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超选择动脉同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价值。方法:经股动脉穿刺,将微导管超选择插至闭塞血管远端或置于血块内注入尿激酶(UK)进行溶栓治疗,12名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结果:8例获得大脑中动脉完全再通,3例获得部分再通,1例没有发生再通。随访5个月,6人生活能完全自理,2人生活部分自理,3人无法生活自理,1人死亡,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可作为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串联型椎基底动脉闭塞伴对侧椎动脉闭塞或发育不良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急诊血管内开通治疗的6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伴双侧椎动脉闭塞或优势侧椎动脉闭塞且对侧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变类型和侧支循环条件差异,选择采用不同的开通治疗策略。结果 6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62.7岁。其中经颈深动脉逆向开通椎动脉1例,经颈升动脉逆向造影并在椎动脉闭塞远端滞留对比剂影指引下正向开通椎动脉1例,经优势侧正向开通椎动脉4例;随后均接受基底动脉取栓治疗。术后6例基底动脉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达到2b/3,基底动脉开通成功率为6/6。术后3例患者因非手术因素死亡,其余3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别为0分、0分和3分,预后良好率为2/6。结论 对于急性串联型椎基底动脉闭塞伴对侧椎动脉闭塞或发育不良患者,积极的椎动脉正向或逆向再通术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价值。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 ,将微导管超选择插至闭塞血管远端或置于血块内注入尿激酶 (UK)进行溶栓治疗。 12名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结果 :8例获得大脑中动脉完全再通 ,3例获得部分再通 ,1例没有发生再通。随访 5个月 ,6人生活能完全自理 ,2人生活部分自理 ,3人无法生活自理 ,1人死亡。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可作为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4月-2004年8月,为13例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联合应用导管接触性溶栓和导丝机械性开通的方法开通闭塞段,行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25枚Wallstent支架,采用多普勒超声或DSA随访。结果13例患者均一次性开通血管闭塞段并植入支架。经8个月~5年(平均26.2个月)随访,1例于术后23d支架内急性血栓闭塞,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再次成功开通;1例于术后19个月临床症状加重,造影证实支架处髂总和髂外动脉闭塞并同侧股浅动脉闭塞,于外科行血管旁路术,其余病例于随访期内血流通畅,临床疗效满意。结论接触性溶栓结合导丝机械性开通法开通闭塞血管成功率高,血管腔内成形术作为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创伤小,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评价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本组20例病人接受了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尿激酶的治疗方法,尿激酶用量20万单位一100万单位,溶栓治疗时间45至200分钟。临床疗效评价于溶栓治疗后一个月进行。结果:6例血管完全再通,12例部分再通;2例本通,再通率90%,临床治疗有效率80%,显效率60%。20例中有2例术后对侧出现脑梗塞且临床症状加重,20例中无一例并发颅内出血。结论:我们认为急诊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超急性动脉闭塞性脑梗塞CT和DSA对比检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CT和DSA各自对超急性脑动脉闭塞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及相互之间在影像学方面的关联,方法:10例患者,上均因突发性语一肢体偏瘫,无明显神志障碍,且在发病6h内就诊,所有患者均经神经内科医生检查,疑诊为脑梗塞后先行头部CT扫描,再行DSA检查,并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进行动脉介入栓治疗。结果:2例4级脑动脉分支闭塞患者的CT和DSA检查结果基本相符,5例脑动脉主干闭塞的患者尽管CT发现脑梗塞灶,但其范围明显小于动脉的供血范围;1例DSA见动脉闭塞, 但CT未见低密度改变,1例DSA见动脉闭塞,CT仅见局部脑肿胀改变;1例患者CT和DSA发病6h内检查均为阴性,24h后CT复查见脑梗塞灶。结论:DSA在显示脑动脉闭塞或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CT只是在缺血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检测出来,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认为CT是诊断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首选检查方法,DSA只是在进行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时予以使用。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介入治疗(其中大脑前动脉A1段栓塞1例、大脑中动脉M1段栓塞6例、颈内动脉C1段狭窄1例、颈内动脉主干栓塞1例;起病距介入治疗时间3 h内2例,3~6 h 5例,>24 h 2例。结果7例6 h以内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栓塞血管得到100%开通,2例大于24 h患者症状得到改善(颈内动脉C1段狭窄1例、颈内动脉主干栓塞1例)。结论超选择局域性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6 h以内急性脑梗死,能使闭塞的血管尽快开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时间窗选择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时间及梗塞部位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288例脑梗塞患者均在CT检查及血管造影基础上接受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其中在6h以内溶栓者76例,6~24h溶栓者212例。统计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90d后预后情况。结果脑血管造影发现血管闭塞245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闭塞173例,椎基底动脉(VBA)闭塞72例;溶栓后再通分别为112例、38例。治疗后90d恢复良好者180例,预后差108例。颅内出血2例。不同治疗时间2组患者治疗后90d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0.35%和71.43%,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7.86%和59.26%,血管再通中位时间分别为68min和73min。结论动脉溶栓治疗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时间窗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的21例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颈内动脉系统病变16例.其中颈内动脉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6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者7例。椎基底动脉闭塞5例,闭塞血管再通者,大脑中动脉4例,椎基底动脉2例。其中7例患者动脉溶栓的同时进行了血管内治疗,5例球囊成形术和2例支架植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7例,明显好转或进步8例,无效3例,死亡3例;溶栓后脑出血2例.存活病例无1例并发脑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结论对选择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内溶栓术及成形术治疗腹主动脉-双髂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对15例腹主动脉及双髂动脉完全闭塞患者,采用腔内溶栓及成形术等综合介入治疗。其中男13例,女2例;5例为肾动脉水平下腹主动脉闭塞,10例为腹主动脉末端及双髂动脉完全闭塞;血管闭塞长度14.1~33.5(19.61±6.24)cm。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开通闭塞段血管。1例1周后发生左侧髂动脉急性栓塞;2例在半年内发生支架内闭塞;5例2年后再次出现跛行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5例术中发生血管夹层,6例术中发生肢体远端血管栓塞,15例患者因留管溶栓均出现大小不等的穿刺点血肿,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利用多种介入方法对主-髂动脉长段闭塞病变进行综合治疗是一种治疗长段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方法。对于腹主动脉及双髂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可优先考虑施行综合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材料和方法 :随机选择 2 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发病时间在 6h以内 ,半小时之内静脉滴注尿激酶 15 0× 10 4U/人 ,溶栓前、溶栓后 15min及 2 4h分别做血管造影检查 ,并记录比较患者溶栓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欧洲脑卒中评分 )及治疗 90天研究终点时的BarthelIndex和改良RankinScale。结果 :大脑中动脉闭塞 8例 ,6例完全再通 ,1例部分再通 ;大脑前动脉闭塞 1例 ,完全再通 ;颈内动脉闭塞 6例 ,3例部分开通 ,3例未通 ;豆纹动脉闭塞的 5例 ;4例临床完全恢复。本组病例中 2例继发症状性脑出血。有 3例患者死亡 ,死亡率为 15 %。结论 :超早期静脉溶栓可以使闭塞的血管再通 ,改善患者预后 ,但必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否则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病率及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后肢体动脉急性闭塞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外伤后肢体动脉急性闭塞患者,行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观察分析疗效。结果DSA造影清晰显示肢体动脉闭塞段部位、范围及程度。6例闭塞血管完全再通,溶栓成功率100%。4例术后出现再灌注损伤综合征,其中1例行肌筋膜室切开,3例药物治愈。术后肢体动脉远端搏动立刻恢复正常,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未出现肢体坏死,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溶栓治疗外伤后肢体动脉急性闭塞,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段,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同时为置入内支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血栓旋切抽吸术加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疗效。方法1例右股浅动脉中下段闭塞17d,溶栓3d无效,行经皮血栓旋切抽吸术,开通后残留狭窄70%。术后26h血栓形成,立即溶栓后,再植入内支架。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患者右股浅动脉、胭动脉及其以远动脉开放。随访6个月后仍正常。结论经皮血栓旋切抽吸术加内支架植入术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颈-脑动脉血管联合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发病后6h内行64层螺旋CT颈-脑动脉血管联合成像(CTA),采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病变血管,并将动脉狭窄程度分为5级,分类统计,评价CTA在诊断急性脑梗塞中的价值。结果 6例CT平扫发现可疑脑缺血区,2例可见大脑中动脉主干征,其余71例CT平扫未发现异常。CTA显示颈内动脉闭塞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24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大脑后动脉闭塞1例,椎动脉闭塞1例,基底动脉闭塞4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3例,大脑前动脉重度狭窄2例,大脑后动脉重度狭窄2例,椎动脉重度狭窄1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3例,CTA未见异常32例。结论64层螺旋CT颈-脑动脉血管联合成像在超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中能及时确定导致脑梗塞的责任血管,为临床的有效治疗提供确切依据,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动脉溶栓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6例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患者使用动脉溶栓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例经过头颅CT检查后显示正常,经患者家属同意后进行急诊DSA检查和颈内动脉溶栓,3例患者溶栓成功,成功率为50%,且在溶栓处理之后,2例患者失访,4例患者1月后NIHSS评分下降,溶栓成功者NIHSS评分下降明显。未通与再通的患者的NIHSS评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溶栓治疗在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发展较为完善,但是受到患者血管发育、操作人员水平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动脉溶栓将成为急性颈内动脉闭塞防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急诊介入性溶栓治疗分析,评价急性脑梗塞早期应用介入性溶栓治疗的疗法。方法:采用改良S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行DSA造影后用6F导引导管送入微导管,经微导丝导引,穿入血栓,不能穿过血栓的使微导管尽可能靠近闭塞的动脉端。用微量输液泵导管内缓慢泵入尿激酶,治疗后再行造影检查,并在治疗前、治疗后2小时和2周分别做神经功能评定。结果:血管完全再通19例,部分再通3例,无变化8例。治疗后2小时运动改善的25例,感觉改善的16例,言语改善的13例,2周后基本痊愈15例,显著进步的12例。结论:介入溶栓的针对性极强,局部溶栓药物浓度高,血管再通率高,临床疗效显著,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密切观察,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闭塞性脑梗塞经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材料和方法:36例患者均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后将导管选择性插管至患侧颈内动脉内,后经造影导管送入微导管至梗塞部位注入尿激酶溶栓。结果:36例患者DSA造影33例(92%),梗塞部位明确其溶栓后1小时及24小时再通28例(75%),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34例(94%),明显好转1例,无明显变化1例(3%)。结论: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灶脑梗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其最佳治疗时间应控制在梗塞发生后6小时以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早期球囊微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早期(<6 h)27例脑梗塞治疗与对照组(<24 h、>6 h)75例溶栓疗效对照。结果超早期超选择溶栓疗效:血管再通19例,120 h NIHSS12分21例,出血3例;>6 h<24 h 75例,超选择溶栓疗效:血管再通31例,120 h NIHSS 12分50例,出血12例。结论早期超选择可提高脑梗塞的血管再通,减少治疗中的出血转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海拔2261m)急慢性下肢长段动脉闭塞血管内溶栓治疗和PTA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26例急慢性下肢长段动脉闭塞患者应用团注或渐进性脉冲溶栓的方法,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12例慢性长段动脉闭塞患者,留置导管后用微量动脉泵继续溶栓(5~7)天,并且进行了PTA治疗。14例急性长段动脉闭塞患者,继续给予扩血管、抗凝、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本组26例急慢性下肢长段动脉闭塞症,除1例无效外,其余病例经溶栓和球囊成形治疗,均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6%(25/26)。结论:综合应用灌注溶栓、导管取栓、导管机械性扩张、球囊成形是治疗西宁地区急慢性长段动脉闭塞症,尤其是急性动脉闭塞症的最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不同时间的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时间窗的因素。材料与方法:1996年4月-1997年10月来院就诊的脑梗塞患,发病时间小于6h43例,平均54h;所有患均在CT检查及血管造影基础上行靶血管起点及靶血管闭塞点溶栓治疗。结果:颈内动脉闭塞18例,完全再通5例(27.8%),部分再通4例(22.2%);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完全再通10例(76.9%);血管造影见异常17例。结论:治疗时间窗是由复杂变化的综合因素决定,个体差异很大,血管条件、血栓部位、发病年龄、卒中类型与时间窗的选择密切相关,在治疗时应全面考虑,仅以发病不超过6h作为治疗时间窗的选择标准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