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an YL  Wang SL  Jing QM  Liu HW  Ma YY  Wang ZL  Wang DM  Luan B  Wang G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6):1109-11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择期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ULMCA)病变的安全性和术后平均2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9月至2007年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416例ULMCA的病例资料。结果治疗对象中病变位于远端分叉处291例(70.0%)。ULMCA靶病变共植入支架503枚,人均植入支架(1.2±0.7)枚。支架植入成功率99.5%,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靶病变重建2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0.5%(2/416)。随访期内共死亡16例(3.9%),其中心源性死亡12例(2.9%)。造影随访136例(33.1%),靶病变发生再狭窄20例(再狭窄率14.7%,20/136),其中14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6例植入药物洗脱支架。ULMCA病变择期行PCI后总的MACE发生率为8.3%(34/411)。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择期无保护ULMCA病变的技术成功率、围术期安全性均较高,平均随访2年疗效较好。降低PCI术后再狭窄和MACE发生率的有效策略(如药物洗脱支架的选择和植入方法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院近8年140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的疗效、并发症及其发展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方法 对1400例冠心病患者2844处靶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共植入支架3143枚。其中单支血管病变400例(28.57%);多支病变1000例(71.43%);左主干病变39例;慢性闭塞病变301例。结果从2002年至2010年年例数平均增长率56.66%。总的病例成功率(97.75%),术中病死率(0.071%),重要并发症发生率(1.57%)。结论我院冠心病介入治疗虽然起步晚,但通过介入治疗学习曲线,技术日臻成熟,手术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应用长支架及多个支架序贯置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4例冠心病患者的284支靶病变血管进行了PCI,其中194支(68.3%)为弥漫性长病变,平均靶病变狭窄93.8%±8.7%。A组59例:1支靶病变血管置入单个长支架20~36mm;B组105例:至少1支靶病变血管为多个支架相连接(2~5个)。结果:A、B二组长病变置入支架的平均总长度分别为23.1±10.1mm,28.8±10.5mm(P<0.05);A、B组的PCI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恢复TIMI 3级血流分别为93.6%、96.1%,手术即刻残余狭窄率分别为1.7%、2.1%,住院期间心血管病事件(MACE)发生率分别为3.4%、2.9%,二组间上述各项数值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随访11.8个月,A组随访58例,MACE发生率为8.6%,无事件生存率为93.1%(54/58);B组随访101例,MACE发生率为11.9%,无事件生存率为83.8%(88/105),二组间比较,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弥漫性长病变,应用长支架或多个支架序贯置入进行PC I,临床疗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慢性完全闭塞(CTO)冠状动脉病变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资料,总结CTO病变特征、PCI的技术方法和近、远期疗效。方法:对79例含有CTO病变的患者进行PCI治疗,共对98支CTO病变靶血管进行了PCI,CTO闭塞时间3~120(17.8±26.1)月,置入冠状动脉支架161枚。结果:共开通71例患者的CTO靶病变85处,术终达到TIMI3级血流的病例成功率为89.9%(71/79),病变成功率为86.7%(85/98),完全血运重建率36.7%(29/79)。其中CTO闭塞时间3~6个月及6个月以上者其PCI病变成功率分别为93.9%(62/66)和71.9%(23/32)(P<0.05)。有桥侧支存在者成功率低于无桥侧支者,56.3%(9/16)比93.9%(77/82)(P<0.05)。断端成刀切状成功率低于鼠尾状CTO,77.8%(14/18)比91.3%(21/23)(P<0.05),闭塞段>15mm的长CTO病变成功率低于短病变者,83.3%(55/66)比90.4%(30/32)(P<0.05)。随访患者78例(98.7%),随访时间4~48(16.7±10.9)个月,无事件生存率为79.7%,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12.7%(10/79),血运重建率为8.9%(7/79)。结论:影响成功率的因素有血管闭塞时间、闭塞长度、闭塞末端形态、桥状侧支等,成功PCI治疗可改善CTO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的效果及临床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10月的129例CTO患者经桡动脉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观察不同指引导管成功率、靶病变导丝通过率、PCI治疗即刻成功率、微导管使用有效率、双侧造影有效率、术中及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29例患者人均CTO病变1.2处,人均置入支架1.34个,PCI成功率72.1%;使用微导管的成功率(70.7%)高于未使用(62.9%)者(P<0.05);使用双侧造影成功率(73.3%)高于非双向造影成功率(54.5%)(P<0.05);有1例心包穿孔处理后好转,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3、6、12个月射血分数为分别为(0.48±0.09)、(0.53±0.11)和(0.55±0.10),无死亡病例;未成功开通CTO患者32例,术后有12例3个月后二次手术,有7例行支架治疗,8例因病情复杂行冠脉搭桥手术,5例继续药物治疗。结论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CTO安全可行,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及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蒋靖波  伍于斌  张伟  潘迪光 《医学综述》2009,15(10):1586-1588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经桡动脉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28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CTO靶血管共28支,平均闭塞时间为(8.7±4.2)个月,按Sel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后置入6F桡动脉鞘,之后再按标准方法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24例患者成功完成了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共植入药物洗脱支架25枚。成功率为85.7%(24/28),与我院同期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的31例CTO病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3/4)的失败病例均是由于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所致。所有病例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论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CTO安全可行,成功率并不低于经股动脉途径,不失为一个较理想的介入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 2年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94例资料。结果 :94例患者 131支冠状动脉的 15 1处病变共置入支架 112枚 ,手术和临床成功率分别为 99.1%和 97.8%。术前病变平均狭窄为 (92 .8± 4.9) % ,术后残余狭窄为 (5 .4± 8.1) %。因球囊扩张后不理想占 43.7% (4 9枚 ) ,PTCA并发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占 2 5 .9% (2 9枚 ) ,选择性置入支架占 30 .4% (34枚 )。严重并发症 2例 (2 .1% )。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 ,疗效好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565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 565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稳定性心绞痛71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502例,心肌梗死347例.结果 对1565例患者的2109处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其中多支病变1 318处,C型病变466处,慢性闭塞病变87处,分叉病变276处,左主干病变13处.介入治疗中12例行冠脉旋磨术,38例行切割球囊扩张术.65例为急诊冠脉再灌注治疗,348例应用冠脉内超声仪指导介入治疗.95.1%行支架置入,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8.3%(1 539/1 565).不成功的病例中23例为慢性闭塞病变,5例为严重扭曲或钙化病变.术中左主干撕裂1例,心包填塞3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术后上臂血肿13例,桡动脉搏动消失41例,无上肢缺血.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成功率高,局部并发症较少,适合大多数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与支架植入术(支架术)即PCI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冠心病人,稳定型心绞痛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心肌梗死46例。单支血管病变32例,双支血管病变34例,三支血管病变22例。共处理病变血管165处,置入支架159枚。其中左前降支70处,右冠50处,左回旋支31处,第一对角支5处,左主干3处。观察PTCA与支架术的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结果:PTCA与支架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98.9%。其中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术74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术14例。结论:PTCA与支架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成功率高,疗效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0年4月至2006年6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行PCI治疗的CTO患者48例,CTO病变共51处,记录患者临床特征、靶病变特点和靶病变PCI操作结果,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PCI成功的预测因素.结果:48例患者中33例36处成功,15例15处失败,病例成功率68.8%,靶病变成功率70.6%.2000年4月至2003年5月10例患者10处病变4例4处成功,病例及病变成功率均为40.0%;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38例患者41处病变中29例32处成功,成功率分别为76.3%,78.0%.2003年6月之后病变成功率较之前明显提高(P<0.0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介入操作成功的预测因素为桥侧支缺如(P=0.001)、病变闭塞持续时间≤3个月(P=0.005)、功能性闭塞(P=0.005)、病变近端呈鼠尾状(P=0.026).结论:CTO介入治疗操作成功率除与术者经验和新型介入器材应用有关外,与病变特点密切相关,而与临床特点关系较小.在病变特点中,桥侧支缺如、病变闭塞持续时间≤3个月、功能性闭塞、病变近端呈鼠尾状是CTO行PCI操作成功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 (CBA)治疗初治病变和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 方法  35例冠心病病人 (初治病人 7例 ,支架内再狭窄病人 2 8例 )施行CBA。左前降支病变 2 5处 ,左回旋支病变 10处 ,右冠病变 7处。初治病变平均狭窄 (85 9± 7 2 ) % ,支架内再狭窄的平均狭窄程度是 (89 6± 8 9) %。CBA后即刻行冠脉造影评价近期手术成功率 ,随后严格的临床随访每个月 2次 ,共 6个月 ,以评价中期疗效。 结果 共使用切割球囊 4 2个 ,直径 (3 2± 0 3)mm(3 0~ 3 75mm) ,长度 10~ 15mm ,扩张压力 (72 7± 6 0 )kPa(6 0 6~ 10 10kPa) ,扩张次数 (5 0± 2 1)次 (4~ 7次 ) ,扩张时间 (2 0 3 6± 90 8)s。CBA近期手术成功率 10 0 % ,无严重冠脉闭塞等并发症。术前病变的狭窄程度为 (89 6± 8 9) % ,术后残余狭窄为 (8 8± 3 7) % (P <0 0 1)。 6个月随访未发现心绞痛复发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无心肌缺血加重的证据。 结论 切割球囊不论对初治还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 ,都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其近期手术成功率高 ,中期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移植桥血管严重狭窄和(或)闭塞患者原位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CABG术后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和移植桥血管造影,对其中移植桥血管严重狭窄和(或)闭塞的8例患者原位冠状动脉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结果28例均完成了冠状动脉和移植桥血管造影,移植血管共83支。其中8例有明显缺血症状,移植桥血管严重狭窄和(或)完全闭塞,共闭塞16支,其中左内乳(LIMA)闭塞1支,大隐静脉桥闭塞15支,对这8例患者的原发冠状动脉血管进行了介入治疗,共对15处靶血管病变(为B2及c型病变)进行PCI,成功率86.7%,均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DES)。术中血管出现慢血流3例,无复流1例,2处原位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未开通。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64个月,心绞痛复发l例,再次行PCI成功。术后22个月因心力衰竭死亡1例。结论对CABG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原位冠状动脉行PCI治疗成功率、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原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作为CABG术后移植桥血管病变再发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过压力导丝测定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评价多支多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价值.方法 34例心脏病患者经冠脉造影显示多支冠脉临界病变(狭窄50%~70%)82处,随机分为FFR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及常规PCI组,前者对FFR<0.75的病变行介入治疗,FFR≥0.75行药物治疗;后者根据造影结果行介入治疗.结果 2组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上无明显差异.其中FFR组共有39处冠脉狭窄病变,有4例患者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置入支架7枚.常规PCI组共有43处冠脉狭窄病变,有11例患者行冠脉介人术治疗,置入支架22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3月,2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支多处冠脉病变患者,经FFR指导行PCI术,与常规PCI术相比,植入支架数目、治疗血管个数明显减少,术后3月的心绞痛发生情况减少,住院的医疗费用也同时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冠心病(CHD)疗效。方法:对121例CHD置入冠脉内支架的连续观察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21例CHD患者中,梗塞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72例,左回旋支17例,右冠状动脉32例。共置入3种支架合计121个。术后残余狭窄程度由术前78.3%±6.7%降至术后2.45%±5.96%。手术成功率98.34%。结论:在所选择的患者中,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是有效的,早期效果好而且可降低再梗塞发生率,并明显减少再次的靶血管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术后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特点。方法 对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PCI手术病例登记资料中有CABG史者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共 10例CABG术后施行PCI的患者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5 3~ 73岁 ,平均为 (6 5± 7)岁。PCI距CABG手术时间为 0 .5~ 15年 ,平均为 (8± 6 )年。 10例患者共有桥血管 2 6支 ,其中 13支完全闭塞 ,3支有显著性病变。共对其中 12支血管 (14个病变 )行介入治疗 ,其中 9支为原先的自身旁路目标血管 ,2支为旁路目标血管外的自身血管病变进展 ,1支为退变的静脉桥血管。共置入 11枚支架。 10例患者均获得影像学成功 ,住院期间无重大并发症 ,心绞痛症状改善或消失。随访过程中有 2例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结论 PCI可作为治疗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齐峰  杨丽霞  王红  石燕昆  王先梅  李明秋  任丽  赵颖 《重庆医学》2008,37(23):2638-2640
目的 评价国产双降解Excel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DM)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的212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中DM者78例,非DM134例,靶血管均置入ExcelDES,对比观察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1~14个月随访期间的心绞痛、猝死、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复查冠脉造影情况.结果 DM组及非DM组手术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8.7%、99.3%,320处靶病变共置入支架420枚,其中DM组病变98处,支架数126枚,直接支架29枚(23.1%),非DM组病变222处,置入支架294枚,直接支架96枚(32.7%).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非DM组心梗患者术后6h猝死.DM组临床随访74例(97.4%),造影复查18例(24.3%),非DM组分别为132例(97.1%)、24例(18.2%).DM组2例心绞痛复发,非DM组3例发生心绞痛,两组各有1例造影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并行血运重建,MACE发生率分别为1.4%、0.8%.两组均无迟发性血栓发生.结论 国产涂层可生物降解Excel DES应用于冠心病合并DM患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9月至2005年10月完成的190例冠脉介入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急性心肌梗死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5例,均采用Jndking’s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共扩张278支病变血管,其中直接支架置入治疗73处。190例病例中PCI成功率96.4%(183/190例),共置入275枚支架。支架置入后即刻造影,所有病变血管均达到TIMI血流3级。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肾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脑血意外而死亡,病死率1%;4例心绞痛复发,复发率2%。结论:PCI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多支架术患者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接受冠状动脉多支架术治疗的患者共913例。根据置入支架的种类不同分为3组,分别记录三组病人的临床基本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特征、支架置入的部位和种类、病人住院期间治疗情况及主要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出院后中位数的随访情况等,对比观察全部置入DES对PCI多支架术患者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全部置入DES组中既往有血管重建史的患者明显增多。单支病变全部应用DES多,占31.9%,三支病变应用DES和混合组为多,占42.3%,3组在2支病变中支架应用无差异;在左主干病变、前降支近端病变、开口病变、弥漫性病变及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BMS组比例最少。住院期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三组患者均较低。结论:全部置入DES在PCI多支架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特点.方法:对1497例择期PCI并置入支架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资料以及靶血管病变的位置、类型、长度的特征和介入治疗的特点.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占15.56%.糖尿病组女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冠脉病变分型没有统计学意义,但糖尿病组的平均治疗病变数及置入支架平均数均显著多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1.46+0.65)处比(1.32±0.56)处,(1.64±0.83)处比(1.49±0.70)处,P<0.05];糖尿病组的术后血流TIM13级以及介入治疗成功率均低于非糖尿病组,术后病变残余狭窄程度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受累更加严重和广泛,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PCI近期效果不如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强化抗拴治疗对高危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5例,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入院后3-7 d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35例共75处靶病变,置入61枚支架。支架成功定义为管腔残余狭窄小于30%,TIMI血流3级;出院后随访,观察其病死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率、再入院率和再次血管重建术。结果35例患者接受PCI 中,34例成功置入支架,血管残余狭窄小于30%,TIMI血流3级,无重大并发症,成功率为97.1%。术后患者胸痛明显缓解,随访时间1-9个月心绞痛复发率20%,再入院率14.5%,再次血管重建率2.9%,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9%,病死率2.9%。结论早期PCI联合强化抗栓药物治疗对高危UA患者,风险低收益高,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