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糜烂性胃炎(CEG)胃镜表现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河北省中医院经电子胃镜诊断为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133例,病变部位做病理检查,中医辨证分为浊毒内蕴组和肝胃不和组,对胃镜表现及其病理组织学改变与两组证型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两组证型胃镜像及病理表现的差异性。结果:CEG患者以中年男性为主;浊毒内蕴组胃镜像出现隆起型较肝胃不和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理表现为肠上皮化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浊毒内蕴组中胃镜像中隆起型病理表现为肠化较平坦型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以中年男性居多,中医证型属浊毒内蕴患者中胃镜像为隆起糜烂型,患者病理表现大多伴有肠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2.
藏药洁白胶囊治疗慢性胃炎10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而顽固的消化道疾病 ,是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根据胃镜和病理检查 ,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临床上主要以上腹部隐痛、饱胀、纳差乏力为主证。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藏药洁白胶囊治疗各种类型的慢性胃炎 ,辨证属脾胃虚寒型 ,均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0 6例患者用药前均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 (脾胃虚寒 ) ,其中浅表性胃炎 54例 ,萎缩性胃炎 31例 ,肥厚性胃炎 10例 ,糜烂性胃炎 11例。男 6 0例 ,女 4 6例 ;年龄 19~ 85岁 ;…  相似文献   

3.
丹参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 ,其对实验性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1] 。2 0 0 1年 10月— 2 0 0 3年 1月笔者采用丹参治疗慢性胃炎患者 39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9例均为我院门诊经胃镜或病理活检证实符合文献 [2 ]诊断标准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均无心、肝、脑、脾及肾脏疾病。男 2 4例 ,女 15例 ;年龄 18~ 5 6岁 ,平均 4 3.7岁。病变分型 :慢性浅表性胃炎 (单纯型 ) 12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糜烂型 ) 9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出血 (出血型 ) 8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萎缩型…  相似文献   

4.
慢性(活动性)胃炎。依据临床表现.胃镜及病理组织改变分为慢性(活动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不同命名,中医辨证分型多为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胃络瘀血型为主要证型论治。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胃粘膜组织中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rlotti HP)以来,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道性胃溃疡及癌前病变的形成,胃癌的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糜烂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损伤,但损伤不超过黏膜肌层的特殊类型胃炎。随着胃镜技术的逐步完善和成熟,慢性糜烂性胃炎已经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糜烂性胃炎在内镜下可分为平坦糜烂型和隆起糜烂型两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89年10月至1990年10月应用绞股蓝冲剂治疗15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按1982年重庆会议制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类、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 CAG 的病理诊断标准(试行草案)",151例 CAG 均经纤维胃镜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的中医分型及其与胃镜像的关系。方法:94例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患者按悉尼系统慢性胃炎分类法经胃镜诊断,参考南昌标准辨证分型。结果:①94例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分型为肝胃不和型40例,脾胃虚弱型(包括虚寒型)48例,脾胃湿热型3例,胃络瘀血型2例,胃阴不足型1例。肝胃不和型中老年患病率明显较脾胃虚弱型高,而肝胃不和型青年患病率明显较脾胃虚弱型低(P<0.01)。②肝胃不和型和脾胃虚弱型患者胃镜像表现为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分泌物多,分别为24例(60.0%)和40例(83.3%);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分泌物少,黏膜变薄,血管显露像分别为16例(40.0%)和8例(16.7%)。结论: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临床中医分型以肝胃不和型和脾胃虚弱型最常见;胃镜像可辅助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8.
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测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HIF-1α,VEGF,PTEN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化浊解毒方的作用机制,为浊毒理论在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7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拉坦五味丸,每日2次,每次1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方口服,每日1剂,2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象及病理情况变化,以及2组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HIF-1α,VEGF,PTEN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IF-1α,VEGF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血清PTEN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后胃黏膜组织HIF-1α,VEGF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胃黏膜组织PTEN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化浊解毒方能明显改善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象及病理,其作用机制是化浊解毒方可能通过降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黏膜组织HIF-1α,VEGF的表达水平,提高PTEN表达水平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益胃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疣状糜烂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4月~2001年5月,笔者采用益胃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疣状糜烂43例,并与西药雷尼替丁进行对照,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按《消化内镜学》诊断标准确诊。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内镜表现及具特征性的带脐凹的隆起糜烂,顶部糜烂在1mm内,1~18个不等,主要分布在胃窦及窦体交界处。根据疣状糜烂的多少分为3度:少数散在分布为轻度,多发为中度,广泛多数为重度。病理:腺颈部上皮细胞增生向胃腔凸起,淋巴细胞可向深层浸润,日久形成淋巴滤泡。根据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深度分为3度:慢性炎症细胞较少,不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临床病理分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198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根据权威标准进行中医体质分类,并统计其病理分型,分析病理分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198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慢性活动性炎以气虚质、湿热质为主,萎缩以阴虚质、血瘀质为主,肠上皮化生以湿热质、气郁质为主,而不典型增生则以气郁质、阴虚质为主。[结论]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不同病理分型的中医体质分布有差异,二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参胃炎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效果。方法于2014年7月—2016年7月选择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8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三参胃炎汤治疗,对照组给予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抗感染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的胃镜下黏膜糜烂治疗总有效率、证候治疗总有效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参胃炎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糜烂程度减轻,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适于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2):186-189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测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化浊解毒方的作用机制,为浊毒理论在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拉坦五味丸,每日2次,每次1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方口服,每日一剂,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象及病理情况变化,以及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HGF、c-Met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和胃黏膜组织H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治疗组胃黏膜组织c-Me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明显改善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象及病理,其作用机制是化浊解毒方可能通过调控HGF、c-Met的表达水平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样胃炎,常具有饭后饱胀、返酸、嗳气、无规律腹痛及消化不良症状。我们采用乌贼骨粉、白及粉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55例患者均经胃镜证实为:慢性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其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31~56岁,平均42.3岁;无心、肺、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无服用非甾体类或激素类药物史;病程1~3个月。将患者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0-01~2012-03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患者120例,诊断的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1]的标准,并均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57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穴位敷贴治疗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糜烂性胃炎患者48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采用穴位敷贴治疗贴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胃镜观察炎症及病理改变情况。结果:穴位敷贴治疗贴治疗糜烂性胃炎,能明显减轻对脾胃虚弱型及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症状。结论:采用穴位敷贴外治法治疗糜烂性胃炎疗效满意,尤适用于脾胃虚弱型及肝胃不和型糜烂性胃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6,(8):960-961
目的:探讨在证属肝胃郁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中,三参胃炎汤联合针刺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慢性糜烂性胃炎证属胃郁热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三参胃炎汤治疗,治疗组接受三参胃炎汤联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及胃镜下黏膜变化情况。结果:28d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主要症状、单核细胞浸润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参胃炎汤联合针刺治疗可有效的改善证属肝胃郁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镜下黏膜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中医分型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94例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患者按悉尼慢性胃炎分类法经胃镜诊断;作快速尿激酶试验以判断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参考南昌标准辨证分型。结果:①94例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分型为肝胃不和型40例,脾胃虚弱型(包括虚寒型)48例,脾胃湿热型3例、胃络瘀血型2例、胃阴不足型1例。肝胃不和型中老年患病率明显较脾胃虚弱型高,而肝胃不和型青年患病率明显较脾胃虚弱型低(P<0.0 1)。②94例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6%(62例/94例),其中肝胃不和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0%(28例/40例),脾胃虚弱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6.7%(32例/48例)结论:①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临床中医分型以肝胃不和型和脾胃虚弱型最常见;②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辨证分型没有意义;③慢性平坦糜烂性胃炎病机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三参胃炎汤医治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诊治的72例慢性糜烂性胃炎病例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采取常规方法医治,研究组36例以此为基础采取三参胃炎汤医治,比较两组症状评分与胃镜下黏膜状况。结果:研究组胃痛、上腹痛、嗳气、泛酸评分分别为(0.72±0.33)分、(0.55±0.30)分、(0.75±0.51)分、(0.77±0.10)分,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0.97±0.56)分、(0.99±0.51)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服三参胃炎汤能改善胃镜下黏膜状况及嗳气、腹痛等症状,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2016年2月期间)。随机将60例患者分成2组,30例/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观察2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治疗后胃黏膜病理组织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难治病之一,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本病列为胃癌前状态。笔者运用针刺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6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二届消化系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