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钟江  岑松  蔡德海  王安芳  黄卫  王阳  陈键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284-1284,1272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13例,特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2例,肾上腺皮质腺瘤8例行肾上腺全切,5例行肾上腺部分切除,肾上腺皮质增生2例均采用单侧肾上腺全切。所有病例术前均有高血压和低血钾表现,及血浆中醛固酮水平增高、肾素活性降低。结果15例手术中13例均获得成功,2例中转开放手术。所有病人术后1个月内血钾恢复正常,醛固酮/肾素比值降低,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11例术后2个月血压恢复正常。所有病人均随访,3个月~2年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行腹膜后肾上腺全切或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简称原醛症)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1988~2008年该院收治的120例PA的临床资料,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111例,肾上腺皮质增生9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开放手术79例,后腹腔镜手术41例.肾上腺皮质腺瘤中99例行腺瘤切除,12例行肾上腺部分切除;肾上腺皮质增生采用单侧肾上腺全切手术.所有病例术前均有高血压和低血钾及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伴血浆肾素活性降低.结果 术后随访120例2个月~6年,所有病例术后2个月内血钾恢复正常,醛固酮/肾素比值下降,在未用降压药物情况下,80例术后血压恢复正常;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体位试验、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联合有助于PA的定性、分型和诊断,B超和CT是pA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手术是PA的主要治疗方法 ,腹腔镜手术正成为治疗PA的新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全切与部分切除治疗肾上腺醛固酮腺瘤的围手术期及长期血压预后结果之间有无差别。方法 2004年4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103例肾上腺醛固酮腺瘤患者,其中69例(67%)患者行腹腔镜肾上腺全切术(单侧肾上腺全切组),34例(33%)患者行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术(肾上腺部分切除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术后血压恢复情况及血浆醛固酮、血钾的变化。结果 10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醛固酮、术后血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中位时间为37(9~82)个月的随访期内,单侧肾上腺全切组44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24例患者血压好转,1例患者血压治疗无效;肾上腺部分切除组21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9例患者血压好转,4例患者血压治疗无效。两组间行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上腺部分切除组3例患者在术后血压曾好转,但分别在8个月、1.5年、3年血压重又升高至术前水平,且伴有血浆醛固酮的重新升高。其余100例患者的血钾及血浆醛固酮水平在术后6个月复查时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结论 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治疗醛固酮腺瘤与单侧肾上腺全切术相比在术后激素不足发生率及改善术后血压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别,但是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存在复发的可能,相比之下单侧肾上腺全切术疗效更为确切,因此对于单侧肾上腺腺瘤应选用单侧肾上腺全切术。  相似文献   

4.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33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酮增多症的后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9月~2006年9月对13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采用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治疗,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126例,肾上腺皮质增生7例。结果:手术平均时间93min,术中平均失血量3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d。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9例腹膜破损,7例轻度皮下气肿。115例平均随访20个月,所有患者血钾恢复正常.术后30例仍有高血压需辅以降压药物治疗。结论: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全切术或部分切除/肿瘤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的优点,将成为该病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90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诊治. 方法 对2008-01~2013-04收治的90例PA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血压升高者89例,血钾降低者88例.醛固酮和肾素活性比值(ARR)>25者占65.56%,ARR>50者占58.89%.CT、MRI及B超检查发现肾上腺病变阳性率分别为98.89%、94.12%、73.44%.86例行腹腔镜手术(另外4例行开放性手术).单侧腺瘤79例,单侧增生8例,双侧腺瘤1例,一侧腺瘤伴对侧增生1例,假性囊肿1例.单侧腺瘤中,51例行肿瘤剜除术,15例行肾上腺部分切除术,13例行肾上腺切除术.术后1周患者血压恢复正常者69例,血钾恢复正常者74例. 结论 ARR是PA定性诊断的主要方法;CT是PA定位诊断的主要方法;腹腔镜手术是治疗PA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205例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术前均有高血压和低血钾病史.80例行肾上腺全切、125例行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15~150 min,平均(45±13)min.术中出血量10~200 ml,平均(25±10)ml.术后住院时间4~9 d,平均(6.8±1.2)d.随访6个月~2年,平均1.2年,所有病例血钾恢复正常,168例(82.0%)血压恢复正常.应用后腹腔镜行肾上腺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治疗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王雷 《内分泌外科杂志》2012,6(4):260-261,264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对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例PA采用腹腔镜治疗,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17例,肾上腺皮质增生3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3(35—95)min,平均术中失血量50(25~110)ml,平均术后住院5.8(4—8)d。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均为轻度皮下气肿。20例平均随访12(6~18)个月,血钾均恢复正常,3例仍有高血压需辅以降压药物治疗。结论腹腔镜手术肾上腺部分切除/肿瘤剜除术或全切治疗PA具有创伤小、安全、疗效肯定等优点,宜为该类疾病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月华西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32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均有高血压,其中低钾血症31例。30例卧位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40。25例立位ARR〉40。有29例行单侧腹腔镜下肾上腺结节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单侧肾上腺切除术,1例行开腹单侧肾上腺结节切除术。27例病理证实为腺瘤,4例病理证实为增生,1例无病理检查结果。结论随机血浆ARR是诊断PA的主要筛查指标,ARR〉40作为切点是诊断原醛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腹腔镜下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是治疗醛固酮瘤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探讨腹腔镜微创技术在肾上腺疾病中的应用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9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泌尿外科施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5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20例,女369例,年龄16~72岁,中位年龄为45岁.肾上腺病灶直径为0.5~7.5 cm,中位直径为3.2 cm.病灶位于左侧329例,右侧260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肾上腺CT形态定位检查.经后腹膜入路588例,经腹入路1例;579例采用三孔腹腔镜手术,10例因术中视野暴露不佳增加第4孔.结果 6例(1.0%)术中转开放手术,其中术中未发现与术前影像学相似的肾上腺病灶3例,渗血较多视野暴露差2例,粘连严重1例.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08例(单侧肾上腺腺瘤358例、单侧肾上腺皮质增生50例),库欣综合征67例(单侧肾上腺腺瘤60例,原发性色素性结节状肾上腺病4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一非依赖性大结节状肾上腺皮质增生3例),嗜铬细胞瘤30例,无功能腺瘤49例,肾上腺囊肿24例,髓样脂肪瘤5例,转移癌4例,肾上腺皮质癌1例,黑素瘤1例.结论 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是治疗肾上腺良性疾病的金标准,但对于嗜铬细胞瘤、高危库欣综合征,手术仍存在一定风险.对大体积、恶性肿瘤,腹腔镜技术存在一定限制;对肾上腺小肿瘤,术中存在寻找困难而需转行开放手术、术中遗漏病灶等可能.术中解剖性游离并探查整个肾上腺组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6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8年~2001年间收治的PA46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血醛固酮测定、安体舒通试验及B超、CT检查。40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6例行肿瘤切除术及同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术。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瘤45例,肾上腺皮质增生1例。46例血钾均低于正常,42例血醛固酮增高,46例安体舒通试验均阳性,B超、CT定位检查,其准确率分别为84.8%、95.6%。46例患者血钾均恢复正常。44例肾上腺腺瘤治愈,1例腺瘤及1例肾上腺皮质增生仍需药物控制血压。结论:安体舒通试验、血醛固酮测定是PA的主要定性诊断方法,血醛固酮体位试验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增生的鉴别;PA的定位主要依靠B超、CT检查。外科手术是治疗PA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9例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5例有典型库欣综合征表现,4例仅有高血压或高血糖等非特异性症状。体重指数18.8—31.2,平均25.0。血皮质醇平均984(544~1746)nmol/L,尿游离皮质醇(urinary freecortisol,UFC)平均1129(347—1989)nmol/24h。CT示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大伴多发结节,肾上腺平均8cm×5cm×4cm(6cm×5cm×4cm-10cm×6cm×3cm)。结果行后腹腔镜双侧肾上腺全切+肾上腺组织阴囊皮下种植1例,右侧。肾上腺全切+左侧肾上腺次全切除1例;右侧肾上腺全切4例(1例因出血中转开放手术),左侧肾上腺全切3例。平均手术时间116(60~165)min,平均术中估计出血量110(20~600)ml。术中无大血管或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理诊断:肾上腺皮质结节样或腺瘤样增生。术后平均随访58(12~84)个月。5例典型库欣综合征症状均消失,4例体重增加、高血压或高血糖等非特异性症状者体重和血糖恢复正常。2例右侧肾上腺切除分别在术后33和41个月因症状复发行左侧肾上腺切除。结论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后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切除可缓解大部分患者的库欣症状,对症状不缓解或复发者可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或一侧肾上腺全切、对侧肾上腺次全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腹腔途径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肾上腺外科疾病的手术体会及经验。方法 2006年6月至2012年5月,行经腹腔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108例。男性48例,女性60例;年龄22~76岁;病变位于右侧40例,左侧63例,双侧5例;切除肿瘤/肾上腺大小0.5~11cm,平均4.5cm;其中18例有下腹部经腹腔手术史。结果除1例因膈肌损伤中转开放外,107例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0~200mL,平均20mL,手术时间45~150min,平均70min。术后1~2d肛门排气,2d内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3~7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检查:嗜铬细胞瘤38例,醛固酮腺瘤20例,原醛结节性增生6例,皮质醇增多症5例,无功能腺瘤20例,髓质脂肪瘤10例,肾上腺假性囊肿3例,节细胞神经瘤3例,肾上腺皮质癌2例,转移癌1例。结论经腹腔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具有手术空间大、视野清晰、解剖标志清楚、便于较早结扎处理肾上腺静脉、符合人体工效学等优点,适合于嗜铬细胞瘤、较大的肾上腺肿瘤及恶性肾上腺肿瘤等的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效果和临床体会.方法:2005年1月~2011年7月对42例肾上腺肿瘤患者采用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治疗,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引起的皮质醇增多症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3例,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瘤15例,嗜铬细胞瘤3例,肾上腺囊肿3例.结果:42例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40~110min,平均95 min,出血量30~200ml,平均80 ml,术后1~2d拔出引流管,第2d下地活动并进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5~7d出院,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及远期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肾上腺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侧肾上腺切除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A)对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 年12 月-2017 年08 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的70 例PHA 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结果 患者术后14 d 舒张压、收缩压、尿醛固酮、 血醛固酮低于术前(P <0.05);术后14 d 血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较术前升高(P <0.05);术后 14 d 血肌酐、皮质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 >0.05);术后14 d 的ACTH 兴奋1 mg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中,各 时间点皮质醇水平均低于术前(P <0.05)。结论 PHA 患者行单侧肾上腺切除后可降低肾上腺皮质储备功能, 但对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效果。方法 2004年4月至2010年8月间,我科共收治114例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其中105例为单侧,9例为双侧,均行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术后血压恢复情况及血浆醛固酮、血钾的变化。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2.4±8.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5±5.2)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9±3.1)d,术中及术后无重大并发症。术后病理均为肾上腺结节样增生,结节大小在2~16mm间。在中位时间为31(6~82)个月的随访期内,55例(48.2%)患者高血压治愈,57例(50%)改善,2例(1.8%)无效,1例患者术后醛固酮仍高出正常,其余患者的血浆醛固酮及血钾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是治疗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与开放手术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比较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的原醛症患者48例与近期开放手术治疗的原醛症患者36例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全部成功.后腹腔镜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术后止痛剂用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0±13)min和(110±2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6±11)ml和(130±22)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治疗原醛症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显著优于开放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具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附14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冽手术均成功,1例因粘连严重,术中出血改为开放手术。肿瘤直径1.0—8.Ocm,平均3.8cm。手术时间40—19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40~160ml,平均70ml。术后住院5—9d,平均5.6d。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全部例随访3—20个月,平均10个月,临床症状消失,B超或CT检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由于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