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脑功能变化和影像学改变及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脑电图(EEG)变化和影像CT改变,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TCD、EEG在急性脑梗死中异常率较高,且EEG异常程度越重,预后越差.结论 急性脑梗死存在不同程度脑血流动力学和脑功能变化,脑梗死患者应尽早进行TCD和EEG检查,结合颅脑CT,以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检查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36例临床确诊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进行EEG检查,并对所有患儿进行1~3次EEG复查,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 (1)36例HIE患儿中EEG异常的35例,占97.2%;正常的1例,占3.8%.(2)临床预后均较好HIE轻度患儿EEG异常率95.2%,中、重度HIE患儿EEG异常率均为100%.(3)临床后遗症发生率:EEG轻度异常预后均较好,中度异常者为33.3%,重度异常为100%.结论 脑电图检查能客观、直接的反映脑的功能状态及损害程度,对HIE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脑电图在形成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使用ND-82B型8导脑电图机,对我院2008-02~2010-02收治的脑血栓形成125例患者进行脑电图分析.结果 本组125例,脑电图正常36例(28.8%),异常89例(71.2%),且脑电图异常侧和临床病变侧均相一致.结论 脑血栓形成时的脑电图异常虽有慢波波幅低、较局限、波形较规则、背景活动的异常程度轻等特点,但非特异性,而脑电图的动态观察还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最好方法.另外,进行性脑血栓时,脑电图改变比临床症状先出现,有利于对进行性脑血栓形成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脑电图改变及对溶栓效果的预测。方法采用SW-JH2000AR智能化脑电监护仪,对30例急性脑梗死(发病<6h)患者溶栓治疗前中后同步行脑电图动态监测,按冯应琨《临床脑电图学》的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脑电图反映溶栓过程中随溶栓剂用量增加有经时性变化之特征,静滴50万U尿激酶,慢波明显增多,频率变慢,定位更明确,追加静滴100万U后,慢波减少,频率增快。25例患者随EEG改变,肌力恢复显著,5例肌力恢复差者,复查头颅CT为大面积脑梗死,EEG表现慢波减少。结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脑电图的异常程度对选择溶栓治疗有指导意义;超早期溶栓治疗同步行脑电图动态监测对患者近期病情演变及预后可作出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病毒性脑炎(病脑)患者脑电图(EEG)与临床及CT之间的关系,将临床确诊的62例病脑患者进行EEG与CT检查,对其EEG异常的阳性率、异常程度与病程、临床表现、CT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发病10天以内EEG中、重度异常39倒(78%),与10天以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EET可表现为三种形式:以弥漫性异常为主(51.5%);弥漫性异常伴局灶慢波(32.3%);局灶性异常(16.2%)。EEG与CT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提示:EEG检查对病脑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动态观察病情、判断预后有重大意义。CT不能取代EEG。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婴幼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与脑电图关系.方法 对42例婴幼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脑电图(EEG)、检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EG异常40例,异常率95.2%,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增多,有的出现(NFDCC)样放电;脑脊液异常者,EEG均异常.治疗后EEG异常率大为减少(40.5%),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EG异常程度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平行关系.结论 EEG改变与临床症状基本一致,与脑脊液异常具有一定相关性.EEG对协助婴幼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及早期诊断、疗效观察,了解脑功能状况、跟踪随访、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可累及多系统、器官的损害.脑电图(EEG)检查可协助判断神经系统损害的程度、范围及恢复情况[1].我们医院内科2008-02~2009-12共收治肺炎支原体(MP)肺炎并发神经系统损害58例,现进行临床与EEG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EEG诊断及对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对于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临床确诊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患儿EEG的改变。结果本组EEG正常2.9%,异常率97.1%,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部分出现阵发性尖(棘)波或尖(棘)-慢波。结论 EEG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诊断标准之一及判断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严重程度的价值指标;EEG的动态监测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临床判断病情转归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电图(EEG)、经颅多普勒(TCD)在急性脑梗塞的表现,并与CT对比探讨各自在诊断及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方法:对110例经CT证实的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患者的EEG、TCD及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并按病灶大小进行分组分析。结果:EEG、TCD两者对比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且与病灶大小及病灶缺血的程度呈相关。腔梗患者异常率低,多表现为轻微异常。EEG有经时变化的特点,对皮质缺血敏感,有定位价值,动态观察可进行临床疗效及予后评价。结论:本组EEG阳性标准在诊断脑梗塞上价值较高,并可弥补CT、TCD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动态脑电图对32例晕厥患者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动态脑电图(AEEG)对晕厥患者监测的阳性率,并与常规脑电图(EEG),CT进行对照观察,方法:应用AEEG,EEG和CT对晕厥患者进行检查。结果:32例晕厥患者AEEG监测结果。16例异常,阳性率为50%,EEG异常3例,阳性率为11.5%,头CT检查2例异常,阳性率为6.3%,结论:AEEG对晕厥监测阳性率明显高于EEG及CT,对晕厥患者中不典型及睡觉中亚临床癫痫发作提供了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电图在慢性酒精中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6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及脑电图表现的特点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6例中,EEG正常者9例(34.6%),异常者17例(65.4%).其中轻度异常10例,中度异常者5例,重度异常2例.异常波出现的部位以额颞部为主者9例,顶枕部为主者6例,全部导联弥漫性出现者2例.EEG异常表现以慢α波(<8.5Hz)为主者7例,波幅20~30μV;以弥漫性4~6Hz的θ波为主者6例,波幅30~70μV;以散在出现的2~3Hz的δ波为主者2例,波幅30~50μV;以弥漫性分布、波形不规则,混合出现θ波和δ波者2例,均为低电压调节幅度差,睁闭眼反应和过度换气试验无明显变化.抽搐者4例中有2例出现暴发性高幅慢波伴不典型尖慢综合波发放.结论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EEG异常率高于头颅CT,EEG主要表现为慢波化并以弥漫性慢波活动占优势.脑电图检查对了解慢性酒精中毒症状者的脑功能状况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IA继发脑梗死的TCD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与病情预后、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TIA继发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即刻、脑梗死后第1、3、7、14天进行床边TCD动态观察,并与EEG、头颅CT、MRI和NIHSS评分进行对比研究及相关分析。结果入院即刻TCD异常率高于头颅CT、MRI和EEG,并且异常程度与NIHSS评分成正比关系,能更早预测患者病情及预后。结论对TIA继发脑梗死的患者,TCD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入院即刻TCD的异常程度与脑梗死后病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有关,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散发型克雅病(sCJD)的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散发型克雅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影像学特点。结果 本组亚急性起病5例,慢性起病2例,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进行性痴呆、精神行为异常、视觉障碍、头晕、共济失调、肌阵挛、言语笨拙、锥体外系症状和锥体束征等; EEG检查均有异常,其中6例脑电图检查示典型的周期性三相波发放,1例患者入院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波发放,1月后复查脑电图发现周期性三相波; 7例均行颅脑MRI检查,T2加权序列(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 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皮质、尾状核、壳核等发现异常高信号,其中1例在DWI像上发现随着疾病进展尾状核、壳核、皮层信号先明显增高,后稍微下降; 6例行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其中4例为阳性,2例为阴性。结论 临床上对快速进展型痴呆的患者,应考虑克雅病的可能,尽早行脑电图、颅脑MRI以及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脑电图、颅脑MRI在疾病早期可无典型改变,则应短期内复查,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41例脑外伤患儿脑电图分析,探讨脑电图对脑外伤患儿的诊断价值及判断预后。方法采用日本光电4418型脑电图仪行常规单、双极导联描记。按国际10-20系统安放头皮电极,采用网帽固定,时间常数为0.3 s,高频滤波为50 Hz,走纸速度3 cm/s。结果 41例脑外伤后EEG:正常为7例,异常为34例。其中轻度异常6例,中度异常8例,重度异常20例。结论头部外伤所致的脑电图改变,对评价患儿脑功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客观反映脑皮质功能的实质情况。尤其对脑外伤患儿,随访追踪脑电图可帮助其诊断并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智能障碍与EEG的关系。方法 :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S RC)对经CT证实的 9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智力测验 ,并行EEG检查 ,选择 4 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脑梗死恢复期有明显智能障碍 ,各智商明显低于对照组 ;②脑梗死恢复期脑电图异常率 70 4 % ,智能障碍者EEG异常率明显高于非智能障碍者 ;③随着EEG异常程度的增加 ,智商有下降趋势。结论 :EEG可作为间接了解脑梗死恢复期病人智能水平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鼠药中毒后脑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全部病例进行脑电图检查,采用头皮电极,按国际导联10~20系统放置电极,进行单、双极描记及过度换气和睁闭眼反应,每次描记时间不少于20min。结果中度异常8例;中~高度异常7例;高度异常3例。结论脑电图能反映鼠药中毒者脑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评估,对鼠药中毒者应定期做脑电图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44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脑电图(EEG)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认知障碍门诊的44例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 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4 h录像脑电图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EEG异常率84.1%,表现为背景节律减慢,单侧或双侧颞区出现不同程度尖波、尖慢波、棘波和棘慢波发放,以右侧颞区为主。AD患者EEG异常程度与病程及认知功能减退程度相平行。结论 EEG可作为反映AD患者认知功能较为可靠的客观指标,对掌握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动态脑电图在进展性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监测对进展性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病情进展与否分为进展组(53例)和非进展组(107例),回顾分析患者入院24h内的动态脑电图监测和决部CT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脑电图异常检出率,以及进展组患者动态脑电图与CT阳性一致性。结果进展组患者动态脑电图异常检出率为88.68%(47/53),与非进展组[64.49%(69/10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405,P=0.001);发病24h内CT检查阳性率为67.92%(36/53),其中58.49%(31/53)患者两种检查均发现病灶,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2,P=0.027)。进展组脑电图呈重度异常者4例(大面积脑梗死3例、脑干梗死1例),人院第2天昏迷;中度异常者20例,均为前循环梗死;轻度异常者23例(前循环梗死19例、后循环梗死4例);正常脑电图6例,均无意识障碍。结论进展性卒中患者动态脑电图监测异常检出率较高,尤其在发病早期其阳性率明显高于头部CT检查。动态脑电图异常程度与病变程度和部位有关,对急性进展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散发型克雅氏病(CJD)的临床特点、脑电图(EEG)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高度疑似克雅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9例患者中7例亚急性起病,2例慢性起病,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进行性痴呆、精神行为异常、头晕、共济失调、肌阵挛、锥体外系症状和锥体束征等; EEG检查均异常,其中7例表现为典型的周期性三相波,2例为弥漫性慢波; 所有病例均行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大脑皮层、尾状核和弥散加权像(DWI)的高信号。所有病例行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其中6例为阳性,3例为阴性。结论 临床上对快速进展性痴呆患者应进行脑电图、头颅MRI检查,并检测14-3-3蛋白,以利于CJD的早期诊断。EEG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7例患者在中晚期表现出典型的周期性尖慢复合波(PSWCs)和肌阵挛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reutzfeldt-Jakob病(CJD)的临床及脑电图(EEG)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CJ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进行性痴呆和肌阵挛,12例早期表现为抑郁、失眠、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行走不稳.14例患者EEG均呈阵发周期波,周期波为高波幅双相、三相或多相尖波、尖-慢综合波,其中3例发病后4~9周第2次EEG检查时出现特征性周期波,1例发病后14周第3次EEG检查时出现特征性周期波.2例行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示额顶叶皮质区出现异常信号.结论 CJD的临床特征为进行性痴呆和肌阵挛,发病后3~14周EEG出现阵发周期波.对于早期病例应行EEG跟踪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