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肝管高位切除及联合肝切除、肝肠吻合术及姑息性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结果手术切除率为72.4%(63/87),姑息性引流率为27.6%(24/87)。术后病理结果均回报为胆管细胞癌,63例患者行手术切除,其中根治性切除(R0)占69.8%(44/63),姑息性切除(R1、R2)占30.2%(19/63),姑息性引流24例。围手术期死亡患者3例(2.3%),术后发生胆漏的患者13例(14.9%),术后发生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4例(4.6%),其他并发症如发生腹腔出血3例(3.4%),腹腔感染5例(5.7%),肝性脑病8例(9.2%),胸腔积液7例(8.0%),切口感染或裂开者6例(6.9%)。随访患者5年,根治性切除术组的患者5年生存率(28.4%)明显高于姑息性切除组(14.1%)及姑息性引流组(0)。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复杂,连同尾状叶的左、右半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有助于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并能明显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LAK细胞/IL-2肝动脉灌注的价值。方法将42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LAK细胞/IL-2肝动脉灌注患者21例为观察组;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患者21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1年、2年、3年的肝内复发率(0、19.05%、57.14%)较对照组(28.57%、47.62%、85.71%)降低(χ  相似文献   

3.
肝门胆管癌诊治中肿瘤标记物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找对肝门胆管癌诊断、疗效判断和随访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 ,对 32例肝门部胆管癌和 2 0例胆囊息肉患者行 CA1 9- 9、CA2 4 2 、CA50 和 CEA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 ,并对其中 16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门胆管癌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显示 ,CA1 9- 9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 ,分别为 75 %和 90 % ;4种肿瘤标记物与肝门胆管癌的分期有关 ;肝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后 ,患者血清 CA1 9- 9、CA2 4 2 和 CA50 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认为血清 CA2 4 2 和 CA50 检测有助于判断术后复发和转移 ;4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肝门胆管癌术前诊断、疗效评价和随访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手术时机的选择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破裂出血术后预后生存的影响及大网膜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预防腹腔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11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PLC破裂出血患者52例;手术切除肿瘤的同时行大网膜切除术,术后1 d行腹腔热灌注治疗;并依据PLC破裂出血发病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2周)手术组21例和延期(2周)手术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腔转移及生存预后。结果早期组与延期组术后无病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期组仍优于延期组。术后总的腹腔内种植转移发生率仅为4.2%(2/48),早期组腹腔转移率(0)低于延期组(7.1%)。结论 PLC破裂出血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是影响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的显著因素,对腹腔转移、长期生存也有一定影响;肝肿瘤切除同时行大网膜切除联合腹腔热灌注能有效降低PLC破裂术后腹腔种植转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奥沙利铂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老年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河南大学附属淮河医院普通外科收治Ⅲ期胃癌手术老年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腹腔热灌注化疗组(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中均行D2根治术并完成消化道重建,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抗感染、止疼,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试验组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热化疗灌注机(RHL-2000A)进行热灌注化疗。灌注奥沙利铂100 mg/m~2+地塞米松10 mg溶于4 00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腹腔灌注,1次/d,连续4 d。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及术后肿瘤转移复发时间。结果对照组随访期间发生肿瘤转移或复发14例;试验发生肿瘤转移或复发4例,试验组随访期间肿瘤复发转移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风险比(HR)=0.40,P<0.05];试验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16.13%)与对照组(13.64%)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奥沙利铂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肿瘤转移复发风险,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围手术期腹腔或盆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术中和术后早期)腹腔或盆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毒副作用、并发症和短期抗癌疗效.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20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行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术,术中对腹腔内肉眼可见转移癌灶尽量用电刀戳灭;结肠癌患者术中行腹腔热灌注化疗1次,术后前4 d,每日腹腔热灌注化疗1次,化疗液加热至43-44 ℃,循环灌注60-90 min,共5次;直肠癌患者术中盆腔热灌注化疗1次.结果:术中及术后早期行腹腔或盆腔热灌注化疗成功率为100%,热化疗时间内腹腔内化疗液温度均可达到41-43 ℃,并恒定保持60-90 min.热灌注化疗期间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异常,除暂时性发热、腹胀、腹痛外无其他不适,直肠癌患者盆腔少量出血1例,切口愈合延迟1例,无其他明显毒副作用及并发症.随诊率100%,随访3-27 mo.其中腹腔转移2例,盆腔转移1例,局部复发率为15%,肝转移1例,肝转移率5%;结肠癌、直肠癌患者中各有1例分别在术后14,10 mo死于全身广泛转移.结论:围手术期腹腔或盆腔热灌注化疗结直肠癌安全可行,治疗不受环境限制,并可多次进行,毒副作用小,并发症少,可能有利于杀灭腹腔内残余微小癌灶(MC)和游离癌细胞(FCC).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胆管癌姑息性切除术后持续热灌注化疗用于进展期胆管癌的价值。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胆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胆管癌姑息性切除术,对照组于术后4周采取常规静脉化疗,奥沙利铂和替吉奥(SOX)化疗方案,治疗6个周期。实验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予腹腔热灌注化疗(CHPPC),共6个疗程。比较两组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至2018年11月的总生存期。结果实验组缓解率为67. 50%,高于对照组的42. 50%(P 0. 05)。实验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总生存期(11. 64±2. 85)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9. 12±2. 17)个月(P 0. 05)。结论 CHPPC治疗进展期胆管癌可提高缓解率、减轻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在进展期胆管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高于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60岁以上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43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10例行肿瘤姑息性切除,20例行手术胆道引流,38例行内镜置管或PTCD引流。行根治性或姑息性肿瘤切除的患者,减黄效果、生活质量改善及术后生存时间均明显优于其他方法。结论对老年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应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淋巴结转移是肝门胆管癌一种主要的不良预后因素。肝门部淋巴首先流向胆总管旁淋巴结,之后流向胰头上后淋巴结,以及门静脉和肝总动脉旁淋巴结,并可通过肝总动脉淋巴结、胰后淋巴结或直接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目前,对于Bismuth I/II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常规根治性切除术中包括了对肝门部(主要是肝十二指肠韧带周边)淋巴结的清扫,但是否应增加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清扫,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无研究。方法 2005年~2009年在我院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72例I/II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在切除肿瘤的同时,35例患者在对肝门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同时,将胰结肠韧带切开,暴露腹主动脉,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进行清扫,另37例未清扫。结果与37例未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患者比,35例进行了清扫的患者1 a、2 a和3 a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2.9%、40.1%和65.7%,均明显低于未清扫组的45.9%、62.2%和91.9%(P0.05),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5.7%、40.0%和17.1%,总生存率分别为74.3%、60.0%和31.4%,均明显高于未清扫组(分别为35.1%、16.2%和2.7%和59.5%、40.5%和13.5%,P值均0.05)。结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可降低Bismuth I/II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李玉光  李英俊 《山东医药》2005,45(36):32-32
对3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术中肝门板电凝锐性解剖及由上而下切除可提高肿瘤切除率,根治性切除术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内支架置入术(PTBS)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肝动脉灌注化疗(TA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8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共置入金属网状支架8枚,3d后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DT量3600cGy.6次,2周,支架置入4周后再行肝动脉药物灌注化疗(TAI)。结果8例肝门部胆管癌置入胆管内支架8枚,均获成功,成功率100%,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肝动脉药物灌注化疗(TAI)/总有效率(CR PR)96%,均生存8个月以上。结论肝门部胆管癌胆管支架置入术(PTBS),三维适形放疗(3DCRT),肝动脉灌注化疗(TAI)不但迅速缓解黄疸症状,肿瘤控制率提高并且降低了远处转移进而提高了生存率,病人痛苦少。  相似文献   

12.
132例胆管癌的临床诊治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肝门胆管癌和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132例胆管细胞癌患者(肝门胆管癌47例,肝内胆管癌8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ALT、AST、AFP等指标上均无明显差异,但肝门胆管癌患者具有较高的胆红素水平[(115±38)对(55±31)μmol/L,(P〈0.01)]。肝门胆管癌组中HBV携带者占42.35%(36/85),明显高于肝内胆管癌组29.79%(1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表现方面,肝门胆管癌的首发症状多为黄疸者占72.34%(34/47),而肝内胆管癌组首发症状为腹痛的占57.65%(49/85);CA19-9在肝门胆管癌高于肝内胆管癌组(P=0.02)。132患者中106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肝门胆管癌和肝内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57.4%(27/47)和92.9%(79/85)。肝门胆管癌行根治性手术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8%、44.44%、25.93%,明显低于肝内胆管癌行根治性手术的89.87%、59.49%、36.71%。结论 HBV感染为胆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肝门胆管癌组中HBV携带者明显高于肝内胆管癌组。CA19-9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更具参考价值。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提高肝门胆管癌和肝内胆管癌生存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0/201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4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59%(15/41).包括术后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3例,胆漏3例,并发胸腹水7例.根治性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6%、42.9%、21.4%,姑息性手术切除组术后仅为41.7%、16.7%和0.0%,减黄治疗组术后生存率分别为:25.0%、8.3%、0.0%.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可明显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淋巴结转移是肝门胆管癌一种主要的不良预后因素。肝门部淋巴首先流向胆总管旁淋巴结,之后流向胰头上后淋巴结,以及门静脉和肝总动脉旁淋巴结,并可通过肝总动脉淋巴结、胰后淋巴结或直接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目前,对于Bismuth I/II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常规根治性切除术中包括了对肝门部(主要是肝十二指肠韧带周边)淋巴结的清扫,但是否应增加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清扫,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无研究。方法 2005年~2009年在我院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72例I/ II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在切除肿瘤的同时,35例患者在对肝门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同时,将胰结肠韧带切开,暴露腹主动脉,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进行清扫,另37例未清扫。结果 与37例未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患者比,35例进行了清扫的患者1 a、2 a和3 a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2.9%、40.1%和65.7%,均明显低于未清扫组的45.9%、62.2%和91.9%(P<0.05),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5.7%、40.0%和17.1%,总生存率分别为74.3%、60.0%和31.4%,均明显高于未清扫组(分别为35.1%、16.2%和2.7%和59.5%、40.5%和13.5%,P值均<0.05)。结论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可降低Bismuth I/II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分型与经内镜胆道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术后并发症及退黄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已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且不能或不愿接受外科治疗的,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行ERBD的患者.分析各型肝门部胆管癌之间在行ERBD术后胆管炎、胰腺炎、出血发生率以及退黄效果的差异.结果:Bismut...  相似文献   

16.
肝门胆管癌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因其发生部位特殊、呈浸润性生长及与肝门部血管关系密切等特点给手术切除造成极大的困难,长期以来,肝门部胆管癌被认为是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癌肿.近20年来,随着影像学和手术技术的进步,使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重大进步,手术切除率逐步提高,生存率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对于是否应行扩大根治术、血管切除重建.以及放化疗等的疗效问题,依然是肝胆外科及肿瘤科医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就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肖福斌  杨景红 《山东医药》2011,51(50):118-118,F0003
肝门部胆管癌(HC)在肝外胆管癌中发病率较高,可达75%。由于其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故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虽然手术切除有一定疗效,但仍不能仅限于行局部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还需要术前引流及术后与其他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本文就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王世东 《山东医药》2009,49(19):73-7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中根治性切除者10例平均生存时间为23.7个月,8例肝肠内引流术者平均生存时间为7.5个月,剖腹探查取活检术者16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5d,无手术死亡。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疗效与术式密切相关,做好术前评估、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可提高切除率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根治性手术对肝泡球蚴病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2000-2005年收治的38例行非根治性手术治疗肝泡球蚴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12例行肝切除术,23例行经皮穿刺液化坏死引流,3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所有患者同时结合服用阿苯达唑(15 mg·kg~(-1)·d~(-1)).未行根治性切除的原因包括:病灶同时浸入肝左右叶、肝门部、横膈及并发腔静脉受阻等.术后随访1~3年,1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死于肝功能衰竭.8例行肝叶切除及17例行经皮穿刺液化坏死引流患者随访期间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患者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余10例患者术后存在轻微症状.8例患者术后因持续性胆瘘行二次手术.结论 非根治性切除术可改善肝泡球蚴病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行非根治性切除结合药物治疗对于不能行根治性切除的肝泡球蚴病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科收治进展期胃癌伴恶性腹水患者26例,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14例作为观察组,静脉化疗、腹腔置管治疗的患者1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间的差别。结果两组近期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腹水近期疗效优于静脉化疗和腹腔置管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