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C)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的消化道疾病,临床症状可表现为腹胀、腹痛及排便困难等。随着社会的发展,IBS-C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损害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由于该病缠绵反复,日久会对患者的精神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焦虑、忧愁等,不良情绪又加重病情,单纯使用西医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对此,本研究从中医角度出发,通过辨证论治为治疗IBS-C探索新的思路。中医学认为“肝郁”是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后世医者依据理解以及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扩展该理论的治疗范围,基于异病同治理论,本研究依据IBS-C的特点以及木郁达之理论对木郁达之理论治疗IBS-C进行探讨,重点调节患者的情志。本研究依据“木郁达之”理论治疗IBS-C,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通过探讨认识到,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理念对治疗IBS-C有巨大优势,能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而“木郁达之”治法则更加关注情志治疗,注重调整患者的情绪及气机运行对IBS-C治疗的作用,不仅能解决患者的便秘难题,还能畅达情志,...  相似文献   

2.
苏师予  程艳梅  王磊 《河北中医》2022,(6):1035-1040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是一种以腹痛为主要症状,伴排便习惯改变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目前尚未达成药物治疗IBS-C的西医共识,临床主要以填充剂、渗透性泻药、促动力剂、促肠液分泌药、解痉药、抗抑郁药等药物对症治疗,近期疗效及预后转归效果欠佳。近年来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IBS-C疗效确切。兹就中医药治疗IBS-C进行综述,以期提供多样化的临床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治疗前、后结肠黏膜TRPV1、PAR-2蛋白及其mRNA表达,探讨理气通便合剂干预IBS-C的可能机制。方法:30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IBS-C患者,予以理气通便合剂干预4周,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技术检测治疗前后结肠TRPV1、PAR-2蛋白及其mRNA变化。结果:治疗前,IBS-C患者腹痛、腹部不适明显,伴见粪质坚硬,排便时间延长;予理气通便合剂干预14 d、28 d后,患者腹痛、腹部不适缓解,粪质变软,排便时间缩短,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IBS-C患者结肠黏膜TRPV1、PAR-2呈高表达变化;治疗后,TRPV1、PAR-2表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通便合剂可能通过降低TRPV1、PAR-2表达,发挥缩短排便时间,改善大便性状的效用。  相似文献   

4.
正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作为IBS的一种亚型,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大便排出困难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病久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西医临床治疗以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虽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其效果仍不理想~([1])。研究显示传统中医可以多靶点、多环节通过辨证治疗IBS-C,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的优势~([2])。笔者自  相似文献   

5.
经方治疗难治性糖尿病神经病变3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小兵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25-1926
临床上,常碰到许多糖尿病患者,或因病程长,或因血糖控制不良,而引起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这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残、生命质量下降的最常见的原因。因病因未明,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故治疗效果常不理想,笔者在近1年中,遇到3例难治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辨证施治,采用经方治疗,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柴晟  金瑛  周彬 《江苏中医药》2019,51(8):63-65
目的:观察乳果糖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IBS-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IBS-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乳果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采用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表、生活质量量表(IBS-QOL)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时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6%(P0.05)。结论:乳果糖联合穴位埋线可明显缓解IBS-C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防止症状的反复,并有一定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朱琏针法联合清肝怡神法治疗肝郁气滞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肝郁气滞型IBS-C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西药+朱琏针法+清肝怡神法(疏香灸+五行音乐疗法)治疗,均治疗2周。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结肠分段通过时间、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感觉阈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2.00%,对照组44.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肠分段通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感觉阈值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朱琏针法联合清肝怡神法治疗肝郁气滞型IBS-C效果显著,可缩短结肠分段通过时间,降低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感觉阈值,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该病分成4个亚型,其中IBS-C是常见的亚型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现代医学对IBS-C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主要采取药物联合心理疏导及膳食调理等对症处理方式,虽然手段丰富多样,但是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彻底地缓解疾病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便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120例IBS-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口服西沙比利,观察组患者则服用通便汤,记录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分别是88.71%、89.6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45.16%、74.14%,复发率分别是49.09%、17.3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便汤治疗IBS-C的远期疗效肯定,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顺气导滞汤(自拟)保留灌肠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门诊IBS-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莫沙必利片5 mg饭前半小时口服治疗,疗程各2周。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腹痛/不适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便秘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80.00%,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IBS-C有效改善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不良反应少,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内服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不同类型便秘在起效时间和改善症状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38例便秘患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IBS-C)9例、结肠慢传输型(STC)10例、盆底失弛缓型(PFD)10例、直肠推进力不足型(IDP)9例。采用腹部和骶部穴位天枢、腹结、肾俞、大肠俞等穴进行电针治疗,每周5次,10次为一疗程。比较各组起效时间、起效日的便秘临床症状评分和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①各组起效时间为IBS-C型(1.78±0.83)天、IDP型(3.11±1.90)天、STC型(4.10±1.85)天、PFD型(4.30±2.00)天,IBS-C型与STC型、PFD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各型起效日症状总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且IBS-C型优于其他3型(P0.05,P0.01)。③电针对各型便意或排便频率有改善(P0.05,P0.01),其中对STC型和PFD型二者均有改善,且对STC型排便频率的改善更显著(P0.01);电针对各型排便不尽或肛门坠胀均有改善(均P0.05),其中对IBS-C型二者均有改善(均P0.05);电针对IBS-C型、STC型、PFD型腹胀或腹痛有改善(均P0.05);电针对各型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花费时间以及便质的改善均不明显(均P0.05)。结论:电针治疗4个类型的便秘具有起效快捷的效应特点;同一电针刺方案对各类型便秘所改善的症状不同;改善的症状集中在便意或排便频率、排便不尽感或肛门坠胀和腹胀腹痛3个方面;电针对各类型便质、排便费力程度或每次排便花费时间的改善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用药规律.方法:使用检索词,查找并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2000年1月至2020年3月中医药治疗IBS-C的有效处方,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治疗IBS-C的方剂94首,涉及中药115味,总频次...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西医对此缺乏有效药物治疗。杨倩教授以"浊毒理论"为指导,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浊毒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发病的物质基础,也是其治疗的关键环节,并组麻枳降浊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调神健脾"法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亚组分析,探讨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共有519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便秘型IBS(IBS-C)患者137例(针刺组92例,聚乙二醇组45例),腹泻型IBS(IBS-D)患者382例(针刺组252例,匹维溴铵组130例)。针刺组穴取百会、印堂、天枢、上巨虚、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隔日1次,每周3次;聚乙二醇组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匹维溴铵组口服匹维溴铵片,均治疗6周。分别于基线期、治疗期(治疗2、4、6周)及随访12周评定各组患者IBS症状严重程度评分(IBS-SSS);并于基线期、治疗6周及随访12周评定各组患者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结果:两组IBS-C患者治疗2、4、6周及随访12周IBS-SSS总积分均较基线期降低(P0.01);IBS-C针刺组随访12周IBS-SSS总积分低于聚乙二醇组(P0.05)。两组IBS-D患者治疗2、4、6周及随访12周IBS-SSS总积分均较基线期降低(P0.01);IBS-D针刺组治疗2、4、6周及随访12周IBS-SSS总积分均低于匹维溴铵组(P0.05)。两组IBS-C患者治疗6周及随访12周IBS-QOL总分均较基线期升高(P0.01)。两组IBS-D患者治疗6周及随访12周IBS-QOL总分均较基线期升高(P0.01);IBS-D针刺组随访12周IBS-QOL总分高于匹维溴铵组(P0.05)。结论:"调神健脾"法针刺可改善IBS-C和IBS-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治疗同一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的不同功能状态(便秘、腹泻),体现了针刺的双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健脾疏肝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门诊2020年6月—2022年3月就诊的60例IBS-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疏肝丸,2丸/次,3次/d;对照组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1包/次,2次/d。均治疗4周。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的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组排便不畅、腹痛、腹胀、胸胁不适、嗳气频作、两胁胀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IB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IBS-SSS、HAMA-14、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疏肝丸内服治疗IBS-C肝郁气滞证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IBS-C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  相似文献   

16.
正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部疼痛或腹部不适并有排便习惯改变或排便功能异常为临床症状的肠道功能性障碍疾病。其中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C)临床症状除腹痛或腹部不适外,不同程度的便秘也是其主要特征~([1])。临床上常用的治疗IBS-C的药物有解痉剂、导泻剂、促肠道动力药、微生态制剂等。笔者应用乳果糖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联合中医疗法(中药穴位贴敷及耳穴贴压)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IBS-C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用中药穴位贴敷及耳穴贴压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症状疗效及评价生活质量。结果:经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这6个维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及耳穴贴压治疗IBS-C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脾柔肝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IBS-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运脾柔肝方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对照组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2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临床疗效及单项症状积分、症状总积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前后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P0.05)。2组治疗后便秘、胸胁胀满、烦躁易怒等症状和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在改善烦躁易怒、嗳气呃逆症状和SAS、SD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脾柔肝方治疗IBS-C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金国梁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何任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中医药防治肿瘤临床与科研工作近30余年,学验俱丰。在中药配合治疗肿瘤患者化疗或术后放化疗方面临床经验丰富,提出注重病机,扶正固本;健脾益肾,兼顾攻邪;调畅情志,治养结合三大原则。肿瘤患者在化疗或术后放化疗,因不良反应多,不少患者不能坚持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分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及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IBS-M)。笔者认为IBS-C为心理-社会-生物模式的疾病,形成原因在情志与心理,七情过激,恼怒伤肝,肝失条达疏泄而致肝气郁结;谋虑不遂或忧思过度,思则气结,伤及脾脏,脾失健运,胃肠失去和降。核心病机为木郁土滞,肝气郁结,横逆犯脾,气机不畅,枢机不利,腑气不降。治疗当用柔肝醒脾法,使木疏脾土,土培肝木,气机升降有序。应用方药柔肝醒脾饮(玫瑰花,青皮,厚朴,太子参,木瓜,茯苓,白芍)随症加减。临床通过对120例IBS-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柔肝醒脾饮,对照组用乳果糖,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组疗效确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