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芩甙对发热大鼠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70只Wistar系大鼠用测直肠温的方法,研究黄芩甙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结果表明:黄芩甙对正常体温大鼠无致低温作用,对发热大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作用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黄芩甙0.45mg/100g体重的解热作用与复方氨基比林10mg/100g体重的解热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2.
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野黄芩甙是半枝莲的主要成分,半枝莲水煎剂对大鼠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为了证实野黄芩甙是否是半枝莲解热的主要成分,对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进行实验研究。方法:Wistar大鼠背部皮下注射10%干酵母混悬液制备大鼠发热模型。选取体温上升1℃以上的大鼠70只,随机分为野黄芩甙12.5mg·kg-1、25mg·kg-1、50mg·kg-1组,阿斯匹林100mg·kg-1、黄芩甙25mg·kg-1、50mg·kg-1和盐水对照组。均腹腔注射给药。药后每小时测量体温1次,连续6次。结果:野黄芩甙ip给药,对正常大鼠的体温无明显影响,用药前后体温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发热大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用药前后体温变化差异显著(P<0.01),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持续4h。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强于阿斯匹林。结论:野黄芩甙是半枝莲的主要成分,其解热作用与半枝莲相似,表明野黄芩甙是半枝莲解热作用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对发热兔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整体测定家兔直肠温的方法,研究了葛根素对发热家兔的解热作用。结果表明:葛根素水溶剂静脉注射对正常体温家兔没有解热作用,但对发热家兔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而且这种解热作用与剂量相关。葛根素的解热作用不如解热药对乙酰胺基苯酚的作用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以抗坏血酸和硫酸亚铁为诱导脑细胞老化的实验模型。研究黄芩甙对其脑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细胞脂质过氧化物和线粒体膨胀,氧电极法测定脑细胞耗氧量。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脑细胞和线粒体分别在抗坏血酸和硫酸亚铁的作用下,脂质过氧化物升高,线粒体膨胀。黄芩甙具有明显的降低其脑细胞脂质过氧化的生成和线粒体膨胀。不同浓度的黄芩甙与脂质过氧化物生成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78),直线回归方程y=4,885±2.951X,X=1.089±0.301Y黄芩甙降低线粒体膨胀以反应60min为例,由诱导组的光密度(0.214±0、023)分别增加到(0.244±0.041),(0.281±0.019)和(0.371±0.019)。黄芩甙降低脑细胞耗氧量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黄芩甙具有防止抗坏血酸和硫酸亚铁诱导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老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中枢发热介质的角度探讨野黄芩甙的解热机制。方法:本实验用内毒素(ET)复制家兔发热模型,观察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及对家兔下丘脑和脑脊液中环磷腺甙(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静脉注射ET后80min,野黄芩甙 ET组家兔的体温明显低于ET组(P<0.01),表明野黄芩甙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且野黄芩甙能抑制ET所致的下丘脑中cAMP含量的升高(P<0.01)和脑存液中cAMP含量的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下丘脑和脑脊液中cAMP的含量变化与体温变化之间至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野黄芩甙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和脑脊液中cAMP含量升高而发挥其解热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黄芩甙对百日咳菌液致大鼠脑水肿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黄芩甙对大鼠脑钭浆铁依赖脂质过氧化(IDLPO)的抑制作用和对百日咳致大鼠脑水肿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SD大鼠脑资源 浆观察不同浓度黄芩地IDLPO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采用百日咳菌液注入颈内动脉导致大鼠脑水肿观察黄芩甙的保护作用。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百日咳菌液组(PB)、去铁胺组(DFX)和黄芩(BAI)、治疗4组。结果 脑匀浆实验显示黄芩地IDLPO的换是作用较DFX约强20  相似文献   

7.
黄芩甙和芸香甙对.OH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荧光法研究了黄芩甙、芸香甙、苦杏仁甙、丹皮酚和百里香酚对Fenton反应生成的、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以上化合物的清除作用的均强于.OH特异性清除剂甘露醇,以黄芩甙、芸香甙的清除作用特别显著,其EC50分别为0.039mmol/L和0.069mmol/L,根据清除地荧光的抑制,推导了清除剂与OH反应的速度常数。  相似文献   

8.
野黄芩甙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野黄芩甙是否有抗炎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造小鼠耳肿胀模型,测定各组鼠耳肿胀程度。造小鼠实验性腹膜炎模型,测定各组腹腔渗出液中白细胞数及渗出液量。造小鼠气囊滑膜炎模型,测定各组炎性渗出物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实验组耳肿胀程度、渗出液量、白细胞数及PGE2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野黄芩甙对炎症过程中的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液渗出及白细胞游走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此作用与炎症因子PGE2的产生和释放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方法提取黄芩中黄芩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芩是山西省的主产药材,资源丰富,且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用其有效成份黄芩甙制成的各种制剂品种不断增加,质量要求也更高,常规法提取的黄芩甙不能满足针剂等高精产品的需求,超滤法作为一种先进的膜分离技术,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报道[1]将其用于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效果很好,有人将这一技术应用于黄芩甙的提取分离,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为此,对黄芩中黄芩甙的不同提取工艺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得率大、纯度高的新工艺具有实际意义。1 实验方法1.1 制备工艺的比较1.1.1 超滤法提取工…  相似文献   

10.
野黄芩甙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野黄芩甙是否有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小鼠耳肿胀模型,测定各组鼠耳肿胀程度;制作小鼠实验性腹膜炎模型,测定各组腹腔渗出液中白细胞数及渗出液量;制作小鼠气囊滑膜炎模型,测定各组炎性渗出物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实验组耳肿胀程度、渗出液量、白细胞数及PGE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野黄芩甙对炎症过程中的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液渗出及白细胞游走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此作用与炎症因子PGE2的产生和释放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麻桂解表颗粒的退热作用。方法:用2,4-二硝基苯酚和大肠杆菌内毒素分别制成发热大鼠模型各40只。每种模型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阿斯匹林和麻桂解表颗粒低、中、高剂量,记录发热大鼠不同时间的体温。结果:麻桂解表颗粒低、中、高剂量均可显著降低发热大鼠模型的体温。结论:麻桂解表颗粒对化学性致热、内毒素致热大鼠均有明显退热作用,随剂量增加,起效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2.
中药柴胡解热的物质基础、药效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药理实验探讨中药柴胡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的解热效果、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测量各组大鼠基础体温,采用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致大鼠发热,并且测量大鼠致热后体温。测量大鼠给药后体温,观察中药柴胡各组分的解热效果。取血浆、下丘脑及脑腹中隔区脑组织,分别检测分析环磷酸腺苷(cAMP)、精氨酸加压素(AVP)指标,分析中药柴胡各组分的解热机制.结果:中药柴胡各组分解热效果显著,柴胡挥发油组、柴胡皂苷组及柴胡水煎液组大鼠下丘脑中环磷酸腺苷(cAMP)和脑腹中隔区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显著减少;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变化不明显,血浆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显著增加。结论:中药柴胡各组分具有良好的解热效果,作用机制与调节cAMP及AVP的合成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3.
黄芩苷的处方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处方前研究,阐明黄芩苷原料药(质量分数为85.5%)的基本理化性质。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含量,分别进行黄芩苷的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破坏性试验、吸湿性考察等处方前研究。结果原料药中黄芩苷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为0.0326 mg/mL,较甲醇、正丁醇、乙醇等溶剂低;在pH 小于5.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几乎不溶,其平衡溶解度随着pH值的增大呈增大的趋势;黄芩苷在正辛醇/水中的油水分配系数(P值)为1.19,在正辛醇/磷酸盐缓冲液(pH 2~10)中的P值均比正辛醇/水中的低;黄芩苷不耐碱,且易被氧化;在温度25℃、RH 75%条件下吸湿性较小。结论该研究可为黄芩苷新制剂原料与剂型的选择、处方设计及工艺优化等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金花葵花总黄酮解热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金花葵花总黄酮的解热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大肠杆菌液静脉注射家兔的方法,制成家兔发热模型,观察
其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的方法,造成急性炎症模型,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金花葵花总黄酮60 mg/kg、120
mg/kg 灌胃能明显抑制大肠杆菌所致的家兔体温升高,使体温峰值降低;局部涂抹能降低二甲苯致炎小鼠耳廓肿胀率。结论
金花葵花总黄酮具有一定的解热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芩甙对大鼠主动脉条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观察黄芩甙和维拉帕米对大鼠离体主动脉条收缩张力的影响。发现:黄芩甙和维拉帕米均可使NE、KCl及CaCl2所致的大鼠离体主动脉条收缩张力下降,量效反应曲线右移,最大效应降低。黄芩甙的抑制作用弱于维拉帕米。2药均显著抑制NE依赖内Ca2+性收缩与外Ca2+性收缩。提示黄芩甙具有类似维拉帕米的阻滞钙离子通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清热丸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51∶49),检测波长为277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40℃。结果:黄芩苷在0.086 5~0.770 4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该制剂中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99.47%,RSD为1.08%(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清热丸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对中药柴胡解热的临床应用和机制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用药和中成药的开发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高脂血症模型代谢性炎症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32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苷高剂量组(剂量为50 mg·kg-1·d-1)、黄芩苷低剂量组(剂量为25 mg·kg-1·d-1)。高脂饲料喂养3周后,2个黄芩苷用药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黄芩苷灌胃5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血脂水平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内毒素水平,采用Miseq平台对小鼠肠道粪便微生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TNF-α、IL-6和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黄芩苷高剂量组的TNF-α、IL-6、内毒素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黄芩苷低剂量组内毒素水平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门的水平,模型组脱铁杆菌门和变形杆菌门数目较正常组显著增多,疣微菌门数目较正常组显著减少。在属的水平,模型组Christensenella、uncultured_Peptococcaceae、脱硫弧菌属数目较正常组显著增多,而粪球菌属、Akkermansia及uncultured_Lachnospiraceae数目较正常组显著减少;黄芩苷高、低剂量组脱硫弧菌属丰度均较模型组降低。各组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数目之比,模型组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黄芩苷低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黄芩苷能治疗高脂饮食引起的代谢性炎症,这可能与黄芩苷能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甘草次酸修饰的黄芩苷脂质体.方法 采用化学合成甘珀酸十八醇酯(18-GA-Suc)作为两亲性导向分子,从稳定性、包封率等方面考察制备甘草次酸修饰的黄芩苷脂质体的最佳方法,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选甘草次酸修饰的黄芩苷脂质体的处方和工艺.结果 根据优化工艺制备的甘草次酸修饰的黄芩苷脂质体外观为乳白色,带有淡蓝色乳光,无絮凝现象,包封率为41.75%.结论 甘草次酸修饰的黄芩苷脂质体制备成功,并以包封率为指标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可为其肝靶向研究奠定基础,有望成为肝肿瘤靶向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20.
黄芩苷对小鼠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小鼠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预防性给黄芩苷(3,10,30和100 mg·kg-1,ip)3d,缺血前30 min再给药1次,用线栓法诱导小鼠持续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24 h后,进行行为学、梗死体积和神经元密度评价.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在30 mg·kg-1时能显著改善神经症状、增加斜板角度,减少梗死体积,增加缺血侧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3、10和100 mg·kg-1时能显著减少梗死体积,能改善神经症状和增加斜板角度,但无显著意义.结论:黄芩苷对小鼠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