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Barrett食管的病因与流行病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Barrett食管(BE)是一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食管疾病。它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一种主要的食管腺癌癌前病变,欧美近年来食管一胃交界部腺癌发生率明显升高,为所有恶性肿瘤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食管的原发性腺癌中约50%来自BE。  相似文献   

2.
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Barrett食管(Barrett's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性柱状上皮所取代的病理现象。因BE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之一,且近年Barrett食管腺癌(下称BE腺癌)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1],因此临床须重视BE的诊治。BE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在众多的发病因素中,慢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作为BE的原发危险因素倍受重视。病理酸反流分三种类型,即直立位反流,卧位反流和联合反流。国内研究提示,卧位反流在BE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然而并非GERD患者均发展为BE…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Barrett食管(BE)和食管腺癌的基因表达谱,筛查与食管腺癌相关的基因.方法:使用Dchip软件对已经在GEO数据库中公开的BE和食管腺癌Affymetrix芯片表达谱数据进行分析.还原扫描图像进行独立核验,并对基因和组织进行双向聚类,最后用配对t检验筛查出在BE和食管腺癌中表达水平都发生变化的基因,并进一步分析其功能.结果:24张Affymetrix芯片的杂交质量稳定,被污染和发生交叉杂交的探针簇都少于5%.对基因和样本的双向聚类表明,大部分组织分类正确.只有N8和A5位于错误的组织类型中.对其余22张芯片再次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得到24个基因.其中表达水平呈进行性上升的5个,呈进行性下降的19个.新检出的PITX1已在稍前不久的另一项研究中得到证实.结论:用新的分析方法研究已公开的表达谱芯片资料为研究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食管腺癌发生率的增长速度居各种癌肿的第二位,目前认为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一种癌前病变。本就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关系及食管腺癌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末端的正常鳞状上皮被有恶性倾向的柱状上皮取代的病理现象 ,其癌变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 30~ 12 5倍[1 5] 。我们通过对不同组织中p2 7kip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PCNA指数的测定 ,旨在揭示食管腺癌、胃食管交界处腺癌的发病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 实验对象 :收集 1996年 1月 1日~ 2 0 0 0年 6月 1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二医院、唐都医院、陕西省肿瘤医院的食管腺癌标本 15例 ,男 8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6 1 5± 10 4 )岁 ;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标本 30例 ,男 2 4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  相似文献   

6.
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腺癌发生率的增长速度居各种癌肿的第二位,目前认为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一种癌前病变,本文就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关系及食管腺癌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前已公认Barrett食管(BE)演变为腺癌要经过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腺癌3个阶段。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不仅存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异常,同时也存在细胞凋亡异常。目前已发现的在BE进展为食管腺癌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凋亡调节因子主要有:(1)fas/fasL;(2)TRAI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3)bcl-2基因家族;(4)survivin;(5)p53;(6)caspase:(7)其他,如胆汁酸受体fxr等。  相似文献   

8.
对27例食管腺癌和同期确诊的265例食管鳞癌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龄相似。癌肿发生部位:腺癌大多数发生在下段,少数在中段;鳞癌半数以上发生在中段,近30%在下段,近20%在上段。临床症状中吞咽不畅感及胸骨后疼痛腺癌明显少于鳞癌;胃镜下形态腺癌肿块型多于鳞癌,而肿块浸润型少于鳞癌。以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食管腺癌的生长方式和鳞癌有所不同,及可能存在和鳞癌不同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70岁及以上高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GEJ)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收集可切除的初次住院158例70岁及以上高龄AGEJ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化疗对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各组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总体平均生存期为(38.872±7.48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0±6.131 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类型、大体类型、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术后病理分期(p TNM分期)和淋巴结分期(N分期)是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5)。结论患者预后与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大体类型及p TNM分期存在相关,其中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食管腺癌和贲门癌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腺癌和贲门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两者概念不同,又有重叠之处,特别是食管下段腺癌和贲门癌,临床上常需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以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比较两者的异同点有一定意义.鉴定于目前国际上对贲门癌的定义尚无统一的定论,胃食管交界处肿瘤的分类方法较多,根据Siewert的分类方法,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的临床特征、淋巴结播散类型、发病机制和某些生物学标记物表达水平均有些不同,最新的检测技术如细胞角质蛋白染色法、Das-1单克隆抗体反应、硫粘蛋白克隆型表达技术等对两者的鉴别价值尚在确定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汁酸在Barrett食管(BE)及食管腺癌(EAC)发病中的作用,为预防、治疗BE、EAC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17年8月10日至2020年10月30日于茌平区人民医院就诊,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12分的患者,对其行无痛胃镜检查,镜下胃液留取及食管下段(胃食管结合部上1 cm处)黏膜组织活检,进行胃液、食管下段黏膜胆汁酸浓度检测。 结果所检患者胃液中均检测到不同浓度的胆汁酸,且BE、EAC患者胃液及食管下段黏膜组织总胆汁酸浓度较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胃液及食管下段黏膜组织总胆汁酸浓度明显升高(P值均<0.05)。 结论胆汁酸在BE、EAC患者胃液及食管下段黏膜组织中的浓度较无Barrett食管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浓度明显升高,提示胆汁反流可能与胃食管结合部黏膜细胞恶性转化相关,抑制胆汁反流可能成为预防BE、EAC发生的必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Barrett食管(BE)和食管腺癌(EAC)在西方国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中国人饮食结构的变化,可以预见BE和EAC也将是未来威胁中国人健康的疾病。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可用于研究病因学、发病学和发病机制。本文阐述不同模型动物的食管特征,藉此反映不同动物作为BE和EAC研究模型的优势和潜力;介绍主要BE和EAC的动物模型,这些模型包括以外科手术为基础的动物模型、以基因改造为基础的动物模型以及外科手术联合基因改造为基础的动物模型等;着重强调大动物,包括犬和猪在BE和EAC研究领域中所担当的角色;提出动物模型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采用多个动物模型研究疾病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食管腺癌和部分贲门癌的癌前病变。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认为胃.食管反流是其病因。过去三十多年中,欧美等国食管腺癌与贲门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而食管鳞癌与胃远端腺癌的发病率却逐渐下降。有报道食管腺癌在白人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分别增加了463%和335%。BE发病率的增长速度比其他上皮恶性肿瘤都快得多,因此,这一癌前病变倍受国内外学者重视。现就目前有关BE与腺癌的一些关注热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献报道5%~10%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病人会发展成Barrett食管(BE)。2%~5%的BE病人可发展成腺癌,这种危险度是正常人群的30~150倍。因此,BE和GERD作为食管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东西方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汉清  王贵齐 《胃肠病学》2006,11(9):513-515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位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八位,死亡率的第六位。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食管癌的死亡率位居世界首位。虽然近年来食管癌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降低趋势并不明显,在一些食管癌的高发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食管远端鳞状上皮组织被柱状上皮组织所替代,尤其是柱状上皮伴有肠上皮化生存在。近年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BE与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的发生密切相关而日益受到广泛重视。本文就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在东西方国家的差异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食管腺癌(EAC)的发病率在西方国家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其恶性程度较高,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很差。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食管腺癌的发病率亦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胃食管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慢性炎症是食管腺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伴随食管反流的患者发展为腺癌的风险提高了2~7倍,且患癌风险与反流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我院在1997年2月-2007年2月对972例藏族居民Barrett食管进行了跟踪调查,共发现68例食管腺癌,占7.0%。  相似文献   

18.
重视食管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据最新资料 ,美国食管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已大于其他任何一种恶性肿瘤 ,美国白人中食管腺癌已超过鳞癌。荷兰一组调查发现 ,近 6年来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 4 9% ,可能与这些国家的胃食管反流病 (GERD)和Barrett食管的患病率上升有关。苏格兰学者对 4 4例确诊为Barrett食管 (BE)患者随访 9年 ,发现 2例发展为食管腺癌 ,其发病率为普通人群的 5 5倍[1] 。亚洲地区尚无此方面的流行病学资料。作者统计分析了我院近 30年收治的 15 2 6例食管癌 ,资料显示 2 0世纪 70年代食管腺癌仅占食管癌的 9.8% ,而到 2 0世纪 90年代为…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食管末端腺癌、胃 食管交界处腺癌及其癌周组织中P2 7kip1 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PCNA的指数 ,有助于揭示食管末端腺癌、胃 食管交界处腺癌的发病机制 ,并对临床上早期诊断 ,早期手术治疗有实际指导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 .实验对象 :1 996年 1月 1日~ 2 0 0 0年 6月 1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肿瘤医院收集食管末端腺癌切除标本 1 5例 ,(男∶女 =1 1∶4 ,平均年龄 61 .5岁 ) ;胃 食管交界处腺癌切除标本 30例 (男∶女 =2 4∶6 ,平均年龄 63 .4岁 )。肿瘤中心在胃 食管上方 ,且与胃 食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