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小明  邓世雄 《重庆医学》2006,35(8):750-752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领域共同关注的课题。SCD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意外的、急速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知道患者有无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WHO建议:凡症状出现后24h内死亡者均称为猝死,法医学界采用这一标准。SCD在成人猝死中占首位,男性多于女性。我国报道的SCD发生率相对低于西方国家,但在猝死中仍居首位,并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脏性猝死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统计分析 12 0例心脏性猝死者的性别、年龄、死因、诱因及心脏大体测量。结果 心脏性猝死者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男女之比为 7 5∶1,高发年龄段在 4 1~ 6 0岁 ;冠心病猝死者发生率居首位 ,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脂肪心次之 ;猝死诱因以撕打损伤、争吵、情绪缴动多见 ;心脏性猝死患者心脏普遍肥大。结论 本次统计结果对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卢会仪 《广东医学》1989,10(4):44-46
猝死(SD)是指意外突然发生的死亡。在西方20~64岁人群,心脏性猝死(SCD)发生率为19~159/10万/年人,女性约2~35/10万/年人,即每周每百万人中约30人死于SCD,是主要死亡原因。大部分死者有明显冠心病(CHD),少数病例尸检发现急性心肌梗塞(AMI)或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在发展中国家,SCD的发生率比较低,但在北京,每周每百万人中亦有1.5人患病,大多数伴有CHD。  相似文献   

4.
心脏性猝死心肌组织HIF-1α和Bax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 alpha(HIF-1α)和Bax蛋白在心脏性猝死(SCD)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与相关性,并为法医学鉴定SCD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例SCD者心肌组织中HIF-1α和Bax蛋白的表达,并以25例非SCD者心肌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SCD者心肌组织HIF-1α与Bax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uc=6.083、5.573,P<0.01)。在SCD心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Bax表达呈正相关(r=0.736,P<0.01)。结论 HIF-1α与Bax表达的增高与SCD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HIF-1α与Bax可望作为诊断SCD较为客观的病理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心脏性猝死病人心肌组织CX43和CX40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性猝死病人左、右心室肌及室间隔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及缝隙连接蛋白40(CX40)的表达,探讨CX43、CX40表达与心脏性猝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Simple PCI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比较心脏性猝死与非心脏性猝死病人心室肌及室间隔肌CX43、CX40的表达,并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心脏性猝死病人CX43、CX40主要表达于心肌细胞闰盘处,少数表达于细胞侧面连接及胞浆中。心脏性猝死病人CX43、CX40多数弥散于胞浆及细胞侧面连接处,表达于闰盘的数量减少。心脏性猝死病人CX43在左心室、室间隔及右心室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t=2.09~8.01,P均<0.05);心脏性猝死病人CX40在左心室、室间隔及右心室的表达也明显低于对照组(t=3.24~9.40,P均<0.05)。结论CX43、CX40表达部位的改变与表达数量的减少,可能与心脏性猝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心肌组织内VEGF表达的变化与猝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im agepro5.0图像分析系统,对人体心脏标本VEGF的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心肌梗死组心肌细胞膜及血管内皮细胞膜VEGF强阳性表达,尤以心肌梗死灶周围区域心肌细胞为甚;在可疑梗死组心肌细胞膜及血管内皮细胞膜VEGF阳性,未见阴性;在正常心脏对照组仅1例见心肌细胞膜及血管内皮细胞膜VEGF弱阳性。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对照组VEGF阳性指数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和可疑梗死组,后两组之间阳性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合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定量检测心肌局部VEGF的表达可望作为因早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性猝死死后诊断较为客观的病理形态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心脏性猝死是指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因心脏性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这样的死亡发生在一个有或没有心脏病的患者,死亡的时间和方式是自然的、意外的、骤然发生和不能预期的.由于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进而意识丧失,如未及时抢救,则发生生物学死亡.  相似文献   

8.
吕毅  金仲品 《医学综述》1997,3(8):376-378
<正>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作者主张定为1小时以内,但也有人认为在目前急救条件下将发病后24小时内,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死亡者,也应列入猝死行列。猝死最常见的原因为不稳定性心律失常,其中以室颤最为常见,约占75~90%。而发生室颤的疾病中,以冠心病为最多见,约  相似文献   

9.
120例心脏性猝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性猝死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统计分析120例心脏性猝死者的性别、年龄、死因、诱因及心脏大体测量。结果 心脏性猝死者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7.5:1,高发年龄段在41-60岁。冠心病猝死者发生率居首位,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脂肪心次之;猝死诱因以撕打损伤,争吵、情绪激动多见;心脏性猝死患者心脏普遍肥大。结论 本次统计结果对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因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VT)伴晕厥而植入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术后随访6个月,患自发VT/VF7次,均被ICD放电而有效地终止,提示ICD有效心脏性猝  相似文献   

11.
老年心脏性猝死是指平常似乎健康的老年人 ,或明确有心脏病、临床无心衰、心律失常、休克、电解质紊乱、感染等合并症的老年患者突然发生心脏呼吸骤停 ,随即丧失意识 ,临床死亡者。发生时间为即刻至 1h ,最长不超过 6h[1] 。为发现和减少猝死的诱发因素 ,我们对 1970年至 2 0 0 1年间在我院住院病人中发生猝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索老年心脏性猝死的诱因及发生规律 ,以便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1 老年心脏性猝死的病因造成老年心脏性猝死最多见于冠心病患者 ,主要为急性心肌梗死及恶性心律失常[2 ] ,引起老年心脏性猝死有多种病因 ,现…  相似文献   

12.
心脏原因的瞬间死亡称为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SCD发病突然,预测性低,严重威胁人类生命,是当前备受关注的问题。现将我院急诊科接诊的48例SCD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分析近五年来住院老年心脏病人心脏性猝死21例,占同期老年心脏病死亡27例的77.8%。其中18例(85.7%)呈心脏骤停。老年冠心病人猝死多见于午夜至凌晨,其心脏骤停表现为室颤居多。洋地黄中毒及氨茶硷、心律平的应用为老年心脏病人猝死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4.
心脏性猝死的院前急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日渐增多,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病,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较前也大大增加。心脏性猝死多发生在院外,健全院前急救机制,提高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显得越来越重要。我科自2005年6月-2006年6月共院前抢救心脏性猝死患者17例,成功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用智 《西部医学》2006,18(4):406-407
目的研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心脏性猝死的危害。方法收集国内外部份主要医学文献中提出的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其危险因素对心脏性猝死的直接、间接影响,并列示美国、芬兰等发达国家的发病现状及干预效果。结果经过大量资料分析证实,在干预或消除其危险因素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心脏性猝死有直接影响;及早干预、治疗,对减少心脏性猝死有益。  相似文献   

16.
17.
1病例报告 例1:女,24岁,学生。于2006年6月2日在网吧上网时突发死亡。生前有酗酒、嗜烟、熬夜史,无高血压史。尸检:尸长161cm,尸重68kg,体形较矮胖,皮下脂肪丰满,纵隔、心包外及大网膜均聚积较多脂肪。心重460g,类似钟形。心脏体积:10.2cm×9.5cm×7.8cm,冠状沟、冠状动脉前降支外周及心尖区外膜下均有大量脂肪沉积。随血流方向剪开左、右心房室腔、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室壁厚度分别为1.3cm、0.8cm,而脂肪浸润室壁深达左室壁0.7cm、右室壁0.6cm,左、  相似文献   

18.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心脏原因意外地引起猝然死亡。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人死于这一原因。心脏性猝死的直接致命因素是心律失常,约占总死亡人数的80%,其余20%由其他原因引起,如主动脉破裂、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破裂、心脏破裂或心包填塞、肺动栓塞等。SCD的发生率为每  相似文献   

19.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病人过去可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h内(亦可有规定为24h,但以1h为最常用),发生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病人如经及时抢救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  相似文献   

20.
杨愚  宋恩来 《吉林医学》1996,17(2):81-82
住院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临床分析杨愚,宋恩来,刘蕴生(吉林省人民医院130021)心脏性猝死是内科心血管疾病的常见急症,也是心脏病患者的主要死亡病因之一,本文将我院心内科在院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资料做一总结,并探讨其主要死亡原因。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