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本伤寒论”原指北宋所刻大字本、小字本《伤寒论》。传至明代,仅有的一部小字本《伤寒论》被赵开美翻刻于《仲景全书》之后旋即亡佚,后世遂美称赵开美辑刻《仲景全书·伤寒论》为“宋本伤寒论”。本文所称“宋本伤寒论”指赵刻《仲景全书·伤寒论》,该书国内外仅存6部,笔者皆曾目睹手抚,并有较详笔记和照片。本文仅对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仲景全书·伤寒论》详加考证,以期对校勘研究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明·赵开美刊刻的《伤寒论》所据底本为宋·元祜问国子监雕印的“小字本”《伤寒论》,在《伤寒论序》后有国子监牒文一则,此牒文为国子监刊刻“小字本”《伤寒论》而准尚书礼部的符。此牒文反映了宋国子监刊刻“小字本”《伤寒论》的原因以及所用费用等事宜,为后世研究《伤寒论》流传史提供了史料,后世学者研究《伤寒论》版本流传史也多以此牒文为基础的。由于现在流传的《伤寒论》多不附上此牒文,对此进行研究者也少,有的学者甚至对此牒文提出了疑义。对牒文进行全面研究不仅可以正本清源,对研究《伤寒论》版本及其流传史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日本内阁本与中国北图本互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北宋所刻《伤寒论》大字本、小字本的考证 ,确证杨守敬所谓“影抄北宋本”为其所伪造。日本崛川济安政本对中国影响深远 ,恽铁樵本系据崛川济安政本影印 ,而非据赵开美本影印。将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宋本《伤寒论》与中国北京国家图书馆所藏宋本《伤寒论》进行穷尽性校读比勘 ,并对书首题记、书末《伤寒论·后序》等详加考查 ,首次发现同一宋本竟有如此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明代赵开美本《仲景全书》,因其中《伤寒论》部分被认为是现存最接近北宋本的版本而受到重视。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仲景全书》原刊本,在首册的护页,有两则手书题记,题记作者声称拥有北宋治平官刊大字景写本《伤寒论》,这是首次显示此重要文献存世的记录。此题记曾先后引起数位中日学者的注意,但其作者为何人,始终未能得以确认。经由考察《仲景全书》原件,以及考证题记内容及藏印,确认了清末的徐坊即为题记的作者。此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探寻治平官刊大字景写本《伤寒论》这一珍贵版本的踪迹,未来或有机会为《伤寒论》的版本学及文献学的内容增添新页。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源于《汤液经法》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开美《仲景全书》所收《伤寒论》对该书作者题曰“汉·张仲景述”,此五字为北宋校正医书局孙奇林亿所题。“述”者,谓遵循旧说而不别立新义。张仲景为时之大医,必有治验与医案融于《伤寒杂病论》中,然著作主体仍为循先贤之旧轨、录大医之成方而为书。文章引经据典说明张仲景以《汤液经法》为依凭,撰写《伤寒论》一部。并对原载于《汤液经法》却在《伤寒论》中或有名无方,或名方皆亡的13首方剂逐一著录。  相似文献   

6.
<影北宋本伤寒论>是杨守敬出使日本所获得的一部手抄本.杨氏虽认为是影宋本,但已被确认是剪贴伪造的,有学者甚至认定是杨氏所伪造,并且推断了影抄本由杨氏伪造后,借由柯逢时刊印,而后转卖给张钧衡的过程.然而,经由对于杨氏生平、原件面貌、流传经过、所据底本以及杨氏是否有伪造动机、其它伪造案例、伪造之底本等问题进行全面性的考证及...  相似文献   

7.
回顾历史,《伤寒论》研究曾激起三次大的浪潮。建国以后,更是崛起了以理论、临床、实验研究为主体的三大支柱,取得的成果可谓累累。然而,迄今为止,第四次更高的浪朝却始终未能到来,目前研究仍处在第四次浪潮前的峰谷中。《伤寒论》的未来研究将向何处去,又怎样才能尽快迎来第四次更高研究浪潮的到来,这些恐怕是众多《伤寒论》研  相似文献   

8.
淳化本《伤寒论》是荆南国节度使高继冲进献本,于淳化三年(992年)编入《太平圣惠方》。淳化本是《伤寒论》流传史中的重要传本,文章从其版本来源、内容研究、学术价值、学术意义等方面对淳化本《伤寒论》的研究概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1 现存版本的源流《伤寒论》的版本在中国主要是一个系统一个来源的版本,这就是《宋版伤寒论》和《成本伤寒论》。《宋版伤寒论》是以王叔和改编后的《伤寒论》为蓝本,至宋代作为国家的事业由高保衡、孙奇、林亿等医家进行了校订,其最终的结果即是现在的《宋版伤寒论》、《成本伤寒论》和《宋版伤寒论》来源上没有什么区别,即是以《宋版伤寒论》为蓝本,不过加了成无己注释而已,全名为《注解伤寒论》。两者简称《宋本》、《成本》。其实来源一处,都是根据青代王叔和改  相似文献   

10.
11.
《伤寒论》作为一部旷世奇书,近两千年来,对它的研究从没有间断过,各家著述颇多,可以说创造了针对于一部书而著述的奇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目前在中医界流传的主要版本有宋本《伤寒论》《金匮玉函经》《注解伤寒论》《唐本伤寒论》《康平本伤寒论》《康治本伤寒论》及《桂林古本伤寒论》等,各本之间版本流传上有先后之别,内容上异同之处,给初学者或《伤寒论》研究者带来了很多的困惑。通过介绍常见《伤寒论》版本的简略,为喜爱和学习《伤寒论》的同志提供线索,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伤寒论》版本。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伤寒论》所载"其人如狂"之证恰与AD的主要临床表现颇为相符,"血自下,下者愈"也提示"逐瘀下血"是本病的治疗大法。《伤寒论》所载桃核承气汤一方对于AD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千杰  张明雪 《医学综述》2008,14(6):940-941
本文对《伤寒论》中涉及"心悸"的有关条文进行了讨论,分析了里虚之心悸、心阳不足之心悸、心阴阳两虚之心悸、阳虚水泛之心悸、气滞阳郁之心悸、邪郁少阳之心悸的理、法、方、药,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讨论《伤寒论》太阳篇,探讨该篇中体现的治水思想。  相似文献   

15.
学伤寒,用甘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作为百药之长,在古代素有国老之称,足见其在中药中的地位。甘草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功效,其应用广泛,无论时方还是经方皆可见到其影子,尤其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方中甘草不仅出现的频率多,用量也值得探讨,其作用绝非仅限于"调和诸药"而已,因此有必要研究《伤寒论》甘草的用法及用量,并在临床中灵活使用,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伤寒杂病论》阐释了胃气盛衰与人体正气强弱的关系,开启了重视中土胃气思想的肇端.仲景遣方用药始终秉持着“重胃气”思想,以胃气为本,通过调和机体气血阴阳,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顾护胃气之法,或升清降浊、燥湿相济;或温扶阳气、补土保元;或辛开苦降、调脾和胃;或通腑泄热、化瘀扶正;或气血同治、温清相宜.总之,留得一分胃气,便保...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中热厥的本质应为现代医学中脓毒症休克,二者皆由外界致病因素引起,均为急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急危重症.“厥应下之”论述了热厥的治疗应以清热或攻下为主.脓毒症休克病因病机复杂,临证应四诊合参,辨证施治.若伴见阳明腑实证,治宜攻下,方以小承气汤内泄肠腑热结、外解厥阴气滞;若腑实未见,而是无形邪热内郁,阳气郁遏不能通达...  相似文献   

18.
从“伤寒”的涵义、“学科”的涵义、《伤寒学》和《(伤寒论)学》各自应包含的内容等几方面来剖析《伤寒学》教材名称的科学性,认为原《伤寒论讲义》教材无需更名,如果为了与原有教材有所区别,认为叫做《(伤寒论)学》要比《伤寒学》更恰当。  相似文献   

19.
通过频次法和分层聚类法探求《伤寒论》中甘草的量效规律。《伤寒论》中甘草的用量主要有4个层次:1两,主要与麻黄、杏仁、桂枝配伍,用于佐制麻黄发汗太过;2两,主要与桂枝、芍药,石膏、知母,附子、干姜等配伍,具有温阳益气和养阴之效,还可解附子之毒,防治热邪耗气;3两,主要与半夏、人参配伍组成小柴胡汤、泻心汤等,适用于中焦之呕吐病证;4两,主要与干姜配伍,补益兼以缓急,其证多有急、悸、利等症状。甘草在《伤寒论》中多用于虚、缓、寒证,以邪实为主者常用1、2两,以正虚为主者用3、4两。  相似文献   

20.
徐玮璐 《中医学报》2021,36(3):526-528
法象药理是指依据药物的外部表象如形、色、质地、习性、气味等来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中医学用来探究药物作用和疗效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伤寒论》中生姜、大枣使用频率很高.应用法象药理分析可知:生姜具土、火、金三行,气味相对较薄,辛温,入肺卫与脾胃,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呕;大枣具土、火二行,气味相对厚腻,甘温,安中补脾、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