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肝硬化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其病理特点是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并有再生小结节形成,导致肝脏逐渐变硬,而成为肝硬化。本文探讨了肝硬化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诱因,以及具体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3.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中轴关节为主的慢性致残性疾病,其病因未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临床上早诊断易疏漏,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的病程延长,且病情加重便会进展为肝硬化,而肝纤维化的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加重.肝纤维化可通过系统化治疗取得较佳疗效,病情具有可逆性,但一旦发展至肝硬化,则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特征,且会导致多种并发症,最为常见的是肝功能衰竭.临床认为尽早诊断肝纤维化可以阻断其进展为肝硬化,而早期检出肝硬化可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改善远期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肝硬化(HBC)代偿期患者采用软肝化纤汤联合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肝脏硬度、肝纤维化以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科2018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HBC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组原则按照1∶1比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联合组(n=50),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联合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联合软肝化纤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及影像学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肝纤维化、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改善(P<0.05),联合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脾脏厚度、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肝脏斜径、肝脏硬度等影像学指标水平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vs 80.0%;P<0.05);对照组和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BC代偿期患者采用软肝化纤汤联合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肝脏硬度,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改善肝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7.
9.
我们常说乙肝病毒及其导致的肝组织免疫损伤,并引发的肝组织纤维化病变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矛盾.要抓这个主要矛盾不仅要抗病毒治疗.还要抗肝纤维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慢性乙型肝炎长期发展可出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常规核苷酸类药物可有效抑制肝脏炎性反应,延缓肝纤维化进展,但单纯抗病毒治疗无法解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问题,本研究探讨恩替卡韦联合中药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8-01-2016-07-03鞍山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按1∶1配比后,共纳入82例,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药联合治疗,两组均接受为期1年的治疗,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细胞因子和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层粘连蛋白水平为(117.7±30.1)ng/mL,低于对照组的(161.1±52.5)ng/mL,t=4.965,P=0.001;研究组血清透明质酸水平为(106.7±25.3)ng/mL,低于对照组的(200.9±68.1)ng/mL,t=14.268,P0.001;研究组Ⅲ型前胶原水平为(141.7±13.6)ng/mL,低于对照组的(247.6±59.1)ng/mL,t=12.594,P0.001;研究组Ⅳ型胶原水平为(108.0±27.9)ng/mL,低于对照组的(164.0±32.3)ng/mL,t=18.253,P0.001。研究组肝功能改善情况、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中药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细胞因子和内毒素水平,有效抑制患者肝纤维化发展,对患者肝功能起到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起病与病程发展一般均较缓慢,可隐伏3~5年或十数年之久,因此,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功能代偿较强,可无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并肝硬化的MR 表现,以期早期诊断.方法 对20 例明确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伴肝硬化患者的MR 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脾增大者8 例;3 例表现为肝脏多发再生结节,体积萎缩,肝裂增宽;6 例表现为再生结节形成,肝脏体积萎缩,肝裂增宽,同时门静脉增宽,脾脏增大;3 例表现为再生结节形成,门静脉增宽、脾大同时合并食道下段及胃冠状静脉曲张.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伴肝硬化MR 检出率为100%,其MR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是早期诊断无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4.
一天,患者小张走进了我的诊室。他说:“我患慢性乙型肝炎已经5年了,经常右腹胀痛,没有其他不舒服,不知道是不是肝纤维化?如果是的话,能有多严重?需不需要抗纤维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为提升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以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治疗效果,治疗6、12、24周后乙肝病毒基因(HBV-DNA)转阴率,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治疗24周后的HBV-DNA转移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白蛋白(ALB)水平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两组疲劳、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眩晕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 相似文献
16.
龙宝光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4,31(2):110-110
肝硬化与肝纤维化的鉴别诊断虽然困难不大,但由先天性肝纤维化(congenital liver fibrosis,CLF)和门脉性肝硬化(hepatoportal sclerosis,HPS)引起门脉高压所表现的差异,则其鉴别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作者就门脉高压型CLF 15例和HPS 24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肝功能试验和肝组织形态学检查),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LF以男性居多(12/15),多见 相似文献
17.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女性多见,在血清中出现自身抗体,肝功异常.免疫球蛋白(IQG)增高,组织学上门脉大量浆细胞浸润为特点.常伴有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治疗上对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有反应的肝炎。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共同途径,而且肝纤维化的前、中期是一个可逆的病理过程。在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如能及时诊断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可以防止肝硬化、肝癌的形成,甚至逆转,大大减轻肝病的危害,因此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并及时治疗是目前基础和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彬彬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24,(3):13-15
目的 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5例,分为对照组(38例,恩替卡韦治疗)与观察组(37例,恩替卡韦+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乙肝病毒DNA定量(HBV-DNA)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1~6个月后两组患者HBV-DNA水平均逐渐降低,且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均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人Ⅲ型前胶原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常规西药抗病毒的同时,联合使用中药复方鳖甲软肝片的效果显著,患者肝功能得以改善,并延缓肝纤维化进展,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再障)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衰竭综合征,典型特征是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池的枯竭。近年来临床和实验资料充分支持再障的发病机制类似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应属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病。免疫抑制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已取得良好疗效并已成为再障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对再障的认识也将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