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FTS)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非快速康复外科组及FTS组,FTS组分常规组及中药干预组,每组各15只.所有大鼠均制备为梗阻性黄疸模型,FTS组及非FTS组均进行肝脏缺血再灌注操作.FTS中药组加用中药干预.最后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二醛(MDA)、超过氧化物歧化酶(S0D).[结果]ALT、AST水平相互比较,假手术组与FTS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非FTS组比较有差异(P<0.05);非FTS组与FTS组比较,有差异(P<0.05);FTS中药组与FTS常规组比较,有差异(P<0.05).各组间MDA比较无差异(P>0.05);假手术组与FTS常规组S0D无差异(P>0.05),其余各组相互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FTS的因素干预,降低了黄疸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细胞和肝功能的损伤程度,同时中药作为FTS组间独立的干预因子,可以更进一步降低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四君子汤联合快速康复外科(FTS)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非FTS组及FTS组,FTS组再分常规组及FTS中药组,每组各15只。所有大鼠均行胆管总结扎制备梗阻性黄疸模型,FTS组及非FTS组均进行肝脏缺血再灌注操作。FTS中药组加用中药(四君子汤)干预。24 h后检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酸转氨酶(ALT),肝脏组织丙二醛(MDA)、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肝组织细胞原位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各组间大鼠血清ALT、AST水平相互比较,假手术组与FTS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非FTS组比较有差异(P<0.05),非FTS组与FTS组比较有差异(P<0.05),FTS中药组与FTS常规组比较有差异(P<0.05);各组间MDA比较无差异(P>0.05);假手术组与FTS常规组SOD无差异(P>0.05),其余各组相互比较均有差异(P<0.05);形态学观察:FTS组损伤情况轻于非FTS组;假手术组AI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非FTS组高于FTS组(P<0.05)。结论 FTS的因素干预能改善肝细胞的凋亡程度,降低黄疸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细胞和肝功能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联合缺血预处理(ischemia preconditioning,IPC)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10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四君子汤预处理组、IPC组、四君子汤预处理+IPC组。肝脏缺血再灌注术后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肝细胞原位凋亡;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四君子汤预处理+IPC组ALT和AST水平与空白对照组、四君子汤预处理组、IPC组三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君子汤预处理组及IPC组ALT和AST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君子汤预处理组、IPC组、四君子汤预处理+IPC组三组中肝细胞凋亡指数和MDA水平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君子汤预处理+IPC组中SOD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君子汤预处理组、IPC组SOD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联合IPC,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时减轻过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二氮嗪对梗阻性黄疸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制作梗阻性黄疸模型,雄性S—D大鼠60只,分5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对照组),缺血30min和再灌注120min;GSH活性氧(清除剂)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射GSH50mg/kg;二氮嗪预处理组(A、B、C)缺血再灌注前10min分别静脉注射1mg/kg、5mg/kg、10mg/k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二氮嗪预处理各组血清中ALT、AST、LDH含量,细胞内MDA含量和SOD活性,肝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GSH组与对照组相比,各组血清中ALT、AST、LDH含量,细胞内MDA含量和SOD活性,肝细胞凋亡指数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氮嗪预处理对大鼠梗阻性黄疸肝脏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无保护作用,GSH预处理对大鼠梗阻性黄疸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即刻早期基因家族中c-fos、c-jun基因在缺血再灌注肝脏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后30min组和缺血再灌注后120min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水平,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TUNEL法测定肝细胞凋亡指数。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测定组织中c-fos及c-jun的表达情况。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ALT、AST逐步上升(P〈0.05)。病理改变显著,细胞凋亡现象逐步显现。c-fos及c-jun的表达水平,在再灌注后30min明显升高(P〈0.05),再灌注2h后表达水平有所回落,但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c-fos及c-jun基因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并可能与肝细胞凋亡与再生的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联合缺血预处理(IPC)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四君子汤预处理组、IPC组和四君子汤预处理+IPC组,每组20只。肝脏缺血再灌注术后检测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四君子汤预处理+IPC组WBC、ALT及AST水平显著低于其余三组(P〈0.05)。四君子汤预处理组与IPC组的ALT、AST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四君子汤预处理+IPC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其余三组(P〈0.05)。三个实验组IL-6、MDA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SOD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间比较,四君子汤预处理+IPC组SOD水平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四君子汤联合IPC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过氧化损伤,抑制炎症因子,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李飞波  郑志强 《浙江医学》2010,32(10):1451-1453,1456
目的 探讨p38MAPK特异性活性抑制剂FR167653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封闭群SD大鼠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分别在各个时间点按照相应程序采集标本行血清肝功能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ELISA检测.结果 (1)再灌注后各时点大鼠外周血ALT、AST水平均明显升高,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肝细胞肿胀明显,可见散在坏死细胞;治疗组肝脏结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3)TNF-α及IL-1β在假手术组肝脏组织中表达水平较低,缺血再灌注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治疗组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R167653能对缺血再灌注肝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腺苷蛋氨酸对大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S-腺苷蛋氨酸组.建立大鼠肝脏70%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为1 h.腺苷蛋氨酸于术前1 d及术后1 h腹腔注射(100 mg/kg),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在相同时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于肝脏再灌注后6 h和24 h处死,取肝脏及血液标本,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以及肝脏组织丙二醛(malonyldialdehyde,MDA)含量,并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S-腺苷蛋氨酸组的ALT、AST、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减少(P〈0.05),肝脏病理损伤较轻.结论:S-腺苷蛋氨酸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抑制炎症因子产生和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七氟烷和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七氟烷预处理(Sev)和异氟烷预处理组(Iso),于肝脏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120min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以及肝脏组织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IR、Sev和Iso组血清ALT、AST和LDH含量均显著升高,肝组织SOD和GSH显著降低,而MDA明显升高,和Sham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Sev、Iso组和IR组比较,ALT、AST、LDH和MDA降低,而SOD和GSH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中Sev组比Iso组效果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七氟烷和异氟烷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二氮嗪对梗阻性黄疸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制作梗阻性黄疸模型,雄性S-D大鼠60只,分5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对照组),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20 min:GSH活性氧(清除剂)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前10 min静脉注射GSH 50 mg/kg;二氮嗪预处理组(A、B、c)缺血再灌注前10 min分别静脉注射1 mg/kg、5 mg/kg、10 mg/kg。结果:与时照组相比,二氮嗪预处理各组血清中ALT、AsT、LDH含量,细胞内MDA含量和SOD活性,肝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GSH组与对照组相比,各组血清中ALT、AST、LDH含量,细胞内MDA含量和SOD活性,肝细胞凋亡指数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氮嗪预处理对大鼠梗阻性黄疸肝脏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无保护作用,GSH预处理对大鼠梗阻性黄疸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源性一氧化碳含量及海马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变化。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通过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并于1h后再灌注制备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施行颈部切开及游离右颈总动脉,不结扎,亦不予栓塞。以生物化学法检测2组大鼠全血碳氧血红蛋白(COHb)的含量以及海马组织中HO-1的活性。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模型组全血COHb含量和海马组织中HO-1的活性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并均在再灌注24h达到高峰。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引起全血COHb含量的升高和海马中HO-1的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24只动物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8),缺血再灌注损伤组(n=8)和福辛普利预处理组(n=8),再灌注24h后处死动物。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RT-PCR检测Bcl-2及Bax基因表达。结果电镜结果显示福辛普利的应用促使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肌原纤维排列趋于恢复正常、线粒体肿大好转、细胞核和核仁显示良好,无细胞核变形,无胞核空洞样变及核固缩等现象。TUNEL显示福辛普利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24h后心肌组织Bcl-2基因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而Bax基因表达则显著增高,福辛普利则可以逆转这种趋势。结论应用福辛普利能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从而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开放120min的方法 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健康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10).A组:假手术组;B组:I/R组;C组:布托啡诺后处理组;D组:布托啡诺联合选择性κ...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建立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平台,研究和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获取损伤和正常脊髓的蛋白质组双向电泳荧光图谱,观察差异蛋白的不同时间点的变化规律,建立缺血再灌注24h与正常脊髓蛋白质组的匹配差异图谱,鉴定差异蛋白;根据蛋白组学得出的分析结果初筛,分别重点抽取假手术、术后30min和术后24h组不同时间段的血液制备血浆,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GC—TOF—MS)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的代谢水平变化。结果: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再灌注损伤24h组与正常组可检测到46个蛋白差异点,鉴定出10个差异蛋白。代谢组学方法组检测出不同时间段兔血清中50种小分子物质的变化。再灌注损伤24h组织代谢达到了高峰。结论:再灌注损伤24h蛋白变化最明显,代谢达到峰值,是值得关注的关键时间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塞法阻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红花预处理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谷氨酸(Glu)、门冬氨酸(Asp)含量。结果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及MDA、Glu、Asp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Glu、Asp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红花预处理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Glu、Asp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及兴奋性氨基酸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钙泵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以神门穴、合谷穴作对比研究。方法: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无机磷比色法测定钙泵活性、用RT-PCR法分析钙泵的基因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钙泵基因表达下调,活性降低,电针内关穴在一定程度上上调钙泵的基因表达,增强其活性(P<0.01),电针神门也有促进钙泵基因表达上调,抑制钙泵活性降低的作用,但差于内关组(P<0.01),而电针合谷穴对以上两者均无影响(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可能通过上调心肌钙泵基因表达,增强钙泵活性来减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实现对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脑栓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血管单元主要成分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1g/(kg·d)脑栓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1.5h后拔出线栓实施再灌注。再灌注24h时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原位末端标记法结合神经元核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CD31免疫荧光双染检测缺血再灌注24h时缺血灶周边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脑栓通能显著改善脑缺血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缺血灶周边星形胶质细胞、脑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元的凋亡。结论:脑栓通通过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血管单元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是否能抑制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性因子的释放.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分别检测胰腺缺血再灌注0、6、12h及24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的各时点TNF-α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乌司他丁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的IL-1β含量在6h、12h、24h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但乌司他丁组增高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抑制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性因子的释放,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