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9.小柴胡汤类方鉴别运用小柴胡汤为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应用范围甚广。应用指征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大症。现代广泛用于多种发热性疾病,如感冒、疟疾、病毒性肝炎、败血症、胸膜炎、胆道感染、产后发热等而见上述症状者。本方为治疗伤寒少阳病之主方,深受历代医家重视。自仲景创制本方以来,当时及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遇有兼证时,加减衍化成多种方剂,扩大了小柴胡汤的应用范围,形成了小柴胡汤的类方。这类方剂从源流关系来谈,大致是:由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  相似文献   

2.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节、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按仲景原意,发热微恶寒是太阳轻证,微呕心下支结是少阳轻证,故本方为少阳兼太阳表证之主方。但本方经历代医家应用化裁,其价值已远超原书所载条文之意。笔者在江苏省中医院进修期间,有幸侍诊于黄煌教授左右。  相似文献   

3.
王庆国师从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并从事《伤寒论》研究及临床工作近30年。王老师对柴胡剂的阐发和临床运用颇有独到之处,我等有幸侍诊于左右,得以管窥,现举几例,以证一斑。 小柴胡汤加减治外感发热不退 小柴胡汤为柴胡剂之祖方,《伤寒论》以本方治疗伤寒少阳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者。柯琴曰:“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也”。王老师认为少阳属风火,将  相似文献   

4.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原文第146条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曰:"《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本方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而成,仲景用此方治疗太阳外证未罢,邪已入少阳之证,柯韵伯谓之"为双解两阳之轻剂".本方既能调和营卫气血,又能和解表里,疏利肝胆,临证治疗范围颇广,应用机会亦甚多.  相似文献   

5.
从升降理论谈"少阳为枢"及小柴胡汤证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以上条文言及少阳病之提纲,强调了小柴胡汤的主证、兼证,并明确了小柴胡  相似文献   

6.
大柴胡汤在《伤寒论》中凡三见 ,即第 1 0 3条、1 36条和 1 65条。一般认为 ,大柴胡汤是治疗少阳兼阳明腑实的方剂 ,具有和解少阳、通下里实的功能。然通观仲景原文及药物组成 ,大柴胡汤当是治疗少阳重证的方剂 ,与小柴胡汤均为治疗少阳本证而设 ,是治疗少阳证进一步深入从而影响气血的方剂 ,其邪气重于小柴胡汤 ,试析如下。《伤寒论》中之大柴胡汤 ,方中有无大黄 ,历来都是一个争论的焦点 ,也是确定本方证治的要点。目前多数人认为当有大黄 ,就连王叔和也在方后注曰 :“若不用大黄 ,恐不名大柴胡汤。”《玉函经》方中原有大黄二两 ,煮服法…  相似文献   

7.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伤寒论》中使用率较高,应用范围较广的一首经方,而且疗效确实很好,在一些书本中称其功效为“和解少阳,主治少阳半表半里证”。但纵观《伤寒论)条文,其功效绝非主治少阳证一端,在《伤寒论》中.有关小柴胡汤主治的条文共13条,其证治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少阳证、三阳俱病以少阳为主、土虚木乘之腹痛、  相似文献   

8.
一、小柴胡汤主证《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此条文提出了少阳病主证及其或然证。《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乃为少阳病提纲。二、小柴胡汤的应用观《伤寒论》对小柴胡汤的运用很是灵活广泛,除少阳篇外,太阳、阳明、厥阴篇中均出现过小柴胡汤。第10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对此条文,历代医家持两种不同看法。刘栋(引自《伤寒论释义》,  相似文献   

9.
高社光 《中医杂志》2007,48(7):592-594
小柴胡汤源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长期以来,在论及小柴胡汤证时,多认为本方用于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是治疗少阳病的专方,而忽视甚至否认它对太阳、阳明、厥阴病以及杂病的治疗作用。《伤寒论》教材将其列为少阳病主方,方剂学教材无一例外地将其归入和解剂中,并作为少阳病的首方加以介绍,似乎对小柴胡汤如此论定已尽其意,这有违张仲景之原意,更有碍于小柴胡汤诸多功用之发挥。王琦教授曾指出:“《伤寒论》是‘因证立方’,而非‘因经设方’。有人不明此点,一讲麻黄汤、桂枝汤就是治太阳病,承气、白虎汤就治阳明病,小柴胡汤就治少阳病,…  相似文献   

10.
小柴胡汤加减辨治外感后久咳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辉 《国医论坛》2004,19(5):9-10
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是治少阳证的主方。第96条中提到“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方后亦提到“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陈修园《医学实在易》治咳论中亦云:“胸中支饮咳源头,方外奇方勿漫求,更有小柴加减法,通调津液治优优。”近年来笔者以此为训,针对因  相似文献   

11.
柴平汤首见于《景岳全书》,为《伤寒论》小柴胡汤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胃散合方而成 ,小柴胡汤称之为经方 (古方 ) ,平胃散与之相对则称之为时方 (今方 ) ,经方与时方合用 ,刘渡舟教授称之为“古今接轨方”。本方古人原用做治疗湿疟、食疟等病 ,证见发则寒热 ,一身尽痛 ,脉濡 ,尚未见治疗胃病之论述 ,刘渡舟教授在《肝病证治概要》一书中根据“疟发少阳”,少阳多郁 ,湿困脾运 ,停食而滞的病机 ,借用本方治疗肝郁夹食之证 ,颇有疗效。刘渡舟教授临床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 ,只要符合以上病机 ,均可应用。下面将导师刘渡舟教授运用本方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系指伤寒多日,太阳表邪未解,部分传入少阳,而见太阳、少阳两经之合病,方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量(柴胡、桂枝、黄芩、党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白芍)合方组成。该方具有调和营卫、和解表里、燮理阴阳、升清降浊之功效。笔者临证运用本方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柴胡汤证在仲景书中有四条,一是《伤寒论》的第106条、140条、170条;一是《金匮要略方论·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的第12条。这四条原文,表面上看,前三条为外感病而设,后一条为杂病而立。但仔细研究,可以发现,此四条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兹剖析如下。一、原文解说《伤寒论》第106条说:“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太阳病传入少阳,虽迁延多日,既经过误下,又服了小柴胡汤,少阳病仍不解者,是邪热内涉阳明,实热内结,形成少阳与阳明兼病之证。少阳之邪波及阳明,实热壅胃,腑气阻滞,故见“呕不止”和“心下急”(上腹部胀满拘急疼痛)。“郁郁微烦”是少阳气机郁结之象,说明此证以郁郁为重,微烦并非烦之轻微,而是气郁热遏于内,使内心郁闷而烦,但烦扰之象外显反微。以上三症,是小柴胡汤证“胸胁  相似文献   

14.
本方出自仲景《伤寒论》,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中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为太阳主方;小柴胡汤和解表里为少阳主方。因为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表明太阳证未罢,而微呕,心下支结乃少阳证已见,故而以柴胡为君,使少阳之邪得以从太阳而解。少阳证必呕,而心下支结逼近胃脘,故小柴胡汤用人参、姜、枣通胃阳以助正气,防其邪之入府,开达驱邪仍从汗解。太少两阳合病或太少两阳并病为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小柴胡汤的临床新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小柴胡汤乃仲景《伤寒论》治疗少阳病所设的主方,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所组成。其主证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由于少阳病之兼挟证较多,临证之时,只要谨守病机,抓住主证、兼证,掌握本方立法组方宗旨,便可灵活运用治疗多种疾病。兹择介数则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柴胡汤一方,出自东汉末年张机所著《伤寒论》一书中,是尊师为治疗伤寒少阳病脉证而设。该方组织严谨,治症广泛,用药精炼。苦临床辨析准确,应用得当,每获捷效。兹就笔者临床辨证分析,应用小柴胡汤的体会予以浅述,不揣冒昧,愿与同道共勉。1小柴胡汤主治证1·1《伤寒论》原文第九十六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本条提出了小柴胡汤的主证和或然之证。原文第二百六十三条:“少阳之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相似文献   

17.
古今多数医家认为,仲景《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少阳病的主方。小柴胡汤证就是少阳病,把二者等同起来。个人认为,小柴胡汤证和少阳病在发病,病机,主证、主脉、治疗原则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小柴胡汤是治疗太阳病的主方之一,并非是少阳病的主方。具体分析如下。一、小柴胡汤出自太阳篇,是治疗太阳病主方之一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篇中。小柴胡汤证是太阳篇中的主要汤证之一。在太阳篇一百七十八条原文中,小柴胡汤证就有十二条,占全书小柴胡汤证总条文数的三分之二。而在少阳篇中却只有一条。在太阳篇第87、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少阳病篇原文较少,历来医家争议颇多,使广大函授学员一时难以掌握。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略谈总识少限病的体会。《伤寒论》少阳病篇仅列原文10条,讲述了少阳病的提纲、部分脉证、禁忌、误治变证、变证救治原则及传变、预后、病解时间。至于治疗,只出现一句“与小柴胡汤”,连“小柴胡汤主之”都缺如。这就使后学者无从把握少阳病的证治全貌,因而产生疑端与偏见。在《伤寒论》中阐述小柴胡汤及其类方证治的条文还有23条之多,散见于太阳病、阳明病、厥阴病、差后劳复病篇中。其对证治药效的论述周详明确,昭然若揭,足补…  相似文献   

19.
小柴胡汤治三阳证析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铁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4):244-245
1 三阳证并见治从少阳的机理“三阳证见治从少阳”是张仲景在处理复杂病情时的一个治疗原则。病见三阳证 ,说明邪气较为弥缦 ,既充斥于太阳之表 ,又进入阳明之里 ,中涉及表里之间的少阳枢机。病情也较单纯一经病变表现相对复杂。如《伤寒论》99条所说 :“伤寒四五日 ,身热恶风 ,颈项强 ,胁下满 ,手足温而渴者 ,小柴胡汤主之。”邪在太阳之表 ,侵袭卫阳就可见恶风 (寒 ) ,卫气抗邪则发热 ,邪阻太阳经脉 ,经气不利 ,则有颈项强硬不舒。胁下为少阳经脉之分野 ,胆府居处 ,邪在少阳 ,枢机不利 ,胁下必胀满 ,此证亦为柴胡主证之一。阳明主胃 ,居…  相似文献   

20.
伍鸿基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0):427-428
太少并病发热首见《伤寒论》所述 ,原为太阳中风发热 ,失于温散 ,或素体腠理疏松 ,表证未罢而病邪又入少阳半表里 ,正邪分争 ,引动胆经郁热 ,上迫心神 ,横逆犯胃 ,出现以发热为主症 ,伴微恶寒、自汗、头项强痛、支节烦疼、眩冒、微呕、心下支结等一系列症状的六经辨证称谓。在临诊中小儿发热属太少并病者时有所见 ,且颇具自身特点 ,故笔者在此略议如下。1 发病较频 高于成人少阳病主方小柴胡汤 ,《伤寒论》出于太阳篇 ,柯韵伯谓其为“和解表里之总方”,可见本方原可治太阳病 ,如《伤寒论》 99条“身热恶风 ,颈项强 ,胁下满 ,手足温而渴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