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吾祥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1):663-663
夏枯草因“此草夏至后即枯”而得名,性味苦辛寒。有清肝火,散郁结之效。笔者应用夏枯草治疗咳血、子宫肌瘤、不寐等,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咳血笔者在早年经民间推荐用单味夏枯草治疗支气管扩张病人,疗效尚可,后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味治疗各种咳血,收效甚好。探究其机理有二:其一,肝火上逆犯肺,灼伤肺络,血溢脉外。夏枯草辛以疏肝解郁,寒以清泻肝火,肝气畅,肝火消,则血自止。其二,据报导,夏枯草对血管有双相调节作用,剂量增大可能对血管有收缩作用。  相似文献   

2.
金沸草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具有舒肝散结、降气除满、疏风散寒、通肠导水、蠲饮化痰之功,且无伤阴、峻汗、化燥之弊,临床用之治疗咳嗽感冒等疾病常获良效。并举临床验案三则。  相似文献   

3.
葶苈子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葶苈子 ,性味苦、辛、大寒 ,归肺、膀胱经 ,功能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本经》能通利水道。《药性论》疗肺壅上气咳嗽、止喘促 ,除胸中痰饮。近代认为葶苈子含白芥子甙 ,芥子碱等 ,具有强心甙作用的特点 ,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衰竭有良好效果。近年来笔者运用葶苈子为主治疗内耳眩晕 2 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处方 :葶苈子 10 g、云苓 8g、桂枝 8g、炒白术6 g、炙甘草 5g,每日 1剂 ,4剂为 1疗程 ,经 3个疗程治疗 ,痊愈 18例 ,好转 2例。典型病例 :冯某 ,女 ,37岁 ,1999年 4月 ,晨起自觉眩晕伴恶心 ,需倚物而立 ,在内蒙医院诊断…  相似文献   

4.
葶苈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北美独行菜或播娘蒿的干燥成熟种子 ,又名大适、大室、蕈蒿、丁历等。味辛、苦 ,性大寒。归肺、膀胱经。葶苈子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为进一步加强对葶苈子的研究与应用 ,笔者对葶苈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药理作用1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葶苈子的醇提取物 ,有很强的强心作用 ,对在位蛙心可使之停止于收缩期 ;对在位猫心、猫心肺装置 ,猫心电图等研究 ,均可使心收缩加强 ,心率减慢 ,心传导阻滞 ;对衰竭的…  相似文献   

5.
葶苈子近20年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习称"北葶苈子")或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Webb ex Prantl.(习称"南葶苈子")的干燥成熟种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味辛苦,性大寒.归肺膀胱经.为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药.为进一步加强对其开发与应用,现就近20年葶苈子的临床应用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现代名医用葶苈子妙配麻杏石甘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小青龙汤、三子养亲汤、解毒利咽药及补气温阳药治疗咳喘、痰饮、水肿等证。  相似文献   

7.
葶苈子的药理研究与临床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葶苈子别名:北葶苈子、甜葶苈子、辣椒菜。来源为十字花科职务独行菜Lepidium a petalum Willd.的种子。化学成分:含芥子甙(sinigrin)、脂肪油、蛋白质、糖类。性味归经性大寒,味辛、苦。归肺、膀胱经。功能主治: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  相似文献   

8.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习称“北葶苈子”)或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Webb ex Prantl.(习称“南葶苈子”)的干燥成熟种子。  相似文献   

9.
真武汤乃温阳利水之方,临床上加减运用得当,可治诸多危重疑难重症。笔者举二则验案,结合"伤寒论"条文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如加减运用得当,不论外感、内伤均获良效.笔者举几则验案,结合"伤寒论"条文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葶苈子属清化热痰类药,性寒,有祛痰定喘、泻肺行水之功效.<本草求真>曰:"葶苈辛、苦、大寒,性急不减硝黄,大泻肺中水气月贲急,下行膀胱,故凡积聚疒徵结,伏留热气,水肿痰壅,嗽喘经闭便塞至极等证,无不当用此调."  相似文献   

12.
葶苈子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恒秀 《河北中医》2003,25(11):837-838
葶苈子性寒 ,味辛、苦 ,入肺、膀胱经 ,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 ,用于痰壅气逆和实证喘咳、水肿、小便不利。近年来用治急性心功能衰竭、肺原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胸膜腔积液效果显著。笔者在临床中依据其药理作用 ,治疗以下病症 ,亦收到良效。1 中 风葶苈子为主组方治疗中风 ,可降低颅内压 ,减轻脑水肿 ,还可降低血液黏稠度 ,改善微循环。葶苈子用于治疗中风 ,配伍组方共有三类 :其一是化痰通络以息风 ,如地龙、白僵蚕、天竺黄、白芥子等 ;其二是清热泻火以息风 ,如大黄、地龙、栀子等 ;其三是祛湿以息风 ,湿邪易与痰、热、湿、水、瘀胶着固…  相似文献   

13.
李点 《吉林中医药》2021,41(3):388-390
麻子仁丸为《伤寒论》方,临床运用当切中病机:胃肠燥热,使脾受约束而失去布津功能,津液但输膀胱导致肠失濡润.抓住辨证要点: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脘腹胀满,舌红,苔薄黄,脉数.丸者图缓,把握循序渐进,中病即止,以免攻泻太过,损伤津液;知常达变,麻子仁丸不仅仅应用于便秘治疗,同时也适用于蛔虫性肠梗阻、Ⅱ型糖尿病等,不同病症需辨...  相似文献   

14.
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水盐代谢、粘膜刺激、内分泌系统及过敏反应几个方面对葶苈子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甘姜苓术汤的临床运用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姜苓术汤 ,又名肾着汤 ,原方由炙甘草、白术、干姜、茯苓四味药组成 ,笔者在临证时 ,随证加减 ,用以治疗以中阳不足为主症的病症 ,取得满意疗效。例 1 .身半汗出 男 ,43岁 ,1 992年 7月 3日初诊 ,患者每在安静状态下 ,右半身体 (以鼻脐为正中线 ) ,自头至足出汗 ,活动及精神高度集中时感觉不明显。入冬及夏天吹风扇时感觉右半身凉冷 ,但覆被反汗出 ,如接触凉水右半身冷感明显加强 ,夏天都用温水沐浴。曾经用谷维素及维生素类等治疗少效。病历 4年余。刻诊 :周身汗出 ,但右半身汗冷 ,肤冷 ,不敢以右侧身体正对风扇 ,口不渴 ,二便正常 ,舌…  相似文献   

16.
葶苈子在疑难病中的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荣华 《新中医》1997,29(9):28-29
  相似文献   

17.
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水盐代谢、粘膜刺激、内分泌系统及过敏反应几个方面对葶苈子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叶天士治中风之法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一书,承袭古人“风淫于内,治以辛凉”,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之旨,提出了“内风乃风中阳气之变动”的观点。在用药上强调“凉药”的重要性,正如叶氏日:“五液交涸、风阳尚动,滋液救其焚燎、清补和阳去热、用药全以甘寒、津液来复,可望向安”。为后世医家论治中风奠定了基础。笔者认真总结了叶氏用凉药治中风之法则,整理出甘凉滋润、咸凉熄风、清凉豁痰、凉温同补之四大法则,现将临床运用阐述如下。 1 甘凉滋润法……  相似文献   

19.
葶苈子用量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焕荣  刘华晓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550-1550
葶苈子下气行水,临床用治肺壅喘急,痰饮咳嗽,水肿胀满诸症疗效确切。但施之临床,常用5~10g,其效不彰。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本草正义》的论述切中肯綮,如谓"自徐氏之才,  相似文献   

20.
刘庆林 《光明中医》2006,21(12):58-59
目的:探析葶苈子药对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了葶苈子与桑白皮、麻黄、防己、代赭石、大枣、大黄、人参、杏仁、桃仁、苏子等组成10个药对的临床应用.结论:临床应用葶苈子应随证配伍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