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武俊英  梁英  刘爱玲 《中医药研究》2010,(11):1324-132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刺激治疗。以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治疗组疗效为95%优于对照组的67.5%(P〈0.05)。结论电刺激可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摄食-吞咽训练配合针刺、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摄食-吞咽训练、针刺、低频电刺激等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针刺与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六周后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均有明显疗效(P0.01),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治疗组在治愈率(P0.01)和吞咽评分(P0.05)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摄食-吞咽训练配合针刺、低频电刺激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与低频电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吞咽障碍治疗仪刺激穴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行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予吞咽障碍治疗仪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吞咽障碍治疗仪刺激颈部特定穴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造影检查(VFSS)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吞咽电刺激仪刺激特定颈部穴位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岐黄针疗法联合低频电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电针联合低频电治疗,治疗组采取岐黄针疗法联合低频电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脑血流[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椎基底动脉(BA)]的变化、吞咽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脑血流(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有所改善(P <0.05);治疗组患者LVA、RVA、BA值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吞咽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均较入组前改善,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82.50%(P <0.05);临床在实验过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岐黄针疗法联合低频电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与传统电针联合低频电治疗相比,在患者吞咽障碍、改善神经功能、改善脑血流、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陈艳华 《河南中医》2014,(10):2041-2042
目的:观察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给予舌三针治疗,对照组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两组都给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吞咽功能均有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有显著性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康复训练组),治疗1个月后进行吞咽功能测定,并进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组总有效率为86.7%,康复训练组总有效率为7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组吞咽功能测定及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均优于康复训练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头项针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脑卒中恢复期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予内科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康复训练治疗,各3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项针治疗,头针穴取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下2/5,项针穴取风池、翳明、供血、治呛、吞咽等。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 d,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吞咽障碍造影评分量表(VD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级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洼田饮水试验及FOIS评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VDS、SWAL-QOL评分改善程度及洼田饮水试验、FOIS评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头项针可提高脑卒中恢复期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5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2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吞咽训练与针刺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饮水试验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观察组问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应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脑神经营养药物、改善脑循环、脱水、高压氧治疗,同时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电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饮水试验评分、ADL量表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27%(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冰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联合冰刺激治疗。比较两组转归率;吞咽障碍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情况、脑卒中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吞咽障碍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情况、脑卒中生活质量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情况、脑卒中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联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成3组各16例.电针组分别选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外关、合谷穴针刺加电;康复组综合运用运动及作业疗法;针康组则采用两种方法结合治疗.结果:治疗四周后,3组患者VAS评分、肿胀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I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与电针组及康复组比较,针康组各项评定结果更优(P〈0.05).治疗后ADL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恢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康复的疗效.方法:对84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抗抑郁治疗: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2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 I)量表进行评定其疗效.结果:观察组HAMD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评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行早期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训练对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20例老年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在接受吞咽功能训练后进行才藤吞咽障碍7级评定。结果:老年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在接受吞咽功能训练后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1)。结论: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吞咽功能,恢复了经口摄食,促进自立能力,达到援助患者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注重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除了按照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还注重偏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的训练;对照组只按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总体的功能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平衡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重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素萍 《河南中医》2014,(9):1823-182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有效率为92.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降低,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恢复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试图探索中西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最佳康复方案.方法:把385例患者随机纳入观察组198例,采用一般治疗加电针、理疗、面肌功能训练;对照组187例,采用一般治疗加理疗,在疗程结束时及6个月后随访,以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比较,痊愈率、愈显率在疗程结束时有极显著差异(P<0.01),6个月后随访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面神经炎的康复,选择中西结合康复治疗其疗效明显优于纯西医的治疗,本方案可能是一套比较好的中西结合综合治疗面神经炎的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卒中单元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医卒中单元治疗组50例和普通病房对照组40例,观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血脂、纤维蛋白元、D-二聚体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0例(20%),显效20例(40%),好转12例(24%),总有效率84%;对照组临床痊愈4例(10%),显效8例(20.0%),好转10例(25%),总有效率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脂、纤维蛋白元、D-二聚体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卒中单元治疗中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弛缓性瘫痪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予以推拿结合康复训练疗法;于治疗后8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弛缓性瘫痪的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电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火针联合电针组显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联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卒中单元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医卒中单元治疗组50例和普通病房对照组40例,观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血脂、纤维蛋白元、D-二聚体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0例(20%),显效20例(40%),好转12例(24%),总有效率84% 对照组临床痊愈4例(10%),显效8例(20.0%),好转10例(25%),总有效率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脂、纤维蛋白元、D-二聚体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卒中单元治疗中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