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代江 《河北医学》2014,(7):1180-1182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颅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0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历史性回顾。结果:200例患者中,观察组在经CT确诊为进展性颅内出血的,行血肿清除手术的康复率在98%。对照组预后颅内出血的确诊率在99%。两组患者在行CT检查时,对于伤后颅脑损伤病人临床上的确诊率比较高,临床差异不显著,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其入院前后瞳孔对光反射,身体指征达标率,检查治疗前后综合评分以及收缩压变动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差异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T检查对颅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病变性质以及病变程度有明显的优势,对颅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性病变患者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有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大量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迟发件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4例新生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所有病例均行常规颅脑CT平扫。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硬膜下出血14例,脑实质出血2例,脑室内出血3例。颅内单部位出血14例,多部位出血10例。结论:颅脑CT扫描对新生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诊断有重要的作用,对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合理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何萍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3):1111-1112
目的评价CT在诊断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有完整临床及影像资料的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病例的临床CT表现。结果硬膜下血肿1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实质内出血10例,硬膜外血肿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室内出血1例。结论颅脑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既可确定出血部位及程度,同时也是对临床疗效的观察和预后判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何萍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111-1112
目的 评价CT在诊断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有完整临床及影像资料的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病例的临床CT表现。结果 硬膜下血肿1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实质内出血10例,硬膜外血肿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室内出血1例。结论 颅脑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既可确定出血部位及程度.同时也是对临床疗效的观察和预后判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雪斌  周珉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2):1353-1354
目的 :评价 CT在小儿颅内出血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 6 9例经临床确诊患儿的临床和 CT影像资料。结果 :出血原因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30例 ,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 9例 ,脑血管畸形 7例 ,脑动脉瘤 3例 ,烟雾病 2例 ,化脓性脑膜炎 10例 ,颅脑外伤 8例。出血部位 :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 6例 ,脑室内出血 6例 ,脑实质出血 4例 ,硬膜下出血 11例 ,混合性出血 13例。结论 :CT是诊断小儿颅内出血首选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小儿颅内出血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床旁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87例颅内出血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床旁颅脑超声、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结果。结果经检查,87例早产儿中有26例Ⅰ度室管膜下出血、1例Ⅱ度室管膜下出血;100例足月儿中有36例Ⅰ度室管膜下出血,无Ⅱ度室管膜下出血。187例颅内出血新生儿,经超声检出180例,CT检出160例;超声检出率(96.26%)明显高于CT(85.56%),P0.05。结论对颅内出血新生儿采用床旁颅脑超声可获得较高的诊断率,且无辐射,可重复检查,无创伤,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很高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ICH)的超声影像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155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超声影像资料,与头颅CT对照,分析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及分析出血部位、程度,判断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55例颅内出血患儿经颅脑超声检出116例,漏诊39例。颅内出血超声影像特点表现为颅内高回声,其中室管膜下出血44例,单纯脑室出血53例,伴脑室扩张12例,伴脑白质病变6例,硬脑膜下出血1例。脑室出血并侧脑室扩张及脑白质病变者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表现,伴脑白质病变者死亡1例。结论颅脑超声检查可早期准确诊断新生儿脑室内出血及脑室周围出血,对临床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判断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CT能够清楚显示颅脑缺氧缺血后引起的脑实质改变,病变累及范围及程度,以及颅内出血、畸形等。结论运用CT检查技术,能够明显提高临床对HIE诊断的准确率,并对脑水肿、梗死及颅内出血的部位、范围及类型都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对HIE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颅内出血的CT诊断要点,对8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CT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讨论CT征象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86例HIE中轻度18例,中度58例,重度10例。其中轻度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度30例合并颅内出血,重度6例合并颅内出血。提示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确立具有重要价值,并有助于对其预后作出一定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对新生儿颅内出血(NICH)作出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方法 5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均作颅脑CT检查及血常规、血气分析.结果 52例颅脑CT均见颅内不同程度出血,49例血气分析异常.结论颅脑CT检查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能作出定性及定位诊断,并可判断预后,为首选的检查方法,但有搬动患儿及射线损害等缺点,而血气分析及B超检查虽然方便且无射线损伤,但分辨率低,易漏诊,只能作为互补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颅脑CT影像特点,评价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择分析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于生后2h-27d之内曾进行过颅脑CT检查的资料。结果:57例的HIE新生儿中,53例有异常表现,包括脑实质低密度、脑室狭窄和颅内出血。显示HIE的CT分度与临床分度密切相关,对临床诊断、分型和治疗有指导意义,也是随访观察预后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李燕嫦  莫彩建 《黑龙江医学》2017,(12):1234-1235
目的研究颅脑超声与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诊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研究选取2017-03—2017-06间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颅内出血新生儿24例作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接受颅脑超声诊断以及CT诊断,对比两种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经过超声诊断后,24例颅内出血患儿1例漏诊,其诊断准确率为95.83%;经过CT诊断后,24例颅内出血的患儿诊断全部符合,其诊断准确率为100.00%;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5.83%,CT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以及CT诊断在临床中都是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两种影像学诊断方式各有优缺点,应将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优势互补,为新生儿的颅内出血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新生儿窒息致颅脑损伤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8例有窒息史临床诊断为HIE的新生儿头颅CT平扫表现。结果:临床有窒息史的新生儿,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组织密度异常及颅内出血表现。结论:HIE的临床症状与CT分度有一定差异,CT诊断与临床资料互相补充,全面分析,能对HIE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吕卫民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39-140
目的探索三维重建在颅脑常规扫描中的应用。方法对31例颅内出血的病例进行颅脑CT常规扫描后对取得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对重建的三维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重建所得的图像均能清晰地显示出血病灶的大小、位置。结论三维重建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更为直观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及产生后遗症的原因,分析47例病人CT常规扫描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脑内出血8例,硬膜下血肿10例,硬膜外血肿5例,室管膜下及脑室内出血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以产伤及窒息、缺氧所致。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定性及动态观察均有重要的价值,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颅骨骨折是颅脑外伤常见病,普通 X 线对颅骨骨折提供的诊断依据往往有一定的限度,颅脑 CT 开展以来,重点则在颅内出血、血肿、水肿等方面。对于颅骨骨折,尤其是颅底骨折,常易漏诊。现将我收集 CT 诊断颅骨骨折的初步体会报告如下。一、病例选择我们收集了经 CT 检查的颅脑外伤病变30例,检出颅骨骨折病人10例,占脑外伤病变的1/3;其中颅底骨折5例,颞顶骨骨折2例,额顶骨骨折3例。10例颅  相似文献   

17.
钱蠡 《实用全科医学》2014,(1):111-112,158
目的 应用颅脑超声的方法观察早产儿和足月儿颅内出血部位和程度构成比,探讨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并在出生后3d接受内颅脑超声检查的新生儿140例,所有患儿均经螺旋CT检查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回顾性分析这些新生儿的颅脑超声声像图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对比其出血部位和各危险因素的构成比.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新生儿颅内出血最常见发生部位是脑室,次之为脑实质,硬膜下出血最少见,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和足月儿颅内出血在出血部位和脑室出血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颅脑超声诊断方法能够很好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情况进行判断,及时给临床医师提供治疗依据,从而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愈率,降低患儿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马晓燕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3):745-746
目的探讨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CT诊断。方法对我院经临床证实的32例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硬膜下出血10例,脑实质出血7例,脑室内出血5例,大部分为多部位混合出血,出血量8~20ml。结论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及硬膜下出血多见,出血量多,CT对本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代燕增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2):1267-1268
随着CT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临床普及应用,涉及新生儿颅脑疾病尤其是围产期窒息所致缺血缺氧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的诊断日渐增多。现对我院2007年11月至2011年3月20 000例新生儿颅脑CT检查,通过总结新生儿正常CT表现特点,对异常CT表现做出正确的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0.
张才能 《浙江医学》2004,26(7):554-555
为了解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颅脑CT表现特点,笔者对1998年5月~2003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26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的颅脑CT检查结果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