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于 2 0 0 3年 4月收治 1例脑干梗死患者合并较为明显的精神症状 ,贪食等 ,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 ,46岁 ,饮酒 2两后出现眩晕、恶心、呕吐 ,随即出现双侧肢体无力、嗜睡、昏迷、大小便失禁 ,发病 2 .5小时急诊入院治疗 ,头部 CT未见出血性改变。平时体健 ,无高与腹部检查正常 ,浅昏迷 ,瞳孔等大等圆 ,光反应敏锐 ,直径2 mm,双侧眼球可见水平与旋转性眼震 (非持续性 ) ,无脑膜刺激征 ,强痛刺激可见右侧肢体回缩 ,左侧无活动 ,双下肢巴氏征 (+ ) ,夏道克征 (+ ) ,双侧掌颏反射 (+ ) ,化验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均正常 ,心电图正…  相似文献   

2.
患女.51岁,因剧烈眩晕伴呕吐3d于2001年12月30日入院.无耳呜耳聋.入院前1周曾患感冒。入院查两眼水平旋转性眼震,四肢肌力正常.巴彬斯基氏征阴性。入院5d后出现右下肢触碰后痉挛性剧痛.反复发作。入院查头颅CT正常.头颅MRI示双侧额顶叶小缺血灶.颈髓MRI正常。电测听正常.眼震电图示中枢性眼震。给以地塞米松静滴2周改泼尼  相似文献   

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前庭功能障碍性疾病,约占周围性眩晕的17% ~ 20%[1],发病年龄多见于50 ~ 70岁,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女∶男约为(1.5 ~3)∶1[2].BPPV以特定头位引起发作性眩晕及眼球震颤为典型表现,具有5个特征:(1)潜伏期:头位变化1~5s后出现眩晕及眼震;(2)旋转性: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有旋转感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3)短暂性:眩晕持续不到1 min可自行停止;(4)转换性:头位返回到初始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5)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除眩晕外,患者还有平衡失调,伴有特征性眼球震颤[3].  相似文献   

4.
眩晕型癫痫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5岁。主因发作性眩晕6年于2001年12月31日入院。患者1996年始出现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每天无诱因地发作1~2次,每次症状持续数秒~数分钟。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于当地诊断为“前庭周围性眩晕”住院治疗2个月后痊愈出院。2001年10月14日患者感冒后突然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视物旋转,不敢转头及改变体位。无发烧、头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用尼莫通 (德国拜耳制约公司 )静滴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 2 5例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从门诊急诊患者中随机选择 45例病人 ,所有病例均以眩晕为初始及主要症状。临床诊断标准[1] :突然起病 ,眩晕伴或不伴有恶心、呕吐 ,有或无一过性共济失调、复视、眼震。病人均作CT排除脑干、小脑及枕叶的出血或梗死 ,作TCD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 2 一般资料 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5例 ,对照组2 0例。 (1)治疗组 :男 2 0例 ,女 5例 ,年龄 48~ 70岁。眩晕特点 :2 5例均为视物旋转 ;伴随…  相似文献   

6.
报告一例50岁患者,急起眩晕呕吐1~2小时后意识丧失持续48小时,清醒后不能睁眼,走路失去平衡,发病后4个月入院,入院前三周尿失控制.检查:神志清楚,对人物地点定向力存在,但对时间定向差,远记忆良好,近记忆差,言语含糊,动作少,眼底正常,两侧第Ⅲ对颅神经完全性麻痹,两眼外斜,向两外侧视时有水平性眼震,瞳孔形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庭性偏头痛(VM)临床特点及不同条件诱发的眼震特点.方法 收集VM患者、无眩晕和偏头痛的健康对照组各100例,记录各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利用视频眼震图仪(VNG)观察VM患者于不同诱发条件下眼震电图的特点.结果 VM以围绝经期女性高发,62例表现为自发性眩晕,29例位置性眩晕,2例自发性眩晕与位置性眩晕共...  相似文献   

8.
发作性眩晕是以眩晕、平衡障碍、眼震 ,严重时伴恶心、呕吐 ,可伴或不伴有耳鸣 ,听力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是神经内科和五官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 ,其主要病因为耳蜗前庭功能紊乱所致〔2〕。比较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应用前庭功能抑制剂、血管扩张药及对症支持治疗等〔3〕;但疗效并不肯定。我院门诊自 2 0 0 1 0 3~ 2 0 0 3 0 3期间用都可喜口服治疗发作性眩晕 6 6例 ,并随机选择同期常规治疗者 33例 ,进行对照分析 ,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门诊病例 ,年龄 >18岁 ;(2 )主诉眩晕、伴或不伴有耳鸣、听…  相似文献   

9.
阿米三嗪-萝巴新治疗耳蜗前庭疾患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阿米三嗪 萝巴新治疗耳蜗前庭疾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开放自身对照研究。 2 3个中心 6 6 2例门诊眩晕患者入选 ,伴或不伴耳鸣。所有患者均应用阿米三嗪 萝巴新 1片 ,每日 2次 ,连续使用 3个月 ,评估治疗前、治疗 1个月、治疗 3个月眩晕、眼震、耳鸣情况变化 ,伴听力下降者随访电测听结果。研究结束时由患者和医师分别评价总体疗效 ,记录所有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治疗 1个月、治疗 3个月眩晕、眼震、耳鸣 0~ 3级病例数经F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眩晕严重程度F =2 2 0 1 6 4 ,眩晕持续时间F =10 31 4 7,眩晕发作频率F =10 35 38,眼震F =132 4 14 ,耳鸣F =80 7 0 4 ,均P <0 0 1)。 10 4例电测听异常患者在治疗 1个月、治疗 3个月分别有2 0 2 %、30 8%转为正常 (F =30 4 7,P <0 0 1)。阿米三嗪 萝巴新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眼震、耳鸣及电测听检查结果。治疗前后、治疗 1个月与 3个月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研究者及患者总体疗效评价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 1个月时为 1 98% ,3个月时为 1 11%。结论 阿米三嗪 萝巴新是一个治疗耳蜗前庭疾患的有效、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10.
气脑造影所致硬脑膜外血肿极为罕见,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将导致严重后果。至今国内外尚未见过报告,我院早年曾遇1例,现报告如下: 马×× 男,29岁,患者2年来发作性眩晕伴噁心及呕吐。检查神志清醒合作,眼底正常,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偶有水平眼震)。脑电图:正常。超声波:中线波无移位。临床上疑为后颅凹病变而行  相似文献   

11.
急性前庭综合征(acute vestibular syndrome,AVS)是以急性持续性眩晕起病,伴有恶心、呕吐,自发眼震,步态不稳,头动不能耐受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持续时间超过24?h,大多为数天或数周。中枢性AVS以血管源性常见,其中大多数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尤其部分脑干、小脑梗死常表现为急性孤立性眩晕,这类患者的诊断极具挑战性。随着前庭及眼动生理机制研究的深入,基于前庭、眼动及姿势平衡系统等方面的床旁检查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眩晕患者的床旁检查,除了常规的神经科及耳科查体外,基于前庭-眼反射的各类眼震的评价极有助于快速诊断、识别中枢性AVS。本文对血管源性中枢性AVS的神经血管解剖基础、脑干和小脑卒中所致AVS的眼震特点等进行了综述归纳。  相似文献   

12.
弓形体病 (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多为隐性感染。主要侵犯脑、眼、淋巴结、心、肝等。临床表现极为复杂 ,诊断困难。现报道一例以眩晕为首发症状 ,经血清学检测证实为弓形体脑炎的病例 ,以引起同道对该病的重视。1 病例摘要患者 ,女 ,2 6岁 ,北京人。因“头晕 10天 ,视物模糊 5天”于1998年 3月 6日入院 ,患者于 1998年 2月 2 4日看书时无诱因感头晕 ,四肢乏力 ,行走不稳 ,伴心悸、出汗、恶心、呕吐 ,无发热及视物旋转。偶感前额隐痛 ,服“西比灵”、“眩晕宁”治疗无效。1998年 3月 1…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眩晕而缺乏耳蜗症状的病人,诊断常含糊不清.作者对7例患复发性前庭紊乱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并指出其特徵和血管痉挛的病原学,观察的对象不包括有以下病史者:明显耳鸣或听力丧失,头部外伤或可疑的脑血管疾病.所有病人除了只在眼震电图检查中发现前庭系统有异常(眼球震颤)外,耳科学和神经病学检查均正常.发病年龄9~55岁,女5例,男2例,病人的主诉几乎相同.眩晕发作常呈急性而没有预兆.初期症状严重,常要躺下,但不伴有呕吐.经过1分到24小时(通常半——四小时),此急性眩晕将消退,但随之有一时期的位置性眩晕.它只发生于头部运动或将头部  相似文献   

14.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2月收治自发性小脑出血共 2 4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 ,男性 16例 ,女性 8例 ,年龄 2 0~ 75岁 ,平均年龄 (45 6 8± 13 2 5 )岁。临床症状 呕吐 2 0例 ,其中 14例呈喷射样呕吐 ,呕吐咖啡样物 6例 ;头昏头晕 18例 ,14例为旋转性不能直立 ;头痛 12例 ,呈剧烈头痛 ,其中 4例全头痛 ,6例枕后部痛 ,2例颞部痛 ;4例发热 ;入院时神志清 16例 ,嗜睡 5例 ,昏迷 2例 ;发病至入院 1h~ 7d 2 0例 ,8~ 30d 4例。体格检查 水平性眼震 17例 ,1例并旋转性 ,复视 5例 ,3例上视但下视不能 ,1例呈一侧外…  相似文献   

15.
脑干血管病在脑血管病中并不多见,收集脑干不同部位血管病个案报告10例,报告如下。例1 田×男 65岁。原有高血压病。某日中午用餐时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视物成双,眩晕,呕吐。检查:神志清,吟诗样语言吐字不清。右睑下垂闭合不全,双眼右向凝视麻痹。并水平性眼震,口角右歪,伸舌居中,左上、下肢肌力Ⅲ°—Ⅳ°及共济运动不协调,感觉系统正常,生理反射存在,锥体束征(-)。24小时后腰穿脑脊液压力180mmH_2O,常规、生化正常。脑CT平下丘右背侧见高密度影(1.0×0.8×2.0cm)。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中脑出血。经治疗,发病10天后部分症状开始恢复,一年后仍遗有语言障碍,眩晕及共济失调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例 1 男性 ,47岁 ,家属诉患者于 1h前午睡起床时诉头晕 ,随之突然意识丧失 ,呼之不应 ,小便失禁 ,无抽搐 ,无恶心、呕吐 ,急诊科以高血压脑病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2年。查体 :BP165 /10 0mmHg ,嗜睡 ,双眼睑无下垂 ,双瞳孔不等大 ,左 3mm ,右 2 5mm ,对光反应迟钝 ,双眼下视位 ,左眼内收欠充分 ,有粗大水平眼震 ,双侧巴氏征 (+ ) ,头颅MRI示中脑及左丘脑低密度影 ,诊断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例 2 男性 ,71岁。 3h前家属发现患者摔倒在洗手间 ,呼之不应 ,睡裤尿湿 ,头部无外伤 ,急诊查体浅昏迷 ,双瞳孔不等…  相似文献   

17.
前庭阵发症(VP)是一种以短暂、频繁的发作性眩晕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耳部症状的外周眩晕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的检查方法,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一项反映听神经传导通路上电位变化的电生理检查手段,Ⅰ~Ⅲ波峰间期延长是VP在BAEP上最常见的异常表现。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是反映前庭-眼肌和前庭-颈肌反射通路的电生理测试手段,可准确发现VP损害部位,对前庭系统的微变化更敏感。眼震视图(VNG)是通过红外线摄像头直接记录眼球震颤,反映视动系统和前庭系统功能状态的检查方法,VP的眼震形式多样。本综述总结了VP的BAEP、VEMPs、VNG表现特点及三者在VP诊疗中的应用,以期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效率和水平,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8.
广东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邓 彦报道 我们收治1例小脑前下动脉梗塞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女,70岁,因眩晕10小时于1998年8月9日入院。8日晚6时饭后渐起头晕、视物旋转、恶心、胸闷,服“心痛定、丹参滴丸”数分钟后症状有所减轻。至9日凌晨5时起又觉左头部胀痛、眩晕加重、呕吐、言语不清、左口角流涎、左面麻木、左耳听不见声音及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于8时入院。查体:意识清,构音障碍,左眼裂较大,左颜面无汗。眼球运动好,有注视时水平及旋转性眼震。由于白内障手术后影响瞳孔观察。左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左耳音叉试验为感音性耳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Epley手法第2、4步骤出现的眼震形式与复位效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Epley 手法对73例确诊BPPV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患者进行治疗,在裸眼状态下观察治疗过程中位置性眼震的特点,并根据Epley 手法复位第2步骤眼震形式将患者分为3组:带上跳性垂直成分的旋转性眼震(Ⅰ组)、相反方向的眼震(Ⅱ组)、无眼震(Ⅲ组).结果 在手法复位第2步骤,有56例患者出现带上跳性垂直成分的旋转性眼震(与其Dix-Hallpike试验第1步骤眼震一致),6例患者出现反向的眼震,11例患者未出现眼震.56例患者中有40例首次复位成功,12例第2次复位成功;相反,经过2次复位后,6例出现反向眼震的患者中有4例,11例无眼震的患者中有7例,均复位失败.在首次或第2次复位成功过程中, 42例的Ⅰ组患者在手法复位第4步骤时出现下跳性眼震.结论 Epley手法复位第2步骤出现带上跳性垂直成分的旋转性眼震以及第4步骤出现下跳性眼震,大多数可以预示着复位成功.  相似文献   

20.
例1,27岁,第一次妊娠15周,因顽固呕吐3月、体重减15公斤入院。在家及医院用葡萄糖液补液,随之出现共济失调、垂直及旋转性眼震,并弛缓性截瘫,视网膜出血,双视乳头水肿。CT及脑脊液正常。后出现意识浑浊、四肢瘫及眼运动麻痹而死亡。尸检发现乳头体及脑室周围有特征性出血性坏死。例2,33岁,首次妊娠12周,因顽固呕吐1月及近日意识模糊入院,体重减少7公斤。在家补给葡萄糖液。检查见水平及旋转性眼震,血丙酮酸9毫克/升(正常:4~6)。给维生素B_1每日1克注射共15天。数日后眼震、意识模糊及呕吐均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