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囊膝部综合征为单侧内囊膝部范围内的梗塞或出血引起的临床征候群。临床表现以病灶对侧轻度中枢性面舌瘫为主,并肢体轻偏瘫和/或有构音不良-咬肌-软腭-咽部力弱者为其变异型。本综合征国内尚未见报告,现将我院近5年来,经CT证实的内囊膝部梗塞(14例)和出血(2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囊前肢靶点脑立体定向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手术风险,采用积极预防措施,最低限度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结合以往文献资料、内囊前肢靶点的解剖特点,分析内囊前肢靶点术后易出现的手术并发症.结果 670例次内囊手术后(右侧350次 ,左侧320 次)发生出血12 例,发生率为 1.79%,6例发生内囊区脑梗塞 ,发生率为0.9% ,远期遗留右上肢偏瘫症状4 例.结论 内囊前肢靶点的解剖特点与手术存在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3.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往往是由于对侧内囊后肢、桥脑或放射冠的腔隙梗塞所致,但上述部位的出血或肿瘤也可引起此体征。本文作者报道一例经CT和核磁共振(MRI)证实的对侧丘脑腹外侧核梗塞引起的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病例:男,73岁。突然出现构音障碍和右上肢和下肢无力及步态不稳。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疾病史。次日检查:脉搏76次/分,律整:血压150/80mmHg。无颈动脉杂音,心脏检查正常。神经系统检查仅见右侧肢体轻偏瘫,伸蹠反应阳性。指鼻和跟膝胫试验显示右侧小脑型辨距障碍。感觉正常。轻偏瘫于4~5天后消失而共济失调持续存在。4周后,仅有右手笨拙和指鼻试验时的轻  相似文献   

4.
脑深部结构的血管性病变引起的半侧舞蹈症在临床上是不多见的,我们曾收治6例,报告如下: 例1女,81岁,有隐性糖尿病。入院前18天,左肢体出现阵发性抽动,一分钟即过,每多次发作,意识清楚。一周后左上下肢出现大幅度、快进而无规律的不自主动作,同时伴左侧面舌不自主动作,情绪激动时加重,入睡后消失。检查:左肢体及左面舌舞蹈样多动,但无偏瘫。腱反射对称,无病理反射,感觉正常。经给血管扩张剂,2周后左半侧舞蹈症状消失。又一月后,患者死于头部急性外伤。尸检除见右半球硬膜下血肿外,右苍白球与壳核交界处靠内囊后肢可见条状软化灶(1×4×1mm)。病灶的  相似文献   

5.
当出现与偏瘫同侧的舌咽、喉麻痹时,人们必然会想到脑岛盖综合征(operculum syndrome)。作者报道1例局限性内囊梗塞引起单侧假性球麻痹病例,从而提出了单侧核上性咽麻痹和内囊膝部膝束(gemcular tract)精确的解剖定位问题。病人70岁,男性,因左颈部颈内动脉瘤行手术切除,术后4天出现左侧偏瘫及明显发音吞咽障碍。体查发现整个左面肌明显无力,左软腭和咽部完全性麻痹,左侧轻度锥体束损害。EEG显示双颞顶区θ波,CT示右丘脑前外部以及内囊膝部和后肢有一低密度区。该病人临床症状与单侧脑岛盖综合征相似,该综合征因额叶岛盖(Rolandic operculum)上部受损导致单纯运动障碍。双侧内囊腔隙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两侧对称性大脑基底节钙化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1例双侧大脑基底节钙化症的病因中罕见的Fahr氏病,10岁男性,以脑性偏瘫为主的表现。CT示两侧大脑基底节、内囊、部分达外囊的钙化,右侧内囊区囊变。结合文献予以讨论。本病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50例纯运动性偏瘫,经CT证实为脑梗塞35例,脑出血15例。病变部位分别在壳核,内囊,尾状核、苍白球等处。对临床表现和CT所见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文献中未曾有处理脉络膜前动脉动静脉畸形报道。作者报告4例脉络膜前动脉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和外科治疗。脉络膜前动脉动静脉畸形的典型症状,是病变损害内囊后肢和大脑脚引起对侧感觉障碍和偏瘫,并影响视放射导致同向偏盲。本组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引起三偏症状。表明动静脉畸形出血产生脑内血肿和血管梗塞损害到内囊。位于侧脑室颞角内的脉络丛动静脉畸形,仅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诊断主要用脑血管造影,可看到供血动脉,  相似文献   

9.
苍白球毁损术中微刺激的定位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微电极电刺激技术在帕金森病苍球毁损术的定位作用。方法采用向电极进行术中电刺激,记录不同部位刺激引起视束及内囊反应的数值。结果,微电极电刺激激在靶点区的电刺激电流值在1000Hz,脉宽0.2ms,视束可达1-10mA,内囊反应则为15mA以上。结论微电极电刺激能精神探及内囊和视束的位置,可以有效避免内囊及视束损伤,阻止偏瘫和视野缺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丘脑出血致感觉减退—共济失调—轻偏瘫1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9例丘脑出血所致感觉减退—共济失调—轻偏瘫。男13例,女6例。均为突然发病,CT 示丘脑出血波及内囊后肢和脑室壁11例。破入脑室2例。19例均有深感觉减退和共济失调,17例轻偏瘫。本文讨论了发病机理和与“Fisher 综合征”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的切除范围及血管保护的术前评估方法和术中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手术治疗的46例病灶主体位于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分离侧裂后显露大脑中动脉M2,处理M2发出的短穿支后分块切除肿瘤,内囊最外侧动脉不参与岛叶胶质瘤血供,为肿瘤切除内侧界.结果 显微镜下肿瘤近全切除并经术后影像学证实38例,大部切除8例,术后2例偏瘫,1例术后硬膜下出血.3例术后对侧肢体轻偏瘫,肌力Ⅳ级,1例短暂混合性失语.结论 手术前的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肿瘤与血管的关系3D-TOF,对术中血管保护有重要指导作用.内囊最外侧动脉为肿瘤切除内侧界.  相似文献   

12.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观察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内囊白质纤维束的受损情况,探讨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于入院时采用Brunnstrom评分法对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应用日本东京大学的Volume-one 1.72下的Dtv.Ⅱ.R2软件进行白质纤维束成像,比较观察双侧内囊白质纤维束形态.结果 健侧内囊白质纤维束解剖形态与正常人大致相吻合,患侧内囊白质纤维束则受血肿的侵犯,表现为受压、移位、不同程度的破坏;患侧皮质脊髓束受损级别和患肢肌力有明显相关性(r's=-0.8911,P<0.05).结论 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了解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内囊白质纤维束的损伤情况,这有助于临床医生全面掌握病情.  相似文献   

13.
大脑后动脉(PCA)梗塞很少出现偏瘫,作者报道5例临床均以偏瘫为主要表现,头颅CT证实为PCA梗塞者。 例1,男,62岁,先右侧半身感觉减退,几分钟后右侧肢体偏瘫。神志,语言、颅神经及眼底无异常。头颅CT平扫发现左侧内囊后肢近丘脑处见一稀疏的低密度区。例2,男,22岁,右利手,左侧肢体纯运动性轻偏瘫2天。无中风诱发因素,病后2天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67岁。于1995年10月5日入院。入院前6小时在办公室与人谈话时,突然双耳嗡嗡作响,听不见他人说话,被人从座位上扶起时发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欠清,无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1年前患脑出血,当时左侧轻偏瘫,经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查体:血压:26/16kPa,神志清楚,烦躁不安,言语欠清,双耳听力完全丧失,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右侧腱反射活跃,右侧Babinski征( )。无感觉障碍。头部CT及MRI揭示左侧内囊后肢尾端出血,右侧内囊后肢出血性中风囊。经系统脱水,神经细胞活化剂,对症等治疗,  相似文献   

15.
1965年 Fisher 等首先报告一罕见的卒中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轻偏瘫。后来又报三例,每例病理证实为桥脑基底上部靠近中线处有一腔隙梗塞。自 CT 应用以来,Schnapper 等连续报告14例,其中11例为对侧内囊梗塞。作者报告一例先后两侧发生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的病例。CT扫描显示桥脑梗塞。  相似文献   

16.
作者首次报告2例桥脑出血及中脑梗塞引起的手一口一足综合征(cheiro-oral-pedal syndrome),CT 及MRI 证实病变位于内侧丘系及三叉神经腹侧次级上行束。例1,81岁女性,突然左偏瘫,头痛及构音障碍而入院。血压160/90mmHg。意识清楚,有构音障碍,舌微偏左,左侧偏瘫,双侧掌颏反射阳性,左侧口周、前臂远端和下肢远端感觉异常及减退。  相似文献   

17.
位于幕上大脑深部的动静脉畸形(AVMs)是指那些位于中脑、基底节及内囊区域的AVM,约占所有脑AVM的3%~12%。其治疗相当困难。本文报 道从1988年~1992年对14例位于丘脑、基底节及内囊区的AVM病人采用血管内栓塞术进行治疗的经验。 本组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9.1岁。6例外有过颅内出血(4例栓塞前有偏瘫和记忆力缺失),另8例在栓塞前3个月神经系统体征进行性加  相似文献   

18.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是腔隙综合征的特殊类型之一,病理报告病变在桥脑上部基底,表现为同侧肢体无力和共济失调,下肢重于上肢。经CT证实病变累及内囊后下肢和放射冠,因而命名为内囊性共济失调性偏瘫,作者首次报告三例并体感诱发电位提供了共济失调的致病机理的资料。例1男性78岁,有高血压,无卒中先兆,突患轻微头痛,右侧肢体肌无力一周而入院,有中度共济失调,上肢较下肢明显,右上肢及面部针刺觉,触觉轻度减退及右手震动觉轻度减退,右手指位置觉丧失,右下肢感觉正常,2周后共济失调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基底动脉瘤引起脑干大出血经手术治疗成功。男性,55岁,因脑干出血入院。高血压病史8年。入院前2年,曾有突然头痛、呕吐、左侧肢体偏瘫的中风发作。检查:右动眼神经和两侧外展神经麻痹,左中枢性面瘫。开口反射障碍,吞咽和伸舌困难,左侧肢体完全瘫痪。CT 扫描示脑和中脑有一大  相似文献   

20.
幼儿急性偏瘫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偏瘫的原因包括感染、外伤、全身性疾病、心功能障碍、脑血管畸形、脑肿瘤、线粒体疾病和癫痫状态等.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偏瘫报道很少,而且仅见于单纯疱疹病毒、肠病毒和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也可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例如痫性发作、脑膜炎、脑脊髓炎、小脑共济失调和脊髓炎,但引起急性偏瘫尚无报道.作者报道一例5岁的男孩,出水痘后3个月突然右侧偏瘫,脑血管造影的特征类似眼部带状疱疹(HZO)脑血管病,实验室检查现发鞘内VZV特异性寡克隆I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