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完全中隔子宫合并阴道完全纵隔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诊治的3例完全中隔子宫合并阴道完全纵隔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例能正常受孕,因妊娠期间发现,未行任何治疗。1例行阴道纵隔切除术尝试自然受孕,随访3个月,尚未妊娠(男方弱精症)。结论:完全中隔子宫常伴有阴道纵隔同时存在,是否需要手术以及手术方式主要取决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增加受孕机会,可行阴道纵隔切除术,如不孕或反复流产可再行宫腔镜切除子宫中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来曲唑(LE)和克罗米芬(cc)对女性不孕患者,特别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于月经周期第5天分别给予5m洲LE(38例),100mg/dCC(40例),给药后行阴道B超监测两组患者的卵泡发育、成熟卵泡质量与数量。观察两组患者中的排卵率、妊娠率、及流产率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来曲唑组的排卵率及妊娠率分别为73.7%和31.6%;克罗米芬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70%和27.5%。来曲唑组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为1.12cm,克罗米芬组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为0.9cm。来曲唑组和克罗米芬组的流产率分别为23.7%和25%。结论:来曲唑用于治疗女性排卵障碍,特别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促排放率和成功妊娠率,并且对子宫内膜厚度影响小,流产率低。是临床上良好的促排卵药物。  相似文献   

3.
石萍  郭建芳 《光明中医》2014,(5):1038-1039
目的观察中药+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组,A组:中药+来曲唑组(30例);B:单用来曲唑组(30例)、C组:克罗米芬组(30例),记录各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 A组及B组的卵泡发育大小及排卵率、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及流产率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A组及B组相比较,妊娠率及流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合来曲唑有利于促进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生长、提高卵泡质量、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4.
刘锐  阎乐法  刘峰  于佃敏 《新中医》2006,38(5):30-31
目的:观察中药调免1号治疗抗生殖抗体所致反复自然流产(R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RSA患者9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口服调免1号(处方:杜仲、女贞子、生地黄、知母、黄柏、丹参、桃仁、甘草)治疗,对照组46例,口服强的松治疗。结果:治疗组抗生殖抗体转阴率为95.7%,1年内妊娠率46.8%;对照组抗生殖抗体转阴率为50.0%,1年内妊娠率为23.9%,2组抗生殖抗体转阴率、妊娠率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调免1号治疗抗生殖抗体所致反复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强的松治疗。  相似文献   

5.
纵隔子宫的形成是由于胚胎发育时两侧副中肾管汇合后纵隔未被吸收而形成,可分为完全及不完全性纵隔,是常见的子宫畸形之一,发病率0.009%~12.000%。子宫纵隔不孕者较多,妊娠流产率26.000%-94.000%。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子宫纵隔电切术,具有直视、安全、创伤小、出血少、手术安全性高并能同时处理腹腔内病变等优点,且术后短时间内能妊娠,可明显改善生殖结局,2003年1月-2006年2月,本院采用腹腔镜联合官腔镜对9例患者行子宫纵隔电切术,效果满意,现将于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危妊娠转归率,评价高危妊娠管理效果。方法:对蕉城区2004、2005年度3363例孕产妇高危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前三位高危因素分别是流产史≥2次、延期妊娠、胎位异常。固定高危因素占46.3%(2004年)、82.53%(2005年),可变高危因素占53.7%(2004年)、17.47%(2005年)。可变高危因素转归率为70.98%(2004年)、82.82%(2005年)。结论:1.规范高危妊娠管理,提高早孕建卡率及五次以上产检率;2.重视流产史≥2次、产次≥3次,流动人口等固定高危因素孕妇的健康教育及追踪问题;3.加强孕晚期管理,提高胎位异常、妊高征、先光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可变高危因素的转归率;4.提倡恢复婚前体检、降低孕妇传染性疾病发生率,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药物流产终止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早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终止妊娠前后配合中药口服,对照组未服用中药。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全部完全流产,流产率达100%,对照组流产率为83.3%,2组流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合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0年5月在我院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合孕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60例患者资料,分析其手术后妊娠状况及术后获得妊娠时间的分布特点。结果:60例患者术后随访50例,随访率83.33%,术后12个月内妊娠率为38.33%(23/60),术后12~24个月妊娠率为43.33%(26/60),术后第2年获得子宫内膜异位症为5.00%(3/60)。结论:腹腔镜手术治可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异助孕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且抗子宫内膜抗体( EmAb)阳性的患者于月经来第6天给予自拟消异助孕汤(当归、赤芍、白芍、香附、巴戟天、败酱草各、三棱、莪术、黄芪、鸡内金、皂刺、泽兰、续断、骨碎补、杜仲、薏苡仁、柴胡、水蛭、鹿角片),1 d 1剂,分早、晚饭前30 min各服1次。连服10剂为1个疗程,如未受孕,下月继服1个疗程,服1~6个疗程停药。结果:痊愈22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6例,有效率占82.86%。早期妊娠自然流产率为17.14%。结论:消异助孕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2~24周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12~24周妊娠的健康孕妇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诱导引产。结果引产成功88例(98%):完全流产78例(87%),不完全流产10例(11%);引产失败2例(2%)。结论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2~24周妊娠,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痛苦小、完全流产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产妇与初产妇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差异,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方法:统计2009年5月~10月间,前来昆山市妇幼保健所建册的382例经产妇与同期的2099例初产妇的剖宫产率、高龄产妇(935岁)、不良妊娠史(流产、引产)、发生过期妊娠、胎膜早破、脐带绕颈(脱垂)、产后出血、胎盘粘连差异情况,并同时对两组孕妇分娩的384例经产儿和2115例初产儿的分娩娠结局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产妇的高龄产妇(≥35岁)检出率、不良妊娠史检出率、产后出血率均大于初产妇(P值均〈0.01);经产妇的巨大儿检出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初产妇(P值均〈0.053;而初产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则高于经产妇(P值均〈0.05)。结论:应根据经产妇及初产妇的不同妊娠及分娩特征,加强产时监护,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2.
寿胎丸治疗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郜洁  罗颂平 《新中医》2011,(8):81-83
[摘要]目的:观察寿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早孕先兆流产患者作为治疗组,2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中A组30例予中药治疗,运用寿胎丸;B组30例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寿胎丸、黄体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C组20例予西药治疗.运用黄体酮和HCG。疗程为2周,观察疗效及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结果:有效率A组为93.33%,B组为90.00%,C组为70.00%,C组显著低于其余2组,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前A组、B组、C组P、β—HCG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P浓度、C组的P、β—HCG浓度仍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而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B组、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寿胎丸治疗早孕先兆流产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在于促进旱孕期胎盘分泌HCG.提高孕激素水平从而改善黄体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探讨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对我院4年来(2006年5月~2010年5月)分娩的4240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7%,产后出血发生在2h内95例(87%),>2h 14例(13%).出血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等.其中剖宫产分娩比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要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认为做好产前、产时、产后监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药流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利用药物终止早期妊娠但药流不全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给予口服氧氟沙星片和米非司酮,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7天后观察宫内残留物排出情况和阴道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成功89例(89.0%),对照组治疗成功75例(75.0%),治疗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药流后流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流血量较月经量少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对药流不全者进行治疗,能够促进宫内残留物排出,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832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观察其流产率,探讨药流后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2003年4月~2008年3月在我所行药物流产者832例(停经≤49天者493例 停经49~70天者339例)进行观察.全部研究对象给予空腹米非司酮25mg,每12小时一次,连续3天,第4天上午来所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同时在观察中设立宫缩剂加中药组,比较其用药后效果.结果:两组用药剂量及方法相同,两者的完全流产率、不全流产率、失败率分别为94.12%、5.27%、0.61%和91.15%、6.78%、2.06%(P>0.0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流产后即给予宫缩剂配合益母草冲剂或加味生化汤,出血量、出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终止早孕的方法,流产后即给宫缩剂加中药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明显减少,出血时间缩短(P<0.05或P<0.01).说明活血化瘀的中药能促使药物流产后残留蜕膜排出体外,有利于改善药物流产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终止妊娠的时机、方式。方法:对本院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分娩的145例ICP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程度ICP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的特点。结果:轻度ICP116例,剖宫产84例,自然分娩32例,孕周36-41周;重度ICP29例,剖宫产28例,自然分娩1例,孕周32-37周。结论:ICP多数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胆汁酸(TBA)和肝酶升高有助于ICP的诊断。ICP早诊断、早治疗,即可降低对母婴的不良影响。产前分度诊断ICP有助于分娩方式和终止妊娠的时机的选择,降低围产儿死亡率。ICP患者尤其重度宜在34-36周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轻度ICP可以在严密监护下足月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联合宫腔镜诊断未绝经妇女子宫异常出血的可行性。方法:308例未绝经的子宫异常出血,经B超检查后按子宫内膜厚度分A组(内膜≤11mm)、B组(内膜12~14m、C组(内膜≥14mm),均行官腔镜检查+诊刮术。结果:A组B组c组子宫严重病变发生率分别为1.11%、5.95%、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官腔镜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未绝经的子宫异常出血的妇女,B超检查子宫内膜≥12mm者子宫严重病变阳性诊断率高,可作为官腔镜检查的适应症。子宫内膜≤llmm者可直接行诊刮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胎儿颈部脐带压迹并结合临产后连续胎心监护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排除高危妊娠的正常足月头位妊娠的156例胎儿颈部脐带压迹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常规采用外监测法进行连续性产时胎心监护了解胎儿颈部脐带压迹孕妇的分娩选择及分娩后新生儿情况.结果:156例超声提示脐带绕颈孕妇中发现重度变异减速及频发晚期减速不祥图形30例(占19% ),发生在潜伏期者6例(占20% ),活跃期21例(占70% ),第2产程3例(10% ),均及时改行急诊剖宫产.无重度新生儿窒息,轻度新生儿窒息3例,全部复苏成功,无围生儿死亡.结论:胎儿颈部脐带压迹的孕妇可以试产,对产前超声提示脐带绕颈孕妇进行全产程胎心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并及早处理,可有效避免新生儿重度窒息和围生儿死亡,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早期自然流产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关系进行探索研究,以加强HCG对孕妇妊娠预测作用的认识.方法:在我院选取2007年5月--2009年8月的早期自然流产孕妇50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正常早期妊娠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清HCG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HCG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早期自然流产孕妇的血清HCG明显低于正常早期妊娠的对照组的血清HCG水平.结论:测定母体中血液或尿液中的HCG水平极其变化有助于诊断和鉴别早期流产,具有一定的早期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