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为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3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为86.7%,致伤的锐器主要为手术缝针、注射器针头、安瓿,以手术缝针刺伤最常见占66.7%,发生的环节是术中缝针的交接和传递。结论手术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健全职业安全制度,采取防护措施促进医务人员执业安全。  相似文献   

2.
朱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5):1905-1907
目的探讨我院手术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造成锐器刺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发生在手术室工作场所产生的锐器刺伤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通过系统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有效降低利器损伤的发生率;锐器刺伤后采取恰当的应急处理和职业暴露防护追踪可避免感染传染性疾病.根据不同暴露级别对刺伤者进行心理辅导,可缓解受伤者的心理压力。结论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及职业安全教育,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科学的医院感染控制,预防锐器伤所致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并探讨防护对策。方法通过自制锐器伤原因调查表,对48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并探讨防护对策。结果对4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锐器伤原因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致伤锐器主要包括针刺伤29例占61.7%、手术刀片伤及玻璃划伤各9例各占19.1%;致伤原因主要为传递器械中受伤19例占40.4%,其中护理人员不知患者感染情况的有35例占74.5%。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几率高,规范化锐器使用,加强相关预防措施对于降低发生率,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各层次护理人员锐器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方法用问卷调查法对240名护生和240名临床护士进行锐器伤发生率、发生环节、处理措施以及开设安全防护课程前后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二年级护生(40.0%)、三年级护生(81.3%)、一年护龄护士(66.3%)、三年护龄护士(48.8%)锐器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一年级护生(15%)和五年护龄护士(28.8%),开设安全防护课程前各层次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开设课程之后。结论锐器伤是护理人员职业伤害的主要因素,医疗锐器的规范使用和处理可有效减少锐器伤的发生,设置系统科学的职业安全教育体系,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的原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对本地区3所二级医院的170名护士采用问卷调查。结果:121名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发生率为71.18%。其中,护生发生率为89%,护士发生率为45.71%。伤后伤口处理仅有21.88%的护士和2.25%的护生规范,受伤后有21.88%和10.11%的护生主动上报。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算器伤发生率高,发生率与工龄,自我防护意识谈薄,缺乏职业安全教育,操作不规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及干预。方法选取市级医院曾从事产科工作的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采用主动登记上报的方式,把自己在产科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的原因、次数、程度、损伤后如何处理等情况进行登记。结果有18名产科护理人员发生过医疗锐器伤,发生率为30%。21名曾经发生不同程度的血、羊水污染情况,发生率为35%。结论产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因此,产科护理人员在进行接产及其他任何护理操作时,都应该严格执行"标准预防",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主动阻断锐器伤及其他职业暴露途径,把职业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手术室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探讨预防锐器伤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回顾调查。结果手术室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61.79%,其中手术室护士发生率80.48%,手术医生发生率59.72%,麻醉医生发生率70.37%。结论手术室医务人员面临锐器伤危险。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强化标准预防理念,规范操作行为,加强监控管理,是减少手术室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护理人员锐器伤调查及职业安全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对锐器伤的防护。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制定的问卷对117名护士锐器伤情况调查。结果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职业安全意识不强,对锐器伤危害性和重视程度不够。结论预防锐器损伤,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培训,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减少锐器对护理人员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锐器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茂名市10所医院260名在岗的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260名手术室护士中有57名(21.92%)在最近1年内发生过锐器伤,对锐器伤的认知平均得分为(6.83±1.12)分,对锐器伤的防护知识平均得分(5.31±1.25)分,手术操作规范平均得分(7.69±2.54)分。护士对锐器伤认识、防护知识、手术操作规范是锐器伤职业暴露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概率高,应建立健全锐器伤的各项防护制度,加强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和防护知识技能的培训,规范手术操作,做好个人防护和暴露后的预防处理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为提高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职于手术室的6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影响因素。结果:60名护理人员中存在职业暴露感染24名(40.00%),无职业暴露感染36名(60.0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从业时间、职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暴露感染组各种气溶胶造成环境污染、传递锐器时刺伤、整理锐器时刺伤、电离辐射损伤、手术刀坠下扎伤、有毒性微粒吸入、术区血液喷溅比例高于无职业暴露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种气溶胶造成环境污染、传递锐器时刺伤、整理锐器时刺伤、电离辐射损伤、手术刀坠下扎伤、有毒性微粒吸入、术区血液喷溅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针对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预防,以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保障其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1.
蔡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3):2042-2043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实施防范措施.结果 手术室锐器伤主要发生在学历低、工龄短、职称低的护士中.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各个操作环节中术中因为传递器械而导致锐器伤的发生率最高,在所受的锐器伤种类中,刀片划伤和穿刺针刺伤所占比例最高,在受伤后护士主要选择聚维酮碘进行简单的处理,而大部分护士未进行后续预防措施 结论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加强全面防护概念教育,制定有效的系列防护措施,预防锐器伤,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职业暴露是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其中护士的损伤率居首位,尤其以手术室护士表现最为突出。为了最大限度地做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防护,作者分析了职业暴露的分类、危害和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护措施。1职业暴露的分类和危害1.1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1锐器伤:手术室锐利器械的频繁传递,所以锐器伤是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我国是乙肝、丙肝感染的高发区,通过针刺伤或其他经皮方式暴霹于HBV、HCV和HIV病[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进带教方法对手术室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的影响.方法 加强对手术室实习护生预防锐器伤的教育,改进带教方法包括:加强岗前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各种操作规程,工作中加强教育、监督等.结果 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从26%下降到6%,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实习护生锐器伤的发生与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等密切相关,改进带教方法,加强实习护生岗前相关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建立防范措施,可明显降低手术室实习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极易造成职业性损伤,而在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据国外调查显示,60%~90%的锐器伤发生于护理人员,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80.6%,其中74%是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因此由针刺伤而引发的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严重,其中最常见、威胁也最大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由此而见,在这众多的环节中,就更需要注意和防护。  相似文献   

15.
锐器伤是医院内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索。国外许多研究表明.护士是医院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目前已经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穿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锐器伤的另一个危害是对受伤者心理的影响,尤其是HIV感染患者血液污染的锐器伤。多数受伤者会产生熏度或中度悲观情绪.有人还会因此停止工作。注射室是护士发生锐器伤最常见的地方之一,这与科室频繁使用针头及注射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医院手术室是进行手术、诊疗及抢救的很重要场所,是医院外科的窗口。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手术室护士反应敏捷,灵活主动,而护理人员常常与手术缝针、刀、剪等锐器接触,极易发生误伤,医护人员的锐器伤是医护人员感染医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于2008年10月对本科手术室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的主要职业伤害和防护现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412名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和防护情况.结果 护理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伤害是针刺伤、锐器损伤,比例分别为96.11%,45.85%;锐器损伤情况二级医院比一级医院严重,受患者责难情况一级医院比二级医院严重;一级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相对较差.结论 应当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伤害防护教育,推行"标准预防"防护措施,免费为医护人员注射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8.
吴金秀  罗采芹 《江西医药》2011,46(6):589-590
近年来多数医院以及管理部门将医院感染的管理、监测、预防作为工作的重点,对护士的职业暴露尤其是锐器伤关注甚少,为此作者对50例曾在或正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助产士职业锐器伤的发生率、刺伤的原因、环节及提出持续改进的防范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7~2008年我院不同职称在岗临床护士104名(对照组)及三家区级医院助产士32名(观察组)进行问卷调查,将二组锐器伤情况做对比分析。结果被调查中的136名护理人员中,观察组32名助产士与对照组104名护士的职业锐器伤比较,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所致的锐器伤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助产士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助产士经常暴露于血源性的危险之中,提示加强和改进助产士的职业防护及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手术室医务人员医疗锐器伤的发生原因, 探讨其防护对策.方法 对本院140名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发生医疗锐器伤害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140名手术室医务人员中,有92名发生过医疗锐器伤,发生率为65.7%,共发生锐器伤427次,年人均被损伤1.525次.结论 建立一个完整的报告制度和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诊疗体系,保证人员配备,提高防护意识,对减少医疗锐器损伤、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