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刺对家兔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本实验在31只乌拉坦麻醉或清醒家兔身上观察了针刺对视觉、听觉和体觉脑发电位及原脑电的影响,并分析了诱发电位与原脑电的关系。结果表明,针刺对各诱发电位波幅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动物出现轻度激醒行为,原脑电呈去同步化,总积分与慢波频带功率减少,后二项与诱发电位主要成分波幅呈正相关。因此,不能排除针刺对诱发电位波幅的影响是原脑电变化的间接结果,针刺时诱发电位的抑制并不意味着皮层处于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2.
针刺与大脑皮层诱发电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七十年代以来有关针刺对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在研究针刺镇痛原理时,常常以体感诱发电位作为反映疼痛的客观指标,故有关针刺对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大多为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针刺对视觉和听觉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较少。在以往的诱发电位研究中常以波幅大小来代表皮层的兴奋性,诱发电位的波幅减小是否代表皮层处于抑制状态而波幅加大是否代表兴奋仍值得探讨。故仍有必要深入开展针刺过程中大脑皮层兴奋性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气功“外气”对猫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rrebral Cortex Sumal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C-SEP)的影响。用7只猫,25%乌拉坦(Urethane)1g/kg,腹腔注射麻醉,共做20次实验。分别设空白对照组,模拟发功组,气功“外气”作用组,测量C-CEP的潜伏期,振幅和针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与模拟发功组相比,潜伏期、振幅、斜率均无明显变化,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波形无明显变化。而空白对照组或模拟发功组与气功“外气”作用组相比,后者的潜伏期明显延长,振幅及行率明显降低,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波形70%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外气”对麻醉猫的C-SEP具有抑制效应,其机制和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气功“外气”对猫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rrebral Cortex Sumal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C-SEP)的影响。用7只猫,25%乌拉坦(Urethane)1g/kg,腹腔注射麻醉,共做20次实验。分别设空白对照组,模拟发功组,气功“外气”作用组,测量C-CEP的潜伏期,振幅和针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与模拟发功组相比,潜伏期、振幅、斜率均无明显变化,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波形无明显变化。而空白对照组或模拟发功组与气功“外气”作用组相比,后者的潜伏期明显延长,振幅及行率明显降低,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波形70%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外气”对麻醉猫的C-SEP具有抑制效应,其机制和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不同的刺激方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45例急性脑梗塞随机分为头穴针刺组和电Ti针组。结果头穴针刺组和电Ti针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SEP均有不同的调节作用(P〈0.001,P〈0.05)结论头穴针刺组调节急性脑梗塞患者SEP的作用优于电Ti针组(P〈0.05)。 相似文献
6.
7.
脑缺血及缺血后电针对大鼠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实验在30只氯醛糖-乌拉坦混合液麻醉的Wistar系大白鼠上,观察了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所致脑缺血及脑缺血后电针“合谷”穴对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结果表明:脑缺血后SEP的P1波及N1波波幅明显减小,峰潜伏期明显延长,但以波幅减小的变化更为明显;电针“合谷”穴可使SEP的P1、N1波波幅在脑缺血后减小的基础上明显升回。提示SEP可作为反映脑缺血的客观指标,电针“合谷”穴可起到明显改善脑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将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予西医常规康复治疗及针刺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接受SEP检测、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记录SEP检测中N9及N20潜伏期和波幅。结果治疗后两组SEP、FMA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针刺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SEP检查可作为一种客观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手段来评价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为探讨针灸对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围绕针灸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针灸是一种对机体进行物理刺激,在体内发生复杂的神经、免疫等多系统的调整作用而产生治疗效应的方法。大脑皮层是参与该调整效应的主要中枢,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是研究脑功能活动的重要方法。针灸对大脑皮层功能状态有显著的影响,诱发电位是研究针灸效应的敏感指标。本文从针灸对体感电位(SEP)的影响、针灸对视觉电位(VEP)的影响、针灸对听觉诱发电位(AEP)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12.
针刺任脉加巨刺对脑卒中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任脉加巨刺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3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例,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利用肌电图分析脑卒中针刺治疗过程中患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脑卒中治疗组患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N20在治疗后波幅增高,其潜伏期和对熙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任脉加巨刺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体感诱发电位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诱发电位系神经系统对外界特异刺激的反应。体感诱发电位(SEP)则是指通过刺激外周躯体感觉神经所诱发的自外周、脊髓到大脑皮层的电位变化。通过这种无损伤的检测技术,不仅能够在头皮记录到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而且可以在体外记录到外周神经、脊髓、脑干和丘脑等深部结构的生物电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相应神经轴不同水平的传导功能与机能状态,并提供有关神经传导功能的精确定量信息,因此其价值愈来愈受到有关学者的极大重视。近年来,随着针灸学术的不断发展,SEP技术作为临床上较为成熟的电生理检测手段,正被不断引入并广泛… 相似文献
14.
15.
外加刺激对针刺穴位时大脑皮层体觉区诱发电位地形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加刺激与皮层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变化的内在联系。方法:观察对象为33名健康成年无感传志愿者,以脑电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自颅外记录SI的体觉诱发反应地形图。外加刺激的方法:①以柔软的画笔仅在头面部、下肢部、躯干部轻轻刷动;④以柔软的画笔分别在下肢部、躯干部以及沿胆经的路线并绕行上肢模拟感传的速度轻轻刷动。结果:①以柔软的画笔仅在头面部或仅在下肢部或仅在躯干部轻轻刷动刺激时,在SEP地形图上只在下肢代表区出现了高电位反应。②以柔软的画笔分别在下肢部、躯干部以及沿胆经的路线并绕行上肢模拟感传的速度轻轻刷动时,毛刷下肢和躯干部时SEP地形图上的表现与前面一样,只在下肢代表区出现了高电位反应;而当沿胆经的路线模拟感传的速度轻轻刷动刺激时,在皮层第一体觉区的下肢和面部代表区同时出现了高电位反应,与循经感传时皮层体觉区诱发电位地形图的表现相一致。结论:沿经脉路线施加的外加刺激可以改变刺激穴位时SI诱发反应的分布,而仅仅在头面部或下肢部或躯干部施与的无规则的外加刺激不能改变刺激穴位时SI诱发反应的分布,再一次证实了外周动因激发是产生循经感传现象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孔健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1997,(5)
针灸疗法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相关病症,但由于实验设计和方法学方面的缺陷,这一领域内的实验结果往往相互矛盾,故需要一种安慰-对照试验并对针刺镇痛作用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正> 我们曾设想大脑皮层参与疼痛和针刺镇痛过程的调节机制除通过各种信息在皮层内发生整合作用外,尚有可能通过某些信息(包括针刺信息)激活皮层后产生的下行性作用。最近我们的工作表明以γ-氨基丁酸(GABA)滤纸施加于猫的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后,电针对丘脑束旁核(Pf)伤害性反应的抑制效应被取消。在另一批实验中以2%利多卡因滤细施加于猫的SⅡ后,电针可取消丘脑中央中核(CM)的伤害性反应。这些结果提示SⅡ可能参与针刺镇痛的下行性调节。国内有资料报道刺激家兔大脑皮层体感Ⅰ区(SⅠ)可影响丘脑Pf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