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腰椎板后移回植术与全椎板切除术后兔椎管在影像学和病理学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种术式的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 建立兔椎板后移回植术后模型和全椎板切除术后模型,分别在术后1、6、12月进行MRI检查和病理学研究,观察两种术式术后,兔椎管形态、瘢痕形成及脊髓受压程度.比较两种术式的差异及优缺点.结果 腰椎板后移回植术术后兔腰椎稳定性结构、椎管形态完整,椎管内无瘢痕、及硬脊膜粘连.对照组兔椎管形态不完整,椎管周围瘢痕形成及硬脊膜粘连.结论 行腰椎板后移回植术后组.在椎管内形态、瘢痕形成数量及其与椎管和硬脊膜的关系、脊髓受压程度等均优于全椎板切除术后组.腰椎板后移回植术保留了椎管的解剖结构,术后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防止瘢痕粘连压迫硬膜及神经根,是一种接近于解剖性重建的成形术.  相似文献   

2.
对临床202例全椎板切除术后患者1~10年随访观察。术后新出现腰痛或坐骨神经痛的发生率为7%(15/202),术后腰椎滑脱或原滑脱加重的发生率为1.4%(3/202),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认为全椎板切除术只要术前全面准确地判断腰椎稳定程度,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中注意保留腰椎小关节突的棘上韧带,则仍是一种既可达到充分减压、又可尽量保留脊椎稳定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许峰  金伟 《中国厂矿医学》2001,14(5):370-371
我院自 1980年~ 1998年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下腰段椎管内疾病 112例 ,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男性 74例 ,女性 38例。年龄 2 0~ 78岁 ,平均 48岁。诊断 :腰椎管狭窄症 32例 ,其中中央型 19例 ,侧隐窝型 8例 ,混合型 3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 62例 ;腰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 12例 ;腰椎管狭窄并腰椎滑脱 6例。本组有 3例定位错误 ,2例多个椎间隙病变 ,1例发生脑脊液漏而分别于术后 7~ 2 0天行第二次手术。手术部位 :L3~ 4 间隙 7例 ,L4~ 560例 ,L5~S12 6例 ,L3~ 511例 ,L4~S16例 ,L3~S1及L2~ 5各 1例。以上…  相似文献   

4.
全椎板切除后椎板再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后椎板再生的机制。方法:以家兔为动物模型行全椎板切除术后,肉眼观察,切片病理观察、CT扫描和三维结构重建,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测定。结果:全椎板切除后在椎板缺损部位纤维化,首先是骨组织缺损的边缘软骨组织形成,然后再演变为骨组织,最后形成再生椎板。椎板再生后椎管面积和矢状径比正常椎管小(P〈0.01)。结论:椎板再生是软骨内骨化的过程,并证实了椎板再生的方式是骨组织逐渐再生。再生的  相似文献   

5.
自 1990年 10月~ 1998年 10月 ,我们在 5 7例全椎板切除术中采用了Steffee钢板固定。该方法避免了由于全椎板切除造成的脊柱不稳 ,较单纯全椎板切除疗效好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5 7例中 ,男 32例 ,女 2 5例。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5 5岁 ,平均 32岁。病程最长 5年 ,最短 18个月 ,平均 2年 3个月。其中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骨化者35例 ,腰椎管狭窄症者 2 2例。合并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 :合并L3~ 4 间盘突出 10例 ,合并L4~ 5与L5~S1 者 2 2例 ,合并L3~ 4 ,L4~ 5及L5~S1 间盘突出者 3例。同时伴有关节…  相似文献   

6.
腰椎中央椎管狭窄既往多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 ,具有显露好、视野清楚、可处理该节段椎管任何部位的狭窄等优点 ,但全椎板切除术后易并发腰椎不稳定和疤痕性椎管狭窄[4] 。本科 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应用保留棘突、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中央椎管狭窄 96例 ,取得了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6例 ,男 5 2例 ,女 4 4例 ,年龄 32~ 76岁 ,平均 5 3.5岁。病程 0 .2~ 18a,平均 4 .4a。其中有腰扭伤、跌伤等外伤史的 2 8例。继反复腰痛之后 ,逐渐出现双下肢酸痛、麻木、无力 72例 ,神经性间歇性跛行 5 …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7,(1):32-34
目的:评价经半椎板切除术与经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脊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脊髓肿瘤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32例经半椎板切除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28例经全椎板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半椎板切除术比经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脊髓肿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邻近正常棘突劈开再造椎板治疗全椎板切除术后纤维瘢痕压迫硬脊膜和马尾神经,经治疗后17例腰椎管狭窄症状均解除,经过1.5~4年的随访,疗效满意,此术式为全椎板切除术后出现的瘢痕对马尾神经的压迫等并发症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全椎板切除与双侧椎板开窗术后腰椎的运动范围与稳定性的区别。方法采用脊柱运动模拟器对6具新鲜冰冻腰椎的L1~L5进行试验。采用生理跟踪器对腰椎屈伸、侧弯与轴向旋转进行监测:(1)内部结构未进行手术;(2)L2~L5进行了椎板开窗术;(3)L2~L5行全椎板减压术。采用Vicom运动系统对腰椎的运动进行测量。记录所有脊柱的运动范围与脊柱的强度,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侧椎板开窗术屈伸的范围增加了14.3%,全椎板减压术增加了32%(P〈0.05),统计每节段表明:在每一节段全椎板减压术与双侧椎板开窗术相比运动范围是其大致2倍(P〈0.05)。在3节段椎板开窗术中其强度平均减少了11.8%,在3节段全椎板减压术中强度平均减少了27.2%(P〈0.05)。结论这些数据表明双侧椎板开窗术与全椎板减压术相比明显减少了运动范围及强度变形。保留中后侧的骨与韧带复合结构可能对减压后的脊柱滑脱有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改良次全椎板切除加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下腰痛3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良次全椎板切除加斜向单枚椎问融合器治疗下腰痛32例。结果下腰痛基本痊愈28例,恢复正常活动,基本缓解4例,偶有腰部酸痛,均未见并发症出现。此种术式应用于下腰痛患者中,具有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手术操作简单,腰椎间融合率未有下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椎板间开窗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及远期效果及术后腰椎不稳的发生率,为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将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式分组对比术后疗效及椎间不稳发生情况。结果 两种手术方式术后近期效果相近,远期椎板间开窗术效果较好,腰椎不稳定发生率较低。结论 对于不伴中央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来说,选择椎板间开窗术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背景]比较观察椎板切除术和多节段开窗术对腰椎管狭窄的治疗结果.[病例报告]对资料完整的69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椎板切除术者为35例,接受多节段开窗术者为34例,分别于术后1,5年进行JOA疗效评分及影像学观察.椎板切除术组术后1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多节段开窗术组为88%;椎板切除术组术后5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9%,多节段开窗术组为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年X线检查均未见腰椎不稳,术后5年椎板切除术组6例出现腰椎不稳或I0腰椎滑脱.[讨论]椎板切除术和多节段开窗术治疗椎管狭窄的近期疗效均满意,而多节段开窗术远期疗效明显优于椎板切除术,且腰椎不稳及腰椎滑脱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椎板成形术与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治疗的椎管内肿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使用椎板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肿瘤全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椎管腔最窄处的截面积大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发现,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4.3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脑脊液漏、脊柱不稳以及脊柱成角畸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成形术较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好,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且患者长期预后好,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较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对椎管狭窄程度较严重的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瘫的治疗 ,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手术 ,但对减压方式有不同意见。应用AF系统作内固定 ,同时行间接椎管减压可取得良好效果[1]。但减压是否彻底 ,有无必要行直接椎管减压 ,术中判定较困难。我们自1996年10月~2000年10月对3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瘫 ,采用AF系统内固定、部分椎板切除探查、选择性椎管前方减压治疗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 ,女13例 ;年龄19~48岁 ,平均34岁。损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22例 ,重物砸伤8例 ,车祸伤8例。损伤部位 :T113例 ,T129例 ,L14例 ,L26例 ,L3…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椎板切开椎板修复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李来好  夏磊 《中原医刊》2009,(10):78-80
椎板切除术是治疗腰椎疾病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而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纤维化与瘢痕组织的形成,可引起硬膜和神经根周围广泛的粘连,从而导致硬膜受压和神经根活动受限。硬膜受压和神经根活动受限是导致下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fail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的主要原因之一,且此类患者再手术治疗疗效差,因此防止下腰椎手术术后粘连,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5):439-441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腰椎失稳情况对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12年6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行单节段后路全椎板减压术的腰椎管狭窄患者82例,根据患者术后X线片复查腰椎是否发生失稳情况分为失稳组(30例)和无失稳组(52例),患者术后均随访4 a以上,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术后腰椎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后3个月(P<0.05),但2组患者之间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稳组和无失稳组患者术后腰椎评分的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4.2±10.7)%和(78.6±11.5)%,获得改善患者分别为24例(80.0%,24/30)和43例(82.7%,43/52),2组患者术后腰椎的平均改善率及获得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7,χ~2=0.090;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采取后路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并保护了脊柱的运动功能,部分患者发生腰椎失稳情况,但对患者的远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椎板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 《华夏医学》2000,13(5):629-630
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椎间盘退变、损伤、髓核突出刺激 ,压迫神经根从而引起腰痛、下肢牵拉痛 ,甚至出现腰椎侧弯、下肢肌肉萎缩、间歇性跛行等 ,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我科从 1997年 1月以来 ,共施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椎扳切除术 14例 ,由于术后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4例 ,男 9例 ,女 5例 ,最大 5 9岁 ,最小 2 6岁 ,住院最长 2 5 d,最短 15 d,治疗效果 :全部痊愈出院 ,无并发症。2 护理要点2 .1 心理护理与术前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因病程长 ,反复发作 ,以至丧失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