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性水肿一般病程长,西医治疗主要用利尿剂利尿消肿,只能起到暂时消肿的目的,马居里教授采用中医脏腑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主要从肺脾肾三脏论治,注重兼证,同时兼顾调护,其疗效显著并持久,提高了肾性水肿患者水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经方为基础化裁的一系列方剂,在改善肾脏病水肿症状,防止复发,改善激素不良反应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肾源性水肿的中医辨证论治多从脏腑着眼,另有在气在血辨证以及六经辨证,治疗上遵从仲景"发汗,利小便,攻下"之治则,发挥经方特色加减,调理肺脾肾脏腑功能为主,兼顾行气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3.
肾性水肿是临床常见病,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中医认为肾性水肿以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为本,外感以风邪为先导的邪气为标,气血水同病贯穿疾病始终。远方医师临床上运用"茯苓导水汤"加减治疗肾性水肿疗效颇好。  相似文献   

4.
<正>速尿是强有力的利尿剂,作用于亨氏袢升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脏性水肿、肾性水肿、肝硬变腹水、功能障碍或血管障碍所引起的周围性水肿,并可促使上部尿道结石的排出。其利尿作用迅速、强大,多用于其它利尿药无效  相似文献   

5.
吴松柏 《陕西中医》2006,27(8):1007-1008
肾性水肿及腹水属中医“水肿”的范畴,历代医家多有阐发,均认为涉及脏腑不外肺、脾、肾三脏,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为水肿之基本病机。发汗、利尿、泻下逐水为其三条基本原则,但如果患者发展到腹水之地步,则解决腹水之症状,防止变症发生为当务之急。利尿,攻下固然为医者所常用,验之临床,亦或取效。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肺主一身之气,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气行则水行,气停则水停,故先贤有上病治下,下病取上,提壶开盖等训示。因此,笔者在临证中,对于肾性水肿,尤其是腹水患者,在辨证基础上合用解表,发汗之峻剂麻黄汤,给水邪以出路,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水肿是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肾性水肿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属中医"水气病"范畴,其病机复杂,临床表现繁杂,病变涉及全身多个脏腑.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记载治疗水肿病之经方立法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对于指导水肿的临床实践颇具价值.笔者在导师刘旭生教授的指导下,从汗、下、消、和、温、补、清、吐8 种治法对经方治疗肾病水肿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探索中医辨证论治肾性水肿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肾性水肿是肾脏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虽无特指肾性水肿的病名,但就水肿的描述,早在《黄帝内经》就有"水气""风水""水胀""水病"的记载。兹不揣谫陋,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结合文献复习,对肾性水肿之证治作一归纳探析。1病因病机浅识慢性肾病往往隐匿而来,逐渐加重,一旦出现症状,大多已涉及多个脏腑,如肺气的通调失司,脾气的运输  相似文献   

8.
毛炜  刘贤亮  黎创 《新中医》2012,(4):152-153
由肾脏疾病引起的肾性水肿是肾内科最为常见的患者主诉之一,具有持续难消、极易反复的特点,不少患者需长期服用利尿药物,更有部分患者虽服用利尿药物,但水肿亦难以完全消退,肾性水肿已成为困扰肾病患者和肾科医生的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9.
邵朝弟教授认为肾性水肿中医病机关键在脾肾亏虚,气滞血瘀。邵老运用自拟多法行水汤以健脾益肾、行气活血、利尿消肿辨治肾性水肿,具有标本兼治,多方法、多层次、多位点的特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吕笑  王琛 《河北中医》2021,43(11):1914-1917
肾性水肿是各类肾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之一,中医学认为其病位虽然在肾,但与五脏功能关系密切.我们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了解近年来基于中医五脏理论辨治肾性水肿的进展情况,总结各家对肾性水肿的病因病机认识,探讨五脏在肾性水肿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肾性水肿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谈到水肿病的治疗,现代临床医学主要关注的是肾病,并主要针对肾病排泄功能而进行利尿。祖国医学则认为水肿及水液停聚等病证,在针对肾脏、利尿治疗的同时,还应结合肺脏的调理与治疗,即进行“肺肾同治”。  相似文献   

12.
付琳  向光维  李小会 《吉林中医药》2020,40(1):48-51,55
肾性水肿临床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仲景继承《内经》理论,著《伤寒杂病论》并开创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对现代肾性水肿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体系囊括了经络脏腑、气血津液、体质禀赋等理论基础。根据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理论为基础,结合各经辨证要点,将《伤寒论》六经辨证引入肾性水肿的临床诊疗。拓展六经辨证理论在肾性水肿临床治疗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学认为肾性水肿的发病病机繁杂,并且疾病在不同时期的病机可不相同,故肾性水肿的病机不可以用单一的病机来解释,临床上对于肾性水肿的病机存在“充盈不足”和“充盈过度”两种机制,但多数学者认为肾性水肿的主要病机还是与低蛋白血症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相关。现代医学在治疗肾性水肿方面常以利尿剂为主要的治疗方案,但是利尿剂的使用却很容易产生诸多的并发症,如脂质、尿酸等的代谢异常,电解质的紊乱等。中医在肾性水肿的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虽然中医学中并无肾性水肿之名,但其可归属中医的“水肿”范畴。中医认为肾性水肿的发病涉及五脏六腑,并且其病性常表现为虚实夹杂,故临床治疗上不可以拘泥于一法,常需补虚与泻实同用,并非单纯补虚或泻实。中医治疗肾性水肿的方法众多,多数学者主要从脏腑进行辨证论治。然文章主要从治法方面进行总结论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法包括宣肺发汗利水、益气利水、健脾温阳利水、益肾温阳利水、滋阴利水、活血利水、疏利三焦等方面。现对以上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总述,并且提出在常规辨证治疗基础上运用苓桂剂类方治疗肾性水肿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李庆升 《河北中医》1991,13(1):12-13
现代医学中的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一全身性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肾,多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急性弥漫性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常以全身浮肿、尿少、腰痛、血尿、蛋白尿等为其主要临床特征。西医常以抗感染、利尿和激素治疗,尚不十分满意,尤其对慢性顽固性肾性水肿,  相似文献   

15.
<正> 水肿的形成,一般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治疗亦多从此三脏入手,且常与发汗或利尿法结合运用。但临床不尽如此,医者必须全面考虑人体脏腑间的相互关系,探求疾病发生的根源,从本而治则水肿自退。笔者曾治一王姓患者,男,62岁,退休工人。1985年3月18日初诊。面部、四肢浮肿1年半,尤以两膝以下为甚。伴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两腿  相似文献   

16.
吴金苗 《光明中医》2022,37(4):696-698
瘀胀病常见于中老年女性,目前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与西医特发性水肿在临床症状上相似,西医治疗多采用利尿、激素、改善血管通透性等对症治疗,疗效不理想,症状易反复.中医药遵循辨证施治原则,认为此病主要病机在气滞血瘀、脾肾亏虚,以理气开郁、化瘀利水、补益脾肾组方,往往能收到良效.  相似文献   

17.
肾性水肿是临床上肾病患者较常见到一类临床症候,由于本病病情属于缠绵难愈,临床治疗上相对困难。肾性水肿好发于人体组织疏松部位,一般以颜面、下肢较为多见,病情严重时可表现为全身性水肿。此外,肾性水肿多伴有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等肾病征象。孙伟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以气阳两虚论论治肾性水肿,通过益肾清利活血法进行药物治疗。由于立论独到,用药精确,疗效颇著。现就孙伟教授临床治疗肾性水肿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水肿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下肢可凹性水肿,常呈周期性发作,站立位、傍晚较重,多见于育龄期、更年期妇女,常伴乏力、双下肢沉重感、腰酸、月经不调等,且水肿随月经周期演变,临床检查通常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西医多采用利尿、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药物[1],虽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笔者以调理肝脾肾为法,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妇女特发性水肿获效,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叶传蕙教授治疗肾性水肿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肿是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常缠绵难愈,施冶困难。临床上多首发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或颜面,然后发展至足背、下肢,重时可出现胸腹水,波及全身,同时伴有其他肾病的征象,如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等。著名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博士生导师叶传蕙教授多年来在肾性水肿的治疗上方法独到,疗效颇著,现就叶教授对肾性水肿的临床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牛朝阳  李鹏超  孟庆良 《新中医》2020,52(15):185-187
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笔者从调五脏理论探讨肾性水肿的证治,认为肾性水肿初起多为外邪犯肺、扰及肺肾,病久则致脾肾两虚、水湿泛滥;而肝失疏泄、三焦气化失常是肾性水肿迁延反复的主要因素;气滞血瘀水停胶着夹杂为其重要病理改变。治疗宜重视肾脾肺三焦,可根据病情活用温阳化气、培土制水、提壶揭盖、通利三焦、行气活血等法,以使五脏得调、水肿得消,从而为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