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80-98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术后患者S100B的变化及其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钻孔术后患者81例,收集患者术前血浆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浓度及入院时一般资料,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估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45级),预后不良组(15级),预后不良组(13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院时GCS评分低(P<0.001)术前S100B浓度高(P<0.001)者脑出血后的预后不佳;生存组血浆或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显著低于非生存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5),非脑室积血组血浆或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显著低于脑室积血组,两组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入院时GCS评分与血浆或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入院时血肿量与血浆或脑脊液蛋白S100B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浓度与脑出血预后、脑室积血、GCS评分及血肿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为脑出血预后的早期预测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及脑脊液白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浓度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肿量、脑室积血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4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及脑脊液IL-11进行检测。结果43例中25例生存患者血浆或脑脊液IL-11均明显低于死亡患者(P<0.05)。血浆及脑脊液IL-11预测脑出血死亡均有中等价值。结论IL-11可作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程度的实验室评价指标,可早期预测脑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车志豪  晓巧  俞文华  张祖勇  杜权 《浙江医学》2009,31(9):1220-1221,122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白介素-11(IL-1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3例,ELISA法检测血浆IL-11、sICAM-1和TNF-α浓度,统计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血浆IL-11、TNF-α浓度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脑室积血及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血浆sICAM-1浓度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ROC曲线下,血浆TNF-α浓度对脑出血后1周内死亡的预测价值大于血浆IL-11浓度。结论IL-11和TNF-α共同参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临床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张健  陈干涛 《医学综述》2013,19(11):2073-2074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S100B和热休克蛋白70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72 h内血浆中S100B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出血急诊手术后好转组36例,无好转组24例,其中无好转组血浆中S100B及HSP70含量均显著高于好转组(P<0.01);分别以患者急性脑出血后血浆S100B水平2.0μg/L,HSP70水平15.0μg/L为标准评估预后,S100B特异度为82.1%,灵敏度为81.0%,相对危险度6.38;HSP70特异度73.5%,灵敏度57.7%,相对危险度2.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浆中S100B及HSP70水平显著升高,显示预后差;血浆中S100B及HSP70水平对评估脑出血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4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血肿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肿量较对照组减少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1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分别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量,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g)浓度,分析其与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评价和比较其对脑出血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129例脑出血患者,用ELISA法检测血浆DD、CRP和Fq浓度,统计分析其水平改变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浆DD、CRP和Fg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GCS评分、血肿量、脑室积血及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P〈O05);ROC曲线辨别了判定界值,对预测脑出血后1个月内死亡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P〈0.05);血浆DD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CRP和Fg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DD、CRP和Fg共同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临床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出血预后,而血浆DD预测脑出血死亡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压(ICP)检测与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S100B蛋白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实施手术治疗的HIH患者82例,患者术后均使用无创颅内压检测仪进行颅内压监测,并检测术后24 h血清HSP70、S100B水平.术后28 d根据格拉斯哥预...  相似文献   

8.
王大成  王姝 《广西医学》2013,(11):1485-1486,1490
目的观察立止血防止脑出血早期血肿增大的效果。方法103例脑出血患者(病程7—24h)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于入院时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同时静脉推注立止血1KU;对照组51例给予常规治疗。在入院时及入院后24h分别行cT检查,观察血肿情况;在入院时、治疗14d后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立止血治疗组患者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4d后治疗组BI、GCS、C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止血可显著降低病程在7—24h的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临床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高血压I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微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血肿微创清除手术,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14天血清hs—CRP、IL-6、TNF-α含量的变化,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含量比较,治疗后第7天、14天微创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后第14天微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微创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清中hs—CRP、IL-6、TNF—α含量增加,表明其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微创血肿清除术有效降低hs—CRP、IL-6、TNF-α含量而改善脑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李素珍  金东 《甘肃医药》2009,28(6):460-461
目的:评价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97例中、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微创治疗组)49例,B组(保守治疗组)48例;A组采用微创技术清除血肿,B组单纯行保守治疗,并分别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A组有效率(67.3%)及显效率(42.8%)均明显高于B组(37.5%,20.8%)(P〈0.01),而A组病死率(18.4.%)明显小于B组(39.6%)(P〈0.05)。②治疗前、后15dA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快于B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单纯保守治疗效果好,且能明显提高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住院期间立体定向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GC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死亡率及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在治疗时间上有两种观点,即超早期及早期手术;手术方式上大致为两种,微侵袭手术(血肿穿刺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性脑出血超早期手术即在出血后6 h以内手术清除血肿,但常有术后再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血肿变化大多发生在起病后3~6 h以内,在发病6 h后进行手术,其安全系数增高。开颅血肿清除术适用于病情较重者(GCS<8分),而小骨窗开颅、血肿穿刺、立体定向内窥镜等微创方法适用于病情较轻者(GCS≥8分)。  相似文献   

13.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恤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枫林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59-160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差异。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比较微创钻孔引流和开颅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微创钻孔引流组各创伤指标和残留血肿量较开颅组均显著降低(P〈0.05);并发症较开颅组低(P〈0.05),ADL疗效评价与开颅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手术清除脑内血肿具有微创、省时、并发症少等优点,与开颅手术具有相近的疗效,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术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200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6 h组手术再出血率显著高于6~24 h组与>24 h组。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死亡率低于小骨窗开颅术及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且临床疗效较好,与其他两种术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CH患者应于出血后6~24 h选择合理手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早期外周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s count,BPC)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选择2004年4月-2006年7月发病6h内收住我科的脑出血患者70例,依据有无血肿扩大分为非血肿扩大组和血肿扩大组。所有患者于发病6h内完成外周BPC的检测,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出血患者外周BP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肿扩大组的外周BPC低于非血肿扩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早期外周BPC开始降低,其显著减少是血肿扩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30~80ml)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36例(微创组67例,对照组69例),对两组患者病死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微创组死亡6例,病死率为8.9%,对照组死亡20例,病死率为28.9%(χ2=4.348,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比较微创组和对照组死亡原因时,死于单纯脑疝的分别是33.3%和70.0%(χ2=4.803,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丙泊酚镇静控制再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丙泊酚镇静控制再出血的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305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丙泊酚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丙泊酚组予以丙泊酚1mg/kg静注,再以1-4mg/kg/h的丙泊酚微量输液泵维持,达到Ramsay镇静状评分Ⅲ级,丙泊酚连用24h后停用,其余处理同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再出血丙泊酚组为9例,占所在组比例5.88%,其中死亡5例;对照组为17例,占所在组比例11.18%,其中死亡10例。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镇静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镇静控制再出血方面确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98例ICH患者中,按微创术后有无继续出血分为两组.出血组20例为继续出血者,对照组78例为无继续出血者.统计分析患者有无饮酒史、术前血压、脑出血的部位、原发出血量、出血到微创手术的时间、穿刺部位、术后血压控制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后继续出血与手术时间、术前血压增高、手术前后躁动、长期酗酒、血肿形态不规则等有关(P <0.05).结论 酗酒、术前高血压、脑出血的形态、手术时间及患者躁动是引起术后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