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产科危重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产科危重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病特点及诱因 ,以及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II)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0年1月至 2 0 0 4年 4月转入GICU产科危重患者中发生MODS 6 6例的临床资料 ,并计算其A PACHEII评分。结果 :产科MODS患者诱因主要是产科因素 ,共 4 8例 (72 .73% ) ,死亡 7例 (14 .5 8% ) ,以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及产后出血为主 ;诱因 18例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死亡 11例 ,死亡率为 6 1.11% ,以妊娠合并心脏病和妊娠合并重症肝炎为主。产科MODS患者死亡率随着器官损害数的增多而上升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随着器官损害数的增多 ,APACHEII评分逐渐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APACHEII评分用于预测MODS死亡阳性率 ,2 ,3,4 ,5个器官受损害 ,其阳性率分别为 33.4 5 % ,5 7.12 % ,97.0 9% ,10 0 %。结论 :产科多器官功能障碍 /衰竭的产科主要诱因是重度子痫前期 /子痫 ,产后出血 ;产科MODS患者死亡率也随着器官损害数的增多而上升 ;APACHEII评分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评定产科MODS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和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原发病因及其预后.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5例妊娠并发DIC患者的病因及其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25例妊娠并发DIC患者主要病因为产后出血49例(39.2%)、胎盘早剥25例(20.0%)、妊娠期急性肝病15例(12.0%)、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10例(8.0%)、羊水栓塞10例(8.0%).②26例死亡患者引起死亡的主要病因为羊水栓塞(50.0%,5/10)、妊娠期急性肝病(40.0%,6/15),产后出血(16.3%,8/49),胎盘早剥(16.0%,4/25).③不同病因的DIC死亡患者出现功能障碍的器官不一样.结论:妊娠并发DIC原发病因中以产科因素为主;不同原发病因DIC患者死亡率有明显差异,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不同.提示临床工作中可根据不同原发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发病情况与有关围产期正确处理方式,减少对母儿的威胁。方法对我院近8年来29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其临床表现、病毒标志物、血生化、B超、病理观察、临床处理与妊娠结局,总结对该病的诊治经验和教训。结果急性重症肝炎7例(乙型3例、乙丙重叠感染1例、乙戊重叠感染2例、戊型1例),亚急性重症肝炎11例(乙型7例、戊型1例、病毒阴性3例),慢性重症肝炎11例(乙型10例、病毒阴性1例)。孕产妇预后:治愈2例、好转13例、未愈自动出院5例、死亡9例,死亡率为31.0%。死胎1例,死产2例,新生儿死亡4例,新生儿存活率占69.2%,围产儿死亡率为43.8%。结论妊娠合并重症肝炎严重危及母婴生命安全,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之一,定期产前教育和检查及早发现和处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患者的母儿结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患者的母儿结局,探讨导致母儿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产妇14127例,其中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患者121例,分为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组(PE组,64例)和未并发子痫前期组(N-PE组,57例),对两组患者的母儿结局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母儿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1)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的发病率为0.86%(121/14127)。(2)胎盘早剥、肺水肿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PE组分别为16%(10/64)、11%(7/64)和41%(26/64),N-PE组分别为2%(1/57)、0和16%(9/5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早产率和〈32周的早产率:PE组分别为55%(35/64)和27%(17/64),N—PE组分别为16%(9/57)和2%(1/5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小于胎龄儿(SGA)发生率:PE组为31%(20/64),N-PE组为7%(4/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围产儿病死率和新生儿转重症监护室的发生率:PE组分别为11%(7/64)和33%(21/64),N-PE组分别为0和5%(3/5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单因素分析表明,慢性高血压病史≥4年、未系统治疗、未定期产前检查和有子痫前期病史等是影响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母儿结局的高危因素(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只有慢性高血压病史≥4年是影响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母儿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患者的母儿病率和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未合并子痫前期者。慢性高血压病史≥4年是导致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discordersinpregnancy)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以往统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妊娠中毒症、妊娠尿毒症等。我国发生率为9.4‰国外7%~12%。本病以妊娠20周后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并伴有全身多脏器的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脑出血,心力衰竭,胎盘早剥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该病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在武进人民医院学习期间,从2010—2011年间收治的70例妊高症病人,期间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中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oluble HLA-G,sHLA-G)对子痫前期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在妊娠早期收集120例最初正常妊娠妇女的血浆样本,同时对其妊娠中期及晚期的血浆样本进行纵向收集,并且随访其妊娠结局。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sHLA-G水平。结果 120例在早孕期最初正常的妇女中有19例随后发生子痫前期,101例妊娠结局正常。随妊娠进展,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的血浆sHLA-G水平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子痫前期组血浆sHLA-G水平[分别为(1.25±0.02)mg/ml、(1.11±0.05)mg/ml、(0.98±0.03)mg/ml]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分别为(1.95±0.03)mg/ml、(1.90±0.02)mg/ml、(1.86±0.05)mg/ml,P均〈0.05]。早孕期血浆sHLA—G预测子痫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以sHLA-G等于1.57mg/ml为切点预测子痫前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Kappa指数分别为95%、84%、70%、97%、0.645。结论 妊娠期血浆sHLA-G水平的降低与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妊娠早期检测血浆sHLA-G水平将有助于早期预测子痫前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母.胎界面子宫自然杀伤细胞免疫表型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2免疫状态的变化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于剖宫产时采集20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及11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对照组)的子宫底蜕膜组织,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产妇底蜕膜组织中子宫自然杀伤细胞亚群,子宫自然杀伤细胞表面受体CD69、CD94及Th1/Th2免疫状态。结果(1)子痫前期组底蜕膜组织中子宫自然杀伤细胞CD56^bright CD16^-亚群及CD56^dim CD16^+亚群的含量分别为(17.3±11.1)%及(16.3±8.7)%,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7.9±16.8)%及(16.2±8.8)%,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子痫前期组底蜕膜组织中子宫自然杀伤细胞CD56^+CD69^+及CD56^+CD94^+的含量分别为(37.9±18.9)%及(34.9±15.2)%,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6.8±19.7)%及(32.7±16.2)%,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子痫前期组CD56^+CD69^+/CD56^+CD94^+值为1.1±0.2,正常对照组为1.2±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子痫前期组底蜕膜组织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c)2型细胞含量为(3.0±1.0)%,正常对照组为(4.3±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痫前期组Tc1/Tc2值为17.8±3.4,正常对照组为11.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痫前期组Th1/Th2值15.1±2.4,正常对照组为13.2±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底蜕膜组织中母-胎界面的子宫自然杀伤细胞免疫表型无明显变化;但Tc1/Tc2值向Tcl偏移,使得母-胎界面Th1/Th2免疫状态向Th1型免疫偏移,这一现象可能与子痫前期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状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状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资料齐全的65例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二尖瓣狭窄程度分为二尖瓣正常组20例(瓣口面积〉4.0cm^2)、轻度狭窄组11例(瓣口面积2.5—4.0cm^2)、中度狭窄组14例(瓣121面积1.5—2.5cm^2)以及重度狭窄组20例(瓣口面积〈1.5cm^2);根据是否伴有肺动脉高压分为正常压力组33例[肺动脉压〈30mmHg(1mmHg=0.133kPa)]、轻度升高组18例(肺动脉压31—49mmHg)、中度升高组7例(肺动脉压50~79mmHg)和重度升高组7例(肺动脉压≥80mmHg);根据孕前是否进行心脏手术分为心脏手术组14例和非心脏手术组51例;根据患者的不同心功能状态分为Ⅰ级组24例、Ⅱ级组13例、Ⅲ级组13例、Ⅳ级组15例,观察各组的围产儿结局。分析以上各种因素对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二尖瓣正常组患者心功能Ⅰ~Ⅱ级者为80%(16/20),Ⅳ级组患者中,80%(12/15)在中度狭窄组(6例)及重度狭窄组(6例),与二尖瓣正常组和轻度狭窄组的心功能Ⅳ级发生率(20%,3/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压力组患者心功能Ⅰ~Ⅱ级者为73%(24/33),重度升高组患者心功能Ⅳ级的发生率(6/7)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的发生率(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脏手术组患者心功能Ⅰ~Ⅱ级发生率为71%(10/14),Ⅲ级和Ⅳ级的发生率均为14%(2/14),前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心脏手术组患者Ⅰ~Ⅳ级心功能发生率之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心功能Ⅰ~Ⅲ级组患者的平均孕周及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功能Ⅳ级组平均孕周为(34.6±3.1)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176±186)g,明显低于心功能Ⅰ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Ⅳ级组患者中,共发生医源性流产和引产9例(14%,9/65),医源性早产18例(28%,18/65),胎儿生长受限4例(6%,4/65),围产儿死亡3例(5%,3/65);而心功能Ⅰ~Ⅱ级组患者以上指标均为0。(5)65例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合并心房纤颤者7例,其心功能Ⅲ~Ⅳ级(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6/7。结论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伴中、重度二尖瓣狭窄、重度肺动脉压升高及心房纤颤,容易发生心功能衰竭危及生命,不宜妊娠。已妊娠者应尽早终止妊娠;心功能Ⅲ~Ⅳ级的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医源性流产、早产和围产儿病率均增加,围产儿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巴胺β羟化酶(DβH)基因编码区589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39例、重度子痫前期49例、子痫19例)和95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正常对照组)的DβH基因589位SNP基因型。结果(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DβH基因589位SNP基因型频率GG、GA、AA分别为75.7%、21.5%、2.8%,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2.6%、24.2%、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DβH基因589位SNP等位基因频率G、A分别为86.4%、13.6%,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4.7%、1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轻、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孕妇DβH基因589位SNP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βH基因589位SNP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无相关性,与病情轻重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药物黏堵绝育术后近端输卵管闭塞的手术复通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黏堵绝育术后近端输卵管闭塞的手术复通效果。方法对1986年8月至2004年4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曾接受药物黏堵绝育术,后因各种原因而再行输卵管复通术——输卵管子宫角移植术患者20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术中检查输卵管闭塞部位均发生在间质部及峡部。(2)65例盆腔有不同程度粘连,其中57例为轻度疏松粘连,7例为中度粘连,仅1例为重度粘连。(3)输卵管复通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者共199例,随访率95.7%。术后第2个月进行输卵管通液检查者共193例,其中185例通畅,通畅率为95.8%(185/193)。(4)获得宫内妊娠143例,宫内妊娠率为71.9%(143/199),其中已足月分娩125例,占87.4%(125/143),足月尚未分娩2例;目前正在早期妊娠3例,中期妊娠2例。(5)自然流产11例,自然流产率为7.7%(11/143)。输卵管壶腹部妊娠2例,占1.0%(2/199)。随访的199例中均未发现有子宫内膜异位的征象。结论药物黏堵绝育术后,近端输卵管闭塞患者行输卵管子宫角移植术的治疗效果肯定,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23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围产期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1978年至1991年妊娠合并心脏病2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患病率为1%,产妇病死率17‰,心脏病孕产妇病死率占非产科原因死亡的第一位。围产儿病死率为59.6‰。本组剖宫产率为36.1%,其中心功能Ⅲ、Ⅳ级者15例,占6.4%。认为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孕产妇系统管理及高危妊娠的临护,积极防治贫血、妊高征、产程延长及各种并发症,适时终止妊娠可获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晚期多诱发或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病死率高,预后差。而妊娠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更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妊娠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妊高征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妊高征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诱因及防治。方法:对20例妊高征并发MOF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均存在2个或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发生功能衰竭,诱因为:胎盘早剥(5例)、羊水栓塞(6例)、感染(2例)、产后出血性休克(7例);孕产妇抢救成功14例,6例死亡,病死率30%;围生儿21例,死亡12例,死亡率57.14%。结论:妊高征并发MOF处理关键是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效地控制诱导的产生,是取得防治成功的前提;适时终止妊娠,保护相关脏器 功能和全身支持疗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fibroid in pregnancy and the influence on mothers and newborns. Methods?372 pregnant women complicated with fibroid in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ne 2010 to June 2019 were involved, then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and followed the pregnancy outcome. Results?Compared the size of fibroid in early, late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the size of fibroid in late pregnancy (2.75±2.35) cm>early pregnancy (1.79±1.81) cm>postpartum (1.06±1.35) cm, which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was 50.54% of women with fibroid, which was higher compared with non-fibroid pregnant women (43.01%),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01). There was more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the cesarean section group and the length of stay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vaginal delivery group (P=0.000).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partum hemorrhage, puerperal disease rat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hether removed fibroids during the cesarean section. Conclusion?The size of fibroids increased during pregnancy,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postpartum. Delivery from vagina could decrease bleeding and had shorter hospital stays, better for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fibroid. Remove the fibroids in the process of cesarean section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surgery and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妊娠合并心脏病2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7,自引:2,他引:65  
探讨妊娠合燕心脏病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母亲和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我国院1993年1月至1999年3月间、266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以心肌炎、心肌炎后遗症及不明原因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179例,67.29%),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41例,15.41%),其发生率高于风湿性心脏病(28例,10.91%)。(2)风湿性心脏病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炎病毒多重感染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对1994年1月至1999年12月在我院产前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孕妇行甲、乙、丙、丁、戊等5种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其中确诊为肝炎病毒多重感染者32例(多重感染组),确诊为肝炎病毒单一感染者32例(单一感染组),对两组母儿并发症及预后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重感染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35.7%)显著低于单一感染组(76.9%,P<0.05),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阳性率(57.1%)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15.4%,P<0.01)。多重感染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产后出血、重症肝炎、死亡的发生率与单一感染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多重感染组胎膜早破、早产的发生率(28.1%,25.0%)明显高于单一感染组(6.3%、3.1%,P<0.05);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31.3%,25.0%)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9.4%、0.0%,P<0.05、P<0.01)。结论 妊娠期肝炎病毒多重感染对孕妇的影响无明显加重,而对围产儿的影响较为明显;应加强孕期保健,防止胎膜早破及早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40岁以上妇女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了解40岁以上高龄妇女的妊娠及其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对93例40岁以上孕妇(观察组)进行了回顾性与同期分娩的30岁以下孕妇186例(对照组)作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盆腔子宫内划位症及心脏病发生率(分别为1 2.9% ̄12.9%及10.8%)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妊娠高综合征、前肋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1.2%、8.6%及19.4%)显著 对照组。观察组剖(93.6%)及择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不同心脏功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妊娠合并心脏病4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以心律失常(223例,49.01%)和先天性心脏病(140例,30.77%)最为常见,风湿性心脏病居第三位(33例,7.25%)。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均为Ⅰ~Ⅱ级,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为Ⅰ~Ⅱ级者为135例,Ⅲ~Ⅳ级为5例,其中1例为为妊娠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产后7 d猝死;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17例心功能Ⅲ~Ⅳ级,其中1例孕妇死亡;围生期心肌病5例,其心功能均为Ⅳ级。心脏功能Ⅲ~Ⅳ级患者的妊娠孕周明显小于心功能Ⅰ~Ⅱ级(P〈0.05),医源性早产和围产儿死亡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心脏功能Ⅲ~Ⅳ级患者以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围生期心肌病多见,其医源性早产、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发生增加。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与其孕产妇及围产儿结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房颤动对母儿的影响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上海仁济医院诊治的13例妊娠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多有器质性心脏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是主要病因(76.92%);妊娠合并心房颤动且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Ⅲ~Ⅳ级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80%vs0%,P<0.05);医源性胎儿丢失率23.08%(3/13),早产发生率23.08%(3/13)。结论:患器质性心脏病的孕妇合并心房颤动易致母亲心功能恶化,应动态监测心功能,及时处理。为母亲安全,宜适时引产或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