性小鼠死亡率为60%,而雄性小鼠无死亡。雌性小鼠的ALT和AST水平明显比雄性鼠高,雌性小鼠肝细胞坏死及淋巴细胞浸润也明显比雄性小鼠严重(P<0.05)。结论该研究说明刀豆蛋白在诱导免疫性肝损伤中存在性别差异,雌鼠损伤明显高于雄鼠。这为临床采取更合适的用药方案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炎平水提物(YP)对淋巴细胞转化和巨噬细胞吞噬的影响。方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体外试验)测定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并测定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YP100μg/ml可同时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及小鼠脾细胞伴刀豆蛋白A(ConA)的增殖,并具有剂量依赖性;YP10g/kg连续藩服2w,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明显增强。结论YP可明显增强小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XCL16的表达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建立卡介苗和内毒素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CXCL16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根据肝脏病理变化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比较CXCL16的表达水平和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从模型中各个时间点的肝损伤组织中分离浸润单核细胞,计算浸润的细胞数量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中主要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研究CXCL16在肝脏炎症和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结果成功复制了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发现在肝脏炎症和损伤中CXCL16表达水平显著上调,CXCL16的表达水平与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肝脏组织浸润的单核细胞数晕明显增加,淋巴细胞尤其是CD4 、CD8 T淋巴细胞数量也有明显的增加。结论小鼠肝脏损伤过程中CXCL16表达水平的增加与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CXCL16趋化淋巴细胞浸润可能是导致肝脏损伤的重要机制之。  相似文献   

18.
蛇葡萄根对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Fas抗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蛇葡萄根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肝组织Fas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onA诱导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与地塞米松对照,观察蛇葡萄根高、中、低剂量组对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和肝组织中Fas抗原表达的影响。结果蛇葡萄根高、中剂量组可减轻肝脏病理变化,减少肝细胞Fas抗原表达,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蛇葡萄根可通过抑制肝细胞Fas抗原表达来阻断肝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李丽  何宇  刘锴  王萍 《肝脏》2023,(1):112-116
目的 分析2-乙酰氨基芴联合部分肝切除(AAF/PH)小鼠肝脏再生模型肝组织中浸润的效应T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 C57BL/6J小鼠每天应用AAF连续灌胃5 d后切除1/3肝组织,术后继续每天应用AAF灌胃至术后7 d、14 d。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肝脏前体细胞活化情况;采用多色免疫荧光染色与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组织中效应T淋巴细胞及其活化标志物GITR阳性细胞比例。结果 AAF/PH组小鼠术后7 d肝组织重量即可恢复至对照小鼠水平。肝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不明显,但术后14 d时,肝脏汇管区中出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与细胞外基质沉积。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肝组织中Sox9+肝脏前体细胞数量逐渐增多,肝组织Sox9蛋白表达水平亦显著增加。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肝组织中浸润的CD8+ T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术后14 d为对照组的1.47倍(P=0.0289),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阳性的CD8+ T淋巴细胞比例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术后7 d、14 d分别为对照组的1.5倍(P=0.0...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进行性自身免疫疾病,常见于女性,以肝脏门脉周围的淋巴细胞浸润,胆管上皮细胞特异性损伤以及血清中高滴度抗线粒体抗体(AMA)为主要特征。最新的PBC研究采用了CD4启动子控制下的TGFβ受体2显性失活(dnTGFβRⅡ)小鼠模型,这种小鼠模型很好地模拟了PBC患者的典型特征。在这种小鼠的基因背景下,通过分别敲除Rag1,μ以及CD1d基因建立了多种双基因缺陷鼠,通过研究发现T细胞,B细胞以及CD1d限制的NKT细胞等对肝脏淋巴细胞浸润,胆管上皮细胞损伤以及AMA的产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系列的细胞免疫学实验结果显示,是CD8+T细胞而非CD4+T细胞在肝脏损伤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B细胞除分泌抗自身抗体之外,还具有抑制PBC发生的免疫调节作用。这些机制的研究为揭示人类PBC疾病的细胞免疫学致病机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