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伤寒论>第388 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相似文献   

2.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现将临床上运用乌梅丸的点滴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乌梅、桂枝、于姜、炮附子、细辛、蜀椒、黄连、黄柏、当归、人参组成。主治蛔厥.烦闷呕吐.甚则吐蛔,时发时止,得食即呕,手足厥冷,腹痛时作诸症。笔者多年来,遵其“论”,借其“方”,辨证用药,临床收效满意,兹择要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乌梅丸临证新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 ,由乌梅、当归、黄连、黄柏、细辛、蜀椒、干姜、桂枝、炮附子、人参组成。功能温肠泄胃 ,安蛔止痛 ,主治蛔厥。笔者按其寒热并用原理 ,临床治疗发热、风火眼、不孕、虫臌等症 ,收效甚佳。兹举验案如下。1 发热唐某 ,男 ,13岁 ,1990年 1月 2 6日初诊。其母代诉 :患感冒发热数日不解 ,伴肝区疼痛 ,经某医院检查诊为肝脓肿而收入院。入院后行手术、抗炎及对症治疗 32天 ,查切口愈合 ,各项检查均正常 ,惟发热未尽退 ,转求治中医。症见 :每日午后约 2时始发热 ,体温 37 5°C ,傍晚体温 38 4°C。用药后 ,须待凌晨 3时许…  相似文献   

5.
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病之主方。认为乌梅丸寒热刚柔、补泻升降并用,泻厥阴、和少阳、温太阴、护阳明,涉及肝胆脾胃心包等脏腑,但重在治肝而偏于潜敛。指出,乌梅丸对不是厥阴病提纲诸症及蛔厥久利证,如头痛、眩晕、口苦、痛经、崩漏、带下、失眠、心悸、癫狂痫等内妇儿外感内伤疑难杂症,只要辨证符合寒热错杂,虚实相兼病机的厥阴病临床特点,就可应用乌梅丸化裁治疗。  相似文献   

6.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10药组成。是治疗厥阴病的主方,为以寒热苦辛酸并用的复方,能解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之邪。此方虽寒热并用,但总以温脏固脱之力居多。据此,本人在该方基础上稍予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效果颇佳。1  相似文献   

7.
乌梅丸是张仲景治疗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厥阴病之主方,笔者谨守病机,师其意而不拘其方,守其法而不泥其药。运用乌梅丸辨证治疗妇科杂症,取得了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8.
乌梅丸证治发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乌梅丸不应囿于驱蛔、止利,其为厥阴病主方,当属和解剂.根据厥阴主风论,将其应用于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病变,疗效显著.运用乌梅丸辨证要紧扣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病机,并重用酸收,调整寒热的比例,此为临证取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陈岁 《中医杂志》2000,41(6):340-341
<正>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篇中的一首方剂,由乌梅、黄连、干姜、细辛、附子、桂枝、黄柏、人参、当归、花椒组成。后世多改丸为汤剂。笔者根据乌梅丸“酸甘辛苦复法”的组方特点,灵活运用于临床,有一定体会,现介绍如下。1谨守病机,善用原方乌梅丸为治疗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厥阴病主方,本方与其它寒热并用方剂的最大区别是“重用酸以平肝”、“寒热刚柔同用”。吴鞠通曾对乌梅丸进行探讨:“酸甘化阴,辛苦通降,辛甘为阳,酸苦为阴”,“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笔者在临床上,通过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一,胃皖痛沈××,男,36岁,工人。1981年3月6日初诊。自述胃痛已数栽。喜热饮、喜温按、且疼痛时作时止。食白薯后常常作酸。近来偶因多食辣味而胃痛加剧,伴有口干、心烦、咽痛,原有痔疮也发作。素日大便溏薄,日3~5行。经钡透诊为慢性胃炎。查舌红多津,脉细数。证属寒热错杂之胃皖痛,治宜寒热并用,土木双调,补虚清热。方用乌梅丸。药用乌梅15克,干姜12克,附子12克,川椒6克,黄连10克,肉桂6克,黄柏6克,党参12克,当归9克,细辛2克。水煎服。服上方3剂,证情遂减,继服3剂病瘥。  相似文献   

11.
乌梅丸治疗妇女病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篇,临床治疗中,乌梅丸对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确有良效。不仅如此,本药对厥阴杂病亦有良效。近年来笔者根据妇女病多在厥阴,气血不调、寒热错杂,而将乌梅丸改为汤剂加减化裁,治疗妇女疾病,收效满意。现举2例如下。妊娠恶阻姜某,女,...  相似文献   

12.
乌梅丸是<伤寒论>厥阴篇治疗蛔厥的代表方,若仅据此将其归入单纯的驱虫剂则未免过于局限.根据乌梅丸的配伍特点及临床经验,该方不但是一首厥阴病证之方,而且广泛用于治疗肝脾肾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寒热错杂疑难杂症,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的厥阴病篇,文中记载该方为治疗蛔厥的方剂,但经后世医家阐释发挥,可以治疗以呕吐、烦热、口渴、纳差、泄泻等为症状要点的多种疾病,而不局限于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4.
吕东升 《国医论坛》2012,27(2):31-32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非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故吐蛔,吐蛔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88条)这是伤寒论中提出的乌梅丸适应症.本条应与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则利不止\"(326条)相结合,张仲景在此用的是省略方法,提纲中提出\"下之则利不止\",而在乌梅丸后又提出\"又主久利\",所以两条相合才是乌梅丸适应症的全部.乌梅丸方由10味药组成:乌梅、干姜、桂枝、附子、蜀椒、黄连、黄柏、人参、当归、细辛.乌梅丸在临床上通过加减应用十分广泛,下面就其临床应用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5.
乌梅丸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蛔厥证或久利证的重要代表方,本文重点探析乌梅丸用药要点、方药配伍、变化用方用量,认为其方药组成作用特点并不局限于蛔厥证或久利证,并可辨治诸多内伤杂病,临证中运用乌梅丸辨治疾病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临证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寒热夹虚,用之即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刍议乌梅丸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主治蛔厥及久利。后世方书均将此方列为“驱虫剂”,然历代医家验证,本方并不纯是驱虫之方,而是用来调整厥阴之寒热错杂证候的,为治厥阴病主方。清·柯韵  相似文献   

17.
18.
乌梅丸一方,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原方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蜀椒组成,主治厥阴病寒热错杂的“蛔厥证”,亦主久痢。笔者临床上应用本方治疗寒热互见的妇科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治疗大多从气虚、阳虚入手,温阳益气为治疗大法。乌梅丸为治疗上热下寒证主方,临床正确应用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意想不到效果。1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证的临床病机乌梅丸出于《伤寒论》,主治厥阴病寒热错杂证,主要用于厥阴病阴阳两伤,木火内炽,最为允当。但柯韵伯指出:"仲景此方,本为厥阴诸证立法,叔和编  相似文献   

20.
乌梅丸新用     
本文归纳了乌梅丸在临床各科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祖国传统医学辩证施治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