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吕爱华 《山西中医》2005,21(2):41-41
2000年6月至2003年12月,笔者用斜扳牵抖手法整复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骨错缝12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联合牵拽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坐位扳法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将坐位扳法改为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并联合牵拽手法,每天1次,治疗10天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和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4%(P0.05)。结论:常规推拿手法联合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及牵拽手法在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改善颈椎功能障碍等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手法治疗颈下段小关节错位1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坐位定点侧扳法的疗的80例颈下段小关节错位患者为治疗组,以定点旋转复位法、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的45例颈下段小关节错位患者为对照组,两组作痊愈率对比.结果: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1).结论:坐位定点侧扳法比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具有更好的疗效,安全性好,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4.
采用立位背抖法、侧位斜扳法、牵引震压法和坐位旋转法等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骨错缝102例,治愈90例,好转12例,治愈率88.2%,有效率100%。提示手法可恢复腰椎小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力学平衡,解除滑膜嵌顿,消除症状。  相似文献   

5.
"骨错缝,筋出槽"既是中医骨伤科疾病诊疗的特色理论,又是对中医骨伤科部分疾病病机的高度概括。"骨错缝,筋出槽"多见于脊柱,是脊柱退行性疾病发病的关键病机。目前,随着学者们对"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骨错缝,筋出槽"的认识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关于"骨错缝,筋出槽"的诊断也从单纯的"结构异常"发展到"结构异常"与"功能异常"两方面的结合。本文从中医学对"骨错缝,筋出槽"的认识、"骨错缝,筋出槽"与脊柱疾病的关系、"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指导下的脊柱手法治疗及"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的相关基础研究4个方面对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屈转旋提"手法治疗颈椎失稳"筋出槽""骨错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颈椎失稳"筋出槽""骨错缝"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屈转旋提"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仰卧位颌枕带牵引治疗;2周为一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一周,治疗后,观察颈部疼痛、颈椎活动度、眩晕及视听障碍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均获疗效,治疗前后比较,疼痛、颈椎活动度、眩晕及视听障碍积分情况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显愈率93.3%,对照组显愈率80%,结论 "屈转旋提"手法治疗颈椎失稳"筋出槽""骨错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国手法医学的核心理论,也是手法治疗的关键指征。触诊作为“筋骨评估”的重要环节,其检查结果是诊断脊柱筋出槽、骨错缝疾病不可或缺的标准之一。本文探讨了触诊在脊柱筋出槽、骨错缝疾病临床评估中的价值和脊柱筋出槽、骨错缝疾病的触诊操作方法,以期业内形成统一、规范、完善、客观、可复制的脊柱触诊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脊柱筋出槽、骨错缝疾病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8.
脊柱为“骨错缝、筋出槽”的好发部位。近年来,对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的研究多集中于分析其解剖学内涵、生物力学变化。然而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的研究仍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统一的疾病诊断标准;(2)“骨错缝”研究广泛开展,“筋出槽”研究却相对滞后;(3)学界重“骨错缝”,轻“筋出槽”,重脊柱解剖结构位置的恢复,轻筋的功能训练;(4)重手法治标,轻中药内服治本,忽视功法治疗。针对现存问题,本文基于中医整体观念从整体功能的角度进行思考,试图认清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的内在本质,提出制定统一的疾病诊断标准、重视“筋出槽”的理论研究、强调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中药内服治本、手法治疗治标、配合中医功法、实现标本兼治,为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骨错缝筋出槽"是脊柱退变性疾病发病的关键病机与重要临床表现,是手法治疗的理论基础~([1,2])。手法治疗脊柱"骨错缝筋出槽"可消除或改善患者症状,恢复脊柱运动功能。中医伤科素来强调"动静结合"与"筋骨并重",倡导功能锻炼~([3])。单纯手法治疗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症状仍可复发,而辅以功能锻炼可明显降低复发率,因此  相似文献   

10.
骶髂关节错缝被认为是引起急、慢性下腰痛的重要原因,"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两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而今,随着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该疾病也不断受到医学界重视.临床上对骶髂关节错缝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因其病变特性,手法治疗仍然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而"筋出槽、骨错缝"理论不仅是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龙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结合龙氏手法)与对照组(单纯针刺法),各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龙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腰椎牵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在我院推拿科门诊就诊的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腰椎牵顿法治疗;对照组以腰椎机械牵引治疗。每周治疗5次,每日一次,10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腰椎牵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针刀治疗颈椎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中医手法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刀康复治疗,一个月后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进行康复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74%,对照组优良率为52%,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康复效果,且搡作简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切观察针刺法与定点斜拔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将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双盲随机分组法分成3组:A组(毫针治疗组)、B组(定点斜拔组)、C组(单纯牵引对照组)。分别治疗10次、10次后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A、B组分别与C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表明针刺法和定点斜拔手法能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单纯牵引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5.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每日清晨口服奥美拉唑20 mg。对照组每日早晚各服雷尼替丁150 mg。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6.67%和 86.67%,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明显优于雷尼替丁,用药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隔姜温针灸治疗腰痛的疗效。方法: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60名,随机分纽为对照组(传统针刺治疗组)和治疗组(隔姜温针灸治疗组)。治疗前后应用治疗疗效、视觉类比评分法(VAS)等进行评定。结果和结论:两组对腰痛均有改善,但从治疗后疗效及VAS评分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龙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结合龙氏手法)与对照组(单纯针刺法),各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刺结合龙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推拿治疗以上臂外侧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探讨以上臂外侧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能的发病机理 方法:以上臂外侧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区组随机和单盲法分成:牵引组(对照组)40例、推拿治疗组40例进行治疗 结果:牵引组(对照组):治愈:12例 好转:21例 未愈:7例 显效率:82.5%.推拿治疗组:治愈:18例 好转:20例 未愈:2例 显效率:95%.两组的显效率比较:推拿治疗组优于牵引组.2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McGi11疼痛评分分值的比较,显示治疗前2组的疼痛分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疼痛分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McGi11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McGi11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颈神经后支、肩胛背神经受卡压,小圆肌缺血受损伤的共同作用下引发上臂外侧疼痛为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的颈、肩、背上可触诊到的痛点进行手法松解、关节复位,就可以使疼痛、肌肉痉挛、小关节错位、神经卡压的恶性循环打破,消除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75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牵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4%,痊愈率为8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1%,痊愈率为61.1%,实验组在总有效率方面和痊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牵引等综合疗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牵引、手法及局部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牵引、手法配合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没有采用局部注射治疗,其余相同.治疗前均进行体检和腰椎CT扫描,治疗后均进行功能活动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功能改善评分明显提高,效果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牵引、手法配合局部注射治疗,对疼痛和功能的改善有明显效果,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