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杨《伤寒温疫条辨》为中医疫病学之佳作,书中开篇首论运气,并认为伤寒与温病虽同为外感病,但其本质不同,理应化为二门。温疫的病因病机为杂气由口鼻进入三焦,在“中焦发病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焦传变”的论点。治疗上主张辛凉宣透,攻逐解毒,调理气机,并创治疫十五方,在温疫病学史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温疫的组方特点和用药规律,为临床防治温疫提供文献理论基础.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为研究基础,采用频数统计法综合性的整理分析《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中防治温疫的方药.结果:《温疫论》中44首方剂,单味药用药总频数217次;《伤寒温疫条辨》中正方181首,附方34首,单... 相似文献
5.
6.
<正> 《伤寒温疫条辨》为清·杨璿所撰。杨璿字玉衡,号栗山老人,四川成都人,约生于公元1705年(卒年不详)。杨氏有鉴于“世之凶恶大病,死生人在反掌间者,尽属温病,而发于冬月之正伤寒,百不一、二,仲景著书独详于彼而略于此”,而世之医者,“无人不以温病 相似文献
7.
杨栗山,名璿,夏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人,生于清·康熙四十四年。精研伤寒与温病,“集群言之粹,择千失之得”,参以己见,著成《伤寒温疫条辨》(简称《寒温条辨》)。此书深得后人推崇,近贤蒲辅周老中医认为:“治疗急性病,尤其急性传染病,要研究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本文拟从《寒温条辨》的学术思想渊源,学术成就,着重探讨其治温15方临床 相似文献
9.
《寒温条辨》精义撮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温条辨》乃清代杨濬所撰。人民卫生出版社于1986年整理成《伤寒温疫条辨》出版。是书主要内容,强调温病与伤寒应划分为两门,并从发病根源、脉证、治法,条分缕析,计92条,自裁治温15方。杨氏在温病(温疫)学术思想上,发前人所未发,影响深远,实用价值颇高。现将是书的精微奥义举要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璇,字玉衡,号栗山,生活于清代乾隆年间,以擅长火热疫毒证治而闻名。其认为“世之凶恶大病,死生人在反掌间者,尽属温病,而发于冬月之正伤寒,百不一二。”而当时医者“无人不以温病为伤寒,无人不以伤寒方治温病”,以致因医枉死者无以数计。于是集毕生之精力,专事外感病的研究,详辨伤寒与温病之异同,晚年著成《伤寒温疫条辨》(即《寒温条辨》)一书。书中力倡吴有性“温病杂气”说,推重张璐“温病由血分而发出气分”之论,独重温热火郁证治,制升降散等“治温十五方”,为后世称颂。 相似文献
11.
12.
一般认为,《伤寒温疫条辨》(下称《条辨》)治疫15方为杨栗山创制,但据笔者考证,升降散等方主要是从陈良佑《二分析义》中辑录而非杨氏首订。另外,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条辨》继承发挥了《温疫论》的杂气学说。但是,该书对杂气学说究竟有哪些发挥或创新?吴、杨二氏辨治温疫的理论到底有何不同?尚无明确的答案。本人认为,杨栗山通过大量的治疫实践,基于 相似文献
13.
14.
介绍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运用清热解毒治疫与辛凉升透并用;必合僵蚕和蝉蜕;与苦寒攻下并举;与淡渗分利合用;与凉血化瘀同施;反佐米酒和蜜的六种药法。指出杨氏治疫虽然主张清热解毒,而并非纯用苦寒,一意清解,而是注重辨证,讲究药物配伍的。 相似文献
15.
《温疫论》是我国温病学第一部名著,它开创了中医温病学新学科之先河。书中创造性地提出杂气病原学说、膜原学说、祛邪为治疗关键的思想及九传学说等,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试从《温疫论》中的舌诊为切入点来分析其辨治特色。 相似文献
16.
<正>温病学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广大劳动人民群众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人对温病曾作了不少的贡献。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以下简称“本书”)却也有过承前启后的作用。《蒲辅周医疗 相似文献
17.
温病学说起源于《内经》,在金元时期开始倡兴。刘完素著《伤寒直格》云:“以伤寒为杂病,以温病为大病,特制双解散、凉膈散、三黄石膏汤为治温病主方。”其后王安道著《医经溯洄集》中,著有“《伤寒立法考》,温病热病,说其治法,较若眉列。”二公虽识伤寒与温病异治,但未洞悉温病中于杂气,仍从外感风寒化热同治,实有千虑一失之弊。明·吴又可著《瘟疫论》认为,温疫的病因“非风非寒,非暑非湿,是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即邪自口鼻而入,侵及募原,而即发病。他说:“大约病遍于一方,延门阖户,众人皆同,皆 相似文献
18.
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与升降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栗山先生所著《伤寒温疫条辨》一书,地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方药进行了详细的剖解,并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升降散为中坚的治温十五方,为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辨》一书,从病因病机、症状鉴别、处方用药等方面展开,叙述伤寒和温疫各不相同的诊治规律,于临床有相当的实用价值,在温病学说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