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29例患者均行相应部位X线及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CT表现为骨质破坏溶骨型6例,浸润型12例,骨质硬化型3例,混合型8例,包绕病骨生长并超越骨病变范围的软组织肿块14例,CT增强扫描呈中等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12倒。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X线对骨恶性淋巴瘤的检查有重要作用,其象牙椎、椎体多骨多灶性破坏、长骨溶骨性破坏等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CT对本病的骨质破坏、硬化反应、骨膜反应、软组织侵犯等观察优于x线。MRI相对特征影像学特点为骨膜反应轻、T2WI稍高信号、软组织肿块较大、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MRI对淋巴瘤浸犯性破坏所致的早期骨质改变。以及发现骨髓的早期侵犯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肌肉软组织淋巴瘤的影像表现,探讨CT和MRI对肌肉软组织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软组织淋巴瘤的CT或MRI影像表现,其中MR检查4例,CT检查3例。结果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术前影像诊断肌肉软组织淋巴瘤2例,误诊为肉瘤2例,误诊为转移瘤2例,误诊为纤维瘤1例。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2例、略低信号2例,T2WI呈稍高信号,反转恢复序列均呈稍高信号,肿瘤内信号均匀、坏死及囊变少见;MR增强扫描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1例,1例未行MR增强检查。CT平扫密度均匀,与正常肌肉相仿,增强扫描呈均匀中度强化。结论软组织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肌肉软组织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和MRI检查对颅骨及硬膜恶性淋巴瘤诊断及治疗后随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病理证实的颅骨及硬膜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前、后CT及MRI影像资料。结果5例CT检查表现为局限性颅骨内外软组织肿块,平扫呈等密度,增强后较明显强化;10例MRIT2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7例增强后羯灶显著均匀强化,3例呈不均匀强化,4例相邻的脑实质见中度水肿带,10例颅骨改变均较轻微,CT骨窗位上呈轻度虫蚀样改变,颅骨外形尚完整,MRI上仅表现为局限性颅骨信号减低。10例化疗及放疗后均进行了多次CT及MRI复查,均显示软组织肿块范围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CT、MRI检查对颅骨及硬膜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提供依据,并可作为放、化疗后疗效评估的最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程祝忠  阳宁静  任静  王闽  肖燕  杨宇洁  许国辉 《西部医学》2012,24(12):2414-2416
目的探讨继发性肝脏淋巴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学或者临床治疗证实的肝脏继发性淋巴瘤患者的MRI资料,其中12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霍奇金淋巴瘤。所有病例在发病时或随访过程中肝脏出现占位性病变,治疗后病灶均有缩小或消失,以此推断淋巴瘤肝脏浸润。所有患者均行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15例肝脏继发性淋巴瘤中,单发结节(肿块)型4例,多发性结节(肿块)9例,弥漫性浸润型l例。MRI表现:T1WI肝脏所有病变均呈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以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为表现,其中4例出现"血管漂浮征"。结论肝脏继发性淋巴瘤多数T1WI呈低信号,T2WI为稍高或高信号,边缘清晰,增强扫描大多数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增强扫描出现"血管漂浮征"对诊断可能具有一定帮助。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分析病灶特点,继发性淋巴瘤可以被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2例硬脊膜外恶性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点,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学证实的12例硬脊膜外恶性淋巴瘤的MRI的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2例患者13个病灶MRI表现为椎管内硬脊膜外长务形或梭形异常信号,边缘锐利,均有占位效应。T1WI等于或稍低于肌肉信号,T2WI高于肌肉信号,信号均匀无分隔。8例行增强扫描,病变呈均匀一致的中等强化。结论MRI对硬脊膜外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16例)或诊断性治疗(7例)最终诊断为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3例,MRI平扫+增强17例,直接增强6例,CT平扫6例,CT平扫+增强3例,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表现。结果23例单发15例,多发8例,共检出40个病灶,31个病灶位于中线两旁的深部脑组织内,9个病灶位于脑实质表面,其中3例累及相邻硬膜及颅骨:28个病灶呈团块状,边缘可见分叶;病灶周围水肿中到重度,占位效应较明显:囊变3例。平扫CT病灶全都表现为稍高密度,3例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MRI平扫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以低信号多见,增强时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3例囊变部分无强化。3例累及颅骨的骨结构破坏是轻度的,颅骨外形尚存,像被虫蛀仍保留外形的“蛀木”,而颅骨两旁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结论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颅内表皮样囊肿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对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表现做回顾分析,其中20例做CT及MRI平扫加增强,6例只做CT平扫加增强.结果 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16例,鞍区7例,颅骨内2例,脑实质内1例.CT呈低密度25例,混杂高密度1例.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者16例.T1WI及T2WI高低混杂信号4例.增强仅2例边缘轻度强化余未见强化.1例脑组织受侵,轻度水肿表现.17例FLAIR上信号略有增高,3例信号明显增高.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MRI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然对于不典型表现的表皮样囊肿有待于进一步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和MRI在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鼻腔鼻窦ENKT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采用CT平扫、增强与MRI平扫、增强,分析临床特征与CT和MRI的早期诊断表现。结果 38例CT平扫显示鼻窦鼻腔中清晰可见软组织密度影,肿瘤中密度呈现为均匀性,骨窗中观察到骨质侵损,尤其是鼻腔中线与鼻窦范围软组织肿块出现骨质损坏,而骨质损坏的病变软组织累及范围显著多于骨质破坏范围,当中12例患者CT增强后肿瘤伴轻中度不均匀性强化;20例患者MRI平扫肿瘤信号强度与肌肉对比T_1WI等信号;T_2WI表现信号较高,经强化扫描后表现为轻度及中度强化不均匀;12例患者发现阻塞性鼻窦炎,T_1WI表现信号低,T_2WI表现信号高,增强扫描后边缘性增强。结论 CT和MRI影像学检查可较准确观察鼻腔鼻窦ENKTCL病变部位及累及范围,对于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4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资料。重点观察病变部位、侵犯范围、CT密度、骨质破坏、MR信号特点、强化程度以及周边软组织和淋巴结的累及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行CT平扫检查,表现为均匀等密度肿块,CT值介于42~69 Hu。8例伴浸润性骨质破坏,未见肿瘤灶内钙化灶形成。16例行鼻窦MRI检查,T1加权像均呈等信号,其中13例信号均匀,3例信号不均匀。12例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4例呈等信号,其中10例信号均匀,6例信号不均匀。12例表现为中度强化,4例表现为轻度强化。结论 CT和MRI能清楚地显示鼻腔鼻窦淋巴瘤的范围,部分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帮助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创新》2015,(26):54-58
目的:探讨上颌窦占位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病理证实的上颌窦肿块的CT及MRI表现。结果:内翻乳头状瘤25例均与鼻腔内肿块相连。CT:72.7%表现为中等软组织密度,13.6%可见钙化,邻近骨质72.7%受压变形,45.5%骨质吸收,18.2%骨质破坏。MRI: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等或高信号,信号较混杂,增强后不均匀强化,83.3%呈"脑回状"强化。出血坏死性息肉6例,均位于上颌窦囟门部,呈分叶状。CT:密度不均匀。MRI:T1WI呈略低信号,T2WI中央区呈高信号,周围呈环形低信号影。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鳞状细胞癌23例,表现为上颌窦内肿块沿窦壁向外浸润性增厚或形成不规则肿块。CT:52.4%密度不均匀,4.8%可见钙化,均伴有窦壁骨质破坏,其中82.4%可见内壁骨质破坏。MRI: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或低信号,增强后多不均匀强化。腺样囊性癌9例,CT:57.1%密度不均匀,MRI:T1WI呈低、等或稍高信号,T2WI表现为高或高低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其他少见肿块亦各有特点。结论:CT能够显示骨质改变,对判断良恶性有重要价值;MRI能够显示肿块的病理特征及其周围受累结构的改变,对其定性诊断及临床分期具有指导意义;二者结合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1.
肖林 《西部医学》2009,21(12):2102-2104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CT、MRI表现及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例脊椎结核病人资料,CT20例,MR124例,其中10例病人进行了MRI、CT两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相互比较。结果脊椎结核CT表现为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死骨或钙化、椎管受累等;MRI表现为骨质破坏、骨髓水肿、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椎管受累、韧带下播散等。结论脊椎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CT和MRI表现各有特点,CT在显示死骨、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而MRI在显示骨髓水肿、韧带下播散,硬膜及脊髓侵犯等方面具有优势,两者综合分析有助于脊椎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眼眶爆裂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眼眶爆裂骨折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 45例眼眶爆裂骨折病例均行常规眼眶轴位薄层扫描,部分病例加行冠状位薄层扫描。结果 能直接显示骨折线12例,内直肌增粗34例,眼肌及眶内脂肪疝入副鼻窦35例,内直肌与眶内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34例,眶内及眼睑积气27例,副鼻窦积液或塌陷36例(含同一病例同时发生2组或2组以上副鼻窦积液,其中筛窦塌陷及积液32例,上颌窦积液3例,蝶窦积液3例,额窦积液2例),眶周软组织肿胀45例。结论 CT能明确眼眶骨折的类型,显示眼眶爆裂骨折周围软组织及副鼻窦变化情况,是目前诊断眼眶爆裂骨折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报告脑干肿瘤11例,临床症状以眼动障碍、吞咽困难、肢体无力和步态不稳为常见。在CT与MRI扫描前的初诊均有误。8例行MRI检查(其中包括CT正常者2例)均异常。大多数脑干肿瘤的MRI特征是长T_1(弱信号)、长T_2(强信号),显示脑干病变的最佳断面为矢状正中面。  相似文献   

14.
CT、MRI对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原发性四肢软组织肿瘤,CT检查23例,MRI31例.结果良性34例、恶性20例.CT检查与病理符合11例,MRI 24例;定性错误和未定性,CT 12例,MR 7例.软组织肿瘤CT的特点是低密度肿块,脂肪瘤、囊肿有典型CT表现;MRI表现各异,脂肪瘤在短T1反转回复(Short-T1WI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具有与皮下脂肪同步降低特点.血管性肿瘤,血管流空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良性肿瘤信号多均匀,边缘规则和光滑.恶性肿瘤呈混杂信号,STIR序列可显示肿瘤浸润性生长的边缘及与正常组织相交形成的移行带,故恶性肿瘤范围>T2WI瘤灶.结论影像学检查对四肢软组织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CT定性有难度.MRI有一定特征性,结合STIR序列,有助于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CT和MRI对于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例证实为颈静脉孔区肿瘤病变的CT和MRI表现。结果 20例患者中脑膜瘤3例,颈静脉球瘤8例,神经鞘瘤8例,高分化软骨肉瘤1例。CT和MRI均清晰显示颈静脉孔增大,其中CT显示骨质吸收破坏11例、骨质浸蚀破坏9例,而MRI误判4例骨质浸蚀破坏为吸收破坏。MRI及CT显示神经鞘瘤纵向分布体征分别为8例、4例,显示神经鞘瘤囊变分别为5例、2例;MRI显示颈静脉球瘤"椒盐"征6例,而CT仅显示瘤内迂曲增粗血管2例;MRI显示脑膜瘤"脑膜尾"征3例,而CT显示不清;CT清晰显示软骨肉瘤钙化特征。结论 CT及MRI对于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MRI对于瘤体整体分布、细节观察优势明显,而CT更易显示病灶周围骨质改变及病灶内钙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19例经临床治疗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突眼疾病的MRI表现,并与B超、CT检查进行对比分析。作者认为MRI较CT和B超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在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方面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脾种植的CT、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例腹部脾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CT与MRI检查,总结其CT、MRI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0例脾种植患者,4例位于腹膜后侧,10例位于脾脏,3例位于脾区、胰腺尾部,2例多发脾种植中,14个病灶位于上腹部肠系膜、大网膜区,10个病灶位于肝脏,呈圆形或类圆形,最大直径1.0cm-5.0cm,边缘清晰;CT平扫见稍低密度灶,边缘清晰,增强扫描强化均匀;MRI平扫T1WI序列正相位呈等或稍低信号,反相位信号降低或无变化,T2WI序列均呈等信号、高信号,肝脏脾种植区可见带状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均可见非均匀稍高信号,延迟期呈低信号,包膜延迟期呈高信号,肝脏内带状影呈高信号,肠系膜、大网膜三期扫描均呈中等高信号。结论 CT、MRI影像学可作为脾种植诊断的辅助手段,其影像学变化与脾种植病理特点有较强的联系,但对部分影像学无特异性征象的脾种植者,则可配合穿刺活检、核素检查。  相似文献   

18.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有cT检查。结果11例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海绵窦区,呈单发病灶,右侧4例,左侧7例。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MRI平扫表现为长T,均匀性或不均匀性低信号,明显长T、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8例,中度强化3例,CT和MRI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CT定性诊断正确率为20%(1/5),MRI定性诊断正确率为54.5%(6/11)。结论CT表现与其它实体肿瘤相比无特异性,定性诊断困难;MRI表现呈底向外的哑铃型或类园型长T,长T、信号改变较具特征性,增强表现为非常显著的强化,对定性具有决定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见妇科急腹症的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妇科急腹症的CT、MRI认识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及临床最后诊断的妇科急腹症4例,分别对其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4例妇科急腹症分别为皮样囊肿破裂、卵巢黄体破裂、皮样囊肿蒂扭转及卵巢脓肿,它们均有相应的CT、MRI表现。结论在妇科急腹症中进行MRI或CT检查对临床定性诊断可以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CT和MR影像学表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整理CT和MR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和MRI诊断均能够清晰显示原发性胃淋巴瘤病变范围、部位以及周围淋巴结情况,3例近累及胃体,7例累及胃体和胃窦,6例累及胃底,3例同时累及胃体、胃底和胃窦,3例累及贲门和胃底,所有患者均出现胃壁增厚情况,CT诊断3例患者浆膜面模糊,MRI诊断6例患者浆膜面模糊。CT扫描20例患者均匀轻度强化,2例患者重度不均匀强化,MRI诊断11例患者增强,其中9例均匀轻度强化,2例中度不均匀强化,所有患者DWI信号出现高信号,突出显示肿瘤及转移淋巴结高信号,对比明显。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CT和MR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特点,联合使用对诊断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