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我院皮肤科从2005年8月~2008年8月,运用自拟消痤饮治疗寻常痤疮10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皆为门诊病例,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龄23.5(12~35)岁,其中丘疹型80例,脓疱型15例,结节或囊肿型5例;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7天。观察对象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78例糖尿病皮肤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糖尿病皮肤病变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1~4],皮肤病变比较直观可为糖尿病早期诊断提供线索。现对我们见到的78例糖尿病皮肤病变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为本院内分泌科和皮肤科门诊及住院病人,糖尿病诊断符合WHO1981年诊断标准。其中男49例,女29例,年龄30~89岁,平均59.5岁。皮肤病变发病时糖尿病病程<5年37例,5~9年20例,10~14年8例,≥15年13例。皮损表现 见附表。78例中真菌感染发病率最高,占19.23%,女性多见,多为白念珠菌感染。大疱症均在有严重并发症时发生,5例中2例死亡。  讨论 本组中真菌感染发病率最高,与陈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单项血糖指标的变化。方法采取单组随机研究方法,收集人急诊室的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ns)标准的急危重症1000例,患者均在开通静脉通道前抽取静脉血检测即时血糖值,其后3~8h时复查—次,血糖仍异常的患者连续3d复查血糖。结果本组1000例危重症即时血糖值高于临床正常值846例(84.6%),其中高于正常值~1倍的有432例(43.2%);大于正常值1-2倍197例(19.7%);大于正常值2-3倍的158例(15.8%);大于正常值3倍以上的59例(5.9%)。死亡34例(3.4%),其中血糖大于正常值3倍以上25例(占总死亡73.5%),病死率42.4%;血糖大于正常值2-3倍6例(占总死亡17.7%),病死率3.8%;血糖大于正常值l~2倍3例(占总死亡8.8%),病死率1.5%;高于正常值-1倍无死亡。结论急危重症患者常出现血糖升高,近一半高于正常值~1倍,本组死亡患者中,血糖多数大于3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3例为本科2004年1月~2007年11月应用阿维A胶囊(商品名:方希,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的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年龄20.2~65.6岁,平均46.3岁;男8例,女5例;1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8~39.5℃。3例近期曾使用糖皮质激素,1例近期曾使用免疫抑制剂。所有病例均无阿维A禁忌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了解麻风下肢溃疡癌变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特征及其治疗预后,为溃疡恶变的预防,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980年6月-2001年9月期间由全省各地转到我院作住院治疗且有完整病历的麻风下肢溃疡癌变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结果作进一步追踪观察。结果:共收治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48-71岁(平均59.1岁)溃疡病程8-30年(平均16.2年);16例溃疡位于足底,4例位于小腿下部,1例位于踝部。病理分级:1级16例,2级5例;1993年10月以前的病例全部作了大腿截肢,此后的病例全部作了小腿截肢。3例失访;得到随访的18例中,截止2001年9月术后已平均存活37.7个月;已有9例死亡,大部分死亡术后1年左右。有10例确定有肿瘤转移,2例在局部,4例腹股沟淋巴结转移,4例发生远处转移。结论:溃疡病期在10年以上者是溃疡癌变的高发人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存活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化学烧伤83例.涉及化学毒物计15种,其中氢氟酸27例、黄磷13例、酚13例、硫酸11例,余19例则分散于11种毒物.烧伤原因主要为意外事故.烧伤均为小面积.以四肢多见,其次为面颈部,躯千较少.83例中治愈82例,死亡1例.在治疗方面,彻底冲洗是就地紧急处理的关键,而进一步治疗主要采取综合措施.应当提出的是.2例面积为13多的黄磷烧伤,1例采用硫酸铜液冲洗,在24小时内发生严熏溶血,导致肾功熊衰竭死亡;另1例采用早期手术削痴植皮而获救.在治愈的82例病人中,有8例发生瘫痕疙瘩.是由黄磷、硝酸、氯乙酸和沥青引起.而27例氢氟酸烧伤无一例发生瘫痕疙瘩,对5例化学烧伤后瘫痕疙瘩.采取早期X线照射,4例有效.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均为本科2000年1月~2006年7月收治病例,均符合Bastuji—Garin关于重症多形红斑的诊断依据。17例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5~49岁,平均28.5岁,病程3~15天。发病前10例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13例有明确用药史;3例发病前无明显诱因。病程中出现肝损害5例,其中3例表现为转氨酶升高,2例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球蛋白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硬化萎缩性苔癣(1ichensclerosusetatrophicus,LS)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分析53例Ls患者的皮疹特点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男3例,女50例,男:女=1:16.7,平均年龄47.5岁,平均病程2.45年。皮疹特点:早期为群集瓷白色或象牙白色的丘疹或斑块,表面硬化萎缩,毛囊性角化栓,触之较硬,后期皮损出现羊皮纸样萎缩,可伴瘙痒或疼痛感。组织病理显示:外阴以外的4例中均可见毛囊角栓;3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基底液化变性;41例可见不同程度的毛细血管扩张;真皮内胶原纤维均质化;3例出现基底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大浓染及不典型增生。结论:皮疹特点和组织学病理改变为Ls临床诊断依据,应加强认识以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梅毒孕妇引产胎盘脐带组织中的梅毒螺旋体,评估其在早期诊断先天梅毒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3例梅毒孕妇引产胎盘脐带组织中的梅毒螺旋体DNA。结果:13例胎盘和脐带标本中6例(46.15%)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6例阳性者中,4例未接受治疗,2例接受了治疗。结论:FQ-PCR可检出胎盘脐带组织中的梅毒螺旋体,可用于先天梅毒的早期诊断,干预治疗并不能完全阻断妊娠期间梅毒螺旋体的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麻风低流行状况下,接触者检查对发现新发病人的效果。方法:对山东省近11年来新发麻风病人的发病潜伏期和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1-2001年诊断的547例麻风病人中有252例有麻风接触史,平均潜伏期为23年,90例家庭内接触者中仅有12例(13.3%)和10例(11.1%)可在5-10年内被发现,占总新发现病人的2%。结论:在山东麻风低流行状态下,现行政策的接触者检查的效果较低,为了尽早发现新的麻风病人,需寻求其他方法,如对医务人员加强有关麻风早期诊断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年来收治的41例MA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年龄(65.59±10.63)(43~87)岁。65岁以上者23例(56.10%)。MA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97.6%)而腹部体征轻微。经影像、手术和病理证实者33例,仅经影像学证实者8例。手术前确诊19例(46.3%)。行开腹手术探查者33例,其中行肠切除26例,行SMA切开取栓2例,人造血管髂内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转流1例,因肠管广泛坏死无法进行肠切除者4例;介入治疗即选择性血管造影同时行溶栓和抗凝治疗6例;放弃治疗者2例全组死亡27例(65.9%)。结论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症状与体征不相符合,疗效不尽理想。对可疑病例应无条件地进行CT或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肠坏死发生之前应尽早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孕妇孕中期血清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Free β-HCG)、游离雌三醇(uE3)检测,结合B超和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进行以唐氏综合征(Down′sSyndrome,D′S)为主的疾病筛查.方法:采用芬兰Wallac公司提供的DELFIA试剂盒测定AFP、Free β-HCG及uE3值.结果:3142例孕中期孕妇中筛查出高风险196例,其中唐氏综合征高风险132例,18-三体高风险33例,神经管缺陷高风险31例.以35岁年龄为界分组相比较年龄大的孕妇组风险率显著增高.筛查后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98例,发现唐氏综合征2例,神经管缺陷高风险中做B超发现胎儿脊髓膨出1例.结论:孕中期进行产前筛查非常必要,对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5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对我院近20年来明确诊断的15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15例DFSP中男∶女为13∶2,平均年龄38.4岁,肿瘤为单发或多发性结节。最基本的组织学特点是病变在真皮,皮下组织内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形成典型的席纹状结构;免疫组化标记示vimentin阳性率100%(15/15)、CD34阳性率100%(15/15)、肿瘤细胞Ki-67阳性率大于10%比率为60%(9/15),CK、S-100、FVⅢa、CD68均阴性。其中12例行局部切除术,3例行扩大切除加植皮或转移皮瓣修补术。全组病例复发8例(53.3%),均为行局部切除术者。结论:DFSP是一种好发于真皮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明确诊断,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局部切除常易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脑脊液各项检测的意义及其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9例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患者脑脊液进行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VDRL、FTA-ABS、RPR、TPPA检测以及RT-PCR检测TP,并分析不同RPR滴度组及不同RT-PCR结果组脑脊液异常率的差异。结果:脑脊液细胞或蛋白异常者30例(23.26%),VDRL阳性2例(1.55%),FTA-ABS阳性3例(2.33%),RPR阳性5例(3.88%),TPPA阳性10例(7.75%),RT-PCR阳性32例(24.81%)。2例(1.55%)确诊为神经梅毒。血清RPR滴度≤1∶16组与≥1∶32组患者CSF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37,P=0.004)。脑脊液RT-PCR检测阳性与阴性组脑脊液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9,P=0.034)。结论:血清RPR滴度≥1∶32者脑脊液异常率较高,临床中应引起重视。单纯对于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而言,用PCR检测脑脊液中TP含量的方法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不具有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Y染色体核型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39例男性患者的外周血细胞核型分析结果,并将其分为两组,包括不良妊娠结局或羊水穿刺胎儿染色体异常者(A组),严重少、弱精症或无精症等男性不育者(B组).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大Y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A组1326例,B组813例,共检出68例大Y染色体核型.其中,A组检出大Y核型47例,检出率为3.54%;B组检出大Y核型21例,检出率为2.58%.对于A组中大Y核型检出者其配偶同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检出的68例大Y核型进行分析,临床效应表现为弱精症者13例,占19.11%;无精症者8例,占11.76%;其配偶曾有胚胎停育11例,占16.17%;自然流产者6例,占8.82%;羊水穿刺胎儿染色体异常者16例,占23.52%,两组间大Y核型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大Y染色体核型,作为一种遗传多态性,可能具备一定的临床效应,与男性生精功能降低及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值得关注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以我院行第二产程剖宫产的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行第一产程剖宫产的患者11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剖宫产相关因素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羊水Ⅲ度污染的患者占19.05%,与对照组的6.31%比较,P〈0.05,结果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枕前位占16.67%,枕横位占45.24%,与对照组的36.04%和27.03%比较,P〈0.05,结果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出现出血和胎儿娩出困难的患者分别占23.81%和9.52%,与对照组的8.11%和0.90%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术后病率和新生儿窒息分别占14.29%和16.67%,与对照组的2.70%和3.60%比较,P〈0.05,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增加了母婴发病率,应尽量避免第二产程剖宫产,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妇科急腹症的临床特征以减少误诊,总结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78例妇科急腹症的病人(异位妊娠病人未包括在内)进行分析。结果:78例病人中,盆腔炎症35例,卵巢黄体破裂22例,卵巢囊肿蒂扭转1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7例,输卵管扭转1例,子宫肌瘤变性2例;急腹症病人的误诊率10.25%(8/78),和同期收治妇科病人的误诊率1.16%(45/3876)相比,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极显著差异。结论:提高妇科急腹症的诊断能力是治疗病人的关键,腹腔镜可以起到诊断及治疗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4例硬化性萎缩性苔藓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对我中心诊治的24例硬化性萎缩性苔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误诊及治疗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结果:硬化性萎缩性苔藓多见于青年女性,以20~40岁多见,男女比例1:2,皮损好发于外阴;部分区域萎缩和部分区域增生的11例,占45.8%;外用他克莫司疗效好;早期误诊12例(占50%).结论: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本病的依据,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早期硬化性萎缩性苔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伤急症诊断、治疗决策、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7年12月抢救的脾破裂伤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外伤性损伤81例(94.2%),其中急性78例,延迟性脾破裂3例,医源性损伤5例(5.8%);闭合性伤71例(71/81,87.6%),开放伤10例(1213%);合并其他脏器损伤31例(38.3%);非手术治疗8例(9.3%),手术治疗78例(90.7%)。破裂级别:Ⅰ级10例,Ⅱ级46例,Ⅲ级19例,Ⅳ级11例。手术方式:脾切除术63例(80.8%),脾部分切除及修补术15例(19.2%)。手术后并发症12例。均获痊愈,无死亡。结论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抢救关键在于快速、准确判断伤情,及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能获得较高的抢救成功率,也能争取保留脾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2014年3月至2021年2月间611例初次活检诊断为BC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1例患者中,男268例,女343例,男女比例为1:1.28;发病年龄:19~92(64.1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