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各类性染色体畸变与其表型效应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培养、G显带分析。结果9622例作染色体检查的患者中检出138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其中男性性染色体异常核型108例,核型46,XX男性反转综合征8例,核型46,XY女性反转综合征6例,女性性染色体异常共计30例,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性腺发育不良和体格发育异常,不育、流产、死胎或畸胎史。结论凡有不良妊娠史的夫妇、闭经或性腺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可确定病因和类型,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育男性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探讨染色体异常与男性不育的遗传学效应。方法按常规方法制作染色体标本,G显带,400条带水平进行不育男性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受检的892例患者中,检查出染色体异常核型88例,异常检出率为9.87%。包括性染色体异常67例和常染色体异常21例,分别占受检不育男性患者的7.51%和2.35%。在所有染色体异常核型中,Klinefelter综合征的发生率最高,有24例,占异常核型的27.27%。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不育男性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1273例不良孕产史人群的染色体核型,总结探讨其临床细胞遗传学意义。方法常规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制片后G显带,并对其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1273例患者中共检出异常核型132例,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为10.37%。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与不良孕产史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对不孕不育、流产、胎停及生育畸形儿的夫妇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与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方法对1124例不育男性患者行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检出异常核型121例,异常检出率10.77%。其中Klinefelter's syndrome 49例,占异常核型40.5%;Y染色体形态异常35例,占异常核型28.9%;染色体多态性变化14例,占异常核型11.6%;染色体臂间或臂内倒位携带者2例,占异常核型1.7%;平衡易位携带者17例,占异常核型14.0%;染色体嵌合体4例,占异常核型3.3%。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是男性不育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夫妇染色体核型分布情况,寻找其细胞遗传学病因。方法采集有不良孕产史夫妇的外周血,常规技术方法培养淋巴细胞,制备染色体,G显带,必要时增加C显带和N显带,在显微镜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487对(974例)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中有61例异常染色体核型,异常率为6.26%;其中易位型7例,占异常核型的11.48%;倒位型12例,占异常核型的19.67%;染色体多态为44例,占总例数的4.52%,占异常核型的72.13%,其中大Y最多,有11例,占异常核型的18.03%;接下来为inv(9),有10例,占异常核型的16.39%。结论对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及遗传咨询能够避免先天缺陷患儿的出生,对于提高人口的遗传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鄞州地区135例不良孕产史夫妇细胞遗传学检查,探讨不良孕产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法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镜下核型分析。结果 135例不良孕产史夫妇中,检出异常核型5例。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孕产史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来自我院不育门诊的88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1对象与方法1.1病例88例男性不育患者均来自不育门诊,年龄22~39岁,婚龄2年以上。每例患者均进行详细体检,并按照WHO标准进行精液常规分析。1.2细胞遗传学检查采用常规方法制备外周血染色体标本,G显带。每例计数5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5个核型,必要时增加C或N显带分析。异常核型加倍计数及核型分析。2结果88例男性不育患者中有35例染色体异常,异常率为39.77%(35/88)。染色体异常核型,见表1。3讨论有关男性不育患者染色体异常的报道,国内外已有不少,检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5292例不良孕产史人群的染色体核型分布,探讨并总结其临床细胞遗传学意义。方法常规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制片后G显带,并对其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5292例患者中共检出非多态性核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结构异常)90例,占受检总人数的1.70%;检出染色体多态性204例,占受检总人数的3.85%。两者共294例,染色体核型异常率为5.56%。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与不良孕产史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对不孕不育、流产、胚停及生育畸形儿的夫妇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染色体异常与不良妊娠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不良妊娠史的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 对遗传咨询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行染色体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 在309对有不良妊娠史遗传咨询的夫妇中,发现弄常核型29例,总的异常率为4.69%。结论 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导致不良妊娠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夫妻双方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可大大降低遗传缺陷儿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不良孕育史妇女的染色体检查分析,观察遗传因素在不育中的重要性。方法对2701例妇女的外周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发现染色体异常106例,异常检出率为3.92%。主要异常核型有45,XO39例,易位17例和倒位8例等。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妇女不良孕育的重要病因,在妇女不育诊疗中应进行基因诊断以确诊是否有遗传病,为妇女生殖健康和优生提供指导性资料,避免不必要的盲目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对生育的影响和30年来自然流产人群中异常核型类型与分布频率的变化。方法收集1982—2011年的651对(1302例)自然流产夫妇病例的染色体核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方法。结果1302例患者中-共检出染色体畸变41例(3.15%),染色体异态148例(11.37%),总的染色体异常率为14.52%。将每10年的资料进行比较,与1992—2001年相比,2002—2011年染色体畸变率有升高(P〈0.05);与1982—1991年相比,1992—2001年和2002—2011年的染色体异态检出率升高(P〈0.05)。结论在自然流产夫妇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较高,而且近年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收集难免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核型结果,探讨绒毛染色体异常原因。方法收集629例早孕难免流产绒毛染色体结果并分类;采取问卷调查,分析对绒毛染色体畸变的影响。结果①绒毛染色体正常348例(55.3%),异常281例(44.7%)。数目异常246例,结构异常35例。②绒毛染色体异常的122对夫妻的外周血染色体中异常核型25例,占10.3%。③绒毛染色体异常组女方的生活/工作环境、不良孕产史、每周工作时间、每周熬夜频率、每天电脑使用时间、酗酒与绒毛染色体正常组有差异(P〈0.05或P〈0.01)。结论①染色体数目异常在异常绒毛染色体核型中比例最高,是导致胚胎早期难免流产的主要原因。②染色体发生突变是绒毛染色体异常的主要来源。(9工作/生活环境、高不良孕产次与绒毛染色体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一家系3例染色体t(9;15)平衡易位,分析其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对一家系7人进行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一家两代人中有3例染色体同为t(9;15)平衡易位。结论平衡易位是导致不良孕产史的重要原因。应做好遗传咨询指导,对不良孕产史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不良孕产史患者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G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403例有不孕?畸形、死胎、习惯性流产患者染色体检查出异常核型31例(7.7%),其中,男18例(58%),女13例(42%);性染色体异常16例(51.6%),常染色体异常15例(48.4%)。结论不孕?畸形、死胎、习惯性流产不仅与染色体异常有关而且与染色体多态性变化也有一定关联,夫妇任何一方染色体核型异常是不良孕产史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生殖异常患者染色体多态性的检出率为主因素进行研究,探讨染色体多态性与生殖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96对生殖异常患者夫妇,双方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G+C显带处理后进行核型分析。结果196对(392例)生殖异常夫妇共检出染色体多态性变异29例,其中1、9号染色体次缢痕增加5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8例;D/G组染色体短臂和随体区延长6例;大Y(Y≥18)10例,变异检出率为7.4%。结论染色体多态性在优生遗传咨询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对多次生育失败者应积极进行染色体检查。同时应积累更多的病例,结合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进一步了解其导致生殖异常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0例世界首报染色体异常核型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G显带技术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后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有9例染色体发生平衡易位,1例染色体臂内倒位。发现10种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分别为46,XX,t(4;14)(p15.2;q11);46,XX,t(4;9)(q23;p22);46,XY,t(11;18)(p15;q12);46,XY,t(1;22)(p10;p10)16qh+;46,XX,t(2;20)(q12;p13);46,XX,t(4;14)(q33;q22);46,XX,t(13;20)(q14;p11);46,XX,t(4;7)(q25;q22);46,XX,t(2;4)(q31;q35);46,XX,inv(1)(p36q32),经鉴定确定为世界首报核型。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及性腺发育不全的重要原因,对自然流产夫妇进行常规的染色体检查及遗传咨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地区不良孕产史夫妇中染色体异常情况以及民族间是否存差异,探讨其与生殖异常的关系。方法采集163对(326例)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外周血液,用常规技术方法制备染色体,经G显带后显微镜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63对夫妇中检出染色体异常12例,异常检出率3.68%(12/326)。以壮族和汉族最多,各5例,分别各占41.67%;彝族2例,占16.67%。结论染色体异常是不良孕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不良孕产史者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对有生育畸形、智力低下、染色体异常儿、死胎死产等不良孕产史患者,有必要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和遗传咨询。对降低遗传缺陷儿的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男性不育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的检测,以指导其生育。方法1.应用规范的WHO精液检查方法检查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标本。2.应用细胞遗传学检测男性不育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精液检查结果:男性不育组患者356例,包括无精子症82例、严重少精子症126例、少弱精子症148例,精液正常、核型正常男性组对照50例。2.细胞染色体检查:356例男性不育患者全部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55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包括性染色体异常24例,常染色体异常21例和染色体多态性10例。其中,无精子症组的染色体异常率25.61%(21/81),严重少精子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率为11.90%(15/126),少弱精子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率为12.84%(19/148)。结论男性不育患者核型异常率为15.45%,远高于正常人群发病率。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检查对男性不育的生育指导有重要意义。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无精子、少精子症患者常规6个STS位点检测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的情况。方法 选取EAA和EMQN推荐的常规6个Y染色体特异性序列标签位点,经2组多重PCR对76例无精子症和29例少精子症男性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a、AZFb和AZFc区微缺失检测。其中,8例无精子症患者还同时进行了G带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Q-显带等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 105例患者经6个STS位点检测发现AZF区微缺失9例。其中AZFc(SY254,SY255)缺失7例,AZFb(SY127,SY134)+AZFc(SY254,SY255)缺失2例,未发现AZFa缺失。复合微缺失及其它6例未检出微缺失的患者同时经细胞遗传学分析,发现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2例复合微缺失患者分别为Y等臂染色体:46,X,idic(Y)(q11.2)、X和Y等臂染色体的嵌合体:45,X[19]/46,X,idic(Y)(q11.2);1例为Y染色体长臂部分失:46,X.del(Y)(q11.2);另1例为Y染色体部分片段复制至15号染色体:46,XY,der(15)t(Y;15)(q11.2;p11.1)。根据细胞遗传学结果,重新设计STS检测位点,发现Y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患者存在AZFc(SY243,SY158)的缺失。结论 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检测是临床判断无精子、少精子症患者是否遗传因素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的6个STS位点检测在中国人群中应用尚需进一步验证。同时做细胞遗传学分析对疾病的准确诊断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罗伯逊易位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G显带分析,对2530例在我院接受遗传咨询者进行了染色体分析。结果共检出罗伯逊易位携带者16例,占0.63%,其中以rob(13;14)为常见(7例),其次为rob(14;21)(5例),成年携带者就诊原因多为流产、死胎和不育不孕,而儿童携带者多为发育异常,其中3例为罗伯逊易位21三体型。结论罗伯逊易位与流产、生育21三体型患儿密切相关,其携带者夫妇妊娠时应做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