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究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捷尔医院收治的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颈总动脉IMT将患者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35例(双侧颈总动脉IMT均小于0.9 mm)和IMT增厚组30例(至少一侧颈总动脉IMT≥0.9 mm),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分析炎症因子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 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患者外周血hs-CRP[(2.24±0.92)mg/L vs(4.76±1.05)mg/L]、IL-6[(124.38±52.36)ng/mL vs(189.67±57.34)ng/mL]、TNF-α[(1.27±0.65)ng/mL vs(3.25±0.84)ng/mL]和MCP-1[(2520.47±536.18)ng/mL vs(2879.18±608.14)ng/mL]比较,IMT增厚组较IMT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与收缩压、hs-CRP、IL-6、TNF-α和MCP-1呈正相关关系(r=0.147、0.339、0.908、0.869和0.348,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收缩压、hs-CRP、IL-6、TNF-α和MCP-1呈正相关,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对预测高血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CI术后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其术后的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44例行PCI手术后的患者,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大小分为正常组(n=80)、轻度增厚组(n=84)和重度增厚组(n=80),分别随访12个月,检测术后6个月、12个月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同时记录两时期的预后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采用药物控制各项指标(血压、血脂、血糖、血清尿酸)。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无显著变化(P〉0.05),但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上升,三组组内6个月与12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P〈0.05,而随着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加,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率也随之上升,正常组与轻度增厚组、轻度增厚组与重度增厚组比较,P〈0.05,正常组与重度增厚组比较,P〈0.01。提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越大,预后越不良。结论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PCI术后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戴健  肖瑾 《安徽医学》2010,31(10):1217-1219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8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斑块数,性质及部位,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IMT明显增厚(P〈0.01),颈总动脉内径明显增大(P〈0.05),斑块检出率增高(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颈总动脉内径增大,颈动脉粥样化斑块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消痰化瘀方对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服用消痰化瘀中药,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两组服药24周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水平及颈动脉IM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hs-CRP和I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颈动脉IMT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CAM-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痰化瘀方具有显著的抗AS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与微炎症反应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取8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CRF组,其中非血透组43例,血透组41例)和32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应用高分辨率B超术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发生率.[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IL-18、hs-CRP、IL-6、TNF-α水平,IMT厚度和粥样斑块发生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血液透析患者高于非透析患者.直线相关分析显示,IL-18与hs-CRP、IL-6、TNF-α及IMT、斑块阳性率呈正相关性(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hs-CRP的因素有IL-18、IL-6、TNF-α、血浆白蛋白,R2=0.644(P<0.05);影响颈动脉IMT的危险因素有IL-18、hs-CRP、TNF-α、血胆固醇,R2=0.448(P<0.05).[结论]IL-18参与慢性肾功能衰竭微炎症反应过程,是炎症状态是一个标志物;IL-18与微炎症反应相互作用,参与CRF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CRF患者血浆IL-18升高可能预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静澜  古平  牟海刚 《四川医学》2010,31(5):654-65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60例T2DM患者及58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CRP与IMT,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组CRP及IM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2DM组IMT增厚者CRP高于无IMT增厚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RP与IMT呈正相关(r=0.439,P〈0.05)。结论检测CRP与IMT对及早发现DM大血管病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炎症细胞因子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1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测定血脂、炎症细胞因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IMT)及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ndothelium-dependantflowing-me-diateddilation,EDFMD)。结果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IL-6分别与IMT和FMD显著正相关(r=0.636,P=0.011;r=0.524,P=0.032);TNF-α也分别与IMT和FMD显著正相关(r=0.341,P=0.038;r=0.273,P=0.043);IL-10分别与IMT和FMD显著负相关(r=-0.501,P=0.013;r=-0.301,P=0.029)。结论高胆固醇血症中,致炎细胞因子(IL-6和TNF-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而抗炎细胞因子(IL-10)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WCH)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90例,分为白大衣高血压组(A组,n=30),非白大衣高血压组(B组,n=30)及健康对照组(C组,n=30);以多普勒超声测定IMT值,检测、比较各组间TNF-α、IL-6、MDA、SOD、IMT水平。结果三组患者TNF-α、IL-6、MDA、IMT水平B组高于A组(P〈0.05或P〈0.01),A组高于C组(P〈0.01);而SOD水平C组高于A组(P〈0.01),A组高于B组(P〈0.01)。结论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MDA、SOD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介于EH者与正常血压者之间,反映白大衣高血压时机体已产生免疫调节与自身保护,并且引起靶器官的损害,提示白大衣高血压是介于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之间的临床状态,应视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早期的表现之一,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健康体检者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以颈动脉超声IMT≥0.9 mm作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动脉粥样斑块指标。测定C反应蛋白(CRP)、IL-6、TNF-α及血脂、血糖、血压等。结果老年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TC、LDL-C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P<0.01)。老年高血压组CRP、IL-6、TNF-α、颈动脉IM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CRP(r=0.422;P<0.01)、IL-6(r=0.313;P<0.01)、TNF-α(r=0.296;P<0.01)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除与血压增高、血脂异常有关外,炎症因子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类型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11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服用西药治疗;治疗组58例,在服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10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颈动脉中层厚度与斑块类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较好的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稳定斑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张静  刘媛媛  贺军 《海南医学》2023,(21):3060-3063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清炎症细胞因子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对脑梗死合并脑动脉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高新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86例脑梗死合并脑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率将患者分为Ⅰ型49例、Ⅱ型82例、Ⅲ型55例,根据颈内动脉彩超中IMT值将患者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IMT值<1 mm) 42例、增厚组(1 mm≤IMT值<1.5 mm) 109例和斑块形成组(IMT值>1.5 mm) 35例,测定所有患者Hcy水平、炎症细胞因子,比较脑梗死合并脑动脉狭窄患者不同亚分组间的Hcy、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采用Pearson系数分析Hcy、炎症细胞因子与IMT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IL-8)、C反应蛋白(CRP)、Hcy水平均随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正常组、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患者的TNF-α、IL-6、IL-8、CRP和Hcy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and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sdLDL)水平与他汀类药物剂量及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关系。 方法以缺血性卒中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使用2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使用1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时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sdLDL]水平,对比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面积、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IHSS)、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 结果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时TC、TG、LDL、sd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DL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IMT、斑块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瑞舒伐他汀剂量加倍后治疗缺血性卒中疗效较好,能明显调节sdLDL等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易损斑块、神经功能,减少炎症反应并降低复发率,但临床需要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魏占云  汤哲 《疑难病杂志》2010,9(9):686-68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6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在健康门诊和特需病房的老年健康体检者48例为对照组,均检测血清IL-6水平、IMT,同时检测血脂、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并进行2组间各指标比较。结果 (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血脂、血糖水平及IM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2)血清IL-6与IMT呈正相关(r=0.376,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与IMT呈正相关,检测IL-6与IMT对及早发现老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邝伟文  高艺青 《当代医学》2010,16(26):160-161
目的观察通脉降脂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 106例颈动脉斑块和血脂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应用通脉降脂汤治疗;对照组53例给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体积、血脂的变化。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体积缩小,血脂、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降低,且优于对照组,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通脉降脂汤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骆丹越  孔敏刚  章晨  王利民 《浙江医学》2021,43(10):1062-1065,1070
目的探讨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高血压患者130例,按照IMT将所有患者分为IMT正常(IMT≤0.8mm)组60例和IMT增厚(IMT>0.8mm)组7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对象的TC、TG、LDL、FPG水平,同时检测3组对象及IMT增厚组3个亚组(<0.85mm亚组、0.85~<1.50mm亚组、≥1.50亚组)IL-18、hs-CRP、TNF-琢水平。并作IL-18、hs-CRP、TNF-α与IMT相关性分析。结果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L-18、hs-CRP、TNF-琢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MT增厚组上述指标高于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0.85~1.50mm和≥1.50mm亚组IL-18、hs-CRP、TNF-琢水平均高于<0.85mm亚组,IMT≥1.50mm亚组上述指标高于0.85~1.50mm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8、hs-CRP、TNF-琢与IMT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L-18、hs-CRP、TNF-α水平与IMT均呈正相关,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林卫宇 《当代医学》2011,17(28):57-5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炎症标记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测定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IMT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按颈总动脉IMT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比较各组间hsCRP水平,对颈总动脉IMT异常患者统计分析,分析颈总动脉IMT和血hsCRP的关系。结果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7.26±4.75)mg/L]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7.26±4.75)]mg/L](P〈0.05)。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清hsCRP[(9.41±5.36)mg/L]显著高于颈动脉内中膜正常[(3.24±2.4)mg/L]与增厚患者[(5.82±4.28)mg/L](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IMT与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血hsCRP水平可作为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汪敬恒 《当代医学》2011,17(26):127-128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将福建省福鼎市医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时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IMT、斑块面积均显著减小,但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显著廷缓颈动脉硬化的进程,可以达到稳定与消退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蕾  李辉  王丽 《疑难病杂志》2014,(6):579-58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石)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将13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64例,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天1次。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TNF-α、IL-1、IL-6水平及IMT、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C、TG、LDL-C、HDL-C、TNF-α、IL-1、IL-6、IMT、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对照组TG、TC、TNF-α、IL-1、IL-6均下降(P<0.05),而LDL-C、HDL-C、IMT及斑块面积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TG、TC、LDL-C、TNF-α、IL-1、IL-6均下降,IMT及斑块面积均缩小,HIDL-C升高(P<0.05)。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G、TC、LDL-C及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显著减小(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减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活血颗粒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3个月后检测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RF)、胆固醇(TC)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hs-CRP[(12.56±3.97)mg/L]、TNF-α[(16.25±5.31)ng/L]、IL-6[(14.62±6.63)ng/L]和对照组hs-CRP[(13.35±3.72)mg/L]、TNF-α[(17.61±6.84)ng/L]、IL-6[(15.25±6.29)ng/L]治疗后血清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Hb[(109.27±16.53)g/L]、TRF[(2.51±0.36)g/L]、TC[(4.53±0.12)g/L]水平都有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活血颗粒能减轻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从而减缓患者病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7,(7):891-893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联合灌流对尿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颈动脉内膜的影响。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82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Hcy、CRP、IL-6、TNF-α、甲状旁腺激素、血β2微球蛋白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Hcy、CRP、IL-6、TNF-α、甲状旁腺激素、血β2微球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原度(IMT)、粥样斑块面积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治疗后观察组IMT、粥样斑块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联合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能显著降低Hcy,改善患者劲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利于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