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2组,2组均有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使用浮针疗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电针法,治疗为每周连续治疗5d,休息2d,3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浮针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传统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评分(SH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方面浮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电针组。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锋勾针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锋勾针治疗组(30例)以及对照组(30例),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疼痛、水肿及Fugl-meyer评分,并分析临床有效率.结果:锋勾针治疗组的疼痛、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锋勾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锋勾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针灸疗法,康复疗法:Bobath手法、压迫性向心缠绕及物理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4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均采用以上方法治疗2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46例患者经2疗程治疗,显效12(26%),有效21例(45%),无效13利(28%),有效率71%。结论:针刺配合手法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有效。  相似文献   

4.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指在中风急性期或恢复期,病侧上肢出现浮肿、疼痛及肩部疼痛,使肩手的运动功能受限及血管运动性改变的疾病.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属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的范畴.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脑血管病及其所并发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如果诊治不及时,将会造成很高的残疾率,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笔者所在科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给以康复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冉晓丽 《黑龙江医学》2022,46(6):750-752
目的:调查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主动运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有效干预策略.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9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主动运动依从性良好的患者作为高水平组,选取同期9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主动运动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作为低水平组,分析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主动运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刺络放血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均能提高肩手综合征患者Fud—Meyer运动能力和ADL评分,有效降低患者肩手疼痛及肿胀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P〈0.01),两组差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刺络放血法对SHS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并能缓解痉挛,增加上肢运动功能及肩、手指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模式下的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民权县中医院97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9),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模式下的阶段性护理干预,连续干预24周。统计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干预前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康复锻炼自我效能(SER)、上肢功能(FMA)、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干预6周后、22周后、24周后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及身体锻炼、应对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4周后观察组FM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88%高于对照组(77.08%,P<0.05)。结论 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模式下的阶段性护理干预应用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可增强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建立康复锻炼遵医行为,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5%~32%,约74.1%发生在发病后1~3个月,最早在发病后第3天,迟至6个月后发生。本文对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风后肩-手综合征行针灸推拿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在康复训练与常规中风刺针法辅助下采用推拿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度、水肿度与肩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针灸推拿联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患者的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通常表现为活动肩关节时出现疼痛、运动受限、患侧手部肿胀、疼痛并有血管运动性变化和肌肉萎缩,严重患者可有静息性肩部自发痛。肩手综合征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的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绝望等心理障碍。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2%-70%。为了预防和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我科对中风早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风偏瘫病人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对150例中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各种综合的护理方法促进患者康复.结果 康复后患者手功能比康复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突然出现的手肿胀疼痛的继发性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占偏瘫患者的12.5%,常在患中风后1个月~3个月内发生。疼痛将影响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如果不予以治疗,将导致永久性手及手指畸形,影响手的功能,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并发症之一,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常见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病后1~3个月,发生率为(12%~25%),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而且影响着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我科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对48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空气压力循环治疗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肩手综合征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结果 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29%.结论 空气压力循环治疗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关节松动术配合中药熏洗与传统康复方法对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中风后致肩-手综合征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取关节松动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4周及8周后评价2组减轻疼痛与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与功能恢复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止痛与恢复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取电针、推拿、物理方法等综合康复治疗措施。结果:肩手综合征分期标准的Ⅰ期(A组)与Ⅱ期(B组)比较疗效较佳,P〈0.05,有显著差异;有效率达90%以上;病程小于3个月(C组)与病程大于3个月而小于6个月(D组)两组疗效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疗效与病程及分期有关,是肩手综合征较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臂丛神经阻滞对脑损伤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脑损伤后肩手综合征患者42例,随机分为臂丛组(n=21)和常规组(n=21).臂丛组用0.5%利多卡因行患侧臂丛神经阻滞;常规组予口服止痛药、局部理疗、针灸等常规方法治疗,两组的功能锻炼相同.治疗后2周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肩手痛进行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 臂丛组优效率52.4%(11/21例)高于常规组14.3%(3/21例)(P<0.05),臂丛组有效率100%(21/21例)高于常规组85.7%(18/21例)(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臂丛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治疗肩手综合征,可安全有效地控制患肢疼痛,有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肩-手综合征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中风后偏瘫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如不适当治疗,将导致肩和手、指的永久性畸形.  相似文献   

19.
甘秀军  詹玲球 《当代医学》2021,27(17):19-22
目的 探讨中药涂擦联合穴位按摩对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风肩手综合征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涂擦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水肿评分、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上肢运动评分及肩手综合征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疼痛及水肿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均大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干预前,两组上肢运动评分及肩手综合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FMA评分与SHS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涂擦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水肿程度,还能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降低肩手综合征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肩手综合征的早期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肩手综合征的早期预防周贤丽(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理疗科)630038肩手综合征是急性脑血管病恢复期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脑卒中后15~30d(1),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皮肤肌肉萎缩,肩营养障碍,肩手关节挛缩略形等,且难以治愈,是急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