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带环形板层巩膜瓣的全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全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对用药无法控制的严重全角膜病变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化脓性角膜溃疡8例,大泡性角膜病变伴全角膜白斑1例。观察术后视力、植片及并发症。结果:随访1-23月,9例视力均有提高,8例植片透明,1例植片半透明。5例术后3-4月出现角膜新生血管。结论:全角膜移植术是治疗严重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不但能挽救眼球而且能恢复一定的视力。  相似文献   

2.
Shi WY  Wang T  Gao H  Wang FH  Zhao J  Xie LX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7):589-593
目的探讨带巩膜环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特征及其抗排斥治疗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在我院行带巩膜环全角膜移植术且术后有完整记录的14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选标准:术后1周时角膜植片透明,前房深度正常,眼压与B超检查正常,1周后发生了临床似免疫排斥症状的患者。对所选患者的排斥发生时间、视力变化、症状、体征及治疗后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免疫排斥出现在术后11~13d(2例),2周至1个月(10例),3个月(1例),6个月(1例)。发生排斥时所有患者1~2d内视力由术后0.05~0.2急剧下降至眼前数指或手动;患者有畏光、流泪等眼部刺激症状;角巩膜缘充血水肿,血管迂曲怒张,甚至成暗红色淤血或结膜下出血样改变;全角膜植片水肿混浊、增厚,后弹力层皱褶,前房变浅;未发现上皮排斥线、内皮排斥线及角膜后沉着物(KP)。免疫排斥发生时,12例患者眼压明显降低,<10mmHg。5例患者B超显示视网膜脉络膜水肿。发病3d内,7例患者就诊,经抗排斥治疗后角膜植片均恢复透明。发病3~5d,有3例患者就诊,其中2例角膜植片恢复透明,1例发生角膜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发病7d及以上,4例患者就诊,其中1例角膜恢复透明,2例发生角膜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1例眼球萎缩。结论带巩膜环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为:发生早,视力骤降;角巩膜缘血管迂曲怒张,全角膜植片水肿;前房变浅,眼压降低等。及时就诊和有效的抗排斥治疗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中华聪科杂志,2007,43:589-593)  相似文献   

3.
板层和穿透性联合角膜移植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研究板层和穿透性联合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病的效果。方法:对12例全角膜病变实施板层和部分穿透性联合角膜移植。手术将板层角膜巩膜病变切除,作中央部分穿透的植床,取新鲜尸体眼球,制作相应的角膜植片,植片与植床对应间断缝合。术后跟踪随访。结果:12例角膜植片术后均保持或恢复透明,裸眼视力0.1~0.2者4例,0.2以上者8例。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被控制,没有虹膜前粘连和继发性青光眼并发症出现。结论:板层和部分穿透性联合角膜移植术,对大范围严重的角膜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治愈常规方法难以治愈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大植片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深大溃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大植片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深大溃疡的效果。方法 行大植片深板层角膜移植术41例41眼。其中各类溃疡34例,严重碱烧伤6例,铁水烧伤1例。溃疡最大直径≥8mm,病灶中心深度均超过角膜基质层2/3厚度,其中2例有微穿孔。术前视力均低于0.05。术后随访6—12月。结果 术后1周37例植片透明,4例浑浊,上皮均修复。术后2周31例植片透明,7例浑浊,3例融解穿孔摘除眼球,出现排斥线9例。术后3月27例植片基本透明,11例浑浊;排斥反应4例;视力≥0.05 21例,视力手动—0.3。术后6月失访5例;23例透明,12例浑浊;真菌复发2例;视力≥0.05 19例。术后12月失访11例;16例透明,9例浑浊;排斥反应1例;视力≥0.05 17例。结论 大植片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深大溃疡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内眼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内眼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对因内眼术后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的1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9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例行带环形板层巩膜瓣的全角膜移植术。观察术后视力及植片情况。结果:随访4~36个月,平均16.6个月,眼部刺激症状均缓解,术后视力提高10眼,视力无改变1眼;术后9例角膜植片透明,2例再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不但缓解症状且能不同程度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早期碱性化学伤的疗效。方法:对碱性化学伤25例25眼在受伤1-4天行保存角膜板层移植术,随访2年,观察视力及角膜透明度,结果:角膜植片透明7例,半透明10例,混浊6例,排斥反应2例,经激素治疗后角膜水肿消退,植片半透明,术后视力:0.6有1眼,0.4有3眼,0.2有6眼,0.1以下有9眼,指数以下6眼,结论:早期行角膜 层移植术治疗碱性化学伤能有效阻断组织坏死,从而减少免疫反应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选择在受伤后两周为宜,一周为更好。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73岁住院号67778右眼视物不清半年,近1个月加重,于1995年2月17日入院。两年前,右眼因“角膜白斑”在外地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植片7.0mm。术后发生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6次,经药物治疗好转。右眼视力0.04,角膜植片透明,上方及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角膜内皮移植手术(EK)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植片失代偿的长期临床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选取2008至2010年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接受PKP术后植片内皮失代偿的患者6例(6眼)。 方法 对上述患者实施EK手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并分析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内皮细胞密度、排斥反应及并发症等。平均随访时间为(36.17±10.11)个月。主要指标  视力、眼压、内皮细胞密度、排斥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植片均恢复透明,视力较前有不同程度提高,症状缓解。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角膜失代偿,其余5例内皮细胞密度从986~1914个/mm2。随访期内,1例术后1天发生植片半脱位,经再次前房注气后贴附良好;1例术后5个月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经药物治疗植片保持透明;另1例患者未规律随诊,内皮移植术后26个月时发生排斥反应,导致失代偿。结论 对于反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导致植片混浊的高危患者,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17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随访观察2~43个月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角膜植片透明12例,半透明3例,植片混浊2例。其中4例在术后2周~21个月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经保守治疗后控制。全部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消失。除1例术前视力无光感,术后视力无变化外,其余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是解除眼部疼痛刺激症状、提高视力的首选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胎儿角膜移植术及排斥反应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胎儿角膜行角膜移植术及冬虫夏草抑制免疫排斥反应。方法以≥7月龄胎儿角膜行42眼治疗性角膜移植术,术后口服冬虫夏草与激素合用,分组观察及随访。结果42眼移植片均已成活。植片透明率甲组65%,乙组90.91%;排斥反应甲组45%,乙组13.64%。视力≥0.3者甲组35%,乙组68.18%。结论胎儿角膜作供体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值得推广。术后冬虫夏草能强化免疫抑制作用,降低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片透明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外伤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外伤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角膜植片及视力变化。结果:随访6~18(平均11.2)mo,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植片透明率为84%。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05以上16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5例,内皮型排斥反应4例。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外伤性角膜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其主要并发症为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
陈龙山  谢跃元 《眼科学报》1998,14(4):227-228
目的:研究人工晶体眼大泡性角膜病变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临床效果和保留或取出原人工晶体的适应证。方法:应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结果:13例(13眼),术中保留原人工晶体11眼,取出原人工晶体2眼。术后随访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角膜移植片全部透明,术后绝大部分病例视力获得提高,其中视力矫正达到0.2以上有5眼。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是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有效方法。只要人工晶体位于囊袋内,位置正常,术中应保留原人工晶体,手术安全,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眼科学报1998;14:227~22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角膜植片低内皮细胞密度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方法 PKP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1500个/mm2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患者15例(15只眼),根据晶状体核硬度分别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行相应的围手术期处理,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者裸眼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裂隙灯观察角膜植片情况。结果术前内皮细胞计数为(1195±315)个/mm2,术后3个月内皮细胞计数为(1044±301)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内皮损失率为12.6%。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分别为0.06±0.09和0.35±0.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提高>5行标准视力表。白内障术后6个月之内无一例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及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角膜植片均保持透明。结论 PKP术后角膜植片内皮细胞计数<1500个/mm2的患者,只要注意围手术期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注意术中保护角膜内皮细胞,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临床疗效,探讨术中对原人工晶状体的处理。方法 对12例(12只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手术,观察术后角膜植片及视力变化。结果 随访6~16个月,平均11.2个月,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植片保持透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02以上11例(0.2以上4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1例,内皮型排斥反应1例。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不仅能消除刺激症状且能增进视力。术中如何处理人工晶状体应视眼部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个性化治疗角膜穿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角膜穿孔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5-10/2007-08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的20例20眼角膜穿孔患者,分别选择穿透性角膜移植术(6例,30%)、眼前节重建术(4例,20%)、板层角膜移植术(6例,30%)、羊膜移植术(4例,20%),术后随访6~30mo,观察患者穿孔愈合情况、术后视力、角膜植片透明度及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在手术后封闭穿孔。术后增视者有16眼,手术增视率为80%;穿透性角膜移植者植片7例透明,1例半透明,1例混浊。眼前节重建术植片半透明或混浊(Ⅱ期行新鲜角膜移植)。板层角膜移植术3例透明,3例混浊。并发症:虹膜粘连4例;继发性青光眼3例;排斥反应2例;原病复发1例;双前房1例。结论:根据角膜穿孔的原因、位置、大小等综合因素,对角膜穿孔患者灵活选用不同手术方法,能够达到保存眼球完整性、增进视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陈雅琼  袁媛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0):1965-1966
目的:观察角膜基质层间烧灼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的疗效。方法:对20例BK患者进行观察,其中白内障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5例,玻璃体切除术后5例,视力0.02~0.04者9例,指数者5例,手动者3例,光感者3例,平均年龄72.5岁,均采用角膜基质层间烧灼术治疗。结果:眼部刺激症状明显消失,视力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此手术方法明显改善BK的眼部刺激症状。  相似文献   

17.
角膜移植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严重眼前段复合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治疗严重角膜穿孔伤的疗法。方法 27例严重角膜穿孔伤后有浅前房、继发性青光眼和外伤性白内障的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25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角膜移植片保持透明,27例眼压均得到控制,前房恢复正常。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对治疗严重角膜穿孔伤伴有合并症的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