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MCAI)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对31例发病12h内住院的mMCAI患者尽早行头颅CT、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进行TOAST分型及加拿大神经功能缺损(CNS)评分、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内科治疗19例,内科治疗病情恶化行大骨瓣减压术12例。治疗后随访3个月,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 内科治疗者死亡8例,存活11例;手术者分别为3、9例;两组比较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死亡者入院24hCNS评分、GCS评分均明显低于存活者(P〈0.05)。结论 mMCAI非单一的病程发展。不能靠一种治疗方法。大骨瓣减压术可作为内科治疗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3.
4.
5.
恶性大脑中动脉区梗死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是指导选择正确的治疗手段的关键。起病早期某些症状体征可以提示此病。影像学是该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后的高死亡率,很大程度上与恶性脑水肿引起的占位效应导致的颅内压升高和脑疝有关.内科保守治疗的结局总是很差.手术减压虽然已经进行了70多年的尝试,但对其疗效始终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7.
许长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5):7-8
目的分析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3年10月安阳市中医院神经外科确诊的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住院患者85例,将其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分为标准组42例和低位组43例。标准组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低位组患者行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治疗。术后48 h和48~72 h对比两组患者颅内压变化、瞳孔回缩情况及脑池显示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低位组平均颅内压低于标准组(P0.01)。术后48 h,低位组单侧瞳孔回缩率和双侧瞳孔回缩率高于标准组;术后48~72 h,低位组双侧瞳孔回缩率高于标准组(P0.05)。术后48 h和48~72 h,低位组双池显示率高于标准组(P0.05)。低位组总有效率为97.7%(42/43),高于标准组的80.9%(34/42)(P0.05)。结论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效果确切,能有效降低颅内压,促进瞳孔回缩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8.
9.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后的高死亡率,很大程度上与恶性脑水肿引起的占位效应导致的颅内压升高和脑疝有关.内科保守治疗的结局总是很差.手术减压虽然已经进行了70多年的尝试,但对其疗效始终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10.
恶性大脑中动脉区梗死占所有大脑中动脉区梗死的15%~20%。一些患者会出现占位性脑水肿而导致中线结构移位、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形成,通常在症状出现后2~5d内意识水平下降和出现脑干体征而恶化。内科保守治疗的病死率高达60%~80%,而积极手术治疗却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标准大骨瓣减压与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比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比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6例,其中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82例(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控制情况及GOS.结果 术后3、5、7 d观察组颅内压分别为(19.8±2.9)、(17.9±2.4)、(16.0±2.2) mmHg,对照组分别为(28.9±2.8)、(26.3±2.2)、(23.8±2.3)mmHg,两组各时点颅内压相比,P均<0.05.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恢复良好34例、中残24例、重残1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恢复良好21例、中残14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2例,64.9%;两组总有效率相比,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aligna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mMCAI)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内接受保守治疗时的病死率高达41%~78%,恶性脑水肿引起的小脑幕切迹疝形成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一些证据支持偏侧颅骨切除术用于mMCAI患者的治疗.在做出手术治疗决策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支持性和辅助性治疗,因此,mMCAI的预测和重症监护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mMCAJ的预测因素和重症监护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大面积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通常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大脑中动脉主干等发生阻塞,进一步引起占位效应,导致患者出现偏瘫、颅内压增高、头痛、意识障碍、感觉障碍及麻痹,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1,2〕。临床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表现出〔3〕 相似文献
14.
恶性大脑中动脉区梗死占所有大脑中动脉区梗死的15%~20%。一些患者会出现占位性脑水肿而导致中线结构移位、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形成。通常在症状出现后2~5d内意识水平下降和出现脑干体征而恶化。内科保守治疗的病死率高达60%~80%,而积极手术治疗却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1~6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手术治疗的17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17例,死亡3例。在随访的14例患者中,13例恢复满意,GCS、BI和MR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结论去骨瓣减压术不仅可明显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而且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预后。对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者,在正确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应尽早行去骨瓣减压术,以便得到更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两组MCAO模型非梗死侧的VERGE、p-JNK2、p-ERK1/2、P-38蛋白表达均无变化.结论 VERGE 蛋白表达在小鼠MCAO的早期明显升高可能与JNK2通路有关而与ERK、P38通路无关. 相似文献
17.
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临床应用较广泛,成功挽救了许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然而其有效性、费用及并发症等越来越受到质疑。我科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2例双侧额颞大骨瓣减压术后出现假性球麻痹的患者,由于缺乏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临床极易忽视。本文旨在对此两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8.
恶性大脑中动脉区梗死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化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是指导选择正确的治疗手段的关键。起病早期某些症状体征可以提示此病。影像学是该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1995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 ,我们对 60例早期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的首检及复检CT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旨在探讨其影像学变化特点 ,指导临床诊治。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42例、女 18例 ,年龄 40~ 80岁、平均 62岁。均有偏侧面舌瘫及肢体活动障碍。头晕 40例 ,呕吐 10例 ,血压升高 40例。有高血压病史 3 6例 ,病程 5~ 2 0年 ,平均 6年。均无风心病及心内膜炎病史 ,近期无重大手术史。首检CT时间为发病后 1~ 16小时 ,平均 8小时 ,复检为发病后 2~ 6天。使用SIEMENSSOMATOMCRX型全身CT机 ,以眶耳线为基线 ,层厚 8mm ,间距 10mm扫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