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在成人肠套叠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 sprial CT,MSCT)在肠套叠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证实的成人肠套叠12例的 MSCT 检查的原始资料,将轴位图像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肠套叠诊断及原发疾病的诊断能力进行分析,探讨肠套叠的CT表现,提高肠套叠病因诊断的能力.结果 12例经手术证实的肠套叠,11原发疾病,利用MSCT及MPR多方位观察正确诊断12例,其中原发疾病9例,6例定性(良恶性)诊断.结论 MSCT及MPR对成人肠套叠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并且对原发疾病有较高的发现率,对于鉴别良恶怀的诊断有较高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平扫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 Light Speed 64层螺旋CT扫描机,行连续容积扫描,对98例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平扫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法(CPR)、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重建,总结分析急性阑尾炎CT平扫表现,通过与手术病理比较评估CT平扫对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并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 98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54例行手术治疗,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其中平扫诊断46例,3例为假阳性,2例为盲肠憩室炎,1例为回肠末端炎,4例未能诊断。平扫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为91.5%、特异度为94.1%,阳性预测值为93.5%,阴性预测值为92.3%,准确度为92.9%。同手术病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病理诊断正常阑尾7例(因临床怀疑而行手术治疗)。7例正常阑尾中,盲肠憩室炎2例,回肠末端炎1例,盲肠炎1例,盆腔炎1例,无异常发现2例。结论 CT平扫可以快速准确地显示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而且操作简便无造影剂过敏之忧,病人承担费用少,辐射剂量低,特别适用一些急重的急腹症的患者,可以作做为怀疑急性阑尾炎而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胃癌病例行气体对比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层厚1~2 mm,在此基础上进行CT仿真胃镜和VRT技术,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检出病变位于胃窦部31例(50%),胃底贲门部10例(16%),体部9例(15.7%),弥漫型12例(19.3%),病变检出率为100%。多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表现为局限性胃壁增厚50例,广泛性胃壁增厚12例;其中早期胃癌10例,进展期胃癌52例;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24例;远处转移17例;本组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结论: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胃壁及腔内、外病变,并直观反映胃癌大体形态及肿瘤的范围,在胃癌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最具潜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肾盂癌是起源于泌尿道上皮的恶性肿瘤,大多数为乳头状移行细胞癌,其发病率占肾肿瘤的7%-10%。肾盂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静脉肾盂造影、B超、CT、MR,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的应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越来越高。本文分析2005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住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肾盂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肾盂癌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hislicespiralCT,MSCT)三维重建对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中耳、乳突精细结构破坏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28层螺旋CT扫描机,对68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行颞骨薄层扫描及透明化容积重建fvolumereconstruction,VR)、多平面重组(multipleplanereconstruction,MPR),正常对照耳观察听骨链的形态结构;病变耳观察中耳乳突结构的改变及骨质破坏情况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VR、MPR对锤骨、砧骨及锤砧关节均能清晰显示,MPR对镫骨及镫砧关节能部分显示。病变组76耳中耳乳突破坏MS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基本一致。结论MSCT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中耳的精细结构,对中耳乳突炎骨质破坏诊断准确,对镫骨、镫砧关节及其骨质破坏显示欠佳。 相似文献
6.
《实用医技杂志》2016,(2)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的容积扫描方法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VR)技术,评价其在复杂性髋臼骨折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患者的损伤髋臼进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所得原始数据做数字化三维重组处理,并与常规髋臼CT平扫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PR冠状面、SSD重建结合VR成像,能清晰显示58例髋臼骨折情况,与手术相符,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常规CT平扫。在显示骨折分型、骨折线的长短、形态、走向,骨折片大小、空间位置以及骨折移位程度和关节脱位分类征象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和MPR、SSD、VR重组对髋臼骨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其表现接近病理解剖,是了解复杂骨折类型及其细微结构的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平扫结合重组技术诊断输尿管结石7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结合重组技术对输尿管结石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确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4层螺旋CT平扫资料,在工作站进行输尿管多平面及曲面重建。结果:75例共发现结石87个,肾盂输尿管移行处22个,输尿管中段35个,下段包括输尿管膀胱壁内段30个;52例见软组织边缘征,膀胱壁内段结石3例见并发膀胱充盈缺损。与横断位图像测量相比,重组图像测量结石大小,14个结石提高了分级级别。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结合重建可获得良好的输尿管成像,重组图像可校正结石大小的临床分级,为临床提供更多精准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世界各地致死的主要原因,准确的术前分期能够帮助提高胃癌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多层螺旋CT成像对胃癌进行术前评估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MPR、SSD)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X线平片检查有怀疑、临床体征明显或随访仍怀疑的急性外伤患者行MSCT扫描,通过工作站后处理得到MPR和SSD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以明确有否骨折。结果:59例显示有骨折,阳性率达71.95%(59/82)。其中肩关节3例,腕关节6例,骨盆8例,髋关节11例,膝关节20例,踝关节及足跗骨9例,眼眶、鼻骨各1例。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MPR、SSD)对隐匿性骨折是有效而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胃癌的诊断、术前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45例患者均进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MPR、SSD Raysum、CTVG、MIP)进行图像重建,并进行诊断分析与手术及病理对照.结果:本组病例病灶检出率100%,TNM分期准确率为91%,术前评估准确性为95%,淋巴结检出率为96%,准确率为100%,与手术结果相同.结论:综合运用MSCT及其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在胃癌的诊断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最具潜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多层CT薄层重建对正常支气管的显示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多层CT(MDCT)薄层重建对正常支气管的显示效果。方法 对38例正常人分别采用5、3.75、2.5和1.25mm的MDCT连续薄层重建,比较其对肺段、肺亚段支气管的显示效果。结果 2.5mm层厚MDCT显示的肺段及肺亚段支气管数均高于5及3.75mmMDCT;5和3.75mm、2.5和1.25mm层厚MDCT对肺段及肺亚段支气管的显示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2.5mm层厚MDCT薄层重建显示肺段和肺亚段支气管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
MSCT检查对直肠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检查对直肠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②方法:对41例直肠癌病人行扫描前充气灌肠、MSCT增强扫描,扫描后在工作站行多层面重建、薄层重叠重建,将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③结果:MSCT扫描对直肠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总准确率分别为85.3%、78.0%。评价肿瘤浆膜外浸润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1%和71.4%。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6%和72.7%。④结论:MSCT扫描重建能充分显示直肠癌与盆腔内组织的关系,能清楚显示直肠周围的淋巴结,对直肠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肺动脉栓塞病人的横断面CT图像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面显示血栓栓子的形态.结果 CT横断面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处理清晰地显示了肺动脉栓塞及栓子形态.其中左、右肺动脉干栓塞49支,叶动脉栓塞105支,段动脉栓塞318支,亚段动脉栓塞292支,能确定的亚亚段肺动脉栓塞为63支.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栓子及其形态,其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肺内孤立小结节60例,其中小肺癌38例,炎性结节10例,结核球12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注药后30S、1min、2min、3min、4min、5min、6min的动态增强扫描。根据病灶平扫CT值及不同时间增强扫描CT值,做出不同病变CT值的时间一密度曲线。结果 小肺癌与结核、炎症的平扫CT值无显著差异。结核球的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小肺癌和炎性结节,但炎性结节与小肺癌的CT强化程度无显著差异。小肺癌、炎性结节和结核球三种病变增强后的时间-密度-曲线形态和强化形式不同。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对20例主动脉夹层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SCTA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优缺点。③结果 SCTA扫描快,图像直观,不受金属植入物及病情的限制且微创。④结论 SCTA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型、术前模拟等方面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主动脉夹层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 3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病人行64层螺旋CTA,以选择性冠状动脉DSA造影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 120段冠状动脉在CTA图像上得到良好显示,达到分析要求。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85.3%、48.3%和95.6%。结论 64层螺旋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可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SCT下胸膜凹陷征(PI)对肺外周结节或包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或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18例有PI的肺外周结节或包块的CT图像,其中周围型肺癌73例,良性病变45例。观察PI的不同形态,并结合有无相应区域胸膜增厚,将其分为6型。然后结合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各型PI在不同性质肺外周结节或包块中的分布情况。采用MSCT后处理技术对其中34例图像进行各种方式的3D重建,观察其显示PI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Ⅰ、Ⅴ型PI多为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Ⅱ、Ⅳ型PI多见于结核球、炎性假瘤等良性病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29~28.86,P<0.05)。MSCT多种3D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PI的不同形态。结论MSCT下PI的形态展现及分型在肺外周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支气管成像及在诊断支气管扩张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支气管成像及其在诊断支气管扩张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支气管扩张患者HRCT及MSCT表现。结果:31例患者中30例MSCT均能清晰显示支气管扩张的部位、类型,HRCT发现21例,MSCT发现柱状及静脉曲张样扩张的能力高于HRCT。MSCT与HRCT显示支气管扩张图像质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是一种无创性显示支气管形态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其可望成为临床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9.
左玉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7(8):710-7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 86例经CT检查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按低密度病变的范围分为轻、中、重三度。结论 CT能确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部位、范围、程度及并发症 ,动态观察疾病发展过程和准确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0.
64排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松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0(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排螺旋CT对27例临床上拟诊为肺栓塞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并将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结果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充分观察到肺动脉血栓的大小、分布及范围,27例患者发现完全闭塞14支,附壁性充盈缺损36支,中心性充盈缺损12支,不规则性充盈缺损62支。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快捷、方便、安全、可靠、无创的诊断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