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建立稳定转染bcl-2的鳞状细胞癌(鳞癌)细胞系,研究人皮肤鳞癌细胞凋亡的相关通路。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将含有bcl-2 cDNA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IRESneo质粒导入皮肤鳞癌细胞系SCL-1细胞中,并以空质粒作为对照。经过G-418筛选后获得转入目的基因的细胞克隆,细胞扩大培养后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检测bcl-2的表达情况。然后用C2-ceramide和抗Fas单克隆抗体诱导细胞株凋亡,利用ELISA法检测可溶性DNA-组蛋白复合物,分析其凋亡的差异。结果 转染了pIRESneo- bcl-2的SCL-1细胞bcl-2蛋白和mRNA表达阳性,而转染了pIRESneo空载体的SCL-1细胞为阴性。不同浓度的C2-ceramide对SCL-1/bcl-2凋亡的诱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对SCL-1/vector诱导的凋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抗Fas单克隆抗体对SCL-1/bcl-2和SCL-1/vector诱导的凋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用基因转染法成功地建立了稳定高表达bcl-2蛋白的SCL-1细胞系,C2-ceramide诱导的SCL-1凋亡基本可以被bcl-2阻滞,而Fas所诱导的凋亡仅部分被阻滞,即SCL-1细胞系在被阻断了线粒体途径后,还可以经由死亡受体通路进行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凋亡及其免疫表型,探讨二期梅毒患者免疫功能异常与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3例二期梅毒患者和30例正常人PBLC免疫表型与细胞凋亡。结果:梅毒患者外周血111细胞及Tn/Ts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Ts细胞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淋巴细胞两组问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梅毒患者PBLC及CD4^+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8^+及CD19^+细胞凋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梅毒患者PBLC凋亡率与CD4^+细胞及CD4^+/CD8^+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675,P〈0.01;r=-0.782,P〈0.01),CD4^+细胞凋亡率与CD4^+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r=-0.813,P〈0.01)。结论:二期梅毒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其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淋巴细胞凋亡过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中药芪加真武汤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凋亡及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 ,制取芪加真武汤含药兔血清。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9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芪加真武汤的含药血清(20%、10%、5%)、地塞米松(0.001mol/L)及两者联合刺激下细胞凋亡和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SLE患者PBL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Fas表达明显多于正常组(P<0.01),FasL表达与正常组差异不明显(P>0.05)。②10%、20%含药血清显著减少SLE患者PBL的凋亡率(P<0.01),显著降低Fas表达(P<0.01),升高FasL的阳性细胞率(P<0.05);③地塞米松可增高SLE患者PBL的凋亡率(P<0.05),但对Fas、FasL的表达无影响(P>0.05);④含药血清联合地塞米松显著减少PBL凋亡率(P<0.01),降低Fas表达(P<0.05),明显升高FasL的阳性细胞率(P<0.01)。结论 SLE患者PBL存在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紊乱,中药芪加真武汤在体外可纠正其紊乱,缓解由地塞米松引起的PBL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早期梅毒患者经常规驱梅治疗后,外周血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在2年内基本转为阴性,梅毒IgM抗体阴转得更早,但临床上部分患者即使经过数疗程常规驱梅治疗,RPR仍然阳性。为了解这类梅毒患者细胞免疫系统状况,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过2年以上常规驱梅治疗、但梅毒IgM抗体持续阳性和未治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比较两组患者细胞免疫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了解机体在梅毒感染早期的细胞免疫改变。方法:选取早期梅毒患者21例,对照组12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梅毒组患者CD3+、CD4+、CD8+T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但只有CD4+T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CD3+、CD8+T细胞比例及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0)。结论:早期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增强,有利于消除梅毒螺旋体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早期潜伏梅毒和晚期梅毒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了解机体在梅毒无症状感染时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7名志愿者外周血CD3+、CD4+、CD8+和CD1+9淋巴细胞亚群,其中早期潜伏梅毒(ELS)14例,晚期梅毒(LS)24例,正常对照组19例。结果ELS、LS和正常对照三组人群CD3+、CD8+和CD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CD4+和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S组与LS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S和LS组CD4+和CD4+/CD8+水平上升,但CD3+、CD8+和CD1+9水平正常。提示ELS和LS体液免疫无明显减弱,但细胞免疫增强,有利于消灭梅毒螺旋体。  相似文献   

8.
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对它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44例梅毒患者外周血的CD3^+、CD4^+、CD8^+及CD4^+/CD8^+比值。结果:梅毒患者外周血CD4^+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CD8^+则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活动期梅毒外周血CD4^+/CD8^+比值低于恢复期(P〈0.05),单纯使用抗梅毒治疗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Annexin V凋亡检测试剂盒,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CD4+)细胞和Tc(CD8+)T细胞比例变化,及Th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细胞比例和Th/Tc比值显著降低,而Tc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一期和二期梅毒患者,CD4+Th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升高.患者外周血Th细胞比例与Th细胞凋亡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38,P=0.021).  相似文献   

10.
白塞病皮损中淋巴细胞凋亡和 Fas、 bcl-2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白塞病Fas、bcl-2和细胞凋亡在皮损中的表达及其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对19例白塞病(活动期12例,非活动期7例),用TUNEL原位检测皮损淋巴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法观察Fas、bcl-2阳性表达。结果表明活动期白塞病 巴细胞凋亡及Fas有弱的表达,bcl-2有较强表达,。非活动期Fas及凋亡表达增强;bcl-2仅有弱的表达,两组Fas、bcl-2及凋亡指数(AI)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01,P=0.002,P=0.009)。两组淋巴细胞的AI与Fas表达呈正相关(r=0.772,P=0.000);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r=-0.899,P=0.000).Fas介导的淋巴细胞凋亡的缺陷可能是白塞病发病的的重要原因,bcl-2有抑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Fas配体和可溶性Fas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Fas抗原与Fas配体(FasL)及可溶性Fas(sFas)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计数仪对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上Fas和FasL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sFas的含量。结果寻常型白癜风患者PBLC上Fas的表达(43.45%)较正常人(58.30%)显著降低(P<0.01),寻常型白癜风患者PBLC上FasL的表达(58.40%)亦较正常人(64.65%)显著降低(P<0.05);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sFas水平(3.95±3.23μg/L)较正常人(1.51±0.71μg/L)明显增高(P<0.01),散发型白癜风患者进展期血清sFas水平(5.55±4.82μg/L)明显高于稳定期(2.94±2.29μg/L)(P<0.05),治疗后血清sFa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结论白癜风患者PBLC上Fas/FasL及循环sFas的表达均有异常,淋巴细胞Fas/FasL异常表达及Fas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白癜风的免疫异常及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以及凋亡凋控基因表达蛋白bcl-2、Fas抗原和Fas配体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视于正常人(P<0.01)和其他疾病患者(P<0.05);bcl-2抗原表达显著低于正常人和其他疾病患者(P<0.01),而Fas抗原、Fas配体表达三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SLE患者体内淋巴细胞凋亡的明显增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而bcl-2对淋巴细胞凋亡抑制作用的减弱可能较Fas/Fas配体诱导促进淋巴细胞的凋亡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T细胞促发表皮动力学改变的机制.方法将皮肤组织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混合培养,免疫组化法检测培养前、培养后第3天、第6天表皮c-myc bcl-2及p53表达.结果未培养的银屑病患者皮损c-myc及p53表达增强,bcl-2表达减弱;银屑病正常皮肤表达无明显改变.银屑病正常皮肤及正常人皮肤分别与银屑病T细胞共培养后第3天,p53表达显著增强,共培养第6天后,c-myc表达显著增强,bcl-2表达显著降低,且银屑病正常皮肤与正常人皮肤受银屑病T细胞作用后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myc、bcl-2及p53的异常表达与银屑病皮损表皮动力学紊乱密切相关;银屑病T细胞可影响表皮c-myc、bcl-2及p53的表达,从而影响表皮的增殖状态;银屑病发病的关键可能在于T细胞的异常,而不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和CD86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CD80和CD86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30例SLE患者PBLC的CD80和CD86抗原,并以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SLE患者PBLC上CD86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0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SLE患者活动期和非活动期、有肾病组和无肾病组的CD80和CD86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CD80和CD86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ANA滴度、IgG、和C3水平无相关关系。结论 SLE患者PBLC上CD86的表达降低,可能与SLE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SAg作用的银屑病T细胞对表皮c-myc bcl-2及P53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链球菌超抗原与银屑病的关系,揭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特殊活性。方法将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及链球菌超抗原(SAg)刺激的银屑病和正常人T细胞分别与皮肤组织共同培养,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T细胞对表皮cmyc,bcl2及P53蛋白的影响。结果正常人皮肤、银屑病患者未受累皮肤受银屑病患者T细胞作用后,表皮cmyc,bcl2及P53蛋白与正常人T细胞作用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受SAg刺激的银屑病患者T细胞对表皮cmyc,bcl2及P53蛋白的影响与未受SAg刺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SAg非特异性活化的正常人T细胞对表皮cmyc,bcl2及P53蛋白不能产生显著影响(P均>0.05)。结论银屑病患者T细胞在外周血已处于活化状态,其活性与链球菌超抗原多克隆激活的正常人T细胞在功能上有本质区别,这一特殊的活性,可能在诱导表皮动力学紊乱及银屑病发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Toll样受体2(TLR2)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LR2 mRNA在观察组中4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PBMCs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驱梅治疗后TRUST阴转者和30例正常人分别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PBMCs中TLR2 mRNA的表达水平(1.54±0.51)明显低于两对照组(2.49±0.86)和(2.45±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对照组PBMCs中TLR2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PBMCs中TLR2mRNA的表达水平较驱梅治疗阴转者及正常人低,表明天然免疫异常可能导致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流式细胞分析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研究人类对梅毒螺旋体的细胞免疫反应特征 ,分析进入血液后的梅毒螺旋体对机体外周血中各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 (NK)的影响情况。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 ,运用标有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或藻红素 (PE)的CD单抗 ,分析了 2 4例未经驱梅治疗过的早期梅毒患者 (含泛发型皮疹、掌跖型皮疹及无皮疹型各 8例 )外周血中各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特点。结果  2 4例梅毒患者的外周血中总T、TH、NK细胞及TH/Ts的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 (P <0 0 1) ,而Ts的比例则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 (P <0 0 1) ;另外皮疹呈泛发型、掌跖型、无皮疹型三组患者在上述免疫表型的比例方面相互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未经驱梅治疗过的早期梅毒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细胞免疫抑制 ,其中皮疹呈泛发型、掌跖型、无皮疹型三者基本上反映了进入血液后的梅毒螺旋体在不同皮肤屏障功能下的表现形式 ,而与机体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