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彦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4):64-65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现将临床上运用乌梅丸的点滴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庆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9)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乌梅、桂枝、于姜、炮附子、细辛、蜀椒、黄连、黄柏、当归、人参组成。主治蛔厥.烦闷呕吐.甚则吐蛔,时发时止,得食即呕,手足厥冷,腹痛时作诸症。笔者多年来,遵其“论”,借其“方”,辨证用药,临床收效满意,兹择要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乌梅丸临证新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 ,由乌梅、当归、黄连、黄柏、细辛、蜀椒、干姜、桂枝、炮附子、人参组成。功能温肠泄胃 ,安蛔止痛 ,主治蛔厥。笔者按其寒热并用原理 ,临床治疗发热、风火眼、不孕、虫臌等症 ,收效甚佳。兹举验案如下。1 发热唐某 ,男 ,13岁 ,1990年 1月 2 6日初诊。其母代诉 :患感冒发热数日不解 ,伴肝区疼痛 ,经某医院检查诊为肝脓肿而收入院。入院后行手术、抗炎及对症治疗 32天 ,查切口愈合 ,各项检查均正常 ,惟发热未尽退 ,转求治中医。症见 :每日午后约 2时始发热 ,体温 37 5°C ,傍晚体温 38 4°C。用药后 ,须待凌晨 3时许… 相似文献
5.
类承法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4):78-79
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病之主方。认为乌梅丸寒热刚柔、补泻升降并用,泻厥阴、和少阳、温太阴、护阳明,涉及肝胆脾胃心包等脏腑,但重在治肝而偏于潜敛。指出,乌梅丸对不是厥阴病提纲诸症及蛔厥久利证,如头痛、眩晕、口苦、痛经、崩漏、带下、失眠、心悸、癫狂痫等内妇儿外感内伤疑难杂症,只要辨证符合寒热错杂,虚实相兼病机的厥阴病临床特点,就可应用乌梅丸化裁治疗。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乌梅丸治疗妇女病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篇,临床治疗中,乌梅丸对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确有良效。不仅如此,本药对厥阴杂病亦有良效。近年来笔者根据妇女病多在厥阴,气血不调、寒热错杂,而将乌梅丸改为汤剂加减化裁,治疗妇女疾病,收效满意。现举2例如下。妊娠恶阻姜某,女,... 相似文献
12.
乌梅丸是<伤寒论>厥阴篇治疗蛔厥的代表方,若仅据此将其归入单纯的驱虫剂则未免过于局限.根据乌梅丸的配伍特点及临床经验,该方不但是一首厥阴病证之方,而且广泛用于治疗肝脾肾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寒热错杂疑难杂症,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14.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非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故吐蛔,吐蛔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88条)这是伤寒论中提出的乌梅丸适应症.本条应与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则利不止\"(326条)相结合,张仲景在此用的是省略方法,提纲中提出\"下之则利不止\",而在乌梅丸后又提出\"又主久利\",所以两条相合才是乌梅丸适应症的全部.乌梅丸方由10味药组成:乌梅、干姜、桂枝、附子、蜀椒、黄连、黄柏、人参、当归、细辛.乌梅丸在临床上通过加减应用十分广泛,下面就其临床应用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5.
乌梅丸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蛔厥证或久利证的重要代表方,本文重点探析乌梅丸用药要点、方药配伍、变化用方用量,认为其方药组成作用特点并不局限于蛔厥证或久利证,并可辨治诸多内伤杂病,临证中运用乌梅丸辨治疾病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临证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寒热夹虚,用之即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18.
乌梅丸一方,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原方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蜀椒组成,主治厥阴病寒热错杂的“蛔厥证”,亦主久痢。笔者临床上应用本方治疗寒热互见的妇科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治疗大多从气虚、阳虚入手,温阳益气为治疗大法。乌梅丸为治疗上热下寒证主方,临床正确应用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意想不到效果。1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证的临床病机乌梅丸出于《伤寒论》,主治厥阴病寒热错杂证,主要用于厥阴病阴阳两伤,木火内炽,最为允当。但柯韵伯指出:"仲景此方,本为厥阴诸证立法,叔和编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