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内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介入治疗技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对23例顽固性咯血患者进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或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栓塞.结果 23例患者达到立即止血目的 ,4例患者24 h后出现少量咯血,经内科保守治疗,咯血得到控制,1例出现脊髓缺血,2例肋间动脉缺血,脊髓缺血和肋间动脉缺血均发生在支气管动脉主干栓塞者,随访3年,2例再次咯血,经再次支气管动脉栓塞,咯血得到控制.结论 在数字减影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下,对顽固性咯血进行超选择动脉栓塞是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病例报告:男,17岁.因咯血3 d入院,患于2005-01-22活动后出现咯鲜红色血,咯血6次,量约120 ml,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胸片提示右下肺模糊影,经治疗无明显缓解,2 a前诊断支气管扩张,即于2005-01-24到我院就诊,我院门诊胸部CT提示右下肺阻塞性肺不张.查体:生命征正常,一般情况尚可,气管右偏,右侧胸廓塌陷,右下肺呼吸音明显减弱.诊断考虑支气管扩张伴咯血,嘱患严格卧床休息,并给予5%葡萄糖液500 ml+垂体后叶素18 U静滴,1次/d;5%葡萄糖250 ml+氨甲环酸1.0 g静滴,1次/d;安络血10 mg肌肉注射,3次/d;并予抗炎对症治疗6 d后咯血完全停止.但查体发现:气管明显右偏,右胸廓塌陷明显塌陷,右上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右下肺呼吸音仍明显减弱,咯血停止后1周右侧胸廓塌陷及右上肺支气管呼吸音无明显好转,即于2005-02-06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行血凝块清除,镜下发现右肺下叶支气管被较多陈旧性血凝块完全阻塞,清除较多血凝块后发现仍有活动性出血. 相似文献
3.
4.
5.
患者男,16岁。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口唇发绀,活动后气促且常蹲踞。一年来因症状加重,遂来院。查体:T36.8C,R24次/分,BP12/8kPa,P90次/分。心界向左扩大,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无震颤。心脏彩超所见: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骑跨率为50%),右室前壁明显增厚,右室 相似文献
6.
7.
病例男,42岁,以"间断咯血4d"入院.4d前咯血时无诱因,量约50ml.用"立止血"、"垂体后叶素"等对症治疗,但仍有间断咯血,2~3次/d,50~100ml/d.既往曾息麻疹,无其它病史.吸烟史9年,8~10支/d.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1.4x109/L,血小板153x109/L,血红蛋白121g/L.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阴性,凝血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总结1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的抢救及介入手术护理体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弹簧圈栓塞,快速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绝对卧床休息,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患者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 女,38岁。因间断咯血4a,加重7d于2004—07—06入院。4a前无明显诱因咳嗽胸闷、咯血,曾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右肺感染.给予消炎对症(具体治疗不详)治疗后缓解,后患于2002年再次出现咯血,自服消炎药物后缓解,7d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咯血4次,总量约300ml,晨起患体位变化时容易出现咯血、无盗汗、无发热、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胸片。 相似文献
10.
总结11例肺动静脉瘘患儿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护理措施,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及预防穿刺点出血,促进术侧肢体静脉回流,合理的饮食等护理措施,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1.
孙明昌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8,9(3):39-39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9岁。因再发右上腹部钝痛伴畏寒、发热10d入院。患者两年前因右上腹疼痛诊断为胆囊炎、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而行胆囊切除术,术后仍反复出现腹痛及畏寒、发热、黄疸。经抗炎以后,症状控制。去年5月再次入院,诊断为: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肝脓疡,给予手术取石、抗炎、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BD)等冶疗,症状缓解而出院。10d前再发右上腹痛及发热入院,患病以来明显消瘦,饮食差,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患儿女,10月余。因生后发绀,活动后加剧就诊。体检:身长67cm,体质量6.2kg,发育营养差,口唇发绀,哭闹时加重。血压77/38mmHg(1mmHg=0.133kPa),听诊心率124次/min,律齐,第二心音微弱,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Ⅲ/6连续性粗糙杂音,不伴震颤。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3例原发性肺癌进行了支气管动脉及肺动脉造影和灌注治疗,认为部分患者中(2例)肺动脉参与供血,肺动脉的灌注化疗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59岁,因发作性心前区不适3年,加重10d,我院门诊以“冠心病”收入院。查体:皮肤黏膜无黄染,体温、呼吸、脉搏正常,血压140/72mmHg(1mmHg=0.133kPa)。3年前患者出现劳累后心前区不适,持续约5~30min,伴肩背部不适,口服硝酸甘油或休息后缓解,无胸痛、大汗等症状。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3年。 相似文献
19.
20.
患者女,71岁。因反复胸闷、心慌、气促2年,再发1d就诊。体检:体温37℃,呼吸21次/min,血压150/90mmHg(1mmHg=0.133kPa),脉搏68次/min.心率88次/min。心律不齐,心尖区可闻及Ⅲ/6级连续吹风样杂音。双肺呼吸音清。24h动态心电图提示快室率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