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属配合言语训练对于重度失语症的治疗作用。方法:50例重度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语言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家属配合言语的康复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84.6oA,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家属配合语言康复治疗对患者的语言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言语康复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2组,即针刺配合言语康复组(治疗组,50例)和单纯言语康复组(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言语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接受针刺配合言语康复训练,然后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口语表达、阅读、书写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8.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结论:针刺配合言语康复能够进步提升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失语是中风后遗症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不能言语、语言蹇涩、舌强[1].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具有一定优势,配合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脑血流,促进脑功能和言语功能的恢复.现总结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电针头穴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立安  牟姗  贺鑫  李淑芝 《中国针灸》2000,20(3):145-148
将60例中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进行针刺配合语言训练,对照组30例,进行语言训练治疗。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观察患者自发谈话、口语理解、复述、命名4项基本言语功能及言语相关的症状变化。结果表明,治疗组病人的言语功能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系统康复训练方法结合焦氏头皮针治疗67名脑卒中后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国康复中心失语症检查方法和Schuell刺激法配合焦氏头针针刺治疗相对应的言语功能区对符合纳入对象患者进行一对一系统语言训练和应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法中的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对受试者进行评估。结果:观察有效例数共67例,总有效率为80.6%。结论:Schuell刺激法配合焦氏头针针刺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语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言语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效果。方法:10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予以言语功能训练治疗,针灸组53例予以醒脑开喑法针刺配合言语功能训练治疗。结果:针灸组语言功能评分及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言语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针介入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联合微针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采用中文版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评价患者失语程度。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评价患者语言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为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9%(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BDAE分级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BDAE分级的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RRCAE各项目(听、复述、说、朗读、阅读、抄写、描写、听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失语症进行微针介入结合康复训练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失语症状,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电针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所收治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116例,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语言训练联合头电针治疗)和对照组(语言训练),对2组患者的失语症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并对其AP、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失语症治疗总有效率为87.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进步,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Q、CFCP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电针是一种有效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治疗方案,通过结合常规语言康复训练,可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对于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琦  薛晴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68-66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汉语失语症复述障碍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汉语失语症复述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言语训练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语失语成套检测(ABC)对两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汉语失语症复述障碍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启语丹配合Schuell语言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7例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启语丹和语言训练干预,对照组采用语言训练干预,治疗前后进行语言功能、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及失语症总疗效的评定。结果:两组失语症患者口语表达、阅读能力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失语症患者治疗总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启语丹配合Schuell语言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症疗效显著,其治疗作用优于单纯的语言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促进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诊疗技 术规范化。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病房 2018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0 月收治的 26 例脑卒中后 失语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 例)与观察组(12 例)。观察组采用 rTMS 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 采用常规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在治疗前后对患者采用西方成套失语症量表(WAB)、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 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西方成套失语症量表 (WAB)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改良波士顿 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等级均比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rTMS 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谈话、理解、复述、命名等能力,改善患者语言沟通 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治疗组80例自拟更年逍遥汤内服配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更年康片治疗,7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1.5%)明显高于对照组(12.5%),治疗组总有效率(97.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5.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拟更年逍遥汤配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失语患者共90例,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康复针刺组、单纯康复对照组、单纯针刺对照组,每组30例,在基础治疗上,单纯康复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单纯针刺对照组实施针刺治疗,针刺康复组用言语康复训练配合太极针法。结果:治疗后10 d,康复针刺组及单纯针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康复对照组,波士顿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DAE)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分优于单纯康复对照组(P0.05),康复针刺组及单纯针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0 d,康复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BDAE严重程度优于其他2组(P0.05),单纯针刺组总有效率、BDAE严重程度优于单纯康复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的康复训练、针刺、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三种不同的方法均可有效促进中风后失语患者的康复,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治疗方法效果更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运用三联针法(体针、头针、舌针)配合康复训练对改善中枢性神经损伤后失语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配合单纯的言语康复训练和单纯的针灸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言语康复训练综合治疗。治疗3个疗程(45d)后分别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析脑血流的改变和《汉语失语症检查法》等共同作为疗效判定的依据。结果三组治疗后,TCD分析脑血管异常率分别为:治疗组73.3%、对照1组83.3%、对照2组86.7%,治疗组对血管异常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评分分别为:治疗组为(72.93±6.66)、对照1组为(63.37±6.80)、对照2组为(66.63±4.18),治疗组汉语失语症检查评分的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联针法配合言语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中枢性神经病损伤后失语症的言语障碍,有效提高语言功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针刺结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倩  康冰 《河南中医》2010,30(2):179-18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针刺治疗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语言康复训练。结果:临床愈显率比较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听语理解能力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对语言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言语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通督调神针法。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语言理解、自发说话、命名、复述评分、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可显著提高语言功能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通里穴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探讨通里穴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并试图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配合针刺通里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失语症评分、失语严重程度分级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失语严重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失语症总分、复述、说及读得分均有增高(P〈0.01);治疗组失语症评分说及读得分增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通里穴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通里穴是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有效的穴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康复治疗中风后感觉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中风后感觉性失语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治疗组32例(针刺加语言康复,单日)和对照组34例(语言康复组,双日)。治疗组采用头皮针(语言二区、三区、运用区及视区)、舌针、体针相结合,并在头皮针留针时进行语言训练,对照组仅予语言康复训练。两组治疗前后予《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评定失语状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感觉性失语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及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功能都有差异(P<0.05)。结论: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感觉性失语疗效优于单纯语言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组(针康组)30例、单纯针刺(针刺组)30例与单纯语言功能训练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定患者语言功能,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观察患者失语商(AQ)和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4项基本语言功能。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AQ和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针康组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治疗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且提示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20.
郭鹏 《四川中医》2009,27(1):112-11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旨在降低脑瘫的发生率。方法:120例诊断明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及静滴脑蛋白水解物、复方丹参注射液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脑蛋白水解物与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等常规治疗,剂量、用法及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62/64),对照组总有效率83.93%(47/56),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脑瘫发生率3.13%(2/64),对照组脑瘫发生率16.07%(9/56),治疗组脑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结合静滴脑蛋白水解物、复方丹参注射液等综合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