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1 对CIK 细胞体外杀伤食管癌EC9706 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无菌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进行常规培养和加IL-21 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2 种培养CIK细胞的免疫表型,LDH释放法检测2 种培养CIK 细胞杀伤食管癌EC9706 的活性,ELISA 法检测2 种CIK 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 浓度。结果:常规培养和加IL-21 培养的2 种CIK细胞增殖数量无明显差异。加IL-21 培养的CIK细胞CD3+CD56+细胞比例、CD3+细胞内颗粒酶B 和穿孔素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培养CIK 细胞[(26.95±3.53)% vs (16.18±1.04)%,(33.29±2.30)% vs (23.58±2.28)%和(59.70±1.91)% vs (45.96±2.67)%,均P<0.05)。效靶比20∶1 和30∶1 时,加IL-21 培养的CIK细胞杀伤EC9706 细胞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培养的CIK 细胞[20∶1 时:(43.66±1.99)% vs (34.59±1.75)%;30∶1 时:57.52±2.15)% vs (42.23±1.87)%,均P<0.05]。加IL-21培养CIK细胞的上清液FN-γ 的浓度明显高于常规培养CIK细胞的上清液[(142.7±13.4) vs (42.6±3.3) ng/L,P<0.05]。结论:IL-21增加CD3+CD56+细胞比例和颗粒酶B及穿孔素的表达,提高CIK细胞分泌IFN-γ,从而增强CIK细胞对EC9706 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动态观察IL-12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体外增殖,体内外的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种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扩增CIK细胞,即IL-2组:IFN-γ、CD3单抗、IL-1和IL-2;IL-2加IL-12组:IFN-γ、CD3单抗、IL-1、IL-2和IL-12;IL-12组:IFN-γ、CD3单抗、IL-1和IL-12.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的增殖.MTT法测定CIK体外细胞毒活性,并通过做扫描和透射电镜,对CIK细胞杀伤的肿瘤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研究CIK细胞对BGC-823荷瘤裸鼠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三种方法均可使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加,对CD3+CD56+细胞的诱导作用也无明显差异,IL-12与IL-2联合作用组促增殖能力和细胞毒性作用明显强于其他两组(P<0.05).被CIK细胞杀伤的肿瘤细胞的死亡形式是坏死和凋亡.动物实验证实CIK有较强的体内抗瘤活性,可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期,联合IL-12与IL-2诱导的CIK细胞疗效较好.结论 IL-12同样可以用于CIK细胞的诱导,而联合IL-12与IL-2诱导的CIK细胞其增殖能力和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均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3和CD28单克隆抗体联合作用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eed killer,CIK)细胞及其亚群增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生物细胞治疗的20例肿瘤患者(肾癌6例,肺癌5例,肝癌、乳腺癌和恶性黑素瘤各2例,胆囊癌、淋巴瘤和卵巢癌各1例)的外周血,每例外周血均分为4组(对照组,单用CD3单抗组,单用CD28单抗组,CD3和CD28单抗联合作用组)进行CIK细胞的诱导培养.用CFSE染色检测CIK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检测CI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的水平;磁珠分选CIK细胞亚群CD4+、CD8+和CD56+细胞,然后用ELISA检测对CIK细胞亚群分泌IFN-γ、TNF-α和IL-2能力的影响.结果:CD3/CD28单抗联合作用(PI =59.35)对CIK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与单独使用CD3单抗(PI =64.4)相比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可以刺激CIK细胞分泌较高水平的IFN-γ和TNF-α[IFN-γ:(384.6 ±263.1)vs(201.5 ±271.5) pg/ml,P=0.0361;TNF-α:(4.795±1.251) vs(2.835±0.443) pg/ml,P=0.0265];进一步分析发现,两单抗的联合作用可增强亚群细胞CD8+分泌IFN-γ、CD56+分泌IL-2和TNF-α的活性,从而起到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增强作用.结论:CD3与CD28单抗联合作用不能增强CIK的增殖能力,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CIK细胞的功能,在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CIK细胞是过继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简化体外培养过程从而提高其增殖率和杀瘤活性仍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本研究观察重组人纤维连接蛋白(recombinant human fibronectin,RN)诱导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建立一种高效、简便的体外CIK细胞扩增方法。方法抽取10名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各50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分别采用RN诱导法和传统方法培养CIK细胞,记录细胞增殖数;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免疫细胞表型和分泌IFN-γ、IL-4、穿孔素和颗粒酶B细胞的百分比;用MTT法测定CIK细胞对4种人肺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率。结果RN诱导的CIK细胞扩增倍数为传统方法的2.0倍-3.5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N诱导组和传统方法组CD3+CD16+CD56+细胞绝对数分别增加了3778倍和2069倍;RN诱导组细胞中CD3+CD8+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传统方法组(P<0.05);但CD3+CD4+细胞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4种肺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RN诱导的CIK较诱导前:分泌IFN-γ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分泌IL-4的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冻存时间对外周血来源的CIK细胞免疫表型及其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集6名健康患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第0h加入IFN-γ,24h后加入IL-2、抗CD3单抗,每隔3天补充含CD3单抗、IL-2的新鲜培养液,培养15天进行冻存。复苏冻存1、2、3、4、5月的CIK细胞为实验组,以常规培养至15天的CIK细胞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IK细胞中CD3+CD4+、CD3+CD8+、CD3+CD56+细胞的百分比,CCK8法检测各组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冻存1、2、3月的CIK细胞与对照相比CD3+CD4+、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冻存4、5月的CIK细胞中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70.62±6.35)%、(14.36±4.28)%、(67.87±5.63)%、(12.61±6.21)% vs (84.23±5.20)%、(22.75±3.46)%],P<0.05。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在1、2、3月时与对照相比未见明显减弱(P>0.05),冻存4月、5月后的CIK细胞在各效靶比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与对照相比明显减弱(P<0.05)。结论:冻存时间的长短对CIK细胞的免疫表型及杀伤活性均有一定的影响,且随着冻存时间的延长,CIK细胞的杀伤活性减弱。建议冻存CIK细胞的最佳时间为1、2和3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ASP)体外对人外周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增殖、免疫表型及其对白血病K562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第0天加入IFN-γ(1 000 IU/ml),24 h后再加入IL-2(1 000 IU/ml)、抗CD3单抗(50 ng/ml)继续培养,此后每隔3 d根据添加不同浓度的ASP分为5组:A组(不加ASP)、B~E组(分别加ASP 12.5、25、50、100μg/ml)。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各组CIK细胞的增值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IK细胞中CD3+CD4+、CD3+CD8+、CD3+CD56+细胞的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CIK细胞上清液中IFN-γ及TNF-α的分泌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联合ASP诱导培养CIK细胞至第16天时,与A组相比,E组CIK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加[(56.98±3.00)×106vs(43.81±2.14)×106,P<0.05)],各组细胞活率都保持在90%以上;各组CIK细胞CD3+CD4+、CD3+CD8+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而D组、E组CD3+CD56+细胞比例与A组相比存在差异[(26.65±3.71)%、(28.36±4.28)%vs(20.75±3.56)%,P<0.05)];E组CIK细胞在效靶比为40∶1、20∶1、10∶1时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比A组更强[(84.19±5.88)%vs(68.05±5.95)%、(76.69±6.54)%vs(64.55±9.44)%、(72.32±9.22)%vs(61.45±8.22)%,均P<0.05〗。结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高浓度的ASP体外对CI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G-1a中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c stem cell,LSC)的体外杀伤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用GM-CSF和IL-4诱导培养DC,悬浮细胞用IL-2、IL-1、IFN-γ和CD3 mAb诱导培养CIK。将KG-1a细胞冻融物作为抗原负载DC(即Ag-DC),与CIK共培养作为实验组(Ag-DC-CIK),无抗原负载的DC与CIK共培养作为对照组(DC-CIK),单独CIK作为空白对照组,与KG-1a共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CD34+CD38-CD123+白血病干细胞的比例。DC-CIK与KG-1a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KG-1a细胞与CD34+CD38-CD123+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功诱导DC。CIK组、DC-CIK组及Ag-DC-CIK组中CD3+CD56+细胞比例为(17.36±4.44)%、(28.22±3.66)%和(36.16±5.88)%,依次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Ag-DC-CIK组与DC-CIK组细胞中CD34+CD38-CD123+细胞比例显著降低[(8.78±0.62)%vs(3.95±0.53)%、(3.03±0.62)%,P<0.01〗。DC-CIK可诱导KG-1a细胞凋亡,凋亡率由(2.34±0.74)%上升至(12.27±1.01)%,但对其中CD34+CD38-CD123+细胞无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结论:DC联合CIK能杀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干细胞,但无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表达特异性抗原的肿瘤细胞过程中,是否存在抗原特异性杀伤。方法分离健康人骨髓获得单个核细胞,分别诱导为树突状细胞(DC)和CIK细胞,将人类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细胞的冻融物抗原冲击或未冲击DC与CIK细胞共培养(pulsed-DC CIK、DC CIK),CIK细胞单独培养作对照。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12、和IFN-γ分泌水平,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毒效应。结果DC与CIK共育后,两组DC成熟表型较共育前明显提高(P=0.003、P=0.001);pulsed- DC CIK组与DC CIK组、CIK组比较,细胞表型(CD3、CD8、CD56)明显提高(P=0.003、P= 0.011),CD3 CD56 细胞明显增多(P=0.001,P<0.001),CD3 CD8 细胞亦明显增多(P=0.002, P=0.002);CD45RA表型则明显降低(P<0.001,P=0.004)。IL-12和IFN-γ水平在pulsed-DC CIK组表达最高,分别为(254±14.5)pg/ml和(3100±286)pg/ml。对有耐药抗原表达的MCF-7/ADR细胞,pulsed-DC CIK组杀伤效应最强,pulsed-DC CIK组、DC CIK组和CIK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ulsed-DC CIK组与DC CIK组比较,P=0.039;pulsed-DC CIK组与CIK组比较,P= 0.002;DC CIK组与CIK组比较,P=0.049);而对于无P-gp抗原表达的MCF-7细胞的杀伤效应,pulsed- DC CIK组和DC CIK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C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ulsed-DC CIK组与CIK组比较,P=0.007;DC CIK组与CIK组比较,P=0.048)。结论从人骨髓培养得到DC和CIK细胞共培养后,能促进各自特征性表面标志的表达上调,并分泌大量相关细胞因子。细胞杀伤效应的明显提高及可能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效应,为多药耐药肿瘤的临床生物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CIK cell)培养基(含低浓度IL-2、IFN-γ、IL-12和anti-CD3)和NK培养基(含高浓度IL-2和anti-CD3)体外刺激诱导CIK,分析CIK细胞的扩增、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情况。方法:健康自愿者来源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别加入CIK培养基和NK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24 h后,换用含IL-2的1%自体血浆培养基继续诱导培养2周。在培养的第6天和第10天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分泌情况,在培养的第10天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培养细胞表面CD3、CD4、CD8、CD16、CD56的表达情况。结果:CIK培养基和NK培养基均可使培养细胞在第7天时开始明显扩增,第10天时可扩增至200倍。其中,CIK培养基获得的细胞扩增倍数明显高于NK培养基,其IFN-γ分泌明显高于NK培养基组[(724.7±434.8)vs(108.9±60.6)pg/ml,P<0.01];而以NK培养基培养的细胞,CD3-CD16+CD56+细胞比例高于CIK培养基[(6.27±3.33)%vs(2.88±1.88)%,P<0.05]。结论:不同成分的CIK培养基和NK培养基均可促进CIK细胞的扩增和成熟,但呈现不同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12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 细胞的表型和CIK细胞在体外对食管癌EC9706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方法: 体外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以IFN-γ、IL-2和CD3单抗诱导培养CIK细胞;IL-1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IL-12培养。培养至第14天,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CIK细胞的免疫表型;LDH释放法测定效靶比20 ∶1、30 ∶1时两组CIK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观察效靶比30 ∶1时,NKG2D单抗对两组CI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结果: IL-12组与对照组相比较,CIK细胞免疫表型的CD3+CD56+细胞比例\[(28.23±1.71)% vs (16.34±059) %, P<0.05\]、CD3+细胞及CD3+CD56+细胞中NKG2D的表达\[(77.45 ±2.15)% vs (66.87±0.73)%, (92.94±077)% vs (82.18±066)%;均P<0.05\]、CD3+细胞中穿孔素的表达\[(51.78±0.63)% vs (43.54±0.95)%,P<0.05\]都明显增强;CD3+细胞颗粒酶B表达无明显变化\[(26.90±0.67)% vs (26.76±0.33)%,P>0.05)\]。效靶比20 ∶1和30 ∶1时,IL-12组CIK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43.92±1.67)% vs (35.34±1.22)%,(55.95±0.88)% vs (43.91±110)%;均P<005\];以NKG2D单抗阻断后,IL-12组、对照组CIK细胞杀伤活性均明显下降\[(19.72±0.56)% vs (55.95±0.88)%, (19.83 ±1.20)% vs (43.91±1.10)%;均P<0.05\]。 结论: IL-12能够上调CIK细胞NKG2D和穿孔素的表达,从而增强CIK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人和胃癌患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原代癌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差异,进一步了解CI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和胃癌患者自身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加入鼠抗人CD3 McAb、基因重组人IL-1α、IFN-γ、IL-2,经体外培养诱导为CIK细胞;手术留取的新鲜胃癌组织用机械研磨法分离成单细胞悬液;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2种CI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健康人的CIK细胞较胃癌患者自身的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力强,第1天表达CD3+/CD56+的细胞健康人占(1.064±0.22)%,癌患者占(1.031±0.13)%;而经细胞因子刺激后的第7天健康人占(28.66±2.00)%,癌患者占(17.63±2.22)%;14 d后分别占(57.14±1.96)%和(48.53±2.19)%(P<0.05);其杀伤肿瘤的能力也远远高于患者自身的杀伤能力。结论:健康人和胃癌患者的CIK细胞对原代癌细胞都有细胞毒的作用,健康人的CIK细胞无论增殖能力和细胞毒的活性都远高于肿瘤患者自身的CIK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重组人白介素-27(interleukin-27, IL-27)体外对人外周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增殖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的影响。 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第0天加入IFN-γ、CD3单抗,之后根据加入不同细胞因子剂量随机分为六组进行CIK细胞培养:A组(IL-2:1 000 U/ml,正常对照组), B组(IL-2:1 000 U/ml,IL-27:20 ng/ml), C组(IL-2:1 000 U/ml,IL-27:10 ng/ml), D组(IL-2:500 U/ml,IL-27:10 ng/ml),E组(IL-2:1 000 U/ml,IL-27:5 ng/ml), F组(IL-2:1 000 U/ml,IL-27:40 ng/ml)。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CIK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IK细胞CD3 +CD56 +T、CD8 +T细胞的表达,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各组CIK细胞增殖情况,MTS方法测定各组CIK细胞对淋巴瘤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 结果: 培养第11天,D组与A、B、C组比较,CIK细胞中CD3 +CD56 +T细胞的表达\[(6657±244)% vs(6003±175)%,(5551±003)%,(5607±083)%;均P<005\]、CD8 +T细胞的表达\[(8167±197)%  vs(7030±267)%,(7492±247)%,(7443±190)%;均P<005\]都明显增强;D组CIK细胞培养的扩增倍数明显高于A、B、C组\[(4 81187±2307)  vs  (3 25773±9197), (379092±6449), (4 00985±4308)倍;均P<005\];效靶比40 ∶1时; D组CIK细胞培养第11天时杀伤力为(7671±221)%,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 结论: 细胞因子IL-27体外可显著提高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杀伤能力,最佳培养周期为11 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通过复制缺陷性腺病毒介导的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基因(PSMA)和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4-1BBL)体外共同转染树突状细胞(DC)后,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观察其体外抑制前列腺癌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将Ad-PSMA、Ad-4-1BBL、Ad-GFP按MOI=200∶1转染DC作为刺激细胞,分为共转染组、PSMA转染组、4-1BBL转染组、阴性对照组(Ad-GFP-DC组)以及未转染DC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DC细胞中PSMA和4-1BBL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CD80、CD83、CD86等表型变化;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中淋巴细胞用于CIK细胞的诱导培养,按DC∶CIK=1∶10比例将上述不同转染组DC加入CIK中,共同孵育96h(设普通DC刺激组和单独CIK细胞组为对照),收获的细胞作为效应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DC刺激组CIK细胞CD3、CD56表达率,ELISA法检测不同DC-CIK组培养上清IFN-γ、IL-10水平;PE-7AAD凋亡试剂盒检测不同DC-CIK组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Du145的细胞毒作用。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证实PSMA、4-1BBL可在DC上成功表达;各转染组DC表面CD80、CD83、CD86、HLA-DR共刺激分子表达上调,与未转染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培养14d,不同DC疫苗刺激组CIK以及单独CIK细胞组中CD3+、CD56+、CD3+/CD56+T细胞比例均高于培养7d的CIK,差异显著(P<0.05),其中经不同DC疫苗刺激的CIK组上升较单独培养14d-CIK组更明显(P<0.05)。DC-CIK培养上清中PSMA/4-1BBL-DC-CIK组IFN-γ分泌量最高,达1176.10±14.37pg/5×106cells,IL-10分泌量最低,为75.14±2.01 pg/5×106cells,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组别DCCIK作用于LNCap、Du145细胞24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和坏死明显。同一组别DC疫苗刺激下的CIK细胞对LNCap的杀伤作用强于DU145细胞,差异显著(P<0.05)。而在针对同一种肿瘤细胞时,PSMA/4-1BBL-DC-CIK组的杀伤作用最强,LNCap细胞的凋亡率可达(24.56±1.68)%,Du145细胞凋亡率可达(12.67±0.94)%,与PSMA-DC-CIK组、4-1BBL-DC-CIK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PSMA-DC-CIK和4-1BBL-DC-CIK组的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GFP-DC-CIK、普通DC-CIK、和单独CIK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实验中Ad-PSMA/4-1BBL高效转染的DC具有成熟DC的典型特征,与CIK共培养后提高了CD3+/CD56+T细胞比例,IFN-γ分泌量显著增高,并增加了对PSMA阳性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比普通DC-CIK及单独CIK具有更强的杀伤活性。两种肿瘤相关抗原转染DC与CIK共培养后可以更有效地提高CIK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患者冻存外周血干细胞体外诱导CIK细胞的增殖能力、表型特征及其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的杀伤效应.方法:复苏患者冻存外周血干细胞悬液,Ficoll密度梯度方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及从健康人新鲜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经IFNr、IL-2、CD3McAb诱导培养获得CIK:细胞.细胞计数板观察CIK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的表型;以CFSE标记靶细胞区分效应细胞,PI染色,FACS检测靶细胞死亡率.结果:患者冻存外周血干细胞来源的CIK细胞较健康人增殖速度慢,最大增殖倍数低,但CD3+CD56+细胞比例与健康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14±8.49)%和(17.52±3.30)%,P=0.744.患者及健康人CIK细胞与相应的诱导培养前单个核细胞相比,杀伤活性明显增强,在效靶比10:1时患者及健康人CIK细胞对Daudi细胞的杀伤活性为(29.23±8.85)%、(20.13±2.36)%,与培养前相比P值分别为0.004、0.001;患者CIK细胞杀伤活性强于健康人,P=0.05.结论:患者冻存外周血干细胞可以诱导生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CIK细胞,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IL-24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体内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1)从健康人外周血中提取单个核细胞,第一天加入IFN-γ(1 000 IU/mL),第二天加入IL-1(100 IU/mL)、CD3mAb(50 ng/mL)、IL-2(300 IU/mL)诱导CIK细胞,另一组与IL-1、CD3mAb、IL-2同时加入IL-24(1 000 IU/mL);(2)建立HepG2肿瘤细胞株荷瘤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五组,每三天分别测量肿瘤大小。结果 IL-24诱导CIK细胞治疗组荷瘤小鼠实体瘤体积小于其它组(P<0.05)。结论 在CIK细胞诱导过程中加入IL-24能明显增强其体内的抗肿瘤活性,对临床上把CIK细胞用于生物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38例患者按相似条件配对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放化疗后接受CIK细胞联合IL-2治疗,对照组仅行放化疗.观察CIK细胞回输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取两组患者放化疗结束时(CIK细胞治疗前)及放化疗结束后3个月(CIK细胞治疗已结束)两个时间点,分别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免疫指标(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CD4+/CD8+及Th1/Th2比值).结果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19例患者经CIK细胞联合IL-2治疗后精神改善者18例,食欲改善者15例,睡眠改善者12例,疲乏症状改善者3例.治疗组患者CD3+、CD4+T细胞百分比升高[(66.39±9.22)%∶(42.98±7.23)%,t=5.45,P=0.00;(32.27±3.75)%∶(26.38±2.51)%,=5.73,P=0.00],CD8+T细胞百分比降低[(17.51±1.85)%∶(20.90±2.31)%,t =5.21,P=0.00],CD4 +/CD8+比值上调、Th1/Th2正置[(1.86±0.32)∶(1.27±0.19),t=7.13,P=0.00;(1.15±0.48)∶(0.91±0.30),t=2.42,P=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IK细胞联合IL-2治疗可改善NSCLC患者免疫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负载自身肝癌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对CIK体外杀伤活性的影响,并观察抗原致敏DC(Ag-DC)联合CIK治疗原发性肝癌后患者的免疫状态、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贴壁细胞经GM-CSF和IL-4诱导产生DC,并负载自体肿瘤裂解物;悬浮细胞经IFN-γ、IL-2、抗CD3单抗、IL-1α体外诱导产生CIK.将Ag-Dc与CIK共培养,观察CIK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杀伤活性;24例患者接受Ag-DC+CIK的过继免疫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Ag-DC与CIK共培养后,CIK体外肿瘤杀伤活性明显提高;2)Ag-Dc联合C1K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3)除一过性发热、畏寒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的DC疫苗联合CIK可作为原发性肝癌常规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IL-15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NKG2D受体表达及其对食管癌EC9706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CD3单抗诱导培养CIK细胞。IL-15组:加用IL-15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及CD3+细胞、CD56+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LDH法测定第14天细胞在效靶比20∶1、30∶1时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效靶比30∶1时,观察NKG2D单抗封闭细胞表面NKG2D分子后对两组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CIK群体细胞及CD56+细胞表面NKG2D表达逐渐增强,IL-15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靶比20∶1、30∶1时,IL-15组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靶比30∶1时NKG2D单抗封闭CIK细胞表面NKG2D分子后,对照组细胞、IL-15组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均较阻断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IL-15上调CIK细胞表面NKG2D分子表达,增强CIK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CIK细胞通过NKG2D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新静  黄建安  穆传勇  陈成  张学光 《肿瘤》2007,27(12):953-956
目的:研究CD40激发凋亡肿瘤细胞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对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的细胞表型、增殖活性及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常规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DCs和CIK细胞,采用凋亡肿瘤细胞负载DCs,并用或不用激发型CD40单克隆抗体(CD40mAb)激活DCs成熟;成熟DCs与同源的CIK细胞共育5d,分别获得DC40Ag-CIK细胞及DCAg-CIK细胞;观察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杀伤活性。结果:凋亡肿瘤细胞负载激发可使DCs上调表达CD1a、CD80、CD86、CD83、HLR-DR,联合CD40mAb激发可进一步促进DCs成熟;培养至第14天时,DC40Ag-CIK细胞、DCAg-CIK细胞、CIK细胞分别扩增(18.2±1.7)倍、(15.0±1.2)倍、(9.3±1.8)倍;DC40Ag-CIK细胞中的CD3 CD56 比例较DCAg-CIK细胞和CIK细胞明显上调(P<0.05);DC40Ag-CIK细胞、DCAg-CIK细胞对A549杀伤活性强于CIK细胞(P<0.05),并且DC40Ag-CIK细胞强于DCAg-CIK细胞(P<0.05);CIK细胞、DCAg-CIK细胞、DC40Ag-CIK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递增,分别为(1494.7±246.3)pg/mL、(2706.3±197.0)pg/mL、(3676.3±335.0)pg/mL。结论:与单独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s相比,CD40激发的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s可进一步提高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及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CIK细胞体外增殖特性及对CIK细胞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提取外周血的PBMC,第0天加入IFN-γ,第1天加入IL-2、抗CD3单抗和IL-1培养CIK细胞,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测定,并与LAK细胞进行比较;静脉输注CIK细胞对43例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体外培养5 d后,CIK扩增倍数明显高于LAK细胞,表型分析发现CIK细胞中杀伤作用细胞CD8和CD3+CD56+的比例分别为70.9%和36.9%,LAK细胞为50.6%和1.63%,CIK细胞治疗肿瘤的总有效率为32.6%;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毒副反应是发热,占治疗总人数的20.9%.体温37.5~38.5℃,发热在2 h内自动缓解.结论 CIK细胞治疗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