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椎管内肿瘤29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报告椎管内肿瘤296例,肿瘤主要发生于胸段。占41.9%,其次为腰骶和颈段,分别占25%和24.3%,病理学分类以神经纤维瘤最多,占122例,其次为脊膜瘤和先天性脊髓肿瘤。早期临床表现:髓内肿瘤以肢体麻木无力为主;而髓外肿瘤则以根性神经痛为主;硬脊膜外转移性肿瘤多以突发疼痛起病。早期诊断,尽早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81例椎管内肿瘤临床分析衡雪原,刘炯宇(临沂市人民医院)(临沂市直机关医院)关键词肿瘤.椎管内;病理学;外科椎管内肿瘤是指包括于椎管内各种组织如脊髓、神经根、脊膜和椎管壁等组织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笔者自1980年起共收治8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报告20例椎管内肿瘤,(其中神经鞘瘤14例、占70%),其共同特点是症状持续缓慢加重,对症治疗无效。尽早作脑脊液检查和脊髓造影,有助于及时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术中应作到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6.
报告脊髓圆锥马尾肿瘤83例,男52例,女31例。神经纤维瘤最多见,占37.4%;其次为表皮、皮样囊肿,占26.5%;畸胎瘤等占35.1%。肿瘤位于脊髓圆锥者占46例,位于马尾者占37例。临床表现以神经根性疼痛为最常见,占68例(81.9%);其次为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占48例(57.8%)。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手术切除肿瘤是提高本病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续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接收手术治疗的8例连续型多节段(〉3个节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行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8个月,症状完全消失2例,好转4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结论连续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确诊率低;一经发现尽可能早期切除肿瘤,但应避免神经损伤;术中注意重建脊柱稳定性,预防术后出现脊柱后凸或侧凸畸形。  相似文献   

8.
椎管内肿瘤是脊柱外科常见病之一,由于CT扫描及MRI成像广泛用于临床,对椎管内病变检出率已大有提高.我院1990年1月至1999年2月共收治30例,并全部进行手术治疗,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椎管内肿瘤的发病部位、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方法,同顾分析我院自2005年5月~2008年6月采用显微外科治疗的3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肿瘤全切30例,部分切除+减压5例,治愈27例.好转5例,加重2例,无变化2例,复发1例,死亡0例.椎管内肿瘤要早诊断、早治疗;显微外科对椎管内肿瘤治疗非常重要;MRI是椎管内肿瘤最好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62例椎管内肿瘤术后的脊髓功能恢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2例椎管内肿瘤术后的脊髓功能恢复徐培坤,王远兴,李汉杰,王斌我科1990年~1993年间收治椎管内肿瘤62例,均行手术切除。本文就该组病例分析探讨脊髓慢性受压解除后的功能恢复情况。1一般资料1.1性别与年龄本组男44例;女18例。年龄6~74岁,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胸腰段推管内肿瘤临床资料。7例均行MRI检查,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完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1例。结果 7例得以随诊。时间12吨1个月。症状明显改善5例。脊髓功能评分提高11-20分;1例症状稳定:1例肿瘤复发术后脊髓功能改善不良。结论 临床表现及MRI所见为诊断主要依据。诊断一旦确立。应尽早手术。术中准确定位、减少对脊髓的牵拉、挤压为手术关键。  相似文献   

12.
脊髓髓内肿瘤31例显微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显微外科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7月至2002年10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31例脊髓髓内肿瘤的经验。结果室管膜瘤占51.6%,星形细胞瘤占32.3%,脂肪瘤占6.5%,上皮样囊肿占6.5%。全组手术全切除率为64.5%,16例室管膜瘤全切除,10例星形细胞瘤的全切除率为40%,近全切除率为30%,部分切除率为30%,2例脂肪瘤行大部分切除,1例转移瘤和2例上皮样囊肿为近全切除。结论脊髓髓内肿瘤以低恶性度肿瘤多见,手术效果较好,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椎管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分析临床治疗椎管肿瘤的相关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45例椎管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选择半椎板、全椎板或椎板关节突开窗方式行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其中52例患者行脊柱内固定术。术后随访3~26个月,所有患者均复查X线片和磁共振成像,内固定患者加做计算机断层扫描;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时,采用McCormick分级评估脊髓功能。结果 145例患者中,127例行肿瘤全切除术,16例行近全切除术,2例行部分切除术。1例颈髓内肿瘤患者术后出现颈椎后凸畸形,行再次矫形手术;52例行脊柱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后均无钉棒脱位、脊柱不稳现象。术后1周、术后3个月时,McCormick分级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椎管肿瘤的有效手段,良好的术中暴露、可靠的脊柱内固定对于减少椎管肿瘤术后的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坐位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内结构的变化,解剖颈椎标本8具。用灌石蜡的方法测量颈椎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变化。结果:颈椎轻度屈曲时,椎间盘、黄韧带、椎板、硬膜、脊髓的形态与位置发生变化,但对椎管容积影响不大,中立位和自然屈颈位时椎管矢状径和椎管截面积两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时,坐位是值得推荐的一种体位。  相似文献   

15.
颈椎管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内结构的变化,解剖颈椎标本8具。用灌石腊的方法测量颈椎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变化。结果:颈椎轻度屈曲时,椎间盘、黄韧带、椎板、硬膜、脊髓的形态与位置发生变化,但对椎管容积影响不大,中立位和自然屈颈位时椎管矢状径和截面积两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时,坐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的手术疗效和治疗策略.方法 对15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手术方式分为: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以肿瘤所在部位:颈段、胸段、腰骶段分别对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在颈段采取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在胸段采取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在腰骶段采用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较合适.结论 进行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时,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髓髓内肿瘤手术治疗及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状况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颈髓髓内肿瘤患者资料。应用McCormick分级系统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后神经功能状况的预后因素。结果 术中采用全椎板切除暴露61例,单侧多节段椎板间开窗(Unilateral Multilevel Interlaminar Fenestration, UMIF)4例。肿瘤全切48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3例。术后临床症状好转42例,维持术前14例,加重9例。其中疼痛缓解率最高(82.4%),其次为括约肌功能障碍(68.8%),感觉障碍缓解率最低(39.6%)。根据McCormick评分标准,术后神经功能好转18例(27.7%),维持术前水平39例(60%),8例(12.3%)患者神经功能恶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良好的术前神经功能状态(OR=19.87,95% CI=4.10-96.23,P=0.000)和手术全切(OR=7.40,95% CI=1.34-40.95,P=0.022)是术后神经功能状况的保护因素。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是颈髓髓内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术后患者大都预后良好。术前神经功能状态及手术切除范围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8.
周涛  何仿 《现代医学》2011,39(1):18-21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疗情况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肿瘤无复发,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MRI是当前椎管内神经鞘瘤最重要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腮腺肿瘤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我科1998~2008年所有手术治疗腮腺肿瘤的155例术前辅助检查、各种治疗方法及各种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CT诊断准确性最高(93%)。部分腮腺切除术11例,术后未发现面瘫症状;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10例;全腮腺切除术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15例,永久性面瘫5例;术后涎瘘1例,肿瘤术后复发3例;味觉出汗综合征12例。保留耳大神经56例均未出现耳垂麻木。结论:CT作为最常用术前辅助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最高。根据术中冰冻切片快速诊断确定原发灶的手术范围、处理面神经以及颈部淋巴结,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确定是否配合术后放疗。术后常规加压包扎可减少涎瘘。保留耳大神经可防止耳垂麻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