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中使用Moria M2显微角膜刀(110刀头)制作薄角膜瓣时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总结出预防这些并发症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在使用美国VIXS S4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LASIK手术的3386例6162眼中,均应用Moria M2(110刀头)显微角膜刀制作薄角膜瓣。记录术中制作角膜瓣的并发症,分析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并对术中发生的角膜瓣并发症进行及时妥善处理,采取相应的治疗对策。结果术中与角膜瓣有关的并发症有:游离瓣2例2眼、钮扣瓣4例4眼、碎瓣1例1眼、洗衣板样角膜瓣1例1眼、出现“岛屿现象”,即角膜基质床有不规则隆起,呈孤立的片状或条状者6例6只眼,计14例14眼,占总手术的0.23%。出现这些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显微角膜刀真空泵的负压影响、吸引环的选择、患者本身的危险因素等等。这些并发症经过及时、妥善、正确的处理,预后均良好。结论Moria M2显微角膜刀(110刀头)制作薄角膜瓣是安全有效的,熟练掌握机器的性能及提高手术技巧可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强手术的安全性,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常及病变角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常及病理状态下角膜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特征.方法对40例正常人角膜进行OCT检查,观察正常人群的角膜成像特征并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同时检查3位角膜病变患者,观察角膜白斑、角膜炎,角膜基质水肿的OCT特征.结果 40位正常人中央角膜平均厚度平均为549.16μm±15.16μm.其中男性平均值550.18μm±13.03μm,女性平均值547.96μm±16.09μm,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OCT下角膜白斑、角膜炎,角膜基质水肿等病变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学特征,与裂隙灯下观察的病变相符合.结论 OCT可以作为角膜厚度测量和病变观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应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en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时要常规制作角膜瓣。若该瓣与基质床间长期不能愈合,在外力作用下可发生角膜瓣移位。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收治1例LASIK术后2年发生角膜瓣移位的患者,经手术复位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年龄白内障人群的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了解其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于海南亮晶工程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6 812例,排除角膜溃疡、角膜白斑、圆锥角膜、角膜外伤等角膜疾病者,按照年龄分为5组:A组10~20岁10例,B组20~40岁49例,C组40~60岁527例,D组60~80岁4 709例,E组80岁以上1 517例。测量每个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采用SPSS 11.5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角膜厚度:A组(515±12.8)μm,B组(526±5.6)μm,C组(505±1.5)μm,D组(495±0.5)μm,E组(487±0.9)μm。A,B组与C,D,E组之间,以及C组与A、B、E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曲率:A组(42.19±0.332)D,B组(43.62±0.266)D,C组(44.25±0.094)D,D组(44.62±0.028)D,E组(45.12±0.050)D。A组与B,C,D,E组之间,以及B组与D、E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厚度、曲率与年龄显著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膜厚度逐步降低,角膜曲率逐步增加;在低年龄组,角膜厚度和曲率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40岁之后,这种差异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央角膜厚度≤500um近视患者LASIK手术剩余基质床厚度的安全标准,与术后角膜扩张及继发性圆锥角膜之间关系。方法:80例150只眼,中央角膜厚度平均值为484.62±11.03;术前等值球镜度平均值为5.84±2.27D;曲率K值平均值为42.76±2.42D,眼压平均值为14.62±2.42mmHg。平均观察期为61.32±5.72月。结果:角膜瓣厚度平均值为125.62±10.22um,激光角膜切削深度平均值为66.52±15.38um,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平均值为292.33±17.65um,术后患者视力〉1.0者为82.46%,0.8者为16.25%,0.5者为1.25%,术后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83.82%。屈光度实际矫正度在预定±1.00D在范围内占92.36%,回退为8.32%,术后眼压平均值为8.52±1.90mmHg。结论:平均随访期61.32月所有患者未发年术后角瞄扩张砖同锥角随丰7R相对寄仝斯旱茹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中药复方决明胶囊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手术后屈光回退及相关因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LASIK术中角膜基质床厚度介于250~280μm的术眼分成治疗组(37例64只眼)和对照组(39例64只眼),治疗组在术后常规用药的同时口服复方决明胶囊,对照组出现屈光回退时开始口服复方决明胶囊:观察并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屈光回退率和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眼压值、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和前房深度的变化;同时观察对照组屈光回退眼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值、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屈光回退率、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和前房深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均较对照组增大:对照组屈光回退眼用药后眼压降低,中央角膜厚度增长减慢,前后表面曲率半径逐渐增大.结论 复方决明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回退具有明确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微型角膜刀上皮瓣下准分子激光磨镶术(Epi-LASIK)是继准分子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之后的一种新型手术方式,与LASI K比较,ep-i LASI K具有以下优点:(1)无LASI K角膜基质瓣相关并发症,操作更安全;(2)保留了更厚的基质床,术后出现继发角膜扩张的风险低于LASI K;(3)避  相似文献   

8.
<正>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是一种前弹力层下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1],是目前治疗近视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痛苦小和远期疗效稳定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SBK手术可以保留足够厚的角膜基质床,一方面防止术后角膜扩张和医源性圆锥角膜的发生,另一方面又尽可能多地增加屈光不正的矫治量及进行大光学区切削,对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都有重要的意义[2]。它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非接触式角膜厚度测量仪与A超角膜厚度测量仪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东莞光明眼科医院的50例(100只眼)拟行准分子激光手术者按照测量角膜厚度的方法做自身对照,分别采用非接触式角膜厚度测量仪与A超角膜厚度测量仪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测量结果及二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前者测出角膜厚度平均值为(558.29±22.18)μm,后者测出角膜厚度平均值为(554.93±21.56)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二者测量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测量角膜厚度的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非接触式角膜厚度测量仪与A超角膜厚度测量仪测出的角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但由于前者操作便捷、非接触对角膜无损害,非接触式角膜厚度测量仪比A超角膜厚度测量仪有更大的临床使用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Pentacam、SP 3000和A型超声测量正常人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性及一致性。方法分别用Pentacam、SP 3000和A型超声测量40例正常人右眼的中央角膜厚度。结果 Pentacam、SP 3000和A超测量的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35.8±33.8)μm、(508.6±35.5)μm和(530.7±36.9)μm;A型超声与Pentacam测量的中央角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517),两者的差值为(5.4±7.9)μm,两者95%的一致性区间为(-18.1~7.8)μm;A型超声与SP3000测量的中央角膜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06),两者的差值为(21.2±7.9)μm,95%一致性区间为(8.6~35.7)μm;SP 3000与Pentacam测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者的差值为(27.3±7.9)μm,两者95%的一致性区间为(13.7~40.8)μm。结论 Pentacam与A型超声测量正常人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值较小,一致性较好,在测量正常人中央角膜厚度时可以相互替代使用;Pentacam与SP 3000、A型超声与SP 3000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一致性较差,在临床应用中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经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RVO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4例(34只眼)予注射用血栓通450mg静脉滴注,1次/d,每2周间隔2d,治疗组34例(34只眼)在静脉用药同时口服益气活血方药,疗程8周。比较2组患者用药前后视力和黄斑水肿高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15只眼,稳定18只眼,降低1只眼,对照组视力提高1只眼,稳定26只眼,降低7只眼,治疗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黄斑中心凹水肿高度在治疗前、治疗后1、4、8周分别为(588±194)μm、(527±161)μm、(493±164)μm、(411±174)μm,对照组分别为(488±289)μm、(452±178)μm、(522±246)μm、(491±213)μm。治疗组黄斑中心凹水肿消退较对照组明显,2组差异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4周及8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RV0性黄斑水肿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射干麻黄汤对慢性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10只:即哮喘模型组(A组)、射干麻黄汤低剂量组(B组)、射干麻黄汤高剂量组(C组)、正常对照组(D组).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及反复激发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同时B,C组在每次雾化前30 min分别予以射干麻黄汤ig(分别为0.96,3.84 g·kg-1)进行干预,A,D组则同时予以等量生理盐水ig,共8周.采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支气管总管壁厚度(Wat/Pbm)、气管内壁厚度(Wai/Pbm)及气道平滑肌厚度(Wam/Pbm).免疫组化检测气道壁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RT-PCR观察大鼠肺组织内HIF-1α,VEGF mRNA的表达.结果:图像分析显示,模型组Wat/Pbm,Wai/Pbm,Wam/Pbm分别为(68.19±4.48),( 38.27±1.62),(7.61±1.33) μm2/μm,正常组分别为(34.76±1.38),( 16.25±2.20),(2.89±0.45)μm2/μm,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射干麻黄汤低、高剂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及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肺组织HIF -1α,VEGF mRNA及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射干麻黄汤组H1F-1α,VEGF mRNA及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射干麻黄汤可抑制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IF-1α及VEGF的表达有关,且其抑制哮喘气道重塑的程度与射干麻黄汤的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替泊芬联合光动力学疗法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疗效。方法 CEC患者42例42只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测量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渗漏病灶直径,行维替泊芬联合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复查,观察黄斑中心凹厚度、CNV病灶渗漏及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结果 1.黄斑中心凹厚度:治疗前(446±67.2)μm,治疗后3个月(297±21.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小者25只眼(59.5%)。2.CNV:治疗前CNV渗漏病灶直径(960±41.7)μm,治疗后3个月(540±25.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V完全闭合28只眼(66.7%),部分闭合9只眼(21.4%),复发5只眼(11.9%)。3.视力: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4.21±0.11(标准对数视力表),治疗后3个月时为4.74±0.17,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视力疗效:视力提高28只眼(66.7%),稳定9只眼(21.4%),下降5只眼(11.9%)。结论维替泊芬联合PDT治疗CEC具有较好的疗效,但该治疗方法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注射液在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ON)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客观依据及指导。方法随机对照病例研究。IDON患者50例70只眼。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组35例40只眼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15例30只眼,观察药物使用3个月后.患者视力恢复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平均厚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10只眼,显效4只眼,有效2只眼,无效14只眼,总有效率53.33%;联合治疗组治愈20只眼,显效7只眼,有效5只眼,无效8只眼,总有效率80.00%(P=0.017)。对照组视盘周围RNFL平均厚度(72.27±18.90)μm,联合治疗组的RNFL平均厚度(83.00±24.07)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脑苷肌肽注射液对于IDON患者的视力恢复及减轻视神经损伤的程度都有着积极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常规应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对症处理的基础上,观察联用中药茵栀黄口服液灌肠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蓝光照射及对症处理;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茵栀黄口服液保留灌肠,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黄疸消退天数为(3.15±1.23)天,对照组平均黄疸消退天数为(6.62±1.72)天。2组黄疸消退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天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BI L)水平降为(185.8±21.6)μmol/L,未结合胆红素(I BI L)下降为(159.4±20.4)μmol/L,观察组分别为(110.4±21.8)μmol/L,(96.4±18.7)μmol/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7天后对照组TBI L水平降为(142.6±16.2)μmol/L,I BI L下降为(96.4±14.3)μmol/L,观察组分别为(64.2±19.6)μmol/L,(57.6±17.1)μmol/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蓝光照射及对症治疗基础上联用茵栀黄口服液灌肠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明显缩短黄疸清退时间,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桃红四物汤联合辛伐他汀对大鼠上肢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和机制。方法:24只大鼠,体重180220 g,被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桃红四物汤组、辛伐他汀组和联用组(桃红四物汤+辛伐他汀),采用1%异戊巴比妥钠腹腔内注射(7 mg/m L)麻醉,硫化钠脱毛,温水洗净后,与大鼠背部脊柱两侧设计8cm×2cm随意皮瓣,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桃红四物汤组和辛伐他汀组分别采用桃红四物汤和辛伐他汀单独治疗,联用组采用桃红四物汤+辛伐他汀治疗,给予药物治疗10 d后,观察各组随意皮瓣外观、MVD、存活率,检测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间黏附分子-1(ICAM-1)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表达水平。结果:联用组坏死面积最少,原味掀起皮瓣出血最多,可见血管数最多;联用组皮瓣存活率最高,与辛伐他汀组、桃红四物汤组比均有统计学差异(72.24±9.25 vs 57.88±10.76,P<0.05;72.24±9.25 vs 57.88±10.76,P<0.05);各组在皮瓣近段MV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皮瓣中段MVD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桃红四物汤组MVD显著低于联用组(8.23±1.23vs17.24±1.25,P<0.01;13.55±1.16vs17.24±1.25,P<0.01;14.88±1.76vs17.24±1.25,P<0.05);在MDA指标中,联用组相对于辛伐他汀组、模型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4.47±0.59 vs5.43±0.76,P<0.05;4.47±0.59 vs 6.21±0.81,P<0.01);在SOD指标中,联用组相对于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桃红四物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312.62±23.99 vs 174.61±23.91,P<0.01;312.62±23.99 vs 222.24±27.12,P<0.01;312.62±23.99 vs 275.22±24.78,P<0.05);NOS指标中,联用组相较于模型对照组、桃红四物汤组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9.32±0.24 vs 7.24±0.68,P<0.01;9.32±0.24 vs 7.52±0.52,P<0.01);ICAM-1指标中,联用组相较于桃红四物汤组、模型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2.97±0.49 vs 3.78±0.62,P<0.05;2.97±0.49 vs4.15±0.41,P<0.01)。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辛伐他汀可通过增加组织对缺血的耐受能力、减轻炎症反应增加皮瓣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可疑青光眼患者与高度近视、正常人视盘、黄斑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nervefiberlayer,RNFL)OCT参数之间的差异,为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tratus3.0OCT(CarlZeiss,Germany)分别对高度近视可疑青光眼50例73只眼、高度近视50例100只眼、正常人50例98只眼的视盘、黄斑及RNFL厚度等参数进行分析,比较3组之间视盘面积、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杯/盘直径比、平均RNFL厚度,黄斑区外环厚度。结果与单纯高度近视及正常人相比,高度近视可疑青光眼患者的杯/盘面积比率显著增加、平均RNFL明显减小(P〈0.05);黄斑厚度方面,颞侧和上方明显变薄(P〈0.05),鼻侧和下方略薄于单纯高度近视及正常人(P〉0.05)。结论 OCT测量视盘参数及黄斑厚度可作为高度近视可疑青光眼患者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