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心电触发非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TRANCE)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下肢(包括足部)周围动脉闭塞的诊断价值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43例有症状的周围动脉闭塞疾病(PAOD)病人在DSA检查前进行TRANCE检查。将MR血管成像(MRA)显示下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诊断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拟诊断为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住院患者37例,均行颈动脉常规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准确度。结果:超声检查结果提示颈内动脉中度狭窄8例,重度狭窄12例,闭塞13例;DSA提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16例,闭塞17例。常规超声检查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假阳性率10.8%,过度诊断率10.8G,过轻诊断率32.4G。结论:颈动脉超声在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筛查中有重要作用,但必要时仍需结合DSA检查以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疑为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行下肢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扫描范围从肾动脉水平达足底。薄层重建横断面图像传入HP xw8000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所有患者于CTA检查前或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DSA为金标准,评价CT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在882个动脉节段中,870个节段在CTA与DSA均可以显示,在DSA图像上,狭窄闭塞的节段共260个(轻度狭窄32段,中度狭窄24段,重度狭窄44段,闭塞160段),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9.1%、99.7%、99.5%。结论:16层螺旋CT在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与常规血管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部分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4.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64层CT血管造影与DSA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照DSA,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A检查,检查后2周内行DSA。CT数据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或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将CTA与DSA结果比较。结果在216个动脉节段中,2种检查方法狭窄程度显示一致的有157个,被CTA高估13个,低估6个。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50%诊断的灵敏度为98.21%,特异度96.15%,准确率97.22%,阳性预测值96.49%,阴性预测值98.04%。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评估的可靠方法,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双源CT双能量自动减影去骨去钙化技术在颈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1月~2014年2月在本院就诊应用双源CT双能量颈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26例,分析全部患者颈动脉双源CT双能量自动去骨去钙化技术对颈动脉的显示,并评价图像质量.其中阳性结果患者中有27例患者接受了头颈部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以DSA图像为金标准对照,评价双源CT双能量自动减影去骨去钙化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与DSA对照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126例患者颈动脉双能量自动去骨后,对颈总动脉(CCA)血管满意显示率为71.0%,颈内动脉颅外段(ICA-E)血管显示满意率为96.0%,颈内动脉颅内段(ICA-I)血管满意显示率为74.2%,ICA-E血管满意显示率最高,与CCA及ICA-I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血管总满意显示率为80.4%.27例阳性患者颈动脉双能量自动去骨后与DSA对照,狭窄吻合率一致性很高(P>0.05),尤其重度及闭塞吻合率达到95%以上.结论 双源CT双能量自动去骨去钙化技术在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是一种快速、有效、无创的检查新手段,获得的图像质量好,尤其在ICA-E段血管的显示几乎可以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4排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60例TIA患者进行头颈部64排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血管减影成像技术,对比剂总量60~70 ml,注射流率4.5~5 ml/s;重建方法包括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及血管CT仿真内镜(CTVE)重建.1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49行颈动脉超声(US)检查,2例行脑CT灌注成像(CTPI).结果 60例TIA患者中35例(58.3%)可见血管狭窄,其中轻度狭窄26处、中度狭窄8处、重度狭窄4处,血管闭塞3处.共发现斑块49块,其中钙化斑块21块,脂质斑块16块及混合斑块12块.斑块位于颈总动脉13块,动脉分叉22块,颈内动脉14块.30例狭窄患者与超声检查结果相比,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判定一致的有26例.15例患者与DSA对照,CTA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90.9%,准确性93.3%.结论 64排CT血管造影在评价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3D-MR-VWI)技术诊断颈动脉闭塞形态学特征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纳入经超声诊断为颅外段颈动脉闭塞(CAO),并于1周内完成3D-MR-VWI和DSA检查的124例患者。评价3D-MR-VWI与DSA在诊断CAO类型和闭塞发生部位的一致性。结果3D-MR-VWI对于颈动脉完全闭塞及闭塞起始部位的诊断与DSA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Cohen’s κ=0.85,95%CI 0.71~0.94;Cohen’s κ=0.85,95%CI 0.71~0.97)。3DMR-VWI诊断颈动脉完全闭塞的敏感度为97.0%,特异度为86.7%,准确率为94.6%。结论3D-MR-VWI能够准确诊断CAO并判定闭塞的形态学特征,可为临床诊治颈动脉闭塞性病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MR增强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狭窄及闭塞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增强血管成像(3D CE-MRA)在颅内动脉狭窄及闭塞诊断中的价值及准确性.方法 选择10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3D CE-MRA检查,其中41例并行三维飞越法MR血管造影(3D TOF-MRA)检查,35例行DSA检查.对35例同时行3D CE-MRA、3D TOF-MRA和DSA检查者在显示动脉闭塞及狭窄能力上的优劣进行比较.结果总计发现217处不同程度的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3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支数及程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3.418,P<0.001);3D TOF-MRA与3D CE-MRA或DSA在发现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及支数间存在差异(χ2=4.389,P<0.05;χ2=11.22,P<0.01),3D CE-MRA或DSA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χ2=3.101,P>0.05).结论 3D CE-MRA具有快速、有效、无创等特点,在诊断颅内动脉闭塞及狭窄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颈动脉狭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联系。 材料与方法 对15例30支颈动脉行多普勒超声(DUS)、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头部CT&MRI检查。其中5例同时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4例与DSA对照,6例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结果 15例30支颈动脉轻度狭窄(<30%)8支,中度狭窄(30%~69%)6支,重度狭窄(70%~99%)8支(均为一侧),闭塞2支,未见狭窄6支。8支颈动脉重度狭窄者狭窄侧腔隙性脑梗死5例,狭窄对侧皮层梗死1例,双侧脑梗死1例,未见异常1例。颈动脉闭塞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脑梗死2例。CTA显示硬化斑块3例。 结论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DUS、MRA、CTA结合使用能够在颈动脉狭窄的筛选、诊断、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15例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颈动脉狭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联系。材料与方法 对 15例 3 0支颈动脉行多普勒超声 (DUS)、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及头部CT、MRI检查。其中 5例同时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 (CTA) ,4例与DSA对照 ,6例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结果  15例 3 0支颈动脉 ,轻度狭窄 ( <3 0 % ) 8支 ,中度狭窄 ( 3 0 %~ 69% ) 6支 ,重度狭窄 ( 70 %~ 99% ) 8支 (均为一侧 ) ,闭塞 2支 ,未见狭窄 6支。 8支颈动脉重度狭窄者狭窄侧腔隙性脑梗死 5例 ,狭窄对侧皮层梗死 1例 ,双侧脑梗死 1例 ,未见异常 1例。颈动脉闭塞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脑梗死 2例。CTA显示硬化斑块 3例。结论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DUS、MRA、CTA结合使用能够在颈动脉狭窄的筛选、诊断、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DSA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经手术证实的9例颈动脉体瘤的动脉DSA表现,对DSA在颈动脉体瘤术前诊断的价值及其优越性进行了评价。指出颈动脉体瘤的血管造影特征为造影早期肿瘤染色,延续至静脉期,在DSA上显示更为典型。DSA不受骨骼干挠比常规血管造影有更高的分辩率,可以发现细小的供血动脉。本组2例显示颈内动脉发出细小分支参于肿瘤血供,过去文献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2.
头颈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MRA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与DSA对照,探讨MRA在头颈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与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头颈部血管检查的病例32例,均进行2D-TOFMRA和DSA检查,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2例经DSA检查8例为正常,余24例中病变血管共38支,其中轻度狭窄12支,中度狭窄8支,重度狭窄8支,闭塞10支;MRA正确诊断26支,总体准确率为约70%。椎动脉假阳性较高,达62.5%。结论MRA可以作为颈动脉和大脑动脉环闭塞性疾病的筛选方法,但不适宜应用于椎动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成像与颈动脉造影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经颈动脉彩超检查疑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检查。结果3D CE-M RA检出颈动脉狭窄112处,DSA检出108处,经统计学分析发现3D CE-M RA检出率(36.84%)与DSA检出率(35.53%)比较无明显差异(x2=0.11,P >0.05)。本文以DSA为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对3D CEMRA诊断的112处颈动脉狭窄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敏感性为0.81(0.69~0.89)特异性为0.99(0.98~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结论3D CE-M RA诊断颈动脉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颈部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诊断颈部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可疑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分别先后进行3D-CE-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成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与DSA相比,3D-CE-MRA 对颈部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83.0%,特异度为94.1%.结论 3D-CE-MRA对颈部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无创、安全、快速、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可以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源C T在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6例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采用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检查,在CT 检查后1~2天内26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下肢血管分成12段,并将每个动脉狭窄程度分为5级:正常(无狭窄),轻度狭窄(狭窄程度<50%):中度狭窄(狭窄程度50%~74%);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5%~99%);闭塞(完全闭塞)。对比CTA和DSA检查结果。结果在76例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中26例患者接受DSA检查,其中行双下肢检查8例,单侧检查18例,将CTA检查结果与DSA进行一致性分析显示К=0.887,К值分析结果表明CTA与DSA在检测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方面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双源CT在诊断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方面与DSA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发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最初的动机是希望以较简单的,较少侵入性的(假定危险较小的)技术,特别是静脉DSA,代替标准的动脉造影。早些时候静脉DSA 在临床上的成功提供了这样的希望,即静脉DSA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动脉血管造影。早期的工作大多集中在颅外颈动脉、主动脉和肾动脉。今天,技术已扩展到较广泛的各种血管造影与非血管造影性操作。尽管DSA 技术在早期获得成功和后来应用的扩展,但很明显,仍不能指望静脉DSA 完全取代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血管超声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怀疑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超声(US)和血管造影(DSA)检查,颈动脉狭窄应用NASCET标准测量并计算狭窄率。结果:82支颈内动脉中DSA诊断为正常血管53支、轻度~中度狭窄(≤69%)11支、重度狭窄(≥70%)10支、闭塞(100%)8支;以阴性(正常)与阳性(狭窄或闭塞)为切分点时,超声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90%、94.2%、90%;以血管狭窄率70%为切分点时,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72.7%、89%、66%。结论: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较高,但特异度偏低,血管超声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选。但对于血管重度狭窄(≥70%)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经皮颈动脉成形术的患者,术前应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髂及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5例怀疑髂总动脉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大动脉炎6例,外伤4例和动脉粥样硬化175例。采用16层螺旋CT,层厚1.25mm,重建间隔1mm。100mL非离子造影剂(300mgI/mL)以4mL/s的速度经手背静脉或肘静脉注入,注射开始后25~30S进行扫描。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图像,并应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血管狭窄程度。结果:128例CTA可显示髂及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有7例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26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或大隐静脉植入手术,3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SCTA和DSA检查。MSCTA对腘动脉以上和腘动脉以下狭窄和闭塞显示与DSA一致性好。结论:多层面螺旋CT是下肢血管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非常有用的影像手段,可以替代有创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拟诊颈部动脉血管狭窄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患者行颈部3D CE-MRA。将两种方法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 23例患者共230个节段血管,3D CE-MRA显示了227个节段,共诊断出74处(32.6%)狭窄,其中28处轻度狭窄,22处中度狭窄,20处重度狭窄,4处闭塞;DSA共显示了230个节段的血管,共诊断出69处(30.4%)血管狭窄,其中24处轻度狭窄,23处中度狭窄,19处重度狭窄,3处闭塞。与DSA相比,3DCE-MRA对颈部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动脉闭塞的显示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85.71%、90.91%、90%和75%,两种检查方法对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有良好的一致性(κ=0.921,P=0.000)。结论 3.0T 3DCE-MRA能够可靠的评价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基本可以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三维容积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3 D-VISTA)技术在大脑中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7例经MR血管造影(MRA)或CT血管造影(CTA)诊断的大脑中动脉M1段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3D-VISTA进一步检查,并与介入治疗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进行对比,计算3D-VISTA及DSA检查的血管狭窄率,同时观察狭窄处管壁在3D-VISTA上的图像特点.结果 37例患者有33支大脑中动脉的3D-VIS-TA图像质量符合测量要求,与DSA测量的血管狭窄率相关性好(r=0.943,P<0.01),以DSA作为金标准,两者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6,P<0.01).在3D-VISTA图像上表现为狭窄的27支大脑中动脉中,21支出现管壁偏心性增厚,3支环形增厚;另有1支向心性增厚并环形强化,2支管壁仅见狭窄改变.结论 3D-VISTA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方面与DSA相比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并且可以提供狭窄处管壁的相关信息,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病因的鉴别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