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长,人才市场的逐渐饱和,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成为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为大学生创业之路打开了致富之门[1].  相似文献   

2.
刘佳梅  刘颖  陈东 《吉林医学》2010,31(23):4007-4008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医学研究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新一代大学生运用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其具有创新性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评价面向21世纪的合格医学人才一项重要指标,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1].高等学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担负着这一历史重任[2].如何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是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CDIO是国际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它强调综合的创新能力,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国化的实践将成为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时代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 ,我们要调动高校一切积极力量 ,推动和加速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 ,进一步加强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论述 :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素质教育认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深化教育改革 ,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产学研结合 ,加强与社会各界全面合作  相似文献   

5.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医学创新人才是人民赋予高等医学教育的历史使命。本文就如何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引入崇尚人文精神的"博雅教育",培养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的医学创新人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根本任务。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胡锦涛总书记还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在于培养适应国家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思维能力是评判人才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关键。没有创新的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在外科学教学中开展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结合循证医学的教学实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一种有益的和成功的尝试.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语言表达和探索创新能力,对于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医学机能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医学机能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从教学实际出发,在创新基地的运行机制、教学思想的转变,重视基本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通过项目小组活动和研究型学习,初步培养了大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胡锦涛总书记还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在于培养适应国家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思维能力是评判人才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关键。没有创新的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1世纪是科学与技术创新、信息产业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做出了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示。同时,随着竞争的加剧,各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聘用标准也已经转移到注重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上。这就明确地指出了我们高校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创新型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应当从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开始。目前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模式也逐渐由“知识型”向“知识能力型”、“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变。因此,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等教育中正日趋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舒放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0):143-144
高等医学类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是培养医学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学质量,结合当前医学院校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医学综合的发展趋势,从自身优势出发,建立完善的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评估体系,以创新质量工程为主要形式,科学合理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在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素质的同时,通过有效的共享知识平台建立良性推动机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隐性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入手,初步探讨在医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中,发挥隐性知识作用的重要性,提出推进导师制?建立创新型学习组织和加强实践教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已成为时代需要,创新人才成为了时代宝贵的财富.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作为医学教育的最高层次,不应满足于完成本方向的研究,应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首要内容.如何培养出创新型的医学人才,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从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要素出发,对各个因素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各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来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知识经济的要求,促进社会的进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求的人才,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审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要全盘否定过去,而是要在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的基础上,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因此,必须重点突出"创新".创新精神是当今竞争社会的一种重要能力.国外许多优秀教学理念十分重视其启发性,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开拓思想和创新精神.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面对21世纪的人才战略,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显得极其必要,而对医学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以病理学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为例,着重从科研、教学及病理检验等方面入手,对如何培养具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病理学研究生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培养预防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能力为突破口,革新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将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建立健全教学实施?评估和激励机制,着力培养预防医学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新教育是高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作者针对药学专业本科教育特点,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多个教学环节,通过课堂教学的言传身教、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训练活动,有效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有利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卫生统计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竞争的世纪。科技知识的膨胀、教学要求的发展、学科的综合和交叉,使卫生统计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卫生统计学教育模式应真正达到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自主学习、自我更新、自我创造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创新能力,这对于培养适应21世纪医学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把"创新人才培模式"列为重中之重,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核心任务,明确了着力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合格医药卫生事业人才,已成为当下医学院校的重要目标。本院以开设《医学科研方法概要》选修课为引导,通过办学术讲座、大学生科技论坛,指导学生申报、实施科研项目,组织学生科研小组活动,建立大学生科研积分卡,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开展学生科研工作形成性评价,成立大学生科研工作指导委员会、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等方式,构建起适于地方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