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进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老年尿毒症患者在透析中的并发症较多,急性并发症如:血压变化、抽搐、心律失常;慢性并发症以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最常见,其中颅内出血因发病凶险,极易造成透析过程中或透析后死亡.本文着重阐述了我院透析中心一名老年男性尿毒症患者透析次晨并发颅内出血的整个救治及护理过程,从止血到腹膜透析、无肝素透析、血液滤过及低分子肝素透析,一步步把昏迷了7天7夜的患者从死神手里夺回来,最终使患者得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肾康联合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脑出血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使用疗效观察的方法,将12例住院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比较。采用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即住院第1周每日行血液透析治疗1次,每次2~2.5h,血流量200mL/min;第2周开始隔日透析一次,即3次/周,每次血液透析时间3.5~4h,血流量180~250mL/min,肾康注射液(100mL/d,静滴半月)凉血散瘀、益气活血、利湿泄浊,促使脑出血肿块的消散吸收而减轻脑水肿;2周后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规律血液透析,连续治疗2疗程(28d),判定疗效。[结果]基本痊愈2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2例,无效3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75%,死亡率为2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脑出血,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出血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为血液透析的严重并发症,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已成为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本院1996-2004年168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者中并发脑出血1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因家庭自护不当引起透析意外。如患者因情绪激动加上疲劳引起脑血管意外,因便秘时用力排便引起脑出血死亡,因透析后忘记放松止血的绷带引起瘘闭,因不注意控制饮食,体重增加过多引起急性左心衰竭等。延长透析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血液透析患者常因家庭自护不当引起透析意外.如患者因情绪激动加上疲劳引起脑血管意外,因便秘时用力排便引起脑出血死亡,因透析后忘记放松止血的绷带引起瘘闭,因不注意控制饮食,体重增加过多引起急性左心衰竭等我院对25例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健康教育指导,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由原来的80%降至30%.有效控制了患者因自护不当而引发的透析意外。  相似文献   

5.
目的:血液透析过程中使用抗凝剂防止透析器和血管通路凝血,但遇到有出血倾向者,肝素必须减量或行无肝素透析,否则易引起凝血或透析器阻塞通过对血液透析中的抗凝剂进行观察比较,探讨透析中护理工作的侧重点.方法:对20例患者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进行抗凝,观察两种肝素能否顺利完成每次血液透析,透析器和血路管道凝血情况,透析中及透析后出血情况和穿刺点压迫时间.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在透析器和血路管道凝血情况低于普通肝素组,穿刺点压迫时间低分子肝素分子肝素,对患者使用不同抗凝剂在透析中及透析后的护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意外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致残率、致死率高,预后差。现将2005年本院收治的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的24例患者死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8例;年龄52~60岁6例,>60~70岁10例,>70~80岁8例。其中高血压脑出血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干梗死1例。并发脑疝10例占41%,  相似文献   

7.
蒋敏  强胜  朱敏  冯春俭 《河南中医》2009,29(5):470-470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以来收治的257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中14例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结果:14例患者8例死亡,死亡率达57.1%。结论:慢性肾衰维持血透患者并发脑出血死亡率极高,积极的综合治疗方案的探索有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对21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140例患者痊愈出院,55例生活基本自理出院,10例呈植物生存状态,5例因脑疝死亡,5例自动出院。结论: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和功能恢复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与无肝素于MHD(血液透析)患者有出血倾向时应用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可治疗的48例血液透析患者(有出血倾向)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4例,A组无肝素透析,B组在透析时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对两组出血情况,与透析前后其部分凝血酶的活化时阎,对凝血酶原的时间,与血小板以及管道和透析器的凝血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B两组患者透析后均未发生出血加重,A组静脉穿刺点以及深静脉插管的压迫时间是(8.3±1.6)min,B组是(8.2±1.2)min,两组未呈显著差异(P〉0.05)。A组中有14例患者出现凝血,有10例为I级,有4例为Ⅱ级;B组中均未出现体外凝血,AB两组呈显著差异(P〈0.01)。A组在透析的过程中有18例出现静脉高压,而B组均未出现静脉高压,AB两组呈显著差异(P〈O.05)。AB两组透析前后的PLT与PT以及APTT等指标,均未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MHD患者有出血倾向时,应用低分子肝素与无肝素两种方法透析均适用,但低分子肝素方法在透析效果以及安全性上均优于无肝素方法,但临床治疗时还需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是内科急诊所见的常见病,尤其以高血压病并发脑出血多见,其发病急,死亡率高,易出现脑疝、消化道应激性溃疡、高血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即使急性期得到一定控制,也常遗留有偏瘫、失语等严重后遗症,极大地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而脑出血患者的死亡又主要集中在急性期,据文献报道,在脑出血发病后的1个月内死亡率占了总死亡率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血液透析尿毒症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抽样,选取5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均采用血液透析法,其中实验组增加血液透析次数并结合胸穿抽液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血液透析,不增加血液透析次数,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对58例血液透析尿毒症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后,所取得的效果显著,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7%,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想有效治疗血液透析尿毒症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必须要增加透析次数,结合胸穿抽液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耳穴贴压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患者在常规透析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透析疗法,利用透析前后、中、后收缩压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试验组患者透析低血压发生率、需紧急处理及提前结束透析者低于对照组(P〈0.01) 两组患者透析前,中、后收缩压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透析前、中、后三者收缩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改善最明显的是透析中血压.结论:耳穴贴压可以有效的预防和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二种不同浓度钙离子透析液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高血压患者18例,分二个阶段,先用含钙离子浓度1.5mmol/L(DCa1.5)透析液透析三个月,再用含钙离子浓度1.25mmol/L(DCa1.25)透析液透析三个月。观察透析开始(Oh)、透析1小时(1h)、透析1个月及透析3个月结束时血压的变化:对比分析二种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各时段对血压的影响,同时观察对钙磷代谢的影响。结果:DCa1.5透析液透析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呈逐渐升高趋势,透析3个月SBP明显升高(P〈0.05);而DCa1.25透析液透析SBP呈逐渐下降趋势,透析1个月时收缩压明显下降(P〈0.05),3个月时SBP及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均明显下降,以SBP下降更为明显(P〈0.01);而对血钙、血磷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钙(DCa1.25)透析可降低ESRD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对钙磷代谢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和依达拉奉。观察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头颅CT、迟发性脑血管痉挛、MCV平均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在脑血管痉挛、脑梗死、MCV平均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和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复发性脑出血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比较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情况,将存活的24例与死亡的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临床资料(血压、血脂、出血部位、出血量等)和治疗等情况进行比较。并在治疗后随访存活患者1年后预后情况。结果:32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治疗结果,治愈18例,好转6例,死亡8例,有效率占75%。住院时间为7~68d,平均19.5d。死亡患者死亡年龄平均为65.1±1.2岁.;存活患者年龄平均为43.1±1.4岁,二者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存活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治疗结果患者年龄小于死亡患者。性别两组无差异(P〉0.05)。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血压、血脂、出血部位、出血量和治疗等情况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患者出血位置以基底节最多,死亡患者以脑干出血为主。24例存活患者中仅有1例出血次数≥3次,死亡患者7例均为出血次数≥3次。1年后随访,存活患者中1例患者死亡,1例出现出血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骨窗开颅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I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采用改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6个月经过格拉斯哥的(GCs)评分:34例(50.00%)为恢复良好,15例(22.06%)为中度残,10例(14.71%)为重残,3例(4.41%)为植物生存,6例(8.82%)为死亡。结论:改良小骨窗开颅术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时给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与其未使用参麦注射液透析时的临床资料,以期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改善血透中低血压患者透析充分性的作用。方法:对照分析30例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患者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和其未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时的透析资料,并对其作用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组能使血压上升(P〈0.05),提高透析中低血压患者KT/V值(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改善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患者的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维持性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后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收集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析在透析后24小时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情况及原因.结果:10例患者血透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与血透后血压增高有关,5例与有基础心脏病、重度贫血、严重肺部感染、透析过程不顺利、透析不充分有关.经过硝普钠维持静滴降压、强心、利尿、行持续性肾替代治疗,14例心衰缓解 1例死亡 1例心衰缓解的患者在以后的血透中又反复出现透析中低血压,透后心衰,转行腹膜透析后,无心衰出现.结论:血透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与血透后血压增高、有基础心脏病、重度贫血、严重肺部感染、心肌、心包炎、透析过程不顺利、透析不充分有关.若及时纠正诱发心衰的危险因素,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患者可以耐受的血液净化方式,可以避免或减少血液透析后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耳针压丸联合口嚼枸杞子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且伴口渴症患者50例,给予耳针压丸联合口嚼枸杞子治疗8周。以口干渴强度评分量表评定口渴程度,平均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相对值评定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并探讨口渴强度评分与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相对值、透析前平均动脉压、透析前血钠浓度的相关性。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分别采集透析患者口渴、透析间期体重、透前血压及透前血钠的变化。结果:50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口干渴强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疗效随疗程增加而增加(P0.01),平均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相对值明显下降(P0.01),且疗效随疗程增加而增大(P0.01),口渴强度评分与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相对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耳针压丸联合口嚼枸杞子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口渴症状,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且疗效随疗程增加而增大,而且口渴强度评分与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相对值呈正相关,这为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王凤香 《山西中医》2009,25(2):20-2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2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用脱水、脑保护、调整血压与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疗法,部分病例行血肿碎吸或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化痰通腑中药。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或恶化3例,总有效率90.63%(95%CI=75.00%~98.05%):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或恶化7例,总有效率76.67%(95%CI=57.70%~90.0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1442,P=0.0322),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疗法。其收益为OR=0.34(但95%CI跨过1),NNT=7(95%CI=3.1~3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