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肝脏疾病并发医院真菌感染50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肝脏疾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探讨肝脏疾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与抗生素应用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1986年1月至2006年6月发生院内真菌感染的507例肝脏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真菌感染前有446例(87.97%)患者使用抗生素,使用抗菌药物最多的为第3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在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用药起点高、联合用药者多,疗程过长或频繁换药,真菌感染后未及时停药等现象。结论肝脏疾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后加重基础肝病,预后差。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与真菌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医院内真菌感染186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结果重型肝炎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率为16.03%。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52.89%),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6.12%)。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及肠道感染居多(分别为40.17%及20.50%),其次为下呼吸道(12.97%)、胆道(11.72%)及腹腔感染(8.37%)。91.63%重型肝炎并发医院内真菌感染发生在住院超过30天以上者。91.94%并发医院内真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或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例升高,86.56%出现不同程度发热。重型肝炎并发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与重型肝炎本身的症状相混淆。真菌感染后多数患者出现病情加重。发生真菌感染的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为62.90%,明显高于未感染真菌组(37.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真菌感染前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应用广谱抗生素、侵袭性操作、疾病严重是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感染的密切相关因素(P<0.01)。结论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率和病死率高,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病原菌。早期发现以及有效地治疗真菌感染是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杨中原  陈韬 《传染病信息》2019,32(3):199-202
终末期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高。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诊断上存在一定难度,且抗真菌药物存在诸如肝肾毒性、药物相互作用和耐药等临床问题,终末期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面临较大挑战。本文将主要围绕终末期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ESLD)患者由于住院时间长、免疫功能调节失衡、多合并有细菌感染且常因行侵袭性操作等原因,在临床上合并真菌感染并不少见.由于其表现不典型不易早期发现,ESLD一旦合并真菌感染往往诱发或者加重疾病进展、病死率增加.因此,本文主要就近年来有关ESLD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等热点及难点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5.
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192例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具有显著性统计意义的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住院时间、肿瘤期别、抗肿瘤治疗、侵袭性操作、滥用抗生素和白细胞数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患者高龄、肿瘤晚期、侵袭性操作和白细胞数低下与真菌感染的发生显著关联。结论必须加强控制易感因素,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医院真菌感染1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医院真菌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187例医院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7例真菌感染患者平均年龄67岁,均有基础疾病,均用过抗菌药物,35例患者用过激素,17例患者用过化疗药物,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居多,占68·51%,及时治疗效果佳。结论警惕真菌感染,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早发现和预防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抗原检测对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尸检研究发现75%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在生前漏诊,而漏诊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诊断困难,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基础疾病所掩盖,确诊通常需要侵入性手段获得组织标本,而侵入性的操作常因患者的病情所限难以实施。为了提高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目前国内、外都制定了相应的关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将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分为确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严重障碍,免疫功能低下,易伴发医院真菌感染,死亡率较高,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极为重要。方法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5例,对合并医院真菌感染的诱发因素、真菌种类、临床特点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真菌感染部位以腹腔感染为主(40.9%),其次是胃肠道,可能与不合理的侵入性操作有关;相关因素中以应用抗生素、激素为主,研究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真菌感染前多有细菌感染,均接受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治疗及其预防细菌感染,平均3种,最多应用5种,疗程平均(35±12.2)d,疗程越长,真菌感染率越高。结论不合理的抗生素应用易造成菌群失调,激素的应用更造成重肝患者免疫力下降,引起真菌感染,不规范的侵入性技术操作(腹腔穿刺)是腹腔感染发生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重型肝炎并发医院内真菌感染1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6年6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中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型肝炎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52.75%),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6.06%).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44.83%)、口腔感染(25.62%)、咽部感染(10.34%)为主,其次为消化道感染(8.37%)、腹腔感染(6.90%)和泌尿道感染(3.94%).结论:重型肝炎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病死率高,以白色念珠菌为重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0.
我院住院患者真菌感染情况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院真菌感染的流行情况、危险因素、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患者中237例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住院患者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危险因素为:老年患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有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营养状况差。未及时抗真菌治疗患者病死率高。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以及早期诊断和及时抗真菌治疗,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是降低住院患者真菌感染并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重型肝炎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中医证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导管介入技术、肝移植技术、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以及各种诊疗操作在肝病诊疗中的应用,晚期肝病患者并发医院真菌感染明显增加,导致治疗难度加大,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为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并发真菌感染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笔者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从中医学角度,对重型肝炎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中医证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了解神经系统疾病致呼吸肌麻痹行气管切开术后,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神经内科病区的31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发现所有病例均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而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占多数。本组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即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累及呼吸肌的病史。治疗中均应用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给予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结论以上因素可能是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易感因素。因此在治疗中除了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努力消除易感因素,还应加强危重病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部真菌感染呵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的原因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病死率高.肺曲霉菌感染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高龄、营养不良等因素是导致肺曲霉菌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缺乏特异性;减少危险因素,及时、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重型肝炎患者并发医院真菌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重型肝炎(简称重肝)患者并发医院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7年2月~2002年6月住院重肝并发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115例重肝并发真菌感染患者平均(37.2±21.5)岁;其中男49例,女66例。主要感染部位为腹腔(40.9%),呼吸道(26.9%),消化道(21.8%)。感染菌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7.6%。其感染因素为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白细胞减少、疾病严重程度、侵袭性诊疗操作。研究组与同期无真菌感染的重肝患者(对照组)比较:病死率分别为59.1%(68/115)和34.8%(40/115),两组治疗无效的病例(恶化和死亡病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6.0,P<0.001。多变最分析发现白细胞减少、感染播散和疾病严重程度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 重肝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对其预防、诊断、治疗、改进预后和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预后差, 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而抗真菌药物又多在肝脏代谢, 毒副作用大, 临床诊治困难。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 根据重症肝病患者的特点, 形成专家共识, 以供医务人员在制定重症肝病合并IFI诊治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肺部真菌感染明显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疾病之一,尤其是肺癌患者,由于肿瘤的侵入与损害,气道的阻塞,长期应用抗生素,接受放疗、化疗、激素药物治疗,以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等使肺癌患者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呈增多趋势,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肺癌患者化疗后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60%。为解决问题分析如下。方法 随机抽样按有无呼吸道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结果 呼吸道感染与病人化疗后白细胞数。身体状况,及抗生素应用等相关因素,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结论 恶性肿瘤病人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或真菌感染等,如处理不当,极易导致死亡,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224例医院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家生 《内科》2007,2(1):21-23
目的了解医院内尿路感染的致病因素、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方法选取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医院内尿路感染224例进行分析。结果医院内尿路感染占医院感染18.3%。224例中,留置导尿管201例,占89.7%;发生感染时间:5d内为15.9%;14d内为91.5%;20d内为100%。培养出革兰氏阴性杆菌56.1%,真菌29.3%,革兰氏阳性球菌14.6%。其中大肠埃希菌26.8%,白假丝酵母22.0%,阴沟肠杆菌12.7%。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抗菌素依次是亚胺培南、哌啦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球菌有效抗菌素依次为呋喃妥因、阿米卡星、万古霉素。结论留置导尿管时间长短是医院内尿路感染主要致病因素;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而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致病菌存在较高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老年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探讨其控制措施.方法 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综合性监测方法,对该院老年病房2007年至2010年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512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69例,总感染率为6.75%;医院感染患者中下呼吸道最为常见(53.25%),其次为上呼吸道(22.49%);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多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激素应用等均构成老年患者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缩短住院时间、尽量避免侵入性操作等危险因素,增强机体免疫力,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血浆置换(PE)后肝功能衰竭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易感因素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PE后肝功能衰竭合并真菌感染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元逻辑回归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PE患者真菌感染率为31.0%,感染部位为口腔(61.3%)、肺(32.3%)、肠道(19.4%)、泌尿系统(9.7%)、腹腔(6.5%)、血液(6.5%)和留置导管(3.2%).真菌感染种类为白念珠菌(58.1%),热带念珠菌(12.9%),末分类酵母菌(6.5%),曲霉菌(12.9%),毛霉菌(9.7%).PE后真菌感染与应用激素和抗生素、中性粒细胞降低、细菌感染、终末期肝病模型(MEI.D)积分及PE次数有关(X2值分别为5.201、7.979、14.373、6.955、12.548和9.878,P<0.01),而与性别、年龄,低蛋白血症无关(P>0.05).PE治疗后真菌感染组的病死率为80.6%.多因素分析显示复数菌感染、MELD积分,多部位真菌感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 PE治疗增加肝功能衰竭患者真菌感染概率,发生真菌感染后增加患者病死率,患者预后与复数菌感染,MELD积分和多部位真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