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徐氏五翼托槽在两种结扎方式时和Damon Q自锁托槽沿弓丝滑动时摩擦力的变化特点,从而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徐氏五翼托槽低摩擦结扎和传统结扎以及Damon Q自锁托槽,使用自主研发设计的摩擦力测试仪测量不同弓丝与托槽组合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变化特点。结果:五翼托槽低摩擦结扎和Doman Q自锁托槽与不同弓丝间的滑动摩擦力无显著性差异,五翼托槽传统结扎时摩擦力显著高于低摩擦结扎。结论:牙齿排齐阶段,使用徐氏五翼托槽低摩擦结扎可以加快牙齿排齐速度;利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时,前牙五翼传统结扎及后牙齿低摩擦结扎,可以降低滑动摩擦力,同时更好地控制前牙转矩。  相似文献   

2.
成人矫治时前牙区拔牙间隙的临时性修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银娟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1):1561-1562
目的:探讨一种成人矫治时伴有前牙缺失的临时修复方法。方法:选用大小合适的预成复合树脂牙片制作临时义齿,以结扎丝将托槽固定在牙面上,用复合树脂恢复牙齿外形后,用结扎丝将其固定在矫正弓丝上。结果:22例前牙区拔牙的成人矫治使用此修复体,在拔牙后对美观和发音有很大改善,基本不影响他们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结论:该方法对成人正畸时前牙区拔牙间隙的临时性修复不失为一种有效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双颌前突拔牙病例的矫治过程中使用改良磨牙长牵引钩对控制前牙覆(牙合)和预备支抗的作用。方法:20例双颌前突、前牙覆(牙合)Ⅰ°、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矫治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使用常规的成品磨牙带环牵引钩,实验组10例使用改良磨牙长牵引钧进行牵引,治疗过程中均不采取其他辅助打开咬合和控制支抗的措施。拔牙间隙关闭完时测量前牙的覆(牙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拔牙间隙关闭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牙覆(牙合)均有所加深,但实验组前牙覆(牙合)改变较少,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上颌第一恒磨牙的冠、根近中移动量均较对照组的少,差别有显著性;而实验组下颌第一恒磨牙的冠、根近中移动量也较对照组的少,但差别无显著性。结论:改良磨牙长牵引钩在拔牙矫治病例中可以起到支抗预备、防止支抗磨牙前倾移位及前牙覆(牙合)加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直丝弓矫治器结合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Multiloop Edgewise Arch Wire,MEAW)和结合平面导板打开成人前牙深覆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分别应用直丝弓矫治器结合MEAW和平面导板各治疗24例骨性I类前牙深覆成人病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咬合打开的时间及治疗前后病例的双侧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的测量值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打开覆的时间:MEAW组(3.89±0.24)月,平面导板组(2.15±0.45)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MEAW组:上、下颌双尖牙与第一磨牙均向远中直立,上、下颌双尖牙伸长,上下前牙唇倾并压低,下颌并未发生明显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平面导板组:上颌牙齿在角度和长度方面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下前牙压低,下颌双尖牙及磨牙伸长,尤以第一磨牙显著,下颌发生顺时针方向旋转。结论:本研究显示直丝弓矫治器结合MEAW技术或结合平面导板均可有效地矫治成人前牙深覆,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其各自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PAR指数对直丝弓与方丝弓矫治技术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在我院正畸科经直丝弓或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结束的患者74例,对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PAR指数测评,根据是否拔牙及治疗前相同的PAR总分值将患者配对分为直丝弓组和方丝弓组,每组37人,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直丝弓组咬牙:舍关系的PAR及总分数低于方丝弓组(P〈0.05)且直丝弓组平均疗程缩短4.2个月。结论:应用直丝弓技术疗程短,矫治结果优于方丝弓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用相同方法,在关闭拔牙间隙时,高角、低角患者牙齿移动的情况。方法:选择高角、低角女性患者各30名,组成两组:A组和B组(即高角组和低角组),采用相同方法关闭拔牙间隙,观察间隙关闭的速度,后牙前移的距离。结果:高角患者对力的反应要快于低角患者,牙齿开始稳定移动后,无论高角、低角患者,牙齿移动情况是相似的,在一定距离内,两组患者支抗丢失都很小,当需关闭间隙过大时,就会出现支抗丢失情况。结论:牙齿移动速度可能与患者骨质情况有较大关系,选择支抗时要考虑患者面角、性别、年龄、种族和牙齿所需移动的距离。关闭拔牙间隙时,选择支抗除了要考虑面角的不同以外,牙齿所需移动距离也要考虑,当移动距离较大时,应选择较强支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微种植体支抗在上下颌不对称拔牙矫正病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年龄13~20岁,安氏Ⅱ类,严重拥挤需上下颌不对称拔牙矫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微种植体支抗辅助进行矫治,对照组仅使用常规直丝弓矫治技术,通过治疗前后模型和头颅侧位片测量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矫治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3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均解除拥挤,排齐牙齿,但实验组上颌切牙的后移距离大于对照组,而支抗牙(下颌第二磨牙)的前移距离却小于对照组(P<0.001)。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在上下颌不对称拔牙矫正病例中不仅能更好地内收前牙、改善侧貌,而且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支抗丧失,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MBT直丝弓矫治器结合微种植支抗(micro-implant anchorage,MIA)技术在安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承德市口腔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00例安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头帽口外弓支抗(headgear anchorage, HGA)技术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正畸MIA技术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OB、OJ、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和临床疗程等情况。结果:SNA、SNB在治疗前后和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L1-NB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OB、OJ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OB、OJ值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磨牙位移距离、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及临床疗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A技术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能够显著改善安式Ⅱ型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头影测量各项指标,改善矫治后口腔结构,缩短矫治疗程和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多曲方丝弓与直丝弓矫治技术在Ⅱ类Ⅰ分类错牙合非拔牙病例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病例,中度拥挤覆盖,随机分成多曲方丝弓组和直丝弓组进行矫治.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对SNA(o)、SNB(o)、ANB(o)、U1-SN(o)、L1-MP(o)、U1-L1(o)、MP-SN(o)、U1-X(mm)、U1-Y(mm)、L1-X(mm)、L1-Y(mm)、OB(mm)进行记录,将治疗前后效果对比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36例患者经治疗前牙覆牙合覆盖达到正常,磨牙呈中性关系,后牙咬合紧密,面型没有出现前突.治疗后两组均有效,尤以多曲方丝弓组为优.治疗后多曲方丝弓组U1-Y、U1-SN、U1-L1测量指标均有改善,其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SNB、MP-SN、L1-Y等指标改变不明显.多曲方丝弓组与直丝弓组U1-SN、U1-Y、OB比较,多曲方丝弓组疗效优于直丝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曲方丝弓组治疗时间为18~23个月,平均(21.7±2.6)个月;直丝弓组治疗时间为22~28个月平均(26.1±2.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2种方法治疗均得到了改善,多曲方丝弓组较直丝弓组病例改善更为明显,更有效地矫正上颌前突、前牙开牙合,纠正上唇紧张外翻,协调上下唇软组织关系,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技术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非常规拔牙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32例,年龄15~40岁,所有患者经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都是上颌需要最大支抗的病例,其中上颌拔除左右两个第一双尖牙共计17例,上颌由于第二双尖牙不同程度龋坏而拔除左右两个第二双尖牙或一侧拔除第一双尖牙而另一侧拔除第二双尖牙共计15例。合理设计种植体植入部位,在左右第一磨牙近中牙槽间隔植入微螺钉种植体。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例位片,比较矫治前后第一磨牙的前移量、上前牙的内收量。结果:所有病例拔牙间隙都完全关闭,上前牙内收效果明显,1/NA角从33.7°减小到22.5°,平均减小11.2°(P〈0.01);1-NA距从10.3mm减小到5.9mm,平均减小4.4mm(P〈0.01);6-参考线(经翼上颌裂点与FH垂线)距离从22.8mm增加至23.7mm,平均增加0.9mm(P〉0.05),说明上颌第一磨牙前移不明显;SNA、SNB、1/NB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螺钉种植体可以为那些非常规拔牙患者需要最大支抗的病例提供稳定而可靠的支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Ⅱ1错牙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例临床诊断为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恒牙列患者,年龄18~29岁,平均年龄23.5岁。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微种植体支抗组10例(男5例,女5例),传统支抗组10例(男5例,女5例)。两组均采用拔牙矫治,拔除上、下颌四颗第一前磨牙,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两组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两种支抗方法都能使上颌切牙的唇倾度和突度发生显著而有利的改变(p0.01),而使用微种植体作为支抗可以更大程度内收上前牙;上颌磨牙无明显近移;唇部软组织变化更大,因此面型也改善得更好。而下颌平面角和牙合平面在微种植支抗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应用微种植体加强支抗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效果更显著,并且可以缩短疗程,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两种扩皮角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成功置入导丝后,纵切组90°扩皮即刀刃向上与皮肤垂直扩皮,横切组180°扩皮即刀刃与皮肤平行扩皮。结果纵切组扩皮后即刻、置管后24h及7d出血量显著少于横切组,扩皮后疼痛程度显著轻于横切组(均P0.01);纵切组一次送鞘成功率(100%)高于横切组(90.0%)。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扩皮时采用纵切法可有效减少扩皮后出血,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一次送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实验研究纳米羟磷灰石糊剂结合牙胶尖封闭根管的效果。方法:选取46颗直根管的上前牙,其中40颗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颗),分别用纳米羟基磷灰石糊剂、AH-plus糊剂结合牙胶尖侧向加压技术充填根管。另外6颗牙齿用于阳性对照组c组(n=3)和阴性对照组D组(n=3)。采用染料渗透法测四组标本的染料渗入距离。结果:4组染液从根尖孔向冠方渗漏的直线距离分别为A组:(0.98±0.53)mm、B组;(1.46±0.32)mm、C组:(8.16±0.19)mm、D组:0mm,B组微渗漏值高于A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糊剂封闭根管能力优于AH-plus糊剂,能够有效防止根尖微渗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施力时间对微不锈钢种植支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男10例,女10例),年龄16~18岁,分别将种植钉被植入每位患者上颌两侧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区作为种植钉支抗内收前牙,共植入40颗不锈钢种植钉。男女患者按加载时间不同被随机平分为两组,实验组1:种植钉植入后便采用镍钛拉簧即刻加力,实验组2:4周后在进行加力,分别通过头颅侧位片测量种植钉加载前后半年的位移变化。然后对两个实验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1:种植钉在矢状向上平均移动了1.31mm,垂直向上平均移动了1.53mm。实验组2:种植钉在矢状向和垂直向的平均位移是0.83mm和1.03mm。结论:不锈钢种植钉能够为内收前牙提供稳定和可靠的支抗,植入4周后再施力更有助于种植钉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青年正畸治疗患者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对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方法:回顾68例伴随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安氏Ⅰ类青年正畸患者,分别设计不拔牙、拔除下颌第二双尖牙、拔除下颌第一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器,闭合曲法关闭拔牙间隙,应用曲面断层片分析三组患者正畸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倾角和萌出间隙的变化,结果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非拔牙组治疗前后左右下颌第三磨牙倾角(RM3\LM3)、左右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RS\LS)、左右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和牙冠宽度比率(Rratio\Lratio)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组RM3、LM3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RS、LS、Rratio、Lratio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组RM3、LM3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RS、LS、Rratio、Lratio变化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拔牙矫治有助于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的增加,拔除下颌第一磨牙较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产生更显著的下颌第三磨牙后间隙改变,但青年患者拔牙矫治对下颌第三磨牙倾角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钢丝-树脂夹板固定与牙弓夹板固定在半脱位恒前牙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2012年就诊于我院的132例牙外伤患者的152颗半脱位恒前牙完整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2颗半脱位恒前牙中有钢丝-树脂夹板固定93颗,牙弓夹板固定59颗,两种固定方法成功率分别为95.69%和88.13%,钢丝-树脂夹板固定技术在控制牙外形、牙弓形态、远期效果上优于牙弓夹板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在半脱位恒前牙固定中均疗效肯定,但钢丝-树脂夹板固定技术应其预后效果良好,更宜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谢莹  张闫 《医学美学美容》2024,33(10):77-80
目的 比较两种外伤性脱位前牙再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外伤性 脱位前牙再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n =40)与B组(n =40)。A组采用直 丝弓矫正器或正畸结扎丝+树脂固定+去髓+Vitapex糊剂充填根管治疗,B组采用牙弓夹板+结扎丝固定+根 管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美观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 于B组的75.00%(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B组的17.50%(P<0.05);A组美观满意度为 97.50%,高于B组的80.00%(P <0.05);A组治疗后6、12个月SF-36评分均高于B组(P <0.05)。结论 直 丝弓矫正器或正畸结扎丝+树脂固定+去髓+Vitapex糊剂充填根管治疗外伤性脱位前牙的效果较好,与牙弓 夹板+结扎丝固定+根管治疗相比,可提高再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升美观满意度,且可改善患者生 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付峰勃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8):1884-1885
目的:探讨纤维桩在前牙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4颗残根牙随机分为纤维桩核+复合树脂修复+烤瓷冠修复(A组)和铸造金属桩核+烤瓷冠修复(B组),将112颗残冠牙随机分为纤维状+烤瓷冠修复(C组)和铸造金属桩核+烤瓷冠修复(D组),定期随访。结果:A组残根修复成功率92.3%。B组残根修复成功率76.9%。两组病例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残冠修复成功率为98.2%。D组残冠修复成功率为87.5%。两组病例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纤维桩治疗前牙残冠操作简单、方便,并可降低根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成人与青少年均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后硬组织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矫治中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均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病例,其中成人组25例,青少年组40例,经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两组矫治前后硬组织的改变情况。结果:青少年组矫治后,∠ANB、∠U1-SN、∠L1-MP均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o-Me、∠SArGo、∠U1-L1均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矫治后,∠U1-SN、∠L1-MP均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SN-OP、∠U1-L1均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均角型错患者经矫治后,成人与青少年前牙均明显改善,但成人平面矫治后发生了顺时针旋转,骨组织未见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