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汉权  王明喜 《广东医学》1998,19(2):147-147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侵犯人体中轴骨关节为主的慢性结缔组织疾病,多发于青少年,致残率很高。我们应用山东中医药大学曹贻训教授所拟强脊汤,自lop年4月至lop年4月共治疗该病43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43例,男性41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岁,最小门岁,平均24岁。病情最长13年,最短4个月,平均3年10个月。1.2诊断标准:参照1988年昆明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风湿四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1.3治疗方法:强脊汤基本方药组成为:葛根15g,白芍15g,当归15g…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累及脊柱致残为其特征,属中医“痹症”范畴,有“骨痹”、“肾痹”之称。近5年来,笔者以强脊丹治疗AS患者145例,取得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AS患者225例,其中治疗组应用强脊丹者145例,对照组应用柳氮磺吡啶片(SSZ)者80例,所有病人均符合1966年在纽约提出的AS诊断标准。皆具有活动性病变(下腰部疼痛或有僵硬感,ESR男>20mm/lh、女>25mm/lh、CRP>10mg/L)。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期及骶髂关节X线病变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全部…  相似文献   

3.
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高飞王明喜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关键词强脊汤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59.932.2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侵犯人体中轴骨关节为主的慢性结缔组织疾病,多发于青少年,致残率很高。我们应...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对强直性脊柱炎细胞因子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g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首先侵犯骶髂关节和脊柱。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与多种因素相关。许多研究显示,细胞因子网络异常为AS病理机制的重要特征。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中疗效确切,具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强脊定痛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周身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以炎性腰痛、肌腱端炎、外周关节炎和关节外表现为特点,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及四肢关节,表现为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韧带、椎间盘的钙化,椎间关节和四肢关节滑膜的增生,最终发展为骨性强直。本病病因至今不明,因此尚乏特效治疗。中医药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显示了一定的优势,创立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强脊定痛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报》2019,(9):1926-1930
目的:开展补肾舒脊颗粒提取物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阐明药物的作用特点。方法:采用Ⅱ型胶原诱导的DBA/1小鼠免疫性关节炎模型,观察补肾舒脊颗粒提取物对关节炎模型小鼠关节炎指数评分、脾脏湿质量和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含量的影响。通过绵羊红细胞所致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模型,观察补肾舒脊颗粒提取物对绵羊红细胞所致小鼠特异性抗体生成的影响。结果:补肾舒脊颗粒提取物给药8 d、14 d、18 d、23 d、28 d后关节炎指数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且能够显著降低模型动物脾脏湿质量和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IgG的表达。补肾舒脊颗粒提取物能够降低绵羊红细胞所致小鼠特异性抗体的生成。结论:补肾舒脊颗粒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治疗免疫性关节炎和体液免疫抑制的作用,提示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本药效应机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展补肾舒脊颗粒提取物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阐明药物的作用特点。方法:采用Ⅱ型胶原诱导的DBA/1小鼠免疫性关节炎模型,观察补肾舒脊颗粒提取物对关节炎模型小鼠关节炎指数评分、脾脏湿质量和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含量的影响。通过绵羊红细胞所致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模型,观察补肾舒脊颗粒提取物对绵羊红细胞所致小鼠特异性抗体生成的影响。结果:补肾舒脊颗粒提取物给药8 d、14 d、18 d、23 d、28 d后关节炎指数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且能够显著降低模型动物脾脏湿质量和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IgG的表达。补肾舒脊颗粒提取物能够降低绵羊红细胞所致小鼠特异性抗体的生成。结论:补肾舒脊颗粒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治疗免疫性关节炎和体液免疫抑制的作用,提示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本药效应机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LGTDG)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转导通路及BMP-2表达的影响,阐明LGTDG抗强直性脊柱炎(AS)骨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AS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与0.5、 1.0、 1.5和2.0 mg/L 给药组,检测各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最佳药物浓度;CCK-8法检测1.0 mg/L给药组的细胞增殖率;生化检测法定量检测对照组与1.0 mg/L 给药组BMP-2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对照组与1.0 mg/L给药组BMP-2和Cbfal蛋白表达。结果:各给药组细胞中ALP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以1.0 mg?L-1 给药组细胞的ALP活性为最低(P<0.01)。CCK-8法检测,1.0 mg/L 给药组AS成纤维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DTDG诱导第4天细胞增殖率最高,进入平台期后细胞的增殖率开始下降。生化检测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1.0 mg/L给药组BMP-2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LGTDG通过对BMP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有效地抑制AS成纤维细胞内BMP-2表达,延缓细胞向成骨型分化导致AS骨化发生。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毅刚 《华夏医学》2003,16(6):915-917
瘢痕组织是创伤修复的必然产物,由于某些异常因素的调控,导致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同时过度分泌胶原形成瘢痕。最新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对瘢痕形成起到了调控作用,这标志着创伤修复的研究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对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Th1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0月上海市长宁区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急诊关节病科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收治的AS患者,将68例AS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组,西药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中西药组加补肾强督方。观察AS患者BATH功能指数(BASFI)、病情活动指数(BASDAI)、疾病缓解时间以及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白介素(IL)-17、IL-23表达水平。共计给药24周,每2周记录1次患者的BASFI、BASDAI,给药前及每月对Th17、IL-23、IL-17及血沉、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等进行检测。结果中西药组平均病情缓解时间明显小于西药组(P〈0.05),在8周时中西药组有效率为72.8%,西药组有效率为63.7%;在24周时,中西药组有效率为78.8%,西药组有效率为75.0%;给药后两组Th17细胞比例均有下降,第16周时两组组间Th1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IL-23及IL-17表达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强督法治疗肾虚督寒型AS可能通过调节Th17表达水平及其细胞因子如IL-17等表达水平而改善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1.
补肾颗粒延缓衰老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补肾颗粒延缓衰老作用。方法:大鼠、小鼠以D—半乳糖皮下注射50d复制模型成亚急性衰老模型动物,观察灌胃给予补肾颗粒对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的耐低氧、抗疲劳、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对模型大鼠血清自由基指标的影响。结果:补肾颗粒可显著延长模型小鼠的耐低氧时间和游泳时间,显著延长跳台试验触电潜伏期、减少错误反应次数,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水平、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结论:补肾颗粒具有显著延缓衰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2.
将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基因cDNA克隆到pFastBacI转移载体中 ,重组质粒转化到感受态细胞DH1 0Bac中 ,使目的基因转座入BacmidDNA中 ,纯化DNA后 ,利用病毒噬斑实验筛选重组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 ,在Sf9细胞中进行表达。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 :表达产物为相对分子质量约 1 70 0 0的蛋白 ,与预计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并具有较好的免疫学活性。MTT检测证实表达产物能明显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的分裂增生 ,具有hbFGF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对三维培养内皮细胞血管样结构形成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两组 ,即加入浓度 2 0ng·ml-1bFGF的bFGF组及不加bFGF的对照组。采用Pepper等介绍的三维培养胶原基质配制及细胞培养方法制作标本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结果 :对照组内皮细胞在胶的表面呈单层生长 ,未见其向深层生长及管腔结构形成。bFGF组内皮细胞在胶内呈多层浸润生长 ,伸展、变形呈扁平状 ;内皮细胞与胶原纤维之间可见半桥粒结构 ,内皮细胞之间以桥粒连接 ,形成毛细血管样管腔结构 ;在形成管状结构的内皮细胞中可见空泡样变 ,边界由胞质与胞膜组成 ,细胞核变形 ,凹陷 ,可见切迹 ,或呈薄片状 ;内皮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突起。结论 :三维培养技术简单易行 ,是揭示在体血管形成的最简单模型 ;bFGF有利于三维培养内皮细胞在有展性的胶原基质面形成血管样结构。  相似文献   

14.
Genistein对aFGF诱导的AGZY-83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酷氨酸蛋白激酶(TPK)抑制剂Genistein对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诱导的肺腺癌细胞株AGZY-83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aFGF刺激AGZY-83A细胞,再对由aFGF引起增殖的细胞施加不同浓度的Genistein,用细胞计数器计数细胞,观察Genistein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aFGF可使该细胞株增殖比明显增加,而Genistein可引起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ECV304细胞迁移的作用与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建立体外细胞划痕损伤模型,观察bFGF的促进迁移作用.采用扫描电镜和原位包埋后透射电镜分别观察迁移细胞表面和内部细胞器及骨架的变化.结果 bFGF2.5ng/mL促进ECV-304细胞迁移,迁移细胞突起增多,细胞骨架发生重排.结论 bFGF促进ECV-304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133-135+143
目的探讨补肾助孕颗粒对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96例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将其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用西药克罗米芬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中药制剂补肾助孕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排卵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研究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2、P、LH和FSH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制剂补肾助孕颗粒及克罗米芬对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均有显著疗效,有利于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改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且补肾助孕颗粒治疗后妊娠率较高、流产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FGF)、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新生大鼠海马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 ,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 (Nestin)的表达 ,使用bFGF、EGF作为诱导因子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选细胞的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为 3种神经细胞的状况。结果 取材细胞大部分为Nestin免疫阳性细胞 ,各实验组均可促进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bFGF能明显增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表达 (P <0 .0 5 ) ,EGF能明显增加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P <0 .0 5 )。结论 bFGF倾向于诱导干细胞增殖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EGF则倾向于诱导干细胞向胶质细胞分化 (P <0 .0 5 )。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nges in peripheral natural killer T-cells (NKT) and gammadelta T-cells (γδT-cell) in patients with minimal residual leukemia (MRL) before and after being treated with Yiqi Bushen Granule (益气补肾颗粒, YBG)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ir significance in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Method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changes in 36 patients (16 males and 20 females) receiving long-term (more than 3 months) YBG therapy were analyzed using 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 with 34 healthy persons (19 males and 15 females) acting as controls. Results: The absolute value and percentage of NKT cells and γδT-cell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raised after treatment, for NKT cells, 0.52%±0.39% to 0.83%±0.66% and 7.25±7.77 cell/μL to 12.86±11.99 cell/μL, for γδT-cells, 6.08%±3.03% to 7.24%±2.78% and 83.97±48.09 cell/μL to 110.53±54.12 cell/μL, respectively (P0.05 or P0.01). Conclusion: YBG could regulate the immune function and elevate the amount of NKT cells and γδT-cells, thus to kill or suppress the residual leukemic cell in the body, which might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YBG in prolonging the disease-free survival in MRL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hbFGF)基因进行表达,并检测重组蛋白的特异性及生物学活性。方法将人bFGF的cDNA克隆至杆状病毒转座载体pFastBacHTb中,并转化到含穿梭载体Bacmid的感受态细菌DH10Bac中,获得重组Bacmid/bFGF;纯化DNA后,转染昆虫细胞Sf21,PCR鉴定重组病毒;进一步将重组病毒感染Sf21细胞,在Sf21细胞中进行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ing分析;MTT法检测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结果重组Bacmid/bFGFDNA直接转染昆虫细胞得到重组病毒rAcV-Bac-bFGF,病毒滴度MOI值≈8。重组病毒在感染后48h开始出现一相对分子质量为23000大小的特异带,感染后72h蛋白量明显增加,96h蛋白量达到最大,120h蛋白量开始减少。在正常昆虫Sf21细胞的对照中未见该蛋白带。Western bloting显示目的蛋白条带与人bFGF抗体发生特异反应。MT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明显促进3T3细胞的分裂增殖。结论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可成功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bFGF蛋白。  相似文献   

20.
强直性脊柱炎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首先侵犯骶髂关节和脊柱。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多种因素相关。许多研究显示,强直性脊柱炎的是细胞因子网络异常,故笔者就强直性脊柱炎细胞因子进行研究,以期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